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干象论文-敖特根,那顺勿日图,蒋贺喜格,常桐,韩强

杨干象论文-敖特根,那顺勿日图,蒋贺喜格,常桐,韩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干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杨干象,通辽,发生规律

杨干象论文文献综述

敖特根,那顺勿日图,蒋贺喜格,常桐,韩强[1](2019)在《通辽地区杨干象发生规律试验观察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取样株和定期定点观察,对通辽地区杨干象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干象在内蒙古通辽市1 a发生一代,以幼虫(大多数)或卵(少数)在寄主枝干韧皮部越冬。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的幼虫开始活动,越冬的卵也开始孵化。5月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蛀入木质部化蛹,蛹期12 d左右,6月下旬逐渐开始羽化,7月中旬为羽化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交尾产卵,不同时间产的卵的卵期差异很大,8月中旬产下的卵,卵期平均12 d; 9月上旬产的卵,卵期平均20 d;后期产下的卵直到第二年春季才孵化。(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宁启水[2](2019)在《杨干象甲防治效果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干象甲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主要为害杨、柳、桦树等,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王志明[3](2019)在《防治杨干象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干象幼虫龄数为6龄。1龄幼虫几乎不排粪,树皮外表无明显痕迹,此时掌握不了虫情,无法防治。2龄幼虫后期虽有排粪现象,但此时尚有大量1龄幼虫存在,如防治会出现漏防现象。防治最佳期应在3龄期,最迟4龄盛期。如在3-4龄期防治,此时已无1龄幼虫,不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农村报》期刊2019-07-12)

薛占武,赵兴秋[4](2019)在《阿维·叁唑磷防治杨干象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阿维·叁唑磷5倍液涂干防治杨干象两叁日龄幼虫,是"辽西半干旱区杨树检疫性蛀干害虫防治技术"项目的部分内容。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防治杨干象,平均无虫株率可达97.3%,防后林木平均有虫株率可控制在2.7%左右。使用该项防治新技术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质量,进而确保林木正常健康生长。(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4期)

于雷,宋立志,赵大根,彭建东[5](2018)在《不同时间和部位注药防治杨干象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用钻口注药的方法对5 a生的杨树进行了杨干象防治,通过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给树干施药;试验结果显示:日平均气温在7. 8℃~21. 4℃条件下防治叁个不同注药部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87%和84%;日平均气温在12. 6℃~25. 8℃条件下防治叁个不同注药部位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9%、51%和52%。通过多重比较得出:不同注药时间防治效果差异显着,不同注药部位防治效果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白锦曦[6](2018)在《辽宁朝阳地区杨干象风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干象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杨树和柳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对大苗和幼林的危害尤其严重,致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下降,损失严重。通过对朝阳地区杨干象的风险值分析,其风险值R为2.19,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17期)

姚琪[7](2018)在《杨干象的识别及防治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客观分析了杨干象的识别、危害及防治,对预防该虫的发生及蔓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8期)

刘长利[8](2018)在《探析蛀干害虫杨干象人工防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干象又被称之为杨干象鼻虫,属于一种蛀干害虫,在杨柳科植物中,常出现的一类病虫害类型,并且,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杨干象对于杨柳科植物的幼树危害性极大,幼树常因其蛀食而树干折断、死亡,一旦大面积发生病虫害,将对我国林木业生产以及生态效益造成严重性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大对杨干象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探究,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对保障各地林业大力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宋华军[9](2017)在《彰武地区杨干象防治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选取4种杀虫剂在彰武地区进行杨干象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致死率最高、经济性好的杀虫剂为40%氧化乐果;最佳防治时间在4月20日,最佳防治方法为药油灌孔封膜。(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任怡桐[10](2017)在《毒蝇鹅膏菌毒素粗品及其复合物对杨干象的毒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森林资源一直十分匮乏,想要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必须每年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木材。在世界上的多种木材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就是杨树。种植杨树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杨树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用作基本木材更主要是用于加工业用材。杨树还具有很强的防风防沙效果,对水土的保持也有很强的帮助。但在杨树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杨干象的侵害。本文对杨干象的防治提出了新方法,作者采集并且整理了部分辽宁省大型真菌与植物,提取两者有效成分对杨干象成虫进行杀虫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采集44种大型真菌并提取其有效活性物质,进行杨干象毒杀试验,并对24小时的杀灭杨干象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的大型真菌提取物进行光热稳定性试验,筛选出豹斑毒鹅膏菌和毒蝇鹅膏菌两种大型真菌的提取物,对试虫毒杀效果最佳的是毒蝇鹅膏菌的提取物。2.通过采集52种植物并用乙醇提取其有效活性物质,进行杨干象毒杀试验,并对24小时的杀虫校正死亡率100%的植物乙醇提取物进行光热稳定性试验,筛选出鬼针草、银线草和毒芹叁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试虫毒杀效果最佳的是毒芹的乙醇提取物。3.将筛选出的两种大型真菌与叁种植物的提取物分别按照80:1的质量比进行配伍,得到6种复合的生物提取物,分别进行对杨干象的毒杀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毒芹和毒蝇鹅膏菌的复合提取物对试虫的毒杀效果提升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21.537,因此选取此复合生物提取物。4.用斑马鱼对筛选出的最终复合生物提取物进行安全性试验,得出72 h时对斑马鱼的最小半致死浓度,根据《生物检测技术规范(水环境部分)》中的标准,此复合生物提取物的毒性为低毒。5.在野外进行最终选取的复合生物提取物的杀虫试验,并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杀螟松乳油800倍药液和无菌水作为对照实验组。试验发现此复合生物提取物易受天气和环境温度影响,对试虫的灭杀效果不如800倍液的氯氰菊酯。本实验旨在研究大型真菌与植物的提取物,从中筛选出对杨干象有防治效果的种类,为寻找安全有效的环境友好型生物杀虫剂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7-01-05)

杨干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杨干象甲是杨树的毁灭性害虫,主要为害杨、柳、桦树等,被列为国内检疫对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干象论文参考文献

[1].敖特根,那顺勿日图,蒋贺喜格,常桐,韩强.通辽地区杨干象发生规律试验观察初报[J].防护林科技.2019

[2].宁启水.杨干象甲防治效果试验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19

[3].王志明.防治杨干象措施[N].吉林农村报.2019

[4].薛占武,赵兴秋.阿维·叁唑磷防治杨干象试验研究[J].江西农业.2019

[5].于雷,宋立志,赵大根,彭建东.不同时间和部位注药防治杨干象的效果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8

[6].白锦曦.辽宁朝阳地区杨干象风险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8

[7].姚琪.杨干象的识别及防治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8

[8].刘长利.探析蛀干害虫杨干象人工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8

[9].宋华军.彰武地区杨干象防治试验[J].防护林科技.2017

[10].任怡桐.毒蝇鹅膏菌毒素粗品及其复合物对杨干象的毒效研究[D].沈阳大学.2017

标签:;  ;  ;  

杨干象论文-敖特根,那顺勿日图,蒋贺喜格,常桐,韩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