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陈彦君,祝丽君,于红梅,侯雨婷,陈毅坚

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陈彦君,祝丽君,于红梅,侯雨婷,陈毅坚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霸王鞭,烟曲霉,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

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陈彦君,祝丽君,于红梅,侯雨婷,陈毅坚[1](2019)在《霸王鞭内生真菌烟曲霉中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发酵液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2-丙基己基-2H-1,2,3-叁唑-4-羧酸酯(1)、decumbenone A(2)和圆弧菌醇(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烟曲霉叁唑酯A。(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22期)

刘姚,麦任娣,黄晶,赵秀娟[2](2019)在《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石蒜属植物因其丰富的生物碱类型及多种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碱主要含有7类,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AChE、抗菌、抗病毒、抗抑郁症、降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对10种石蒜属植物所含生物碱种类、数量、药理作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石蒜属生物碱的结构与药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曹津津[3](2019)在《生物碱类化合物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碱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次生代谢产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生理药理活性丰富,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尽管某些生物碱的荧光性质已有报道,但是,此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有许多生物碱的荧光性质尚未见报道。本文首次研究了数十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在此基础上,对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开展了深入研究,并且建立了某些中药活性成分的荧光分析新方法。本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叁方面内容:1.首次对不同结构类型的40余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详细研究,考察了环境因素(包括溶液酸度、溶剂、有序介质、共存离子、光照射等)对荧光光谱的影响。这些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中的简单阿朴菲类生物碱15种,如海罂粟碱、荷苞牡丹碱、南天竹宁、荷叶碱、阿朴雷因、无根藤辛、N-甲基樟苍碱、竹叶椒碱、波尔定碱、去甲异波尔定碱、樟叶木防己碱、紫堇定酚、异紫堇定碱、紫堇块茎碱和木兰花碱等;苯菲啶类生物碱5种,包括血根碱、二氢血根碱、二氢白屈菜红碱、白屈菜碱和乙酰紫堇灵等;小檗碱和原小檗碱类生物碱6种,包括四氢非洲防己碱、D-四氢药根碱、四氢表小檗碱、金黄紫堇碱、氢化原阿片碱和四去氢碎叶紫堇碱等;普罗托品类生物碱2种,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吐根碱类生物碱2种:吐根碱和吐根酚碱;以及其他来源于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生物碱4种,包括氧化石蒜碱、益母草碱、去甲乌药碱和秋水仙碱等;喹唑啉类及其结构类似的生物碱8种,包括常山乙素、色胺酮、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4-羟基喹唑啉、2-甲基-4(3H)喹唑啉酮、6,7-二甲氧基喹唑啉-4酮和喹唑酮等。2.对本文研究的和本实验室以前研究过的90余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归纳总结。这些化合物主要为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及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几乎涵盖了生物碱中具有内源性荧光化合物的所有类别。通过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对这些化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并得到了一些规律性认识,可用于某些新的生物碱化合物的荧光性质预测。3.研究建立了羟基喜树碱注射液中羟基喜树碱和中药青风藤中木兰花碱的荧光测定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叁维荧光-二阶校正法)进行了测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或LC-MS/MS法对新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荧光分析法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本研究为生化样品、中药中羟基喜树碱和木兰花碱的分析测定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6)

赵隆,吉金山,李宝莉,曹净,邓飞龙[4](2019)在《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实验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含氮碱性有机物,具有抗肿瘤、抗癌、降糖等多种生理活性。目前具有减轻或延缓实验动物糖尿病肾病肾脏的病变过程作用的生物碱主要有以下几大类:吡啶衍生物类、吡咯啶衍生物类、莨菪烷衍生物类、异喹啉衍生物类、吡嗪衍生物类、有机胺类和萜类生物碱等。常见的生物碱有小檗碱、川芎嗪、山莨菪碱、甜菜碱、苦参碱、秋水仙碱等。生物碱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包括调节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因子的浸润、以及下调或增加相关因子的表达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张东博,孙琛,刘红波,张严磊,李世映[5](2019)在《红花叶中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叶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以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红花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β-卡波林生物碱,分别鉴定为4,9-二甲氧基-1-乙基-β-卡波林(1)和4-甲氧基-1-乙基-β-卡波林(2),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均对人源肝癌细胞HepG2具有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5.20±0.58)μmol/L和(17.40±0.33)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花碱A。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均具有细胞毒活性。(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1期)

赵启铎,何永志,张志国,张艳军[6](2018)在《中药化学课程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教学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促成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或改变。文章以中药化学课程中生物碱类化合物为例,对教学设计进行阐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8年12期)

孙化鹏,王荣香,丛汉卿,乔飞[7](2018)在《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南粗榧中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海南粗榧中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GC-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四极杆温度:150℃;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离子化(EI源);电子能量:70 eV,离子检测模式扫描范围m/z:50~550。结果:该方法能够同时测定海南粗榧中3种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同时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相关规定。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为海南粗榧中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10期)

黄传俊,刘小锐,张咪,别琼,曾繁荣[8](2018)在《球毛壳霉中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球毛壳霉固体发酵产物(Chaetomium globosum)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和5个已知的化合物,通过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了所分离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6-异戊烯基-吲哚甲酸酯(1),N-乙酰基-L-色氨酸(2),xylariol(3),(methoxymethyl)-1H-pyrrole-2-carbaldehyde (4), ergosterol (5), 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和3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期刊2018年09期)

陈宁,张成志,赵丹,郑威,季宇彬[9](2018)在《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报道的生物碱化合物及其修饰物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以冀为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药品》期刊2018年04期)

孙化鹏,王荣香,丛汉卿,乔飞[10](2018)在《UPLC同时测定海南粗榧中3种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海南粗榧中主要活性成分为以叁尖杉碱为母核的叁尖杉酯类生物碱,该研究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UPLC)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叁尖杉碱、叁尖杉酯碱、高叁尖杉酯碱3种化合物含量的检测方法,分析海南粗榧不同组织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代谢分布。方法:选用Agilent 1290Ⅱ型超高压液相色谱仪,Agilent Infinitylab EC-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流动相甲醇-20 mmol·L~(-1)碳酸铵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流速0.8 m L·min~(-1),检测波长291 nm,进样量5μL,柱温3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色谱图基线平稳,各目标化合物峰型漂亮,分离度好。同时,对照品线性回归结果表明3种叁尖杉生物碱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实验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方法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定量测定方法要求。结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且该方法检测时间短,12 min可以完成海南粗榧样品中3种叁尖杉酯类生物碱的定量检测,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海南粗榧中叁尖杉碱、叁尖杉酯碱和高叁尖杉酯碱的检测分析和质量控制,为深入研究海南粗榧中叁尖杉酯类生物碱的代谢累积和时空分布等工作奠定方法学基础,同时也为海南粗榧的药用价值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蒜属植物因其丰富的生物碱类型及多种药理活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石蒜属植物碱主要含有7类,具有抗肿瘤、抗疟疾、抗AChE、抗菌、抗病毒、抗抑郁症、降血压等多种药理活性。文章对10种石蒜属植物所含生物碱种类、数量、药理作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石蒜属生物碱的结构与药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陈彦君,祝丽君,于红梅,侯雨婷,陈毅坚.霸王鞭内生真菌烟曲霉中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9

[2].刘姚,麦任娣,黄晶,赵秀娟.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3].曹津津.生物碱类化合物荧光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分析方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4].赵隆,吉金山,李宝莉,曹净,邓飞龙.中药生物碱类化合物治疗糖尿病肾病实验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5].张东博,孙琛,刘红波,张严磊,李世映.红花叶中1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J].中草药.2019

[6].赵启铎,何永志,张志国,张艳军.中药化学课程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教学设计探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

[7].孙化鹏,王荣香,丛汉卿,乔飞.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南粗榧中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J].中药材.2018

[8].黄传俊,刘小锐,张咪,别琼,曾繁荣.球毛壳霉中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英文)[J].JournalofChinesePharmaceuticalSciences.2018

[9].陈宁,张成志,赵丹,郑威,季宇彬.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概况[J].食品与药品.2018

[10].孙化鹏,王荣香,丛汉卿,乔飞.UPLC同时测定海南粗榧中3种叁尖杉生物碱类化合物[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标签:;  ;  ;  ;  

生物碱类化合物论文-陈彦君,祝丽君,于红梅,侯雨婷,陈毅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