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

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治疗结果

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1](2019)在《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老年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方法:入选2016年至2018年于我院适合接受MIDCAB的冠脉多支病变患者72例为MIDCAB组,另外同期不宜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择期体外循环CABG的96例多支病变患者为CABG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随访2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结果:MIDCAB组男性比例显着高于CABG组(83.3%比67.7%,P=0.022);与CABG组比较,MIDCAB组左前降支近端病变(61.5%比34.7%)、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比例(57.3%比34.7%)显着减少(P均<0.01),两组其余无显着差异,P均>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全因死亡率以及MACCE发生率均无显着差异,P均>0.05。结论:冠脉多支病变患者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近中期疗效无显着差异,推荐对适宜患者进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米怀雪,张申[2](2019)在《同期行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中度冠脉病变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中度冠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中度冠脉病变156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同期组(78人)和对照组(78人),同期组患者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术中均采用HTK心肌灌注、改良超滤,比较两组术后临床参数,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同期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而同期组患者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同期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胸比、BNP、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 <0. 05),同时该组患者术后12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合并中度冠脉病变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性强,临床疗效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济宁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3](2019)在《冠心病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多支冠脉病变患者的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术(SES-PCI)与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近期与中期的疗效对比。方法:入选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脉病变老年患者,分为CABG组(301例),SES-PCI组(289例)。随访30d,1、2、5年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随访30d,与CABG组比较,SES-PCI组全因死亡率(6.3%比2.8%)显着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1.3%比8.3%)显着升高(P<0.05或<0.01);在1年、2年、5年随访中,与CABG组比较,SES-PCI组全因死亡率[1年(11.6%比4.8%),5年(23.3%比12.1%)]、脑血管意外发生率[1年(8.6%比3.5%),5年(18.3%比6.9%)]均显着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1年(6.6%比11.8%),5年(12.0%比24.9%)]、再次血运重建率[1年(3.0%比16.3%),5年(9.3%比24.6%)]均显着升高(P<0.05或<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血压是SES-PCI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772、13.218,P均=0.001),而周围血管病是SES-PCI治疗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07,P=0.001)。结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相比,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采用支架植入术的近期、中期全因死亡率显着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显着升高。(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Wojciech,PAWLISZAK,Krzysztof,SZWED,Artur,S?OMKA,Natalia,PIEKU?-S?OMKA,Magdalena,SZWED[4](2018)在《叁支冠脉病变可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颅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后患者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源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素(NSP)及磷酸化轴突神经丝亚基H(PNFH)水平与叁支冠脉病变(3VD)的相关性。方法:招募计划进行CABG的60~70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是否患有3VD分为两组。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做过心脏手术或心血管成形手术以及左室射血分数≤30%和(或)颈动脉狭窄率≥70%的病人。结论:在本研究中,术后3VD组患者的GFAP、NSP和PNFH水平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变化,而非3VD组患者仅在NSP水平上出现统计学上的显着变化。同时发现,3VD患者在非体外循环CABG后颅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比没有3VD的患者更明显。(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期刊2018年09期)

洪洋[5](2018)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SYNTAX评分中危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SYNTAX评分中危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NSTEACS患者最佳的血运重建方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1.1-2016.12.31于天津市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造影结果进行SYNTAX评分,其中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且SYNTAX评分为中危(SYNTAX评分23-32)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共249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PCI组及CABG组,再将UAP患者以TIMI评分、NSTEMI患者以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及中高危组。对所入选患者进行12个月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查阅患者再次住院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erebro-cardiovascular event,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的总和,次要观察指标为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结果:(1)PCI组与CABG组进行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比例等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组与CABG组的MACCE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各亚组比较中,中高危组行PCI治疗患者的MACCE事件发生率高于CABG组(P=0.039),而低危组患者两种治疗方式的MACCE发生率、全因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和非致死性脑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3)生存分析显示,中高危组患者行CABG治疗的生存率高于PCI治疗组(P=0.024),而低危组患者行CABG治疗术后的生存率与PCI组无统计学差异(P=0.201;P=0.869)。(4)COX研究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吸烟以及LDL水平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NSTEACS患者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SYNTAX评分中危组左主干病变的NSTEACS患者可联合TIMI/GRACE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从而选择适合的血运重建方式。其中中高危组患者选择CABG治疗可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而低危组患者,PCI术可作为CABG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马西淼[6](2017)在《70岁以上冠脉叁支病变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70岁以上合并冠脉叁支病变的老年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相关数据,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115例。其中接受体外循环治疗51例,非体外循环治疗64例,并对两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与体外循环组相比,非体外循环组在手术时间、桥血管移植数目、术后胸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手术期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术者经验的成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合并叁支病变的老年患者中更安全、有效,可以进一步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3期)

李双磊,陈韵岱,高长青[7](2017)在《单纯前降支病变机器人冠脉旁路移植术与药物洗脱支架的远期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比较行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与机器人冠脉旁路移植术(robotically assisted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R-CABG)对单纯前降支病变(isolated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disease,i LAD)的远期疗效。方法采集2007年4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R-CABG的223例患者及2011年4月-2014年11月在我院行前降支DES治疗的4 047例患者信息,共筛选符合条件的DES患者496例,R-CABG患者108例。筛选后根据重点基线数据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匹配后共纳入216例患者(DES 108例,R-CABG 108例)。对其进行随访,对比两组的死亡率、心梗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再次再血管化(repeat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r-TLR)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血脑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死亡率、心梗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及MAC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DES组r-TLR发生率高于R-CABG组(6.48%vs 0.93%,P=0.033 9)。DES组与R-CABG组相比有较高的心绞痛再发率(27.78%vs 8.33%,P=0.000 4)及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9.26%vs 1.85%,P=0.020 9)。结论接受R-CABG与DES的i LAD患者死亡率、心梗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及MACCE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R-CABG患者r-TLR免除率及心绞痛缓解效果优于DES患者。(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李俊红,木拉提,阿布都乃比[8](2016)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脉多支病变长期疗效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药物洗脱性支架植入术(DES-PCI)治疗冠脉多支病变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2期)、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CABG与DES-PCI治疗冠脉多支病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0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5 723例患者,其中CABG组2 887例,DES-PCI组2 8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DES-PCI组比较,CABG组术后1年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OR=0.39,95%CI(0.31,0.48),P<0.000 01]、术后5年病死率[OR=0.78,95%CI(0.65,0.94),P=0.008],以及术后5年心肌梗死发生率[OR=0.46,95%CI(0.37,0.58),P<0.000 01]均明显更低,但CABG组术后1年、2年及5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DES-PCI组(P均<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CABG的长期疗效优于DES-PCI,但CABG脑卒中发生风险更高。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RCT加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郭鹏飞,肖苍松,杨明,王刚,王加利[9](2016)在《跨狭窄补片冠脉重建并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预后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跨狭窄补片冠脉重建并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行跨狭窄补片冠脉重建并旁路移植手术的患者34例(重建组),以及同期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132例(常规组)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旁路移植数目、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死亡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生存率、桥血管通畅率、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MACCE)。结果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建组34例均得到随访,死亡1例,脑血管并发症1例;33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示所有动脉桥均通畅,1例静脉桥闭塞。常规组124例(94.0%)成功随访,死亡4例,1例心源性死亡,1例再发心梗,8例脑血管并发症;97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示1例乳内动脉桥闭塞,4例静脉桥闭塞。两组生存率、MACCE发生率、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跨狭窄补片冠脉重建并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不会增加围术期风险,术后近中期预后效果满意,对于弥漫性冠脉狭窄的病人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袁杰林[10](2015)在《杂交冠脉血运重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荟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随着外科手术及内科介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的死亡率在近几十年里已大大降低,但由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冠心病仍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冠脉多支病变是冠心病中治疗难度大、风险高的一种类型,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一直视为其首选方式[2]。随着药物支架的进入临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开始挑战CABG的主导地位。但研究证实,对于复杂冠脉冠脉多支病变者,CABG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死、再血管化等方面明显优于PCI[3]。杂交冠脉血运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综合了CABG及PCI的优势,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安全性得到初步展现。已有数个研究报告了关于HCR与CABG治疗冠脉多支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因为其人群的高选择性,未能代表总体人群。该研究目的在于系统评价杂交冠脉血运重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脉多支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关于杂交冠脉血运重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1996年至2014年12月),并手工检索纳入研究参考文献,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其中3个病例对照研究,6个回顾性队列研究,共2553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冠脉血运重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术后住院期间肾损伤、新发房颤及出血事件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机械通气、ICU治疗及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减少(WMD-5.44;95%CI-8.70,-2.18;P=0.95;WMD-13.80;95%CI-24.44,-3.15;P=0.005;WMD-1.47;95%CI-2.77,-0.18;P<0.00001),术后输血率及伤口感染率亦明显降低(RR0.54;95%CI 0.46,0.65;P=0.12;RR0.47;95%CI0.24,0.92;P=0.57)。杂交血运重建术后3年在血管化率有所升高(RR2.95;95%CI 1.70,5.11;P=0.51),术后30天内、1年及3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现有的研究表明,杂交冠脉血运重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预后无明显差异,得益于杂交冠脉血运重建的微创性,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减少,术后输血率及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对于部分患者,杂交冠脉血运重建可作为冠脉旁路移植术的一项有效替代治疗。但受限于研究质量、样本量,期待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开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01)

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中度冠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心脏瓣膜病合并中度冠脉病变156例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同期组(78人)和对照组(78人),同期组患者同期实施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心脏瓣膜手术。术中均采用HTK心肌灌注、改良超滤,比较两组术后临床参数,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同期组患者体外循环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而同期组患者呼吸机插管时间、心外科ICU监护时间和术后普通病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同期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胸比、BNP、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 <0. 05),同时该组患者术后12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于合并中度冠脉病变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性强,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微创冠脉旁路移植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脉多支血管病变的疗效对比[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

[2].米怀雪,张申.同期行心脏瓣膜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中度冠脉病变临床疗效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9

[3].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冠心病多支病变支架植入术与冠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

[4].Wojciech,PAWLISZAK,Krzysztof,SZWED,Artur,S?OMKA,Natalia,PIEKU?-S?OMKA,Magdalena,SZWED.叁支冠脉病变可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颅脑损伤生化标志物的变化(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B(Biomedicine&Biotechnology).2018

[5].洪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SYNTAX评分中危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比较[D].天津医科大学.2018

[6].马西淼.70岁以上冠脉叁支病变患者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7

[7].李双磊,陈韵岱,高长青.单纯前降支病变机器人冠脉旁路移植术与药物洗脱支架的远期疗效对比[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7

[8].李俊红,木拉提,阿布都乃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脉多支病变长期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6

[9].郭鹏飞,肖苍松,杨明,王刚,王加利.跨狭窄补片冠脉重建并旁路移植治疗弥漫性冠脉病变预后观察[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6

[10].袁杰林.杂交冠脉血运重建与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荟萃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

标签:;  ;  ;  ;  

移植后冠脉病变论文-王朝霞,卢英民,刘洪强,张金春,黄达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