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

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视网膜

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文献综述

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1](2019)在《Sprague-Dawley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大脑病理变化和认知功能的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研究Sprague-Dawley (SD)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后的大脑病理变化及认知功能差异。雄性SD和Wistar大鼠分别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S-sham和W-sham)组与手术(S-BCCAO和W-BCCAO)组。BCCAO术后1、3、7、14及28 d,观察各组存活率及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PLR)消失率;术后28 d行明暗箱、Y迷宫及新气味识别测试,检测大鼠认知功能;用HE和Luxol fast blue染色法观察灰质(海马)、白质(视束)、视神经和视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显示,W-BCCAO组大鼠的存活率为62.5%,PLR全部消失;S-BCCAO组大鼠的存活率100%,PLR消失率为58.3%。和各自的假手术组相比,W-BCCAO组大鼠在明箱的滞留时间及活动距离比例均显着增加,S-BCCAO组大鼠则无明显变化;S-BCCAO组大鼠在Y迷宫III臂(迷宫臂)的滞留时间及活动距离比例均显着减少,而W-BCCAO组大鼠无明显变化;S-BCCAO组大鼠的新气味辨识比率显着降低,而W-BCCAO组大鼠无明显变化。S-BCCAO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缺血性损伤,而W-BCCAO组无明显损伤;S-BCCAO及W-BCCAO组大鼠均可见视束、视神经缺血性损伤;S-BCCAO、W-BCCAO大鼠视网膜损伤明显,总厚度明显变薄,其中S-BCCAO组大鼠可见节细胞层(ganglion cell layer, GCL)、内网层(inner plexiform layer, IPL)及外网层(outer plexiform layer, OPL)变薄,其它各层与S-sham组相比无显着差异,W-BCCAO组大鼠除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 ONL)外,其余各层与W-sham组相比均变薄。上述结果表明,SD和Wistar大鼠BCCAO术后海马和视觉传导通路病理变化存在差异,学习记忆损伤程度也有所不同,提示应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品系大鼠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孟辉[2](2019)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在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因前置胎盘而接受剖宫产手术,且术中或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并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同样发生产后出血且接受宫腔纱布填塞止血法的孕妇中随机选出5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产妇术中、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宫腔填塞物放置时间也显着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2)观察组孕妇中,有1例最终因持续出血而接受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则有9例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孕妇子宫切除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产妇中产后发热、子宫复旧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后产后出血具有更为良好的止血效果,可以显着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行子宫切除术的风险,且增加感染风险,也不影响子宫复旧。(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曹宇,刁雪梅,李泽惠,李琨,刘美霞[3](2019)在《参麻益智方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大鼠海马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参麻益智方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大鼠行为学及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双侧颈动脉结扎组(2-VO)、多奈哌齐组(0.5 mg/kg)、中药低剂量组(3.3 mg/kg)、中药中剂量组(6.6 mg/kg)和中药高剂量组(16.5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并观察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形态改变。结果 2-VO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Sham组明显延长(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多奈哌齐组及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2-VO组明显缩短(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着延长(P<0.05)。2-VO组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较Sham组增多,胞体增大。给药后,多奈哌齐组与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较2-VO组数量减少,胞体变小。结论参麻益智方可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减轻双侧颈动脉硬化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激活,从而改善大鼠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黄梦威[4](2019)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对胎盘植入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术前预置腹主动脉球囊联合术中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对胎盘植入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因胎盘植入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患者病例共81例。术中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43例为观察组,术中仅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剖宫产38例为对照组。统计了两组患者年龄、孕周、孕次、分娩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比较了两组患者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静脉补液量、子宫切除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血红蛋白差、术后24小时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以及新生儿早产率。分析了术前预置腹主动脉球囊联合术中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的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孕次、分娩次数、既往剖宫产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中静脉补液量、子宫切除率、DIC发生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估计出血量(930.23±333.47ml vs 1213.15±750.91ml)、术后血红蛋白差(10.95±9.92g/L vs 15.86±11.33 g/L)、术后24小时出血量(997.67±337.26ml vs 1313.68±617.57ml)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以及新生儿早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死亡。观察组中无患者行子宫切除,对照组中有2名患者行子宫切除。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各有2名患者术后因下肢动脉血栓行取栓术。对照组中有1名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出院。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中未见手术相关脏器损伤及并发症。结论:预置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术中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能有效减少胎盘植入患者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且术中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不会增加患者手术并发症风险。(本文来源于《西南医科大学》期刊2019-02-01)

吕艳红,刘朵朵,白璐,刘海霞,陈必良[5](2018)在《腹主动脉阻断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及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阻断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3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组:择期剖宫产术中行腹主动脉阻断术9例为腹主动脉组,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27例为髂内动脉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36例患者均得以保留子宫,术后恢复良好。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新生儿体重、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阻断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在穿透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均能安全、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急诊子宫切除的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孙辉红[6](2018)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或术后出血患者96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8例采用纱布填塞宫腔止血,试验组48例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填塞物置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后发热率、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宫腔粘连率、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可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术中或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发热率及子宫切除率,且对术后卵巢功能恢复无不良影响,利于预后。(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8年22期)

陈建虹,宋文侠[7](2018)在《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指标及子宫切除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指标及子宫切除率的影响,为临床有效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2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人工剥离胎盘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 h出血量,体温异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 h出血量分别为(51.3±15.3)min、(331.5±26.1)ml、(102.5±17.8)ml,均低于对照组的(67.0±13.4)min、(845.2±49.6)ml、(437.4±98.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月经复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6.2±3.9)月、(4.1±0.3)d,均低于对照组的(8.5±4.5)月、(6.2±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18.75%(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9.74%(35/39),高于对照组的68.75%(2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临床疗效较佳,可明显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8年12期)

孟敏,李林[8](2018)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鼠施行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后,出现脑血流量减少、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脑内神经元损伤及死亡、突触及树突损伤,以及神经炎症反应等的时程变化,能复制人类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为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和防治药物研究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03期)

童巧李,赵小伟,吴爱华[9](2018)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产妇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两组均使用缩宫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手术情况、填塞物留置时间、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24h WBC,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月经情况、宫腔粘连情况及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填塞物留置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术后24h WBC均少于对照组,术中输血比例、子宫切除率及术后24h发热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后42d子宫复旧不良率、术后6个月月经量减少发生率、宫腔粘连发生率及卵巢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可以显着降低术中及产后24h的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率和术后24h发热率,且不影响术后产妇子宫复旧及卵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杨九红[10](2017)在《B-Lynch缝合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B-Lynch缝合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34例。观察组行B-Lynch缝合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对照组行单纯B-Lynch缝合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B-Lynch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虽然手术时间长,但止血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河南外科学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在对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因前置胎盘而接受剖宫产手术,且术中或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采取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并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同样发生产后出血且接受宫腔纱布填塞止血法的孕妇中随机选出5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的止血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产妇术中、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宫腔填塞物放置时间也显着短于对照组产妇(P<0.05)。2)观察组孕妇中,有1例最终因持续出血而接受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则有9例行子宫切除术,观察组孕妇子宫切除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产妇中产后发热、子宫复旧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 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止血对于前置胎盘剖宫产后产后出血具有更为良好的止血效果,可以显着减少产后出血量和行子宫切除术的风险,且增加感染风险,也不影响子宫复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参考文献

[1].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Sprague-Dawley与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大脑病理变化和认知功能的差异[J].生理学报.2019

[2].孟辉.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曹宇,刁雪梅,李泽惠,李琨,刘美霞.参麻益智方对双侧颈动脉结扎大鼠海马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

[4].黄梦威.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对胎盘植入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9

[5].吕艳红,刘朵朵,白璐,刘海霞,陈必良.腹主动脉阻断术与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及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8

[6].孙辉红.双侧子宫动脉结扎联合水囊压迫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8

[7].陈建虹,宋文侠.子宫胎盘剥离面缝扎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治疗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预后指标及子宫切除率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

[8].孟敏,李林.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

[9].童巧李,赵小伟,吴爱华.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浙江医学.2018

[10].杨九红.B-Lynch缝合术联合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

标签:;  ;  ;  ;  

双侧颈动脉结扎论文-孙伟,耿悦,陈叶婷,唐小杭,张永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