三探京剧花脸

三探京剧花脸

京剧的花脸,善演风骨,擅振神威。

京剧花脸又称“净”,或“净行”,它同所有戏曲剧种中的花脸行当一样,多扮演性格、品质、相貌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例如李逵、包拯、张飞、曹操、亚嵩、李勇奇、雷刚等等。

京剧花脸的表演艺术,有以下三大要点。

一、把握行当的细化分支

京剧花脸作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的净行,同生、旦、丑各行当一样,都有各自的细化分支。所以,要演好京剧花脸中各个细化分支,首先必须弄清京剧花脸的具体分类。京剧花脸主要有以下几大分支:

1.大花脸又称“大面”、“正净”、“黑头”、“铜锤花脸”(有时也简称为“铜锤”)。一般扮演地位较高、举止稳重、特别注重唱功的角色,如《草桥关》中的姚期、《二进宫》中的徐延昭、《赤桑镇》中的包拯等。

2.二花脸

二花脸又称“二面”、“副净”、“架子花脸”。一般扮演性格粗豪爽直的角色。表演上重功架、念白、做工,如《连环套》中的窦尔墩、《野猪林》中的鲁智深、《群英会》中的曹操等。

3.武花脸

武花脸也称“武净”,武打为主,如《挑滑车》中的金兀术,《嘉兴府》中的鲍自安等。

4.武二花

武二花也称“摔打花脸”,以摔打跌扑为主,如《长坂坡》中的许褚、《打焦赞》中的焦赞等。

5.油花

油花也称“毛净”,因在舞台上动作繁多,身段复杂、“毛手毛脚”无刻休止而得名。化妆上大都扎屁股、垫肚子(胸部垫淘箩、臀部扎圆形草棍),可扮演人、鬼、神,而以神居多。如《华容道》中的周仓等。有时,油花不列专行,而由武花脸或架子花脸应工。

6.红净

专门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勾红脸,有时也称“红生”,列于生行之内。

以上各分支,各有各的不同表演艺术特点,而它们共同的表演特点是唱功用宽音或假音强调鼻腔共鸣与“脑后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其性格、气度和声势。面部化妆勾脸谱,每一人物都有特定的脸谱,例如包拯的“黑头”、曹操的“白脸抹”等等。

二、掌握流派和艺术特色

京剧同所有的戏曲艺术一样,其表演艺术以流派艺术为主要特征之一。流派作为戏曲表演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京剧表演艺术的一大亮点和看点,更是花脸表演艺术的得力点。

京剧花脸流派艺术源远流长。最早的是19世纪初的“何(桂山)派”铜锤花脸,“黄(润甫)派”架子花脸,“庆(春圃)派”武花脸三大流派,特征鲜明,各展风姿。稍后一点的,是“金(少山)派”全能花脸(铜锤、架子、武花脸皆能)、“郝(寿臣)派”架子花脸、“侯(喜瑞)派”武花脸三大流派。“金派”传人有吴松岩、王泉奎、娄振奎、赵炳啸等;“郝派”传人有樊效巨、王永昌、袁世海、周和桐、王玉让、马永安等;“侯派”传人有关鸿宾、马崇仁、袁国林等。其后,各传人又大多形成流派,并各有传人,例如“袁(世海)派”,就有传人杨赤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裘(盛戎)派“铜锤兼架子花脸,成为花脸流派中的集大成者,以至产生“十净九裘”的艺术影响。裘盛戎系著名花脸裘桂仙之子,幼承家学,随父学艺。14岁入富连成科班,学铜锤兼架子花脸。出科后与杨小楼、尚小云、谭富英、高盛麟、马连良、张君秋、李多奎等合作演出,名声大振。他善用鼻腔共鸣,吸收“金派”、“郝派”、“侯派”诸家之长,兼取众生演唱技巧,并结合自身条件,形成了韵味醇厚、节奏鲜明、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被誉为“裘派”。在表演上又受“麒派”影响,善于表达人物情感。代表剧目有《姚期》、《坐寨盗马》、《打龙袍》、《赵氏孤儿》、《赤桑镇》、《铡美案》、《将相和》等。其传人有方荣翔、李长春等,再传弟子有邓沐伟、孟广禄(皆为方荣翔弟子)等。

近年来,花脸领军人物当推尚长荣先生,他宗“郝派”,又博采众长,特别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表演激情充沛,真挚感人,代表剧目有《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等。以其突出的成就荣获“梅花奖”大奖。

三、夯实表演的基本功夫京剧花脸的表演艺术,以演员的基本功为基础与前提。所以,要演好京剧花脸,就必须在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步等“四功五法”上夯实基础,一定要刻苦训练,认真钻研,反复揣摩,大胆探索。要像尚长荣先生那样,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工夫。

花脸,戏好看,人易亲。

标签:;  ;  ;  

三探京剧花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