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孙启瑞

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孙启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朴吗啡,O-去甲荷叶碱,木兰花碱,中药

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文献综述

孙启瑞[1](2019)在《几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荧光性质及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属于阿朴菲类生物碱的阿朴吗啡、O-去甲荷叶碱和木兰花碱的荧光性质,建立了测定盐酸阿扑吗啡舌下片中阿朴吗啡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研究建立了测定中药材威灵仙和酸枣仁中木兰花碱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论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叁方面:1.研究了阿朴吗啡的内源荧光和敏化荧光,发现在阿朴吗啡溶液中分别加入硼砂、SDS或纯甲醇溶剂均可使的阿朴吗啡的荧光显着增强。基于这叁种荧光增强方法,分别建立了测定盐酸阿扑吗啡舌下片中阿朴吗啡含量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测定结果分别为3.29、3.18、3.35(mg/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验证,结果为3.25(mg/片),与荧光法结果一致。2.研究了O-去甲荷叶碱的荧光性质,发现其水溶液的荧光均比较弱,但在水溶液中甲醇体积分数较高时,O-去甲荷叶碱的荧光均会增强。在水溶液中甲醇体积分数为70%时,近中性和强碱性溶液的荧光量子产率Y=0.10和0.049。研究发现,SDS溶液对O-去甲荷叶碱的荧光具有更好的敏化作用,可使Y增至0.19。3.威灵仙和酸枣仁是常见的两种中药材,木兰花碱是其中的有效成分之一。通过对威灵仙和酸枣仁提取液的叁维荧光图谱的分析,发现这两种药材中的共存组分对木兰花碱的荧光基本无影响。据此,采用常规荧光分析法对威灵仙和酸枣仁中木兰花碱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为0.131%和0.161%;又采用叁维荧光结合二阶校正的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为0.130%和0.158%;最后采用HPLC-MS法对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为0.128%和0.160%,证明荧光分析法结果可靠。(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1)

辛爱一,柳军玺,邸多隆[2](2018)在《阿朴菲类生物碱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朴菲类生物碱是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活性,目前这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发现治疗多种疾病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和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调研,从自然界植物资源分布、生源合成途径、天然有机合成方法、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阿朴菲类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层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3期)

晏菲,马云淑,汪波,陈成,王辉[3](2016)在《荷包地不容生物碱成分研究及3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毒性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TLC、紫外光谱、NMR、MS等方法对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 H.S.Lo&M.Yang)中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同亚属植物中所得叁种阿朴菲类(Aporphine,AP)生物碱的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比较几种AP类生物碱的毒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分离和鉴定了3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AP型的荷包牡丹酮(Dicentrinone,Dico)和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Dic),以及原小檗碱(Protoberberine,PBB)型的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Tet)。其中Dico为首次从荷包地不容中分离出来,其LD_(50)=7.266 mg/kg,Dic的LD50=26.802 mg/kg,异可利定(Isocorydine,Isoc)的LD_(50)=32.167 mg/kg。(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07期)

刘言娟,柳军玺,邸多隆[4](2012)在《阿朴菲类生物碱抗癌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朴菲类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其抗癌活性是近几年药学研究的热点。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阿朴菲类生物碱抗癌活性的基本构效关系、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1,2-亚甲二氧基及N-甲基取代对于该类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较关键,C-7的氧化和脱氢有助于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C-6a的手性及其他位置取代基对于抗癌活性的贡献目前尚未明确。阿朴菲类生物碱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抑制DNA拓扑异构酶机制发挥抗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2年04期)

傅春燕,刘永辉,周中流,尹文清,陈凯玲[5](2010)在《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对甘蔗凤梨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柑橘疮痂病菌、香蕉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和梨褐斑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g/L时,瓜馥木总生物碱对上述6种病原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它们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1.4535、1.3921、2.0200、1.9084、1.6413、2.7041g/L;从瓜馥木总生物碱分离得到的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对6种病菌均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1,2-亚甲二氧基-N-甲氧酰基-阿朴菲生物碱对6种病菌的EC50分别为0.1539、0.2334、0.1367、0.1735、0.4012、0.3168g/L。(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4期)

傅春燕,尹文清,周中流[6](2007)在《瓜馥木中阿朴菲类生物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广西特色植物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Helms.)Merr.中的阿朴菲类生物碱。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瓜馥木总生物碱部分分离纯化得到4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1,2-亚甲二氧基-N-甲氧酰基-阿朴菲生物碱(romucosine)(Ⅰ),甲氧番荔枝碱(xylopine)(Ⅱ),1,2,3-叁甲氧基氧化阿朴菲生物碱(O-methylmoschatoline)(Ⅲ),毛叶含笑碱(oxoxylopine)(Ⅳ)。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7年04期)

赵奇志,赵毅民[7](2006)在《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近年来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包括肾上腺素受体作用活性、离子通道作用活性、抗血清素活性、细胞毒性、抗氧化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神经系统活性、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其他活性等十个方面,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06年02期)

刘国卿,侯羽飞,潘丽华,鲁友明[8](1989)在《某些阿朴菲类生物碱及其氧化、去氢衍生物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某些双苄基异喹啉及原小檗碱等异喹啉生物碱对M-胆碱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如粉防已碱Ki为7.3×10~(-8)mol/L。阿朴菲类生物碱亦属异喹啉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有阿朴菲原(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科大学学报》期刊1989年02期)

邓聪,赵同芳,王宪楷[9](1988)在《四川千金藤生物碱类成份的研究 新型氧阿朴菲类生物碱千金藤酮碱的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防己科四川千金藤Stephania Sutchuenensis H.S.Lo根中的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获得四种生物碱,其中叁种证明为liriodenine(1);oxoanolobine(2);tetrandrine(3);其中oxoanolobine为首次从防己科中获得,另一种生物碱(4)经光谱和理化性质分析,确定为一种新型的氧阿朴碱(oxoaporphine)类生物碱,命名为千金藤酮碱(stephanonine) (4),此外,还分明一种非生物碱(5),为叁十一烷烯醇-2,和其他几种结晶成分。(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1988年02期)

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阿朴菲类生物碱是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一类,具有广泛的生理学活性,目前这类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是发现治疗多种疾病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和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调研,从自然界植物资源分布、生源合成途径、天然有机合成方法、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阿朴菲类生物碱的进一步研究和深层次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参考文献

[1].孙启瑞.几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荧光性质及分析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辛爱一,柳军玺,邸多隆.阿朴菲类生物碱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

[3].晏菲,马云淑,汪波,陈成,王辉.荷包地不容生物碱成分研究及3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毒性初步评价[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

[4].刘言娟,柳军玺,邸多隆.阿朴菲类生物碱抗癌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2

[5].傅春燕,刘永辉,周中流,尹文清,陈凯玲.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0

[6].傅春燕,尹文清,周中流.瓜馥木中阿朴菲类生物碱的研究[J].中药材.2007

[7].赵奇志,赵毅民.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

[8].刘国卿,侯羽飞,潘丽华,鲁友明.某些阿朴菲类生物碱及其氧化、去氢衍生物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9

[9].邓聪,赵同芳,王宪楷.四川千金藤生物碱类成份的研究新型氧阿朴菲类生物碱千金藤酮碱的结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1988

标签:;  ;  ;  ;  

阿朴菲类生物碱论文-孙启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