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田学隆,罗彦玲,唐俊铨

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田学隆,罗彦玲,唐俊铨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转速测量系统,光电传感器,脉宽差值,角加速度

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文献综述

田学隆,罗彦玲,唐俊铨[1](2009)在《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转速测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光电传感器,并用于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中的齿盘转速测量系统。本系统主要是利用光电传感器的开关特性,采集输出的脉冲信号,通过测量相邻脉冲的脉宽差值获得齿盘在取消了电磁驱动之后的瞬时衰减角加速度。根据此系统测得的角加速度便可得到血液样品在不同转速下对锥板系统的阻力矩,再由阻力矩便可进一步计算出血液粘度值。运用Matlab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用于转速测量。(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09年08期)

刘旭娟[2](2009)在《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测试仪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临床研究表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均与血液粘度升高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血液粘度值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本课题结合国内外血液粘度测试仪的研究现状,在传统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全自动血液粘度测试仪: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51单片机作为中心智能单元;通过驱动锥体转动并测齿盘瞬时衰减速度来计算锥体在不同转速下受到的阻力矩,从而获得不同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值。这既克服了传统锥板式血液粘度仪采用拉力传感器测力矩不易测量的弊端,又符合血液粘度仪向便携化、实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设计原理和功能需求,选择中心处理器AT89C51单片机和C语言。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其中包括电机驱动控制模块、转盘驱动控制模块、转盘转速测量模块、小键盘输入模块、LCD显示模块、串口打印机模块、温度控制模块、看门狗模块等,详细介绍了各硬件模块设计思路及具体电路,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的驱动程序。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利用标准质控液进行整机的性能测试,测量结果在质控液参数范围之内,重复率在2%以内,符合医用标准。(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罗彦玲[3](2009)在《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软件系统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已经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血液粘度作为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锥板式血液粘度仪是一类用于检测血液粘度的重要仪器。传统的锥板式血液粘度仪是通过拉力传感器测量锥体受到的扭矩,根据扭矩计算血液在指定切变率下的粘度,但是由于锥体受到的力矩很小,不利于直接测量。而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通过同一旋转轴上连接的测速齿盘与测速传感器检测轴系的瞬时衰减速度,从而可获得被测血液在不同转速下对锥体系统的阻力矩,再由被测血液样品的阻力矩进一步计算出被测血液样品在不同切变率下的粘度值。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使得血液在要求测量的切变率范围内能逐点、快速完成测量。本课题旨在开发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不仅能准确测量血液粘度值,还能提供一个友好的LCD人机交互界面,实现用户对仪器的操作与使用。本软件系统开发以51单片机为开发平台,C语言为开发语言。系统的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是基于图形点阵式液晶扫描技术的原理完成的,该人机交互界面简单、友好且功能完整,能实现包括仪器常规维护、参数设置、血液粘度测量、计算、显示、打印及保存等功能。本文将软件系统划分了参数设置、粘度测量、设备维护等6大功能模块,详细地介绍了软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还介绍了基于图形点阵式液晶扫描与小键盘输入的LCD人机交互界面的实现方法。软件系统开发完成后,对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软硬件协调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功能得以正确实现,满足了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9-04-01)

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血液粘度是血液最基本的流变特性,是血液流变学研究的核心。临床研究表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均与血液粘度升高有关。在一定范围内,血液粘度值可作为诊断(甚至是早期诊断)疾病转归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本课题结合国内外血液粘度测试仪的研究现状,在传统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全自动血液粘度测试仪:采用技术比较成熟的51单片机作为中心智能单元;通过驱动锥体转动并测齿盘瞬时衰减速度来计算锥体在不同转速下受到的阻力矩,从而获得不同剪切率下的血液粘度值。这既克服了传统锥板式血液粘度仪采用拉力传感器测力矩不易测量的弊端,又符合血液粘度仪向便携化、实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设计原理和功能需求,选择中心处理器AT89C51单片机和C语言。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其中包括电机驱动控制模块、转盘驱动控制模块、转盘转速测量模块、小键盘输入模块、LCD显示模块、串口打印机模块、温度控制模块、看门狗模块等,详细介绍了各硬件模块设计思路及具体电路,给出了各功能模块的驱动程序。应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利用标准质控液进行整机的性能测试,测量结果在质控液参数范围之内,重复率在2%以内,符合医用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参考文献

[1].田学隆,罗彦玲,唐俊铨.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转速测量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

[2].刘旭娟.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测试仪控制系统设计[D].重庆大学.2009

[3].罗彦玲.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的软件系统开发[D].重庆大学.2009

标签:;  ;  ;  ;  

新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论文-田学隆,罗彦玲,唐俊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