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福利论文-林洁如

住房福利论文-林洁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住房福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商品房,福利房,福利分房制度,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住房福利论文文献综述

林洁如[1](2019)在《70年住房变迁:从福利房到商品房 越住越宽敞》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包头市北梁棚户区改造为故事背景的电视纪录片《安居》,通过中国各地不同的人物和故事介绍了中国住房建设和体制的变化、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农村住房改造、老城区保护和改造、地震灾区重建等重要内容,串联起中国城乡住房面貌的变迁。影片中,无论是老一辈对四世同堂的向往,年轻人对外界的渴望,还是政府对底层基础生活的扶持,都能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住房的整体状况。《安居》是我国住房改革、人们居住空间和生活方(本文来源于《新产经》期刊2019年10期)

北梦原[2](2019)在《市场+保障,让百姓安居梦想照进现实》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逐梦安居的路上,中国人从未止步。从平房到筒子楼,从单元楼到电梯房,从等分配到集资建房,从贷款买房到申请保障性住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在经历了单一的统筹分配阶段后,我国住房市场飞速发展,政策体系(本文来源于《工人日报》期刊2019-09-22)

钟晓慧,彭铭刚[3](2019)在《福利混合视角下的英国住房政策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福利混合理论视角下的社会政策分析框架,以此分析英国住房政策改革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讨论进一步深化我国住房政策改革的思路。本文认为,福利混合理论与英国住房政策改革实践在几个方面为中国住房改革提供启发。首先,建立福利混合的理论视角,有利于避免在住房领域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简单对立。政府应该调动多种资源,兼顾市场目标和社会目标。这需要政府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其次,福利混合理论有助于更精细地分析住房福利的获得状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第叁,政府应当充分评估社会组织参与住房福利供给的可能性,也要避免"组织混合"后行为逻辑偏离政策目标。最后,在中国国情条件下,还应重视家庭对住房福利的贡献与承受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广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付昨霖[4](2019)在《福利与市场: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大区域性经济问题。本文以住房政策在市场和福利两种属性之间的角力为主线,分析我国住房政策的演进过程:在经济、政治大背景的变动过程中,住房政策以社会福利为起点,开始逐渐转向市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住房政策不断进行调控,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也正逐渐完善,以求得市场与福利之间的平衡。(本文来源于《现代营销(信息版)》期刊2019年07期)

李阳[5](2019)在《住房公积金新政出台 条条福利与你有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阳)你家买房的时候住房公积金是如何提取的?一次性能提取多少?提取时需要那些证件和证明材料?政策还有没有变动呀?没错,住房公积金政策备受购房者关注,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为进一步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本文来源于《柴达木日报》期刊2019-04-17)

方永恒,聂鸿雁[6](2019)在《租购差异视角下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测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对西安市购置型、租赁型两类保障性住房居民入住前后福利水平进行了量化测度。研究得出:西安市被保障对象的总体福利水平有所提升;两类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效应变化情况存在显着差异;购置型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水平提升明显,其中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得到改善,但交通条件、就业环境、心理状况出现恶化;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水平出现小幅下降,其中仅有居住条件得到显着改善,其余条件均出现恶化。为此,政府应针对两类保障性住房的不同特征分别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董晓璇[7](2019)在《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福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居住水平一直处于社会的平均水平之下,与其他人群相比,低收入人群对于购房的支付能力相对比较弱,这类人群在房地产市场中无法依靠自己的努力具有正常的购房支付能力。城镇低收入人群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分,不管是在住房的分配、供应、管理以及补贴等多方面都受到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本文就是以我国城镇低收入人群的现状来分析这类人群的住房福利。(本文来源于《大众投资指南》期刊2019年03期)

黄建宏[8](2018)在《青年住房福利倒挂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住房福利倒挂简单地讲就是强者比弱者从政府再分配手中获得更多的住房福利。研究表明住房福利倒挂现象存在于青年群体之中,住房福利主要流向市场能力较强的青年个体,那些青年住房贫困户反而更不可能得到政府再分配福利的照顾。这说明住房市场化改革以后,由市场所造成的住房不平等或两极分化并没有完全得到政府再分配福利的减缓,再分配与市场对于住房不平等的作用力方向具有同一性,当市场和再分配都遵循强者优先逻辑时,这就导致中国转型时期城市住房不平等或贫困在某种程度上是市场与再分配共同强化的产物。(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期刊2018年11期)

方永恒,陈友倩[9](2018)在《基于年龄差异视角的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测度——以西安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安市城五区和长安区经济适用房为研究对象,基于年龄差异视角,运用森的可行能力理论,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安市保障性住房总体福利体系和不同年龄段保障对象的福利效应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被保障对象入住保障性住房后福利水平有所上升,其居住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均得到改善,但交通条件、工作机会、心理因素却有不同程度恶化;年龄差异对保障性住房的福利效应具有不同的影响,被保障对象在55-70岁年龄段的福利变化最大,而25-35岁年龄段的被保障对象福利上升水平最低。(本文来源于《城市问题》期刊2018年10期)

戚瑞双[10](2018)在《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研究——基于森的功能福利理论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北京市3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森的功能福利理论为基础,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测度了保障性住房住户在入住前后福利水平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福利变化。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在入住后总体有所改善,但改善不明显。具体功能空间上,居住条件和环境、收入情况、社交状态叁方面有所改善。其中收入状况、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程度较大。但同时,在支出状况、政策感知两个功能空间上,保障性住房住户入住保障性住房后福利情况变差。且不同的转换因子对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影响不同。因此保障性住房政策应关注不同保障性住房住户的不同功能空间,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本文来源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住房福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逐梦安居的路上,中国人从未止步。从平房到筒子楼,从单元楼到电梯房,从等分配到集资建房,从贷款买房到申请保障性住房……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在经历了单一的统筹分配阶段后,我国住房市场飞速发展,政策体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住房福利论文参考文献

[1].林洁如.70年住房变迁:从福利房到商品房越住越宽敞[J].新产经.2019

[2].北梦原.市场+保障,让百姓安居梦想照进现实[N].工人日报.2019

[3].钟晓慧,彭铭刚.福利混合视角下的英国住房政策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社会科学.2019

[4].付昨霖.福利与市场:中国住房政策的历史演变与政策取向[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

[5].李阳.住房公积金新政出台条条福利与你有关[N].柴达木日报.2019

[6].方永恒,聂鸿雁.租购差异视角下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测度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9

[7].董晓璇.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福利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9

[8].黄建宏.青年住房福利倒挂现象研究[J].社科纵横.2018

[9].方永恒,陈友倩.基于年龄差异视角的保障性住房福利效应测度——以西安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8

[10].戚瑞双.保障性住房住户福利研究——基于森的功能福利理论的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

标签:;  ;  ;  ;  

住房福利论文-林洁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