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张慧超,苟绍华,周利华,费玉梅,彭川

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张慧超,苟绍华,周利华,费玉梅,彭川

导读:本文包含了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甜菜碱磺酸盐,粘弹性,改性聚丙烯酰胺,提高采收率

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超,苟绍华,周利华,费玉梅,彭川[1](2019)在《甜菜碱型疏水改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丙烯酸、N-烯丙基-4-甲基苯磺酰胺与3-(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氨基)丙基-1-磺酸盐为单体,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体系,在蒸馏水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成一种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甜菜碱型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共聚物,测定共聚物溶液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磺基甜菜碱和苯磺酰胺结构的引入,共聚物的耐温抗盐等性能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在65℃下该共聚物溶液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1.4%,表明共聚物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吴越[2](2015)在《疏水改性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体系的研究及压裂液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水改性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体系由于其优良的粘弹性而逐渐受到关注。但目前对高蠕虫状胶束浓度、低聚合物浓度的自组装体系的溶液性质以及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的结构对其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效应的影响还缺乏研究。因此本论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疏水改性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体系性质的认识。基于自组装体系优良的粘弹性和烃类响应性,本论文考察了其作为压裂液应用的相关性能,以期获得一种性能更优的新型低伤害压裂液。本论文以表面活性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合制备了疏水改性聚丙酰胺,并与20mmol/L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蠕虫状胶束构建了自组装体系;通过流变学方法考察了自组装体系的溶液行为以及HMPAM分子结构对其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效应的影响;最后构建了自组装压裂液体系,按照行业标准考察了其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HMAPM浓度增大,自组装体系粘弹性增强,但弹性模量的比例却逐渐下降,流变性也逐渐偏离Maxwell模型。自组装体系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恢复”性,对温度和剪切更敏感;但自组装体系中具有更密集的网络结构,在相同剪切速率和温度下仍具有更高的粘度。煤油促使蠕虫状胶束向球形胶束转变,能够完全破坏自组装网络结构;正己醇使蠕虫状胶束转变为囊泡,HMPAM与囊泡之间也能形成网络结构,使体系仍具有一定粘弹性。线性HMPAM的分子尺寸达到与蠕虫状胶束形成“有效交联”的要求后,将不再明显影响自组装体系的网络密度,但聚合物分子量越大,自组装体系流变性偏离Maxwell模型的程度越高。随线性HMPAM分子中疏水侧链含量增加,自组装体系网络密度逐渐增大;但含量过高时,疏水侧链与蠕虫状胶束中形成“无效交联”的概率增大,网络密度反而下降。减小线性HMPAM分子中疏水侧链的微嵌段长度、增大疏水侧链碳链长度以及提高HMPAM的支化度均有利于增强自主装效应。自组装压裂液比常规清洁压裂液的耐温性高20-30℃;自组装压裂液遇烃类同样能彻底破胶,破胶液岩心伤害率与常规清洁压裂液接近,因此也是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相比常规清洁压裂液,自组装压裂液中表面活性剂用量低,具有控制成本和降低潜在地层及环境伤害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5-05-01)

戴玉华,万杰[3](2010)在《疏水改性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黏度法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中疏水嵌段的数量、长度和离子基团含量对溶液流变性质有重要影响,这种离子型聚合物的溶液性质同时受疏水基团的缔合作用和离子基团间的静电排斥作用的共同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和pH值对溶液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聚合物在较宽pH值范围黏度较高,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操作的范围较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10期)

万正红,吴文辉,宫瑞英,王建全[4](2007)在《新型孪尾疏水改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前加碱胶束共聚-共水解法制备了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和新型孪尾疏水单体N,N-二正辛基丙烯酰胺的叁元共聚物P(AM/NaAA/DiC8AM),利用FTIR和1H-NMR确定了共聚物的结构,测定了共聚物/表面活性剂复合体系水溶液的表观粘度,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温度、电解质、剪切速率等因素对复合体系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P(AM/NaAA/DiC8AM)/SDS和P(AM/NaAA/DiC8AM)/CTAB复合体系的溶液表观粘度与HPAM共聚物溶液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疏水单体含量越大,复合体系的溶液表观粘度越大,且其溶液具有一定的耐温、耐盐和抗剪切性。(本文来源于《精细与专用化学品》期刊2007年19期)

赵娜娜,佟瑞利,王金本,邹立壮[5](2007)在《疏水改性聚合物在复杂体系中的聚集形态及其与有机组分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性的水溶性聚合物在复杂体系中的分子聚集行为、聚集体形态以及聚集体结构调控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疏水改性聚合物是一类亲水主链上含有各种疏水功能基团的聚合物体系。由于疏水功能基团的引入,加强了分子之间疏水相互作用,从而在高电介质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7-01)

王毅琳,韩布兴,刘瑞麟,阎海科[6](1996)在《微量量热法研究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与疏水改性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量量热法研究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与疏水改性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王毅琳,韩布兴,刘瑞麟,阎海科JanC.T.Kwak(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Dalhousie大学化学系加拿大)水溶液中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96年S1期)

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疏水改性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体系由于其优良的粘弹性而逐渐受到关注。但目前对高蠕虫状胶束浓度、低聚合物浓度的自组装体系的溶液性质以及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的结构对其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效应的影响还缺乏研究。因此本论文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疏水改性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体系性质的认识。基于自组装体系优良的粘弹性和烃类响应性,本论文考察了其作为压裂液应用的相关性能,以期获得一种性能更优的新型低伤害压裂液。本论文以表面活性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合制备了疏水改性聚丙酰胺,并与20mmol/L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水杨酸钠蠕虫状胶束构建了自组装体系;通过流变学方法考察了自组装体系的溶液行为以及HMPAM分子结构对其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效应的影响;最后构建了自组装压裂液体系,按照行业标准考察了其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HMAPM浓度增大,自组装体系粘弹性增强,但弹性模量的比例却逐渐下降,流变性也逐渐偏离Maxwell模型。自组装体系具有良好的“剪切稀释-恢复”性,对温度和剪切更敏感;但自组装体系中具有更密集的网络结构,在相同剪切速率和温度下仍具有更高的粘度。煤油促使蠕虫状胶束向球形胶束转变,能够完全破坏自组装网络结构;正己醇使蠕虫状胶束转变为囊泡,HMPAM与囊泡之间也能形成网络结构,使体系仍具有一定粘弹性。线性HMPAM的分子尺寸达到与蠕虫状胶束形成“有效交联”的要求后,将不再明显影响自组装体系的网络密度,但聚合物分子量越大,自组装体系流变性偏离Maxwell模型的程度越高。随线性HMPAM分子中疏水侧链含量增加,自组装体系网络密度逐渐增大;但含量过高时,疏水侧链与蠕虫状胶束中形成“无效交联”的概率增大,网络密度反而下降。减小线性HMPAM分子中疏水侧链的微嵌段长度、增大疏水侧链碳链长度以及提高HMPAM的支化度均有利于增强自主装效应。自组装压裂液比常规清洁压裂液的耐温性高20-30℃;自组装压裂液遇烃类同样能彻底破胶,破胶液岩心伤害率与常规清洁压裂液接近,因此也是一种低伤害压裂液;相比常规清洁压裂液,自组装压裂液中表面活性剂用量低,具有控制成本和降低潜在地层及环境伤害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超,苟绍华,周利华,费玉梅,彭川.甜菜碱型疏水改性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J].应用化工.2019

[2].吴越.疏水改性聚合物与蠕虫状胶束自组装体系的研究及压裂液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5

[3].戴玉华,万杰.疏水改性聚合物P(AM/AA/POEA)的溶液性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4].万正红,吴文辉,宫瑞英,王建全.新型孪尾疏水改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能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7

[5].赵娜娜,佟瑞利,王金本,邹立壮.疏水改性聚合物在复杂体系中的聚集形态及其与有机组分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6].王毅琳,韩布兴,刘瑞麟,阎海科.微量量热法研究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与疏水改性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J].化学世界.1996

标签:;  ;  ;  ;  

疏水改性聚合物论文-张慧超,苟绍华,周利华,费玉梅,彭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