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方媛,何斌

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方媛,何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伏阵列,风荷载,流固耦合,柔性支撑

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方媛,何斌[1](2019)在《柔性绳索预拉力作用下太阳能光伏阵列流固耦合颤振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绳索支架作为一种新型太阳能光伏阵列支撑结构,由于其重量轻、跨度大、经济性好等已被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领域。该研究针对光伏阵列设计中风荷载导致的气动弹性颤振特性问题,采用流固耦合仿真技术,计算分析绳索预拉力和稳态地面风作用下的光伏阵列动力学瞬态响应,为光伏阵列支撑体系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在考虑自然风场与光伏结构之间的双向耦合相互作用时,为了加速计算收敛过程,利用ANSYS软件中CFX和TransientStructural首先进行流体/结构的定常仿真,得到流场稳态解,并将其作为流固耦合模拟的初始条件,考虑风速和绳索预拉力等因素对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得到不同参数下流体的流动状态及光伏阵列的运动特征量,找出单排光伏板的颤振区域特性。分析发现柔性绳索支撑下的光伏阵列在自然风作用下,光伏板后流场涡街的产生与脱落,位移时间历程呈现明显的颤振趋势,在设计中需引起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 2019)》期刊2019-08-25)

彭雅兰,李志刚[2](2019)在《太阳能光伏阵列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光伏阵列作为太阳能发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光伏阵列进行在线故障诊断是提高整个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综述分析了光伏阵列常见的故障类型及其形成原因,针对近年来光伏阵列在线故障诊断研究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红外图像法、电路结构法、测量I-U曲线法、数学模型法以及智能检测法五类;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手段,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得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光伏阵列在线故障诊断的后续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沈妍,王琪,康晓慷,谭强,卢晓聪[3](2018)在《太阳能光伏板阵列体型系数和最优展平角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光伏板及其支架的寿命,获得最优展平角,本文建立了工程中太阳能光伏板多排阵列模型,对小倾角时所受风压和体型系数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最优展平角和多排阵列的遮蔽效果。结果表明:正风压和背风压下的最优展平角为板平行于风向时的倾角。相同风速下,倾角越大,板表面所受风压越大。光伏板倾斜放置时正风压和背风压时所受风压存在折减,每组的第1排对第2排有较好的遮蔽效果,第2排折减系数最小。倾角越大,各排之间的遮蔽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特种结构》期刊2018年06期)

杨亚楠[4](2018)在《太阳能光伏阵列识别及热斑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化石能源不仅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太阳能也因此被世界各国视为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太阳能发电技术主要应用于光伏电站,而热斑效应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传统的热斑检测方式效率较低、准确率不高,难以满足光伏电站实际需求。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率、高准确率的热斑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实际运行中的光伏电站红外温度数据为研究对象,完成了从光伏电站红外图像中识别光伏阵列和基于光伏阵列区域的热斑检测,具体包括以下叁点:(1)改进了基于自适应阈值分割算法的光伏阵列识别方法。基于光伏阵列温差较小、背景温差较大的先验知识,通过温度阈值的合理设置和统计局部方差法,预先去除低温和温差较大的背景。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光伏阵列的温度直方图服从高斯分布的特点,结合基于单高斯模型的自适应阈值分割方法,实现光伏阵列和背景的分离。(2)提出了基于改进K-means算法的光伏阵列识别方法。为了有效处理背景和光伏阵列之间温差较小的情况,利用相邻帧关联性较强、多帧累加降噪的特点,基于相邻多帧红外图像进行前景建模以实现光伏阵列和背景的初步分离。此外,改进了传统K-means算法,即通过样本排序、相关样本的密度统计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方式以及结合叁角不等式定理减少聚类过程的计算量,并根据各个光伏阵列之间区域特征相似的先验知识,基于改进K-means算法,通过区域相似性度量将光伏阵列识别出来。(3)提出了基于SVM的热斑检测方法。为了提高热斑检测效率,利用图像分块技术,将光伏阵列分成若干子图像块。在此基础之上,基于热斑红外特性,提取子图像块的温度特征,并利用SVM实现热斑检测。此外,根据热斑的本质温度属性,将热斑严重程度分成叁个等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不仅实现了光伏阵列的有效识别,而且检测效率、准确率都比较高,满足光伏电站实际需求。此外,热斑严重程度的分类,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热斑效应的危害。(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11-14)

高晓祥[5](2018)在《太阳能光伏阵列风载荷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简单、总量丰富,不仅适合于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站,也适用于个人用户,对于远离电站的偏远地区来说非常实用。影响光伏板使用寿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风载荷是影响光伏板设计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光伏板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风载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本文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光伏板的风载荷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各个因素对光伏板风载荷的影响规律。首先对单个光伏板风载荷影响因素研究,分别对不同长度(0.5m、1.0m、1.5m、2.0m、2.5m)、不同安装角度(按照5°为间隔,分别选取5° 10°、15°、20°、25°)、不同厚度(30mm、40mm、50mm)的光伏板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流场结果可以分析出:(1)光伏板的厚度分别取30mm、40mm、50mm,光伏板受到的风载荷最大值为140.04N,最小值为138.03,它们之间差值仅2.01N,这说明光伏板厚度对于风载荷的影响很小。(2)光伏板的长度值为0.5,背风面漩涡影响区域高度在-0.2m~0.3m之间,当光伏板的长度值为2.5m,背风面漩涡影响区域高度在-0.2m~12m之间,光伏板长度值不同对计算域中流场影响很大。(3)5°时板背风面受影响的区域的高度值范围只达到-0.2m到0.8m之间,25°时板的背风面受影响的区域的高度值范围达到-0.5m到2.0m之间,受到负压影响的范围明显增大。安装角度对光伏板风载菏有很大影响。对叁维光伏板阵列仿真分析,研究涉及到的光伏板阵列有光伏阵列(1×1)、光伏阵列(1×2)、光伏阵列(1×3)、光伏阵列(2×2)、光伏阵列(3×3)、光伏阵列(4×4)六种。本文通过对不同厚度光伏板风载荷的压力云图、速度流线、数据统计表格的比较,可以看出:光伏阵列(3×3)中第一排光伏板的风载荷取值最大分别为127.55N、121.46N、127.31N,第二排光伏板风载荷分别为第一排光伏板风载荷的21.67%、18.49%、21.35%,第叁排光伏板风载荷比第一排光伏板风载荷的41.48%、32.81%、40.76%,光伏板迎风面受力最大,风载荷呈现高低高的趋势分布,板子越靠近中心部分受到的风载荷越小,第叁排由于扰流的影响数值要比第二排的大。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对光伏板风载荷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光伏板的设计风载荷和使用寿命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7)

房彦山,张国飞,唐雯静[6](2018)在《太阳能光伏板阵列风压特性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应用CFD软件对仰角θ=35°、风向角γ=0°~180°的太阳能光伏板阵列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模拟计算结果,由于太阳能光伏板阵列中板之间的相互遮挡会对其所受风荷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处于不同位置的光伏板的体型系数也就不同。该文对太阳能光伏板阵列进行了区域划分,对不同区域板的体型系数提出了折减系数。在实际工程设计计算中,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电力勘测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张晓[7](2018)在《太阳能光伏阵列故障预测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光伏电站以清洁、丰富、环保和可再生的优势,迅速在发电市场中抢占份额。但是,国内外运行的光伏电站主要采取定期诊断、维修的方式应对故障的发生,这就导致遇到故障时停机时间长,维护成本高;对于发生故障的坐标和原由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更做不到对故障的提前预测。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监测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故障定位。提出了改进的粒子群(PSO)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针对光伏故障的预测模型,实现对光伏阵列故障的预测,具体研究内容为:首先,从光伏阵列构成出发,研究光伏电池发电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其故障情况进行总结与仿真分析,找到不同故障类型所具有的数据特征,得到了不同故障类型的量化指标。其次,根据光伏发电影响因素及故障情况,选取了具有自学本领强、非线性映射功能好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故障进行预测。为了将该模型预测的精度提高,提出了应用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一种新算法;使用非线性动态调整策略优化粒子群算法的惯性系数,达到全局寻优和局部寻优的目标。然后,建立了光伏故障监测系统,对监测系统的性能做了深入分析。主要采用霍尔传感器、CAN总线和单片机设计了监测系统硬件电路;规划了监测界面,及时监测体系的发电效力;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系统的故障节点,方便工作人员实时维护,从而提高光伏发电效力。最后,在剖析光伏系统故障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PSO算法训练BP神经网络的权值与阈值,建立了改进PSO-BP光伏故障预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能够准确、及时地预测光伏故障位置与发生时间。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表明此模型能克服过拟合和局部极小值问题,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泛化性,提高了预测精度,缩小预测误差。(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8-01-01)

梁亮,詹智民,邓小磊,叶磊,陈根永[8](2018)在《基于电导增量法的太阳能光伏阵列MPPT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阳能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跟踪控制问题,利用PSCAD/EMTDC软件测量了光照强度从0到1200 W/m2和温度从0到100℃条件下光伏阵列的短路电流及开路电压,结果表明:恒温条件下,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开路电压及短路电流均逐渐增大;恒光强条件下,随着运行温度的升高,开路电压逐渐减小,而短路电流逐渐增大.然后采用滞环比较的方法产生控制脉冲,从跟踪速度和精度两方面对基于电导增量法的MPPT控制策略进行了改进,建立仿真模型并实验,完成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光伏阵列最大输出功率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黄政,杨国海,韩晓丹,王琦[9](2016)在《双列布局阵列下太阳能光伏板表面风压分布特性CFD数值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双列布局阵列下太阳能光伏板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及其体型系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大气边界层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运用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FIUENT对光伏板阵列在2列6行布局0°和180°风向角下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对比单体太阳能光伏板,通过表面平均风压系数和干扰因子探讨与分析了光伏板群体之间的风力相互干扰作用。研究表明:各光伏板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遮挡效应,同时,提出了光伏板群体抗风设计的体型系数,为优化光伏支架结构设计,提供了结构抗风设计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7-22)

许林冲[10](2016)在《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串联阵列工况监控的直流电力线载波通讯》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能发电的越来越广泛应用,对其工况状态的监控的需求也日趋广泛。这就对组件与后台的通讯提出了挑战,针对当下两种主流通讯方式的弊端,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电力线载波通讯。(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6年13期)

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伏阵列作为太阳能发电站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光伏阵列进行在线故障诊断是提高整个系统运行效率与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综述分析了光伏阵列常见的故障类型及其形成原因,针对近年来光伏阵列在线故障诊断研究进行分类,将其分为红外图像法、电路结构法、测量I-U曲线法、数学模型法以及智能检测法五类;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和手段,对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得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提出光伏阵列在线故障诊断的后续研究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方媛,何斌.柔性绳索预拉力作用下太阳能光伏阵列流固耦合颤振特性仿真[C].中国力学大会论文集(CCTAM2019).2019

[2].彭雅兰,李志刚.太阳能光伏阵列在线故障诊断方法综述[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

[3].沈妍,王琪,康晓慷,谭强,卢晓聪.太阳能光伏板阵列体型系数和最优展平角模拟[J].特种结构.2018

[4].杨亚楠.太阳能光伏阵列识别及热斑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8

[5].高晓祥.太阳能光伏阵列风载荷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8

[6].房彦山,张国飞,唐雯静.太阳能光伏板阵列风压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电力勘测设计.2018

[7].张晓.太阳能光伏阵列故障预测分析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8].梁亮,詹智民,邓小磊,叶磊,陈根永.基于电导增量法的太阳能光伏阵列MPPT仿真[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9].黄政,杨国海,韩晓丹,王琦.双列布局阵列下太阳能光伏板表面风压分布特性CFD数值计算分析[C].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10].许林冲.应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串联阵列工况监控的直流电力线载波通讯[J].电子制作.2016

标签:;  ;  ;  ;  

太阳能光伏阵列论文-方媛,何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