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藏损失论文-陈瑶,秦嗣军

贮藏损失论文-陈瑶,秦嗣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贮藏损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沈阳,‘寒富’苹果,贮藏期损失

贮藏损失论文文献综述

陈瑶,秦嗣军[1](2016)在《‘寒富’苹果贮藏期间损失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进入盛果期‘寒富’苹果面积迅速扩大,贮藏期间果实损失日益受到关注。通过对沈阳市9处‘寒富’苹果园贮藏期间损失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强化优质果生产意识、减少人为的果实损伤、稳定果园收入的安全生产措施。(本文来源于《北方果树》期刊2016年05期)

陈执[2](2016)在《贮藏加工能力不足 我国农产品每年产后损失超3000亿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针对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环节设施简陋、损失严重现象,国家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稳定了市场供应。然而,由于贮藏和初加工能力仍与实际需求差距巨大,每年农产品产后损失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报》期刊2016-04-07)

朱旭[3](2014)在《贮藏温度和堆码高度对克新1号马铃薯贮藏损失及品质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克新1号马铃薯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1℃、4℃、8℃和16℃)以及同一贮藏条件下码放高度、堆放位置对克新1号马铃薯贮藏品质及质量损失的影响,寻求不同用途马铃薯合适的贮藏温度和码放高度,以期对我国窖藏马铃薯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贮藏温度对克新1号马铃薯营养品质的影响。在4种不同贮藏温度下,马铃薯内部品质变化较大,其中,淀粉含量在4℃贮藏温度下下降幅度最小;还原糖含量在1℃、4℃、8℃贮藏温度下均呈上升趋势,1℃下上升程度最大,而16℃下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在4种不同贮藏温度下均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下降幅度为16℃>1℃>4℃>8℃。对于淀粉加工用薯可以选择在4℃条件下贮藏,鲜食用薯也在4℃下贮藏较为合适,对于要求干物质含量高,同时要求还原糖含量低的薯条、薯片的加工用薯,可以在8℃的条件下贮藏。(2)不同贮藏温度对克新1号马铃薯酶活性的影响。贮藏期间,淀粉酶活性变化不大,但在贮藏后期均呈上升趋势,其中4℃贮藏温度下淀粉酶活性最稳定,基本保持不变;多酚氧化酶在贮藏期间均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为16℃>8℃>4℃>1℃。(3)窖藏条件下堆码高度和位置对马铃薯贮藏损失的影响。在适宜的贮藏环境中,可以通过控制堆码高度减少马铃薯贮藏期的损失,但不是堆放层数越低越好;贮藏期重量和水分的损失具有相关性,呈正相关;贮藏期间可以通过马铃薯堆高的下降程度判断马铃薯重量的损失情况;不同的堆放位置对贮藏损失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4-06-01)

陈康乐,刘聪,沈瑾,张强,胡耀华[4](2013)在《贮藏时间及装具对小麦质量损失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贮藏条件直接影响贮藏损失及粮食品质。为了确定农户贮藏小麦的较佳条件,保证贮藏过程中尽量减少储粮损失及保障其品质安全,对农户采用铁皮和塑胶两种不同材料装具贮藏小麦时品质(质量损失率、水分含量、脂肪酸值、蛋白质、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和虫害)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贮藏过程中,第1年的质量损失率大于第2年;水分呈下降趋势;脂肪酸值变化不大,整体上略有增加;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过氧化氢酶活动度呈现上下波动趋势,最终和初始值相差不多;遭受虫害侵害的状况受季节温度影响。综合考虑贮藏的质量损失和小麦的品质指标,塑胶装具贮藏优于铁皮装具。(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李娟,陶乐仁,董小亮,谭万里,张庆刚[5](2012)在《菠菜贮藏过程中水分蒸发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相对湿度对菠菜水分损失的影响。菠菜在贮藏温度5℃、相对湿度99%条件下贮藏44h,不同堆放方式单棵菠菜和捆绑菠菜的失水率分别为41.32%和23.32%;相同温度下,贮藏44h,99%、80%、40%相对湿度条件下,单棵菠菜失水率分别为66.70%、54.60%和41.32%。利用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得一般市售菠菜的比表面积为48.05cm2/g。建立了菠菜贮藏过程中失水速率和相对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储存前期,相对湿度越高,失水速率越慢,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相对湿度下的失水速率趋于一致,受相对湿度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2年08期)

宁钦广[6](2011)在《搞好蔬菜贮藏 避免冻害造成损失》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白菜、萝卜等冬季蔬菜滞销的问题,选择简易可行的贮藏方法,及时搞好蔬菜入窖(库)贮藏,避免因冻害造成更大损失。几种主要蔬菜贮藏方法介绍如下:   一、白菜的贮藏   1.埋藏。挖一条浅沟,沟的深度与白菜高度大致相同,沟宽1米左右,(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报》期刊2011-12-09)

解诗和,汤文高[7](2011)在《板栗贮藏期腐烂损失的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时板栗贮藏保鲜试验与实践,对板栗贮藏期腐烂损失的原因分析发现,合理贮藏以控制栗果内部生理变化以及外在因素对栗果腐烂的影响,可取得较好的贮藏效果。(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1年10期)

黄剑萍[8](2011)在《甜菜采后减少糖分损失贮藏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从研究甜菜块根采后生理代谢和控制贮藏期间糖分损失两方面入手,研究了不同大小、不同品种、不同贮藏温度(0℃、4℃、-18℃及露天贮藏)及不同冻化温度(0℃冻化、4℃冻化和10℃冻化)对甜菜块根贮藏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甜菜在不同贮藏方式下含糖量和贮藏品质的变化,确定甜菜采后适宜的贮藏方式,以减少甜菜贮藏期间的糖分损失。目前针对甜菜提高含糖量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育种和田间栽培管理上,而对甜菜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和通过贮藏技术减少糖分损失的研究很少。研究结果对有效减少甜菜块根糖分损失,改善块根贮藏品质,控制有害氮的积累,提高后期加工过程中的提糖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1)在露天条件下对不同品种(BETA 218、BETA 580、KWS 2409、新甜12和KWS 0413)的甜菜块根贮藏品质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BETA 218和BETA 580能更好的保持贮藏过程中总可溶性固形物和蔗糖含量,减少块根重量的损失,还原糖和氨基态氮的积累,更好的保持甜菜的贮藏品质。在露天贮藏时,选择甜菜品种BETA 218和BETA 580作为贮藏原料,可更好的保持甜菜的含糖量和贮藏品质。(2)甜菜块根采收后按照不同大小(大:1.5kg以上;中:0.7~1.5kg;小:0.7kg以下)进行分级并露天贮藏,研究结果表明,在贮藏期间,大甜菜和中等甜菜的总可溶性固形物、蔗糖含量、块根重量的损失、还原糖和氨基态氮的积累比小甜菜明显降低,更好的保持甜菜的贮藏品质。在露天贮藏时,要想更好的保持甜菜的贮藏品质,应选择0.7kg以上的大和中等的甜菜块根作为贮藏原料。(3)甜菜块根采收后分别于0℃、4℃、-18℃和露天环境下贮藏,直至甜菜完全冻固(30天),研究结果表明:贮温波动加快了甜菜块根在贮藏过程中蔗糖含量的损失,促进了块根还原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总酚含量的上升;同时,促进了甜菜块根SS活性、NR活性、GS活性的升高,抑制甜菜块根SPS活性。要想更好的保持甜菜贮藏品质,减少糖分损失,关键技术即是控制甜菜贮藏早期的温度波动,且在采后贮藏期间甜菜冻固速度越快,品质越好。(4)将新鲜甜菜块根于-18℃冻固后,分别于0℃、4℃和10℃下化冻0~5天,对甜菜在化冻过程中蔗糖、还原糖等品质指标及其代谢相关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整个冻化过程中,在不同冻化温度下,甜菜块根蔗糖、CAT活性、SS活性和SPS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PPO活性、POD活性、NR活性、GS活性和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0℃冻化的甜菜块根这些生理指标变化最为明显,品质下降最快,而0℃冻化的甜菜块根能有效地减慢贮藏品质的下降速度。(5)以BETA 218为试材,以原有的贮藏方式为对照,设计了架空贮藏和挖沟贮藏两种方式,并安放排气管和苫盖草帘,研究了甜菜贮藏期间各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挖沟加上草帘苫盖的贮藏方式可有效降低甜菜贮藏期间的糖分损失,保持贮藏品质,是一种经济适用的甜菜贮藏方式。(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1-05-01)

苏林富,蒙蕊学,何国勤[9](2009)在《西吉县马铃薯贮藏期间损失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马铃薯贮藏期间重量变化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马铃薯重量减少8%~13%。入窖后30d内重量减少幅度最大,随着贮藏时间延长,马铃薯重量减少幅度逐渐降低。品种不同,其变化幅度不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科技》期刊2009年04期)

龙亿江,陈岳海[10](2007)在《建个新式“小粮仓” 等于增收近一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箩斗木箱装粮难防鼠7月11日,遂宁市船山区永兴镇清源村村民周永文,在翻晒陈粮时发现,去年储存了1500公斤粮食,现在的存粮仅有1300公斤左右了。他懊丧地说:“损耗大,老鼠凶得很,防都防不住。”周永文家储存粮食的工具还是老式的大木柜,有几处都(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07-08-06)

贮藏损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针对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环节设施简陋、损失严重现象,国家启动实施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稳定了市场供应。然而,由于贮藏和初加工能力仍与实际需求差距巨大,每年农产品产后损失超过3000亿元,相当于1.5亿亩耕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贮藏损失论文参考文献

[1].陈瑶,秦嗣军.‘寒富’苹果贮藏期间损失情况调查[J].北方果树.2016

[2].陈执.贮藏加工能力不足我国农产品每年产后损失超3000亿元[N].中国食品报.2016

[3].朱旭.贮藏温度和堆码高度对克新1号马铃薯贮藏损失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

[4].陈康乐,刘聪,沈瑾,张强,胡耀华.贮藏时间及装具对小麦质量损失及品质的影响[J].农机化研究.2013

[5].李娟,陶乐仁,董小亮,谭万里,张庆刚.菠菜贮藏过程中水分蒸发损失[J].食品科学.2012

[6].宁钦广.搞好蔬菜贮藏避免冻害造成损失[N].山东科技报.2011

[7].解诗和,汤文高.板栗贮藏期腐烂损失的原因[J].农技服务.2011

[8].黄剑萍.甜菜采后减少糖分损失贮藏方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

[9].苏林富,蒙蕊学,何国勤.西吉县马铃薯贮藏期间损失规律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

[10].龙亿江,陈岳海.建个新式“小粮仓”等于增收近一成[N].四川日报.2007

标签:;  ;  ;  

贮藏损失论文-陈瑶,秦嗣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