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刘纯兵,杨春曦,宋鹏云,伍昕宇

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刘纯兵,杨春曦,宋鹏云,伍昕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输入多采样率控制,输出反馈,线性矩阵不等式

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纯兵,杨春曦,宋鹏云,伍昕宇[1](2013)在《输入多采样率控制系统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输入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的新方法,并通过求解带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凸优化问题来获得控制器参数.最后在仿真例子中,通过和单采样率控制方法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信息与控制》期刊2013年02期)

张文博,朱华征,范大鹏,庞新良,李凯[2](2008)在《导引头伺服系统的输出多采样率变结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弹体耦合干扰力矩、摩擦力矩及参数扰动对导引头伺服系统跟踪性能的影响,基于输出多采样和区域极点配置技术,研究了导引头伺服系统的输出多采样率变结构控制,给出了确定控制器参数的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能保证闭环系统是有界稳定的,且无需利用系统的状态作为反馈而仅利用输出采样来设计控制器,因而无须伺服机构中安装测速单元,有效节省了机构的体积和重量,有较强的实用性且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弹体耦合干扰力矩及系统参数扰动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因而在导引头伺服系统这类对体积和质量有严格限制的伺服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08年05期)

肖建[3](1996)在《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特征结构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因果系统来说,其多采样率控制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模型中的某些矩阵必须为分块下叁角阵。针对这一情况,得出了输出反馈阵的计算方法.当系统的输入采样周期和输出采样周期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实现精确的特征结构配置,而在一般情况下,则利用具有线性约束的最小二乘法得到其近似解。(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1996年05期)

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弹体耦合干扰力矩、摩擦力矩及参数扰动对导引头伺服系统跟踪性能的影响,基于输出多采样和区域极点配置技术,研究了导引头伺服系统的输出多采样率变结构控制,给出了确定控制器参数的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能保证闭环系统是有界稳定的,且无需利用系统的状态作为反馈而仅利用输出采样来设计控制器,因而无须伺服机构中安装测速单元,有效节省了机构的体积和重量,有较强的实用性且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对弹体耦合干扰力矩及系统参数扰动有较强的鲁棒性,且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因而在导引头伺服系统这类对体积和质量有严格限制的伺服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纯兵,杨春曦,宋鹏云,伍昕宇.输入多采样率控制系统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J].信息与控制.2013

[2].张文博,朱华征,范大鹏,庞新良,李凯.导引头伺服系统的输出多采样率变结构控制[J].光电工程.2008

[3].肖建.多采样率数字控制系统的输出反馈特征结构配置[J].控制与决策.1996

标签:;  ;  ;  

输出多采样率控制论文-刘纯兵,杨春曦,宋鹏云,伍昕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