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轴联动论文-张鹏翔,周凯,李学昆

六轴联动论文-张鹏翔,周凯,李学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六轴联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六轴联动数控机床,运动学模型,冗余联动,加工轨迹

六轴联动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翔,周凯,李学昆[1](2019)在《基于冗余联动的六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轨迹误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数控机床实际加工轨迹与理论轨迹存在误差的现象,提出利用六轴联动数控机床冗余联动特点优化该误差的方法。建立了一类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模型,并研究了其冗余联动特点。根据刀具接触点运动规律,以冗余旋转联动轴的运动优化刀具中心点运动轨迹误差和刀具轴线转动轨迹误差,从而实现加工轨迹误差的优化。在实际六轴联动数控机床上进行了抛光加工实验,通过应用所提出的轨迹误差优化算法,减小了抛光过程中的加工轨迹误差,降低了工件表面粗糙度,且保证加工后表面具有较高的均匀一致性,提高了抛光表面质量,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张鹏翔,周凯,李学昆[2](2019)在《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联动模式切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刀具中心点运动轨迹误差,提出了利用联动模式切换实现该误差最小的方法。建立了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模型,研究机床的冗余联动特点,并定义了冗余旋转联动轴。根据冗余联动特点,研究了满足不同刀具运动要求的联动模式和联动轴形式。建立了刀具中心点运动轨迹误差模型,提出了利用联动模式和联动轴形式切换优化该误差的方法。在实际机床上进行加工实验,通过联动模式的切换实现了刀具中心点轨迹误差的优化。(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丁连同,刘建勇,蔡延华,李艳,李勃然[3](2018)在《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精度误差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牛头式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结构特点,分析了机床运动平移、旋转、热影响和电极损耗等因素产生的误差,运用多体动力学系统理论建立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综合误差数学模型,为机床主机精度设计进一步做误差分配和多轴联动加工精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满足机床的精度要求提供了有效保证,还为以后对机床进行误差实时补偿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8年S1期)

丁连同,刘建勇,蔡延华,李艳,李勃然[4](2017)在《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精度误差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牛头式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结构特点,研究分析了机床运动平移、旋转、热影响和电极损耗等因素产生的误差,运用多体动力学系统理论建立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综合误差数学模型,为机床主机精度设计进一步误差分配和多轴联动加工精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为满足机床的精度要求提供了有效保证,也为以后对机床进行误差实时补偿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期刊2017-11-17)

丁连同,刘建勇,蔡延华,李艳,李勃然[5](2017)在《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精度误差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航天、船舶,能源领域大型化设备的关键零件(如大型整体闭式叶轮、大型整体带冠涡轮盘、大型汽轮机机匣等)的电火花加工逐渐增加,大型五轴、六轴电火花加工机床需求增加,对机床精度要求更高。为了保证机床有更好的加工精度,本文采用多体系统理论构建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的综合误差数学模型,为实现该装备的精度设计误差分配和精度准确补偿奠定理论基础。牛头式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是我单位自主研发的产品。该机床包含X、Y、Z叁个直线轴,A、B、C叁个旋转分度轴。运用低序体阵列法描述了该机床多体系统的拓扑关系,形成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运动系统拓扑结构图,并列出了大型六轴牛头式电火花加工机床低序体阵列表。针对机床叁个直线轴和叁个旋转轴,依据运动学原理综合分析了各个轴的几何误差,各轴在6个自由度方向拥有6项误差,共计36项机床本体几何误差。针对电极损耗分析了电极绕其自身轴线的转角误差,得出其5项电极损耗误差。机床温升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改变部件间滑移面的间隙,降低油膜的承载能力,恶化机床的工作条件,降低加工精度等,因此,分析了机床六个轴的坐标轴原点在X、Y、Z轴方向的热变形误差,共计18项热变形误差。依据多体系统基础理论方法,将机床多体系统中各个单元体之间的位置姿态误差用典型体的变换坐标的特征矩阵来表示,得到单元体的位姿变换矩阵。针对六轴联动电火花机床分别列出了叁个直线轴平移运动特征矩阵,叁个旋转轴旋转运动特征矩阵。依据多体系统中高低体之间的关系转化成高低序体坐标系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存在误差情况下电极坐标系到工件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将误差矩阵祸合、迭代等获得了机床电极加工点姿态误差与电极加工成型点位置误差之间的理论关系,然后运用计算机技术计算出机床电极加工点姿态误差和电极加工成型点位置误差。本文运用多体系统基本理论对六轴联动电火花机床误差进行建模,得到电极加工点相对于机床坐标系原点的位置误差,为机床主机进一步误差分配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该结论可结合实际工艺试验的电极损耗情况、温度对机床精度热影响的检测结果等,预测多轴联动加工的加工精度,为机床误差的实时补偿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期刊2017-11-17)

陈洪海,吴庆堂,聂凤明,胡宝共,康战[6](2015)在《六轴联动机器人在光学元件磨削中的路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工业机器人磨削中大口径的光学元件是精密加工作业的关键技术,由于工件形状多样化,通过对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行走路径控制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工业机器人的行走速度控制与路径控制模型,提出了利用自适应筛选法确定行走步长,利用Robot Studio软件,进行离线仿真,降低了实际加工过程中不可预料的错误发生概率,提高了控制工业机器人在行走过程中工具摆角与路径精度,为后期的样件加工提供了技术保证。(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5年15期)

陈默,陈昊,奚学程,赵万生[7](2015)在《用于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插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形状型腔零件的电火花成形加工中以参数曲线形式所描述的运动轨迹,在单位弧长增量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参数曲线表达式直接生成各轴进给脉冲的多轴联动轨迹精插补方法——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法。该方法以脉冲当量作为各轴统一单位,将直线轴运动视为一个合成运动、每个旋转轴运动视为一个独立运动,各运动之间通过弧长比例决定插补进度,并将最长运动的每步弧长增量取定为一个脉冲当量,使每个插补周期内每个轴的运动量不大于一个脉冲当量,可将插补误差控制在与机床分辨率所决定的最小单位长度相近的范围内。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数据采样法相比,能以较小的存储空间消耗量达到较高的插补精度。最后,通过闭式整体叶盘的成形加工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5年03期)

[8](2014)在《上海交大成功打造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赵万生教授带领的特冲加工科研团队,经过长达八年的科研攻关,研制成功了"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并开发了配套的CAD/CAM软件和加工工艺,为制造闭式整体涡轮叶盘提供了一套全面技术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4年11期)

陈默,陈昊,奚学程,赵万生[9](2014)在《用于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插补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复杂形状型腔零件的电火花成形加工中的以参数曲线形式所描述的运动轨迹,在单位弧长增量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由参数曲线表达式直接生成各轴进给脉冲的多轴联动轨迹精插补方法——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法。该方法以脉冲当量作为各轴统一单位,将直线轴运动视为一个合成运动、每个旋转轴运动视为一个独立运动,各个运动之间通过弧长比例决定插补进度,并将最长运动的每步弧长增量取定为一个脉冲当量,使得每个插补周期内每个轴的运动量不大于一个脉冲当量,可将插补误差控制在与机床分辨率所决定的最小单位长度相近的范围。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的数据采样法相比,能以较小的存储空间消耗量达到较高的插补精度。最后,通过闭式整体叶盘的成形加工实验验证了算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研讨会交流文集》期刊2014-11-08)

陈昊,陈默,奚学程,赵万生[10](2013)在《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及机床》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闭式整体涡轮叶盘的特殊加工要求,充分利用六轴联动所能提供的空间可达性,提出并实现了一些专门用于加工闭式涡轮叶盘的特殊功能,旨在大幅提高系统的加工效率与精度,降低加工成本。基于开源操作系统与可编程运动控制器,开发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用于控制3个移动轴和3个回转轴的同时插补。该系统包括连续平滑的空间曲线路径及电极空间姿态角的六轴联动单位弧长增量法直接插补技术、曲线路径的六轴联动伺服进给与回退技术、曲线路径的六轴联动抬刀技术等。六轴联动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柔性与自由度,使该系统可用于更多类型、更复杂曲面的加工。(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3年06期)

六轴联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优化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刀具中心点运动轨迹误差,提出了利用联动模式切换实现该误差最小的方法。建立了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运动学模型,研究机床的冗余联动特点,并定义了冗余旋转联动轴。根据冗余联动特点,研究了满足不同刀具运动要求的联动模式和联动轴形式。建立了刀具中心点运动轨迹误差模型,提出了利用联动模式和联动轴形式切换优化该误差的方法。在实际机床上进行加工实验,通过联动模式的切换实现了刀具中心点轨迹误差的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六轴联动论文参考文献

[1].张鹏翔,周凯,李学昆.基于冗余联动的六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轨迹误差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9

[2].张鹏翔,周凯,李学昆.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联动模式切换[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丁连同,刘建勇,蔡延华,李艳,李勃然.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精度误差模型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8

[4].丁连同,刘建勇,蔡延华,李艳,李勃然.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精度误差模型研究[C].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2017

[5].丁连同,刘建勇,蔡延华,李艳,李勃然.大型精密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机床精度误差模型研究[C].特种加工技术智能化与精密化——第17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2017

[6].陈洪海,吴庆堂,聂凤明,胡宝共,康战.六轴联动机器人在光学元件磨削中的路径控制[J].电子设计工程.2015

[7].陈默,陈昊,奚学程,赵万生.用于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插补法[J].电加工与模具.2015

[8]..上海交大成功打造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J].机械.2014

[9].陈默,陈昊,奚学程,赵万生.用于六轴联动数控电火花加工的广义单位弧长增量插补法[C].2014年全国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研讨会交流文集.2014

[10].陈昊,陈默,奚学程,赵万生.六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数控系统及机床[J].电加工与模具.2013

标签:;  ;  ;  ;  

六轴联动论文-张鹏翔,周凯,李学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