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群落论文-温静,兰登明,郭威星,王玉婕,贾蓉

灌木群落论文-温静,兰登明,郭威星,王玉婕,贾蓉

导读:本文包含了灌木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灌木,植物组成,重要值,物种多样性

灌木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温静,兰登明,郭威星,王玉婕,贾蓉[1](2019)在《宁夏地区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宁夏地区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植物种共77种,隶属18科51属,区系组成相对简单,多为抗旱或抗盐类植物。油蒿种群重要值最大,在9个样地中,分布于7个样地,重要值居于前两位,是我国干旱区优良固沙半灌木。调查区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普遍偏低,优势度指数变化趋势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反比。(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罗绪强,张桂玲,王世杰,阮英慧,刘兴[2](2019)在《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常见灌木叶片的氮同位素组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灌木植物,分别对其叶片的氮同位素和C、N、P、K、Ca、Mg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常见灌木叶片的δ~(15)N值为-5.86‰~-0.54‰,均值为-2.31‰;植物叶片的δ~(15)N值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显着(P<0.05),但种间差异仅在灌丛群落中显着(P<0.05);物种因素和群落类型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灌木叶片δ~(15)N值有显着影响(P=0.021,R~2=0.860);植物叶片δ~(15)N值与叶片K含量之间具有显着负相关(P<0.05),而与叶片N含量之间并非正相关,这可能与喀斯特地区严酷的生境条件有关。(本文来源于《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5期)

董雪,辛智鸣,黄雅茹,李新乐,郝玉光[3](2019)在《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乌兰布和沙漠不同典型灌木群落类型对荒漠土壤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是体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的重要依据。研究不同灌木植被类型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对于深入认识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植被生长与修复对土壤质量的改良,准确评价植被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乌兰布和沙漠8个主要建群种天然植被类型灌木林地内设置10 m×10 m的标准样方进行调查,在灌丛边缘(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土壤分层采样,取样深度分别为0—20、20—40、40—60、60—80、80—100 cm,共5层。将相同层次土壤样品充分混合,经四分法取样,风干,过0.15 mm筛用于土壤C、N、P含量的测量,分析不同灌木类型各土层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分布特征,探寻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地区8种天然灌木林土壤有机C、全N、全P含量整体水平不高,分别为2.45、0.26、0.28 g/kg,均低于全国水平。由C、N、P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叁者间呈显着正相关(P<0.05),且C、N元素含量变化几乎同步,但P元素含量变化滞后于二者。各灌木类型表层(0—20cm)土壤C、N、P含量均较高,各灌木类型土壤有机C、全N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不同灌木类型土壤全P含量从上至下分布规律不同,且土层对P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8种典型灌木群落土壤整体C∶N、C∶P、N∶P值(9.41、8.70、0.93)低于全国水平,各灌木类型土壤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不同灌木类型土壤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值均低于全国水平,各灌木类型土壤C、N、N∶P和C∶P随土壤深度而递减,但不同灌木类型土壤P、C∶N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不同。有机C、全N、全P与其化学计量比之间具有非线性耦合关系。C∶N和P含量具有较高的稳定性(CV=22.45%和24.39%),C∶P和N∶P比值是研究区限制性养分判断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薛晶月,王丽华,谢雨,高景,贺俊东[4](2019)在《西南地区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南地区草地主要为暖性及热性草丛、灌草丛,约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10,分析灌木植物盖度与草地碳库及其构成的关系对于准确评估尚处于次生演替阶段的南方草地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野外实地调查,将西南地区不同地貌类型的41个代表性草地样地依据灌木植物盖度划分为3种类型:无灌木植物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为0)、低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0–10%)和高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10%–30%),测定了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生物量以及植物和土壤碳含量,计算碳密度。结果表明:随着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增大,生态系统植被碳密度从0.304 kg·m~(–2)增加到1.574 kg·m~(–2),其中根系和凋落物碳库也呈增长趋势;土壤碳密度从7.215 kg·m~(–2)增加到9.735 kg·m~(–2),生态系统碳密度从7.519 kg·m~(–2)增加到11.309 kg·m~(–2)。草地碳库构成中,低灌木植物盖度草地群落的土壤碳库占生态系统碳库比例最小。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增加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构成并导致生态系统碳库增加,建议在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时,需要统筹考虑并兼顾南方地区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变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向琳,陈芳清,耿梦娅,王玉兵,吕坤[5](2019)在《井冈山鹿角杜鹃群落灌木层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群落灌木层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趋势,对分布于井冈山不同海拔梯度鹿角杜鹃群落灌木层植物的叶功能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梯度对灌木植物的叶功能性状有显着影响。随海拔的升高,叶片的干物质含量(LDMC)、厚度(LT)、氮含量(LNC)、磷含量(LPC)呈显着上升趋势,比叶面积(SLA)和N/P呈显着下降趋势,而叶大小(LS)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灌木植物叶片的LDMC与SLA、LS呈负相关,与LT、LNC、LPC呈正相关;SLA与LT、LNC呈负相关;LS与LT呈负相关;LNC与LPC呈正相关;N/P与LPC呈负相关;环境因子对灌木植物叶功能性状有重要影响,除受海拔的影响外,LPC、N/P还受坡位的影响,LS、LNC则分别还受到坡向和坡度的影响。因此,井冈山地区鹿角杜鹃群落灌木层植物通过改变叶功能性状来适应海拔和其它环境因子的变化。(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马沛龙[6](2019)在《论灌木林是维护高寒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森林群落》一文中研究指出灌木林是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高寒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森林群落。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说森林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绿色屏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2003年7月国家林业局宣布,灌木林要计入森林覆盖率计算范围。但在很多地方,人们对灌木林的认识(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期刊2019年01期)

赵晓英,王姣,阿依帕夏·居麦[7](2018)在《达坂城荒漠叁种灌木的种子休眠萌发特点及其群落构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在原生境休眠和萌发状态的变化预示着自然条件下种子休眠解除的时间、种子萌发的时机,是种群更新扩展和群落构建的基础。泡果沙拐枣(Calligonum junceum)、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和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是达坂城荒漠的主要灌木,对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于2015年~2017年将这叁种灌木的果实埋放在达坂城自然群落的地表和土中,定期取回,在实验室模拟原生境生长季温度(15/5、20/10、25/15、30/15℃)的培养箱中萌发。结果表明,泡果沙拐枣的成熟种子绝大部分(约95%)具有中度和非深度的生理休眠,并存在休眠/非休眠循环,在生长季晚秋和次年春季种子可以萌发。而霸王成熟种子中有40-50%具有休眠/非休眠循环,大部分种子在生长季所有温度下均可萌发,具有萌发生态优势。膜果麻黄鲜种子的萌发率高达96.7%,第二年春季种子全部失活。膜果麻黄主要通过克隆生长进行种群更新扩展,并成为该地区的优势种,而霸王和泡果沙拐枣的果实主要沉落在麻黄丛中,其休眠和萌发特性以及附属物特点使其得以在麻黄丛中建苗定居,这叁种灌木的繁殖更新策略为荒漠植物群落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建议在该地区被恢复中,选用具不同繁殖更新策略的灌木,以提高恢复成效。(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7)

黄雅茹,辛智鸣,葛根巴图,李新乐,罗凤敏[8](2018)在《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调查及采样测定的方法,选择4个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标,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理化特征以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四合木群落、油蒿群落的均匀度指数(E)均大于白刺群落,且均与白刺群落差异显着;四合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R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Simpson多样性指数(D)变化规律一致,四合木群落>驼绒藜群落>霸王群落>油蒿群落>白刺群落。限制驼绒藜群落多样性的关键是土壤全钾、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霸王群落多样性的关键是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而限制四合木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全盐量、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油蒿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限制白刺群落多样性的是土壤全盐量、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丰富度指数(R)主要受土壤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均匀度指数(E)、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树斌,王襄平,吴鹏,孙晗,李巧燕[9](2018)在《吉林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气候和局域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气候和局域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相对作用大小,以及验证两种均匀度地理格局的假说在半湿润地区次生灌丛的适用性,对吉林东、南部地区的灌木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森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样方45个,结合气候数据和局域环境因子数据,研究了气候、局域环境因子对群落、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水分生态型(旱生、旱中生、湿中生)灌木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吉林次生灌丛的群落、草本层物种丰富度,以及草本层均匀度,随纬度增加而显着上升。2)对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局域环境因子的分析表明,群落、草本层物种数主要受局域环境因子而不是气候的影响;其物种丰富度与纬度的反常关系,是由于灌木层盖度随降水增加而上升,从而导致物种数下降。灌木层物种数与纬度、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显着,则是由于不同水分生态型对气候梯度的响应不一致,反映出功能群对多样性格局的影响。3)群落、灌木层均匀度主要受气候因子的影响;而草本层均匀度主要受局域环境因子的影响,降水同样通过对灌木层盖度的影响间接作用于草本均匀度。但群落、灌木和草本层的结果,都支持均匀度随着环境条件改善而增加的假说,而不支持随着生产力增加、竞争加剧,从而导致均匀度下降的假说。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影响机制存在很大差异,但二者都受到局域环境因子的强烈影响。气候通过局域生物因素(如盖度、生活型)间接作用于多样性格局,是气候对多样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局域生物因素也随气候而变化,仅研究多样性和气候的表面关系,将无法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2期)

李玉,齐昊,王飞,向玫,申英[10](2018)在《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带初步调查研究表明,该地带灌木和草本植物总计173种,其中灌木植物130种,分属于55科、93属,种类最多的科是蔷薇科,总共19种植物,占所有干旱河谷灌木种类的14.6%。草本共计43种,总计21科,37属,菊科最多为10种,占所有草本种类的25.6%;主要灌木物种数是草本植物物种数的3.02倍。主要灌木前18个物种重要值的总和占总重要值的70.87%,主要优势树种有河朔荛花、西南野丁香、胡枝子、酸枣和红花岩黄蓍等;不同坡面坡向的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不相同。凸面灌木物种数最多,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最大,平面的Gleason指数最大,而对于草本植物和灌木具有相似性,物种数凸面和平面最多。半阴半阳坡的灌木物种数为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0.77%,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是半阴半阳坡的最大,只有Gleason指数阳坡最大。(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灌木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植物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小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3种植被类型中的4种灌木植物,分别对其叶片的氮同位素和C、N、P、K、Ca、Mg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常见灌木叶片的δ~(15)N值为-5.86‰~-0.54‰,均值为-2.31‰;植物叶片的δ~(15)N值在不同群落间的差异显着(P<0.05),但种间差异仅在灌丛群落中显着(P<0.05);物种因素和群落类型的交互作用对研究区灌木叶片δ~(15)N值有显着影响(P=0.021,R~2=0.860);植物叶片δ~(15)N值与叶片K含量之间具有显着负相关(P<0.05),而与叶片N含量之间并非正相关,这可能与喀斯特地区严酷的生境条件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灌木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温静,兰登明,郭威星,王玉婕,贾蓉.宁夏地区几种灌木、半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2].罗绪强,张桂玲,王世杰,阮英慧,刘兴.喀斯特高原石灰土区退化植物群落常见灌木叶片的氮同位素组成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

[3].董雪,辛智鸣,黄雅茹,李新乐,郝玉光.乌兰布和沙漠典型灌木群落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9

[4].薛晶月,王丽华,谢雨,高景,贺俊东.西南地区草地群落灌木植物盖度对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J].植物生态学报.2019

[5].向琳,陈芳清,耿梦娅,王玉兵,吕坤.井冈山鹿角杜鹃群落灌木层植物叶功能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9

[6].马沛龙.论灌木林是维护高寒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森林群落[J].甘肃林业.2019

[7].赵晓英,王姣,阿依帕夏·居麦.达坂城荒漠叁种灌木的种子休眠萌发特点及其群落构建意义[C].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8].黄雅茹,辛智鸣,葛根巴图,李新乐,罗凤敏.乌兰布和沙漠东北缘典型灌木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

[9].张树斌,王襄平,吴鹏,孙晗,李巧燕.吉林灌木群落物种多样性与气候和局域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8

[10].李玉,齐昊,王飞,向玫,申英.白龙江干旱河谷地区典型灌木群落结构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8

标签:;  ;  ;  ;  

灌木群落论文-温静,兰登明,郭威星,王玉婕,贾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