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液粘度论文-李沁

酸液粘度论文-李沁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液粘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储层改造,酸化压裂,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

酸液粘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沁[1](2013)在《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压裂改造技术经过50余年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以控制酸液滤失、降低酸岩反应速率为目的的多种深度酸压改造技术,不同类型的高粘度酸液体系已广泛应用于这些深度酸压改造技术中。地层裂缝中高粘度酸液与岩石发生的化学反应直接决定了酸蚀有效作用距离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因此高粘度酸液体系的酸岩反应是深度酸压改造的核心研究内容,对预测酸压改造效果和指导工艺方案设计有重要意义。目前在酸岩反应研究中粘度对酸岩反应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不同粘度酸液的酸岩反应规律认识较浅显。这是由于高粘度酸液体系的液体类型、流态特征以及反应过程与常规低粘度酸液具有较大的差异,使用常规的实验方式进行测试时,模拟的酸岩反应与地层实际情况差异较大,且获取的数据结果误差较大。因此,有必要设计和研发一套针对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行为研究的实验方法,同时深入研究粘度对酸岩反应的影响机理及相关规律,建立考虑酸液粘度的酸岩反应动力学理论模型。本文从酸岩反应模拟室内实验方法研究出发,对比分析了常规酸岩反应模拟实验在测试高粘度酸液体系时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用于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进行不同粘度酸液酸岩反应规律实验研究。结合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理论和相关原理,研究粘度对酸岩反应的影响机理,获得酸液粘度与传质系数的关系式,建立了地层裂缝和酸岩反应实验中考虑酸液粘度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地层裂缝中不同粘度酸液的H-传质系数和酸岩反应速率分布规律以及酸蚀有效作用距离。通过论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系统研究了常规酸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结合化学反应工程学理论和搅拌原理,设计并研发了一种不同粘度酸液体系酸岩反应模拟实验新方法,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及流速与不同粘度酸液酸岩反应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规律;2、结合普朗特边界层理论,分析并建立了地层裂缝和酸岩反应实验中边界层分布与酸液粘度之间的关系,模拟计算了酸液在地层裂缝中的边界层分布与流态情况,界定了旋转圆盘实验方式适用的酸液粘度;3、结合碰撞理论与扩散反应动力学原理中H+扩散系数与溶液粘度的关系,利用化工原理中的基础实验值,拟合获得H+扩散系数与酸液粘度、温度和浓度的关系式;4、基于质量传递理论中双膜传质模型的相关原理,建立了地层裂缝、酸岩反应实验中层流、湍流对流传质系数与粘度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酸液粘度、排量、缝宽及酸液流态对H+传质系数的影响;5、研究了地层裂缝与酸岩反应实验中的酸岩反应机理,结合H+传质系数方程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地层裂缝和酸岩反应实验中考虑酸液粘度的酸岩反应动力学理论模型;6、通过幂律流体表观粘度与地层裂缝流动的剪切速率分析,结合粘度与剪切时间的拟合关系式,获得地层裂缝中酸液粘度变化规律。应用考虑酸液粘度的酸岩反应动力学理论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粘度酸液H+传质系数和酸岩反应速率沿地层裂缝长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评价了酸液排量与粘度变化对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本文研究旨在建立适用于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模拟的实验方法,探索高粘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机理,建立粘度与酸岩反应的相关规律,完善高粘度酸液体系的酸岩反应动力学基础理论。无论是对于推动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化压裂基础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于提高碳酸盐岩储层高粘度酸液深度酸压技术应用效果均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吴元琴[2](2013)在《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影响规律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高粘度酸液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储层酸压改造中,本文定义粘度大于20mPa·s的酸液为高粘度酸液。为了正确地指导酸压设计和优化及现场施工,需要进行相关模拟实验来获取酸岩反应参数。而酸岩反应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例如:岩石类型、温度、压力、酸液性质等)对反应速率及反应动力学参数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因素对酸岩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但是常用实验方法在测试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速率时表现出酸液浓度不变或者变化不规律等现象,导致对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本文在成都理工大学自主设计适用于测试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不同粘度酸岩反应模拟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酸岩反应机理和酸岩反应影响因素、常用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方法以及分析对比各种方法测试高粘度酸液的不适应性,并从设计思路、原理以及设备装置介绍了实验中选用的不同粘度酸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酸液在反应釜中不同流速下的流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种高粘度酸液体系与7个不同区块碳酸盐岩在不同酸液浓度、流速、温度下的酸液反应实验。最后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如下影响规律:(1)不同岩石类型反应速率也不相同,不可反应物含量与反应速率呈指数关系: J=2×10~(-5)EXP(-3.4983a);在动力学方程中,岩石类型不同主要引起是反应速度常数K值变化,m值基本不变,反应速度常数K值与不可反应物含量呈幂函数关系,稠化酸:K=7×10~(-7)a~(-1.931)、交联酸:K=3×10~(-7)a~(-1.963),不可反应物含量越高反应速度常数也就越大。(2)酸液粘度与反应速率成幂函数关系J=Aμ~B,酸液粘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小;反应速度常数K值与酸液流态指数n二次多项式关系:K=1×10~(-5)n~2-7×10~(-6)n+3×10~(-6),反应速度常数随着n值增大而增大;K值与酸液粘度成对数数关系:K=-1×10~(-6)ln(μ)+7×10~(-6),K值随着粘度的增大而减小。反应级数m与酸液流态指数n成二次多项式关系:m=1.2083n~2-0.7076n+0.526,反应级数随着酸液流态指数增大而增大,反应级数m与稠度系数K值呈幂函数关系:m=0.499K~(-0.1228),反应级数随着酸液稠度系数增大而减小。(3)单位浓度下反应速率增量JC与酸液流态指数n成指数关系:J_C=5×10~(-7)EXP(2.619n),JC随着流态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酸液越接近牛顿流体JC越大。JC与酸液稠度系数K呈对数关系:J_C=-1×10~(-6)ln(K)+1×10~(-6),JC随着稠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沁,伊向艺,卢渊,钟英,陈文玲[3](2012)在《高粘度酸液在人工裂缝中流态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应用技术的不断深入,高粘度酸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不同类型的复杂致密油气藏的储层改造中。高粘度酸液可以降低滤失量、减缓反应速率,实现酸液的深度穿透。研究高粘度酸液在人工裂缝中的流动状态对模拟其滤失和酸岩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幂律流体的雷诺数分析法和稳定性Z值法,对高粘度酸液在地层裂缝中的流动状态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影响高粘度酸液流态的主要因素有酸液排量、裂缝高度、裂缝宽度、酸液稠度系数、流态指数。其中酸液的稠度系数为主控因素。当稠度系数小于0.015Pa.sn时,常规施工中的地层酸液为紊流状态。因此普通酸酸化时的地层酸液为紊流状态,而常规酸压中高粘度的稠化酸和交联酸在地层中一般为线性层流状态。研究认为增加排量对酸液的流态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2年05期)

李沁[4](2010)在《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新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复杂致密油气藏投入开发,酸化压裂成为储层改造的重要技术手段。为正确地指导酸压和优化设计及现场施工,需要进行酸岩反应机理研究和相关模拟试验,以确定设计和施工的各项内容和参数。在酸压理论中,酸液体系的发展最快,越来越多的高粘度酸液体系投入到实际储层改造应用中。目前对高粘度酸液的酸岩反应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专门的一套理论和实验方法,而研究认为常规的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方法并不适用于高粘度酸液体系。真实、有效地对高粘度酸液体系的酸岩反应进行模拟试验,研究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模拟试验的方法,对了解高粘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机理,准确测定其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和分析高粘度酸液以及其他类型酸液酸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酸岩反应影响因素,重点研究包括高粘度酸岩反应机理、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和酸蚀行为研究。在酸岩反应模拟试验中合理地考虑和设计酸岩反应影响因素,有效地进行酸岩反应的关键因素研究。从酸岩反应模拟试验的测试内容和试验设备上,分析对比了常规酸岩反应模拟试验的特点及其适应性,并提出了应考虑酸液流向对酸岩反应影响的试验内容。为模拟酸液在地层裂缝中的流动特征,分析酸岩反应模拟试验的准确性,引入并改进了环空内幂律型非牛顿流体流态及稳定性判别方法,模拟了常规施工条件下不同类型的酸液流态及其稳定性。参与研究、设计新型高粘度酸岩反应模拟试验装置,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已得到应用。利用该装置进行了稠化酸和交联酸等多组高粘度酸液的酸岩反应模拟试验,证实了常规酸和高粘度酸体系的酸岩反应区别。从高粘度酸岩反应模拟试验获得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酸岩反应模拟方式可操作性强,试验数据可信度高,稳定性好,为现场高粘度酸液体系实践和进一步研究酸岩反应各项内容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王宝锋[5](1994)在《低粘度乳化酸液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广泛采用的一项工艺措施。为使酸化工艺获得理想的效果,研究了多种缓速方法,包括应用各种缓速酸体系。乳化酸液体系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缓速方法。(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1994年05期)

酸液粘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高粘度酸液越来越多地被投入到储层酸压改造中,本文定义粘度大于20mPa·s的酸液为高粘度酸液。为了正确地指导酸压设计和优化及现场施工,需要进行相关模拟实验来获取酸岩反应参数。而酸岩反应过程中不同的因素(例如:岩石类型、温度、压力、酸液性质等)对反应速率及反应动力学参数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因素对酸岩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但是常用实验方法在测试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速率时表现出酸液浓度不变或者变化不规律等现象,导致对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本文在成都理工大学自主设计适用于测试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不同粘度酸岩反应模拟实验装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酸岩反应机理和酸岩反应影响因素、常用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方法以及分析对比各种方法测试高粘度酸液的不适应性,并从设计思路、原理以及设备装置介绍了实验中选用的不同粘度酸岩反应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酸液在反应釜中不同流速下的流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种高粘度酸液体系与7个不同区块碳酸盐岩在不同酸液浓度、流速、温度下的酸液反应实验。最后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如下影响规律:(1)不同岩石类型反应速率也不相同,不可反应物含量与反应速率呈指数关系: J=2×10~(-5)EXP(-3.4983a);在动力学方程中,岩石类型不同主要引起是反应速度常数K值变化,m值基本不变,反应速度常数K值与不可反应物含量呈幂函数关系,稠化酸:K=7×10~(-7)a~(-1.931)、交联酸:K=3×10~(-7)a~(-1.963),不可反应物含量越高反应速度常数也就越大。(2)酸液粘度与反应速率成幂函数关系J=Aμ~B,酸液粘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小;反应速度常数K值与酸液流态指数n二次多项式关系:K=1×10~(-5)n~2-7×10~(-6)n+3×10~(-6),反应速度常数随着n值增大而增大;K值与酸液粘度成对数数关系:K=-1×10~(-6)ln(μ)+7×10~(-6),K值随着粘度的增大而减小。反应级数m与酸液流态指数n成二次多项式关系:m=1.2083n~2-0.7076n+0.526,反应级数随着酸液流态指数增大而增大,反应级数m与稠度系数K值呈幂函数关系:m=0.499K~(-0.1228),反应级数随着酸液稠度系数增大而减小。(3)单位浓度下反应速率增量JC与酸液流态指数n成指数关系:J_C=5×10~(-7)EXP(2.619n),JC随着流态指数的增大而增大,酸液越接近牛顿流体JC越大。JC与酸液稠度系数K呈对数关系:J_C=-1×10~(-6)ln(K)+1×10~(-6),JC随着稠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液粘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沁.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行为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2].吴元琴.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影响规律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3].李沁,伊向艺,卢渊,钟英,陈文玲.高粘度酸液在人工裂缝中流态规律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2

[4].李沁.高粘度酸液酸岩反应模拟试验新方法探索[D].成都理工大学.2010

[5].王宝锋.低粘度乳化酸液的应用[J].石油知识.1994

标签:;  ;  ;  ;  

酸液粘度论文-李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