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幼参论文-包鹏云,李璐瑶,徐哲,陈炜,丁鉴锋

刺参幼参论文-包鹏云,李璐瑶,徐哲,陈炜,丁鉴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刺参幼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刺参,红酵母H26,生长,消化酶活力

刺参幼参论文文献综述

包鹏云,李璐瑶,徐哲,陈炜,丁鉴锋[1](2019)在《海洋红酵母H26对刺参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海洋红酵母Rhodotorula sp.H26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含H26为10~5、10~7cells/g的饲料后,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体壁营养和脂肪酸组成,以及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时,饲喂含H26为10~7cells/g饲料幼参特定生长率较对照组显着提高(P<0.05);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10~7cells/g饲料的幼参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显着增加(P<0.05);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和/或10~7cells/g饲料的幼参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和糖分含量;在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7cells/g饲料的幼参具有较低的体壁灰分含量;在试验第8周时,饲喂含H26为10~5cells/g饲料的幼参体壁花生四烯酸(C_(20:4n-6))/二十四烯酸(C_(24:1))含量显着高于/低于饲喂基础饲料幼参(P<0.05),饲喂含H26为10~7cells/g饲料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较低的体壁C_(20:4n-6)、二高-γ-亚麻酸(C_(20:3n-6))、肾上腺酸(C_(22:4n-6))/油酸(C_(18:1))、亚油酸(C_(18:2n-6))、二十碳二烯酸(C_( 20:2n-6))+二十碳叁烯酸(C_(20:3n-6))和二十碳五烯酸(C_(20:5n-3))含量;试验第4周和/或第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饲喂含H26为10~5、10~7cells/g饲料的幼参体腔细胞呼吸爆发、体腔细胞裂解液上清液(CLS)溶菌酶活力及体腔液上清液(CF)和CLS酚氧化酶活力显着增加(P<0.05),饲喂含H26为10~7cells/g饲料的幼参体腔细胞吞噬活力及CF溶菌酶活力显着提高(P<0.05);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图谱显示,H26对肠道菌群无显着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H26,可促进幼参生长、增强消化酶活性、增加营养价值,并刺激幼参先天免疫系统。(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陶腾州,李秉钧,赵业,王昕宇[2](2019)在《3种拟除虫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静水试验法,探究3种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对仿刺参幼参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16、0.198、0.144、0.110 mg/L;氯氰菊酯对仿刺参幼参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475、1.100、0.925、0.787 mg/L;氰戊菊酯对仿刺参幼参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438、1.836、1.476、1.189 mg/L。3种拟除虫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11 mg/L(溴氰菊酯)、0.079 mg/L(氯氰菊酯)、0.119 mg/L(氰戊菊酯),按照水生生物毒性分级,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仿刺参幼参为极毒物质,氰戊菊酯对仿刺参幼参为高毒物质。本研究明确了3种拟除虫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并为科学地评估仿刺参养殖环境提供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业,林丽皎,陶腾州[3](2019)在《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SDS和NP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典型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的风险,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NP)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体质量为0.15 g±0.05 g)分别进行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SDS试验浓度设为0、5.00、6.47、8.38、10.81、14.00 mg/L,NP试验浓度设为0、500、594、708、841、1000μg/L。结果表明:SDS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0.927、9.834 mg/L,而NP对幼参72、96 h的LC_(50)分别为1.12、0.80 mg/L;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则分别为0.983 mg/L(SDS)和0.08 mg/L(NP);SDS的毒性效应主要体现在刺激幼参排脏吐肠,而NP的毒性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引起体壁严重化皮。研究表明,SDS和NP两种表面活性剂对刺参幼参均存在较高的毒性效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表面活性剂的生物毒性预测和养殖水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业,唐永政,李秉钧,陶腾州[4](2019)在《四种典型抗生素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静水试验法,以四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甲恶唑和诺氟沙星)对刺参幼参分别进行了单一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四环素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96h的LC_(50)分别为675.96、574.12、407.79、319.32mg/L;土霉素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390.81、311.97、262.88、224.88mg/L;磺胺甲恶唑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96h的LC50分别为569.64、478.10、399.00、296.89mg/L;诺氟沙星对刺参幼参的24h、48h、72h、96h的LC_(50)分别为164.88、63.26、45.19、37.65mg/L。另外,四种抗生素对刺参幼参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31.20mg/L(四环素)、22.49mg/L(土霉素)、29.69mg/L(磺胺甲恶唑)和3.77mg/L(诺氟沙星),按照水生生物毒性分级,诺氟沙星对刺参幼参为中毒物质,其他叁种抗生素药物对幼参为低毒物质。(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刘佳亮,王琳超,曹学彬,李静,李君华[5](2018)在《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Betaine hydrochloride,BHE)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肠道消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2. 32±0. 04) 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将刺参养殖在白色塑桶(60 L)中,海水盐度为33~35,试验期间水温为10. 2~25. 8℃,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 2%、0. 4%、0. 6%和0. 8%的BHE后进行投喂,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桶放养刺参30头,投喂试验共进行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显着升高(P<0. 05);添加BHE的处理组刺参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着升高(P<0. 05);投喂添加BHE的饲料后,提高了刺参的出皮率(GBWR),但只有添加量为0. 4%和0. 6%的处理组刺参的出皮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 BHE添加量为0. 2%~0. 6%的处理组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显着上升(P<0. 05),而投喂60 d时,添加BHE的处理组幼参肠道淀粉酶活力均显着降低(P<0. 05);随着BHE添加量的升高,刺参幼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上升趋势,添加BHE可提高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且添加量为0. 4%的处理组幼参的SOD和AKP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表明,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可使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上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并促进刺参幼参生长,饲料中BHE的推荐添加量为0. 4%。(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韩秀杰,李宝山,王际英,王丽丽,王雅平[6](2019)在《仿刺参幼参对缬氨酸最适需求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仿刺参幼参对缬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缬氨酸,配制缬氨酸含量分别为0.61%(D1,对照组)、1.14%(D2)、1.46%(D3)、1.73%(D4)、2.17%(D5)和2.64%(D6)的实验饲料,饲喂体质量为(9.20±0.12)g的仿刺参幼参8周。结果显示,①添加缬氨酸对仿刺参幼参的成活率(SR)无显着影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②添加缬氨酸对肠壁比和肠长比均无显着影响;③体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粗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添加缬氨酸显着提高了体壁组氨酸、缬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降低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含量;④肠道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缬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D1组显着低于其他各组;丙二醛(MDA)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显着低于对照组;⑤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3组蛋白酶显着高于其他各组,淀粉酶活力不受缬氨酸含量的影响。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的缬氨酸显着提高了仿刺参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改变了体壁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折线回归分析得出,体质量为9.20 g的仿刺参其配合饲料中缬氨酸最适含量为1.79%(9.18%饲料蛋白质)。(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晓艳,乔洪金,黄炳山,王成强,李培玉[7](2019)在《5种海藻在刺参幼参饲料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分析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10.02±0.03)g]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的变化,评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铜藻(Sargassaum horneri)、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海带渣、石莼(Ulva lactuca L.)及混合藻粉在刺参幼参养殖中的应用效果,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了为期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1)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极显着高于其他各藻粉组(P<0.01),海带渣组刺参的WGR和SGR最低,肠体比(IBR)和脏体比(VBR)均显着低于其他各组(P<0.05),藻粉对刺参存活率(SR)影响不显着(P>0.05);2)不同藻粉对刺参体壁水分、粗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影响不显着(P>0.05);3)鼠尾藻和混合藻粉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极显着高于海带、海带渣和石莼组,海带渣组最低(P<0.01);藻粉对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着影响(P>0.05),但对刺参粪便的酸不溶性灰分具有极显着影响(P<0.01);4)鼠尾藻组和混合藻粉组刺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海带渣组丙二醛(MDA)含量极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1)。研究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刺参的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添加任一海藻均未达到替代鼠尾藻的饲喂效果,但多种海藻混合添加,其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与单独添加鼠尾藻效果一致。(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武明欣,王雅平,李培玉,张利民,李宝山[8](2018)在《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 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着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着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 mg/kg。(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仲,蒋经伟,高杉,孙红娟,董颖[9](2018)在《不同病原菌刺激后仿刺参幼参体腔细胞中免疫相关酶的应答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给体质量(6.4±1.1)g的仿刺参体腔注射10~0μL灿烂弧菌、假交替单胞菌、希瓦氏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细菌终密度为10~7~10~8 cfu/mL),以体腔注射10~0μL无菌海水的仿刺参作对照组,注射后0、4、12、24、48、72h和96h取样测定了体腔细胞中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酚氧化酶的活力。结果显示,蜡样芽孢杆菌刺激12h后仿刺参体腔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其余3种病原菌刺激后的12h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在试验菌株刺激后的各个时间点体腔细胞中酚氧化酶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在4种病原菌刺激后4h和12h体腔细胞中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希瓦氏菌刺激后体腔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始终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对病原菌的刺激在短时间内有较强的应激防御反应;仿刺参体腔细胞中的酸性磷酸酶可能在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入侵中发挥重要免疫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受到希瓦氏菌的抑制,酚氧化酶对4种病原菌无法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这可能是4种病原菌导致仿刺参发病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水产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丽丽,李宝山,王际英,孙永智,韩秀杰[10](2019)在《维生素D_3对仿刺参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维生素D_3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D1)、250(D2)、500(D3)、1000(D4)、2000(D5)、3000(D6) IU/kg的维生素D_3(实测值:95、334、570、1076、2063、3081IU/kg),制作6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15.43±0.14)g仿刺参幼参56d。结果显示,1)维生素D3对仿刺参存活率(SR)无显着影响(P>0.05),显着提高了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D1组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D3、D4、D5组肠体比(IWR)显着高于其他3组(P<0.05),但3组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2)维生素D3对体壁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粗灰分含量随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D5组达到最高值;羟脯氨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D4组达到最低值;维生素D3显着提高了体壁Ca含量(P<0.05);体壁维生素D_3的沉积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D4组达到最高值,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P含量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Mg含量呈上升趋势,D1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Fe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D5、D6组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Mn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3)随着维生素D_3添加量的增加,肠道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各组间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一元二次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初始体重为15.43 g的仿刺参对维生素D_3的最适需求量为1587.5 IU/kg。(本文来源于《渔业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刺参幼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半静水试验法,探究3种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单一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溴氰菊酯对仿刺参幼参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16、0.198、0.144、0.110 mg/L;氯氰菊酯对仿刺参幼参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475、1.100、0.925、0.787 mg/L;氰戊菊酯对仿刺参幼参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438、1.836、1.476、1.189 mg/L。3种拟除虫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11 mg/L(溴氰菊酯)、0.079 mg/L(氯氰菊酯)、0.119 mg/L(氰戊菊酯),按照水生生物毒性分级,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对仿刺参幼参为极毒物质,氰戊菊酯对仿刺参幼参为高毒物质。本研究明确了3种拟除虫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并为科学地评估仿刺参养殖环境提供数据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刺参幼参论文参考文献

[1].包鹏云,李璐瑶,徐哲,陈炜,丁鉴锋.海洋红酵母H26对刺参幼参生长、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2].陶腾州,李秉钧,赵业,王昕宇.3种拟除虫菊酯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J].水产科学.2019

[3].赵业,林丽皎,陶腾州.两种典型表面活化剂SDS和NP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9

[4].赵业,唐永政,李秉钧,陶腾州.四种典型抗生素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

[5].刘佳亮,王琳超,曹学彬,李静,李君华.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

[6].韩秀杰,李宝山,王际英,王丽丽,王雅平.仿刺参幼参对缬氨酸最适需求量的研究[J].水产学报.2019

[7].王晓艳,乔洪金,黄炳山,王成强,李培玉.5种海藻在刺参幼参饲料中的应用研究[J].渔业科学进展.2019

[8].武明欣,王雅平,李培玉,张利民,李宝山.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8

[9].陈仲,蒋经伟,高杉,孙红娟,董颖.不同病原菌刺激后仿刺参幼参体腔细胞中免疫相关酶的应答变化[J].水产科学.2018

[10].王丽丽,李宝山,王际英,孙永智,韩秀杰.维生素D_3对仿刺参幼参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渔业科学进展.2019

标签:;  ;  ;  ;  

刺参幼参论文-包鹏云,李璐瑶,徐哲,陈炜,丁鉴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