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磺酸论文-王婷,代祯,黄冲,黄晴菲,朱槿

芳香磺酸论文-王婷,代祯,黄冲,黄晴菲,朱槿

导读:本文包含了芳香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磺酸酯,Suzuki偶联反应,催化剂,合成

芳香磺酸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代祯,黄冲,黄晴菲,朱槿[1](2019)在《磺酸芳香酯参与的Suzuki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zuki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是有机合成的一种重要策略。近年来,酚类结构通过构建磺酸酯,增强底物的离去活性而进行Suzuki偶联反应,扩大了底物的适应性,引起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该方法底物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为碳-碳键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绿色、高效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按不同过渡金属形成的催化剂种类,对近年来对甲苯磺酸酯、甲磺酸酯、取代胺基磺酸酯等与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肖英慧[2](2019)在《芳香磺酸稀土晶态网络结构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稀土RE(III)离子的吸收系数小和f-f电子的禁止跃迁(Laporte forbidden),通常将在紫外区域中具有宽泛和强烈吸收的光敏化剂(或称“天线”分子)引入到稀土晶态网络化合物中,提高了RE(III)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和效率。迄今为止,单功能基配体(如β-二酮和氮杂环等)或双功能基配体(如烟酸、羧基苯磺酸等)已经被广泛用于RE(III)离子的敏化剂。多功能基配体(叁个以上不同配位基团)不仅能够增强稀土晶态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地引发RE(III)离子的发光。相比较有机羧酸、β-二酮和氮杂环而言,芳香磺酸稀土晶态网络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能的研究却较少得到关注,这可能与–SO_3H的弱配位能力和合成困难有关。为了提高–SO_3H的配位能力和丰富网络结构类型,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叁种具有类似叁功能基的有机“天线”分子建筑块:2,4-二羟基-5-羧基苯磺酸(H_4L1)、2-羟基-5-羧基苯磺酸(H_3L2)和2-羟基-4-羧基苯磺酸(H_3L3),其中的–OH均处在磺酸基的邻位位置。此外,本论文还引入2,2’-联吡啶(2,2-bipy)和1,10-菲罗啉(1,10-phen)共轭N杂环分子协助敏化和增强RE(III)离子发光。因此,本论文目的在于组装系列具有新颖网络结构和优异荧光性能的稀土晶态化合物。在综述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含有羧基、羟基的新型多功能基芳香磺酸配体,采用常温和水热自组装方法合成出67个新的芳香磺酸稀土RE(III)晶态网络化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IR、TG、PXRD、PL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表征,探讨了磺酸稀土配合物的网络结构与发光性能关系。希望本论文的实验结果能够对这类化合物的今后定向设计合成积累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本论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叁方面:1.在H_4L1、稀土硝酸盐和2,2’-联吡啶/1,10-菲罗啉体系中,合成出四种网络结构类型的13个配合物,分别为[RE(NO_3)(H_2O)_8]·2(H_3L1)·2H_2O(1-RE)(RE=La,Nd,Sm,Tm);PrLi(H_2L1)_2(H_2O)_4]·3H_2O(2-Pr);[RE(HL1’)(2,2’-bipy)(H_2O)_2]_n·2H_2O(3-RE)(RE=La和Lu,2,2’-bipy=2,2’-联吡啶,H4L1’=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RE(HL1’)(1,10-phen)(H_2O)_2]_n·2H_2O(4-RE)(RE=Pr,Nd,Eu,Tb,Dy和Er,1,10-phen=1,10-菲罗啉)。配合物1-RE为单核结构;配合物2-Pr是通过H_2L1~(2-)以μ_3配位模式桥联相邻的Pr(III)和Li(I)离子形成的异核层状结构;配合物3-RE和4-RE具有相同的链结构,其中原位产生的HL1’~(3-)阴离子表现μ_4配位模式。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RE(RE=La,Nd,Sm,Tm),3-RE(RE=La,Lu)和4-RE(RE=Pr,Nd,Er)在412--520 nm之间展现蓝光和绿光发射;配合物4-Eu,4-Tb和4-Dy则展现出RE(III)离子的特征红色、绿色和紫色荧光。2.在H_3L2、稀土硝酸盐和1,10-菲罗啉体系中,制备出七种网络结构类型的16个化合物,分别为[RE(NO_3)(H_2O)_8]·2(H_2L2)·2H_2O(5-RE)(RE=Nd,Sm,Gd,Tb,Dy);[RE(NO_3)_2(H_2O)_6]·[RE(H_2O)_9]·4(H_2L2)·4H_2O(6-RE)(RE=Ho,Y);[La(L2)(H_2O)_3]_n·3nH_2O(7-La);[Eu_2(L2)_2(1,10-phen)_2(H_2O)_2]_n·nH_2O(8-Eu);[Tb_2(L2)_2(1,10-phen)_3(H_2O)_2]_n·nH_2O(9-Tb);[RE(L2)(1,10-phen)_2]_n·nH_2O(10-RE)(RE=Dy,Ho,Y);[RE(L2)(1,10-phen)(H_2O)_2]_n(11-RE)(RE=Er,Yb,Lu)。配合物5-RE和6-RE是单核结构;配合物7-La是L2~(3-)阴离子通过μ_3配位模式与La(III)离子相互连接并形成(4,4)层;配合物8-Eu是通过两个L2~(3-)阴离子以不同的μ_3桥模式与Eu(III)离子配位形成(4,4)层结构;配合物9-Tb是L2~(3-)阴离子通过两个不同的μ_2和μ_3配位模式桥联Tb(III)离子展现出管状结构;配合物10-RE和11-RE均通过L2~(3-)阴离子的不同μ_2和μ_3配位模式与RE(III)离子成键并延伸为链结构。这种多样的晶态网络结构变化源于L2~(3-)不同的配位模式及1,10-菲罗啉的辅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5-RE(RE=Nd,Sm,Gd),6-Y,7-La和11-Lu在362--502 nm之间展现出紫色、蓝色和绿色发光;配合物5-Dy和10-Dy,5-Tb和9-Tb以及8-Eu则展现出RE(III)离子的特征红色、绿色和紫色荧光。这些结果表明该多功能基配体H_3L2是一个敏化稀土离子发光的较好天线分子。3.在H_3L3、稀土硝酸盐和2,2’-联吡啶/1,10-菲罗啉体系中,合成出七种网络结构类型的38个配合物,分别是[La(H_2L3)_2(ox)_(0.5)(H_2O)_4]_n·2nH_2O(12-La)(ox=草酸);[RE_2(H_2L3)_2(ox)(H_2O)_(12)]·2(H_2L3)·8H_2O(13-RE)(RE=Nd,Sm,Eu,Gd,Tb,Dy);[RE(SO_4)(H_2O)_7]·(H_2L3)·3H_2O(14-RE)(RE=Ho,Er,Tm,Yb,Lu,Y);[RE(L3)(H_2O)_3]_n·nH_2O(15-RE)(RE=Er,Tm,Yb,Lu);[RE(L3)(2,2’-bipy)(H_2O)]_n(16-RE)(RE=La,Pr,Nd,Sm,Eu,Gd,Tb,Dy,Ho,Y);[RE(L3)(1,10-phen)(H_2O)]_n(17-RE)(RE=La,Pr,Nd,Sm,Eu)和[RE(L3’)(1,10-phen)_2(H_2O)]_n(18-RE)(RE=Gd,Tb,Ho,Er,Yb,Lu)。配合物13-RE和14-RE为单核和双核结构;配合物12-La是H_2L3~-通过μ_2配位模式桥联形成的折链结构;配合物15-RE和16-RE是由螺旋链建构的层状结构,其中L3~(3-)阴离子表现出μ_3和μ_4配位模式。轻稀土离子配合物17-RE呈现由螺旋链扩展的层状结构,而重稀土离子配合物18-RE是通过原位硝化形成的L3’~(3-)阴离子的桥联形成螺旋链状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4-RE(RE=Tm,Yb,Lu,Y)和15-Lu展现出从354到370 nm紫外光发射;配合物12-La和17-La在442和463 nm处有蓝光发射;配合物13-Eu,13-Tb,16-Tb和18-Tb则展现出RE(III)离子的特征红色和绿色荧光;配合物16-Y在501 nm处拥有少见的绿光发射。此外,配合物13-Nd,14-Yb,15-Yb,16-Nd,17-Nd和18-Yb均展现出不同波长的近红外(NIR)发光,并且13-Eu,13-Tb,16-Tb,18-Tb和16-Y有较长的荧光寿命(390.47-1211.57μs)。(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9-03-20)

王天磊[3](2018)在《芳香亚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磺酸及其盐类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印染、农药等领域,不仅可以作为偶联试剂用来制备各种异构和杂环化合物,也可作为亲核或亲电试剂用于各种反应,是制备砜、亚砜、磺酰胺、磺酰氯等含有磺酰基(-SO_2-)的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中间体。近些年来,基于亚磺酸及其盐参与的偶联反应发展迅速,可以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构筑碳-碳键、碳-杂键、硫-杂键等化学键,从而制备出拥有各式各样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这使得亚磺酸及其盐化合物的重要性日益增长。然而,目前报道的关于亚磺酸的合成方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点,例如需要用到昂贵的过渡金属催化剂与配体,反应底物需要具有特定的官能团,反应条件苛刻,反应时间长,实验操作复杂,反应成本高等。因此,开发出一条简单高效、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的亚磺酸制备路线是很有必要性和意义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且不易控制的性质,大大限制了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然而,二氧化硫替代物这一概念的引入,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将二氧化硫化学带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基于二氧化硫替代物受到的广泛关注,而芳香族化合物的傅克反应又是合成芳香亚磺酸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之一,由此产生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想法,即找寻一种二氧化硫替代物应用于芳烃的傅克亚磺化反应,在路易斯酸的催化作用下一步制备芳香亚磺酸类物质。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设计了一种路易斯酸催化的芳香族化合物与二氧化硫替代物制备芳香族亚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以乙酰苯胺为例,对反应温度、催化剂类型、溶剂选取、二氧化硫替代物种类、进行分析与讨论,得到最佳的反应条件。(2)将该方法应用于其他芳香族化合物,考察其底物适用性。优化得到各自适宜的反应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3)借助原位红外、高效液相色谱、DFT计算等方法,以乙酰苯胺为模型底物,对该类亚磺化反应的机理进行详细地探究,首次提出了关于该类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8-05-01)

陈凯[4](2017)在《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接枝聚乙烯吡啶及其对芳香磺酸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聚苯乙烯树脂NDA-1800中的悬挂双键,通过自由基引发接枝聚4-乙烯基吡啶(4-vp),制备新型吸附树脂,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仪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分析仪对树脂进行表征,并比较研究了 SC-1、SC-2和SC-3叁种树脂对苯磺酸、2-萘磺酸和H酸叁种芳香磺酸的吸附性能。树脂合成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条件为:将NDA-1800树脂浸于功能单体4-vp与甲苯的混合溶液,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作引发剂,其用量控制在4-vp质量分数的0.75%,温度控制在85℃,氮气保护下反应6h。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苯磺酸、2-萘磺酸和H酸在树脂上吸附的最佳pH值分别为2.3、2.6和2左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拟合树脂对3种芳香磺酸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树脂对不同芳香磺酸的吸附速率大小顺序为苯磺酸>H酸>2-萘磺酸,树脂对同种芳香磺酸的吸附速率为SC-1>SC-2>SC-3;Temkin模型能较好的拟合树脂对苯磺酸和2-萘磺酸的吸附等温线,而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的拟合树脂对H酸的吸附,树脂吸附容量与树脂交换容量大小相—致,即SC-3>SC-2>SC-1,3种芳香磺酸在树脂上的吸附量为2-萘磺酸>苯磺酸>H酸;各树脂抗Na2SO4干扰能力大小顺序为SC-l>SC-2>SC-3。动态吸附—脱附实验结果表明,2-萘磺酸在SC-2树脂上的的动态吸附过程可以用Yoon-Nelson模型拟合,推导的δ-Q模型为δ=0.645Q+4.78,可根据该模型由设计流速推求吸附带长度,进而确定吸附柱的设计高度;2%的NaOH乙醇水溶液(V:V=1:1)可实现树脂的有效脱附再生。(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01)

韩静[5](2017)在《芳香磺酸联吡啶镉晶态网络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1,5-萘二磺酸和设计合成的联苯二酚二磺酸(H4M1)、双酚S二磺酸(H4M2)、五个柔性联吡啶胺配体与金属镉盐进行液相自组装反应,得到14个具有0D、1D、2D和3D结构的芳香磺酸·联吡啶镉晶态网络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稳定性、荧光性能、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磺酸配体刚柔性、长度和空间构型的改变以及邻位羟基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磺酸配体的配位模式,还能够将单一金属节点扩展为Cd2O2双核簇单元,有助于构筑新颖拓扑或孔道结构的高维化合物;柔性联吡啶胺配体的构象及二面角的大小对化合物的维数和最终拓扑结构也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柔性联吡啶胺配体的引入,有利于增强磺酸配体与镉的配位能力,进而形成具有44和hcb层、4-,5-,6-连接的3Dcds,nov及pcu拓扑网络,而且可以显示出较强的形成C/N-H…π和π-π作用的能力,进而提供额外的驱动力用于调节三维晶态网络结构的形成。此外,部分芳香磺酸·联吡啶镉化合物展现出了较好的固态室温荧光发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7-04-10)

王金华[6](2016)在《基于芳香羧酸/磺酸类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基于芳香羧酸/磺酸类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采用水热法,设计、合成并解析了17种结构新颖的金属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IR)、X-射线粉末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表征并研究了各晶体产品的性质。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我们选取柔性芳香二羧酸为有机配体(3-(羧基甲氧基)-2-萘甲酸),与六种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在水热合成的条件下成功的构筑出从一维到二维的六种配合物,并分别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此外,我们还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荧光性。本次实验可验证不同的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本身的性质对最终晶体产品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后续构筑不同维数的配合物和基于柔性芳香双羧酸配体的配合物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作用。其次,选用1,3-二(吡啶-4-基)丙烷为有机配体并分别引入苯磺酸类质子酸,与二价金属离子钴作用,在水热合成条件下成功构筑出叁种苯磺酸类配合物,并分别解析了它们的晶体结构。考虑到这些配合物同时含有苯磺酸类基团和过渡金属离子,我们分别检测了它们对于催化比吉内利反应的催化活性。最后经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这叁个配合物作为催化剂在绿色合成的条件下都能实现对此类有机反应的高效催化。最后,选取2-苯并叁唑乙酸为有机配体,与八种不同的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在水热合成的条件下成功的构筑出八种新型的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都具有低维的特点,表现出从零维,一维到二维的不同的配位模式。配合物10和11是同构的,并且是单核的;而配合物12是双核结构。配合物13、14和15是一维带状结构。配合物16和17是二维层状结构。它们都分别利用分子内氢键和其它弱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堆积构筑叁维结构。最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金属离子的特殊几何结构和HBTA配体的选择对最终产品的晶体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12,13,14和15都具有非常强的荧光发射性质。配合物12,14和15能发射蓝色荧光;然而,配合物13则发射绿色荧光。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的磁化率表明在配合物16和17中存在反磁性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王文革,张德春,李坦平,李艳花,郝迪[7](2016)在《几种芳香磺酸酯和磺酰胺对金属离子的紫外识别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6-二异戊氧基-1,3-苯二磺酰氯为原料,叁乙胺作缚酸剂,二氯甲烷或丙酮作溶剂,合成了4,6-二异戊氧基-1,3-二苯磺酸喹啉-8-酯(2)、4,6-二异戊氧基-1,3-二-(4-烯丙基-2-甲氧基)苯二磺酸酯(3)和4,6-二异戊氧基-1,3-二磺酰二甲基胺基苯(4)。产物结构用IR,1 H NMR等进行了确认。利用紫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化合物2~4对Ca~(2+)、Pb~(2+)及部分过渡金属等20种金属离子的识别。结果发现:化合物2对Sn~(2+)显示出较弱的作用,由于Sn~(2+)和Bi~(3+)协同作用的影响,在化合物2-Sn~(2+)的体系中加入Bi~(3+),紫外吸收光谱在324nm左右形成强烈吸收峰,这说明化合物2对Bi~(3+)显示优于Sn~(2+)的较好选择性;化合物3对Bi~(3+)显示出较好的选择性,在化合物3-Bi~(3+)的体系中加入Sn~(2+)或Cu~(2+),紫外吸收光谱290~300nm处的吸收峰红移至322nm左右,并且随Sn~(2+)浓度增大峰强度增强不显着;化合物4对Cu~(2+)显示出一定的选择性,在化合物4-Cu~(2+)的体系中加入Bi~(3+),紫外吸收光谱在322nm左右形成强烈吸收峰。(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16年05期)

胡效鹏[8](2016)在《基于磺酸、磷酸修饰的芳香多羧酸配体构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和质子导电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多样化的孔洞、可调控的结构和众多的功能化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在很多方面具有很高应用潜力的一类新型多功能性材料,MOFs在气体吸附与分离、光学材料、催化、磁性材料以及质子导电等方面均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芳香多羧酸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具有结构可视性、可功能化修饰等独特的优点,因此也已成为人们竞相研究的热点。本文致力于将磺酸、磷酸功能化基团引入到芳香多羧酸配体,合成具有应用前景的功能化导电材料。本论文利用合成的功能化修饰的配体与金属化合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7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我们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IR)、热重分析(TG)、粉末衍射(PXRD)、元素分析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利用磺酸、磷酸修饰的芳香多羧酸配体2,2’-二磺酸钠-4,4’-二苯甲酸氧咪(Na2H2DSOA)、3,8-二磺酸基-1,6-萘二酸(H4L1)、5-磷酸甲基对苯二甲酸(H4L2)等配体,分别与硝酸镉、硝酸钴、醋酸镉、硝酸铜及1,2-双(4-吡啶基)乙烯(bpe)、4,4’-联吡啶(4,4’-bpy)成功合成了6个结构新颖的配位化合物:{[Co(H2DSOA)2]?NO3?3Na?CH3OH}n(1),{[Cd(H2DSOA)]?6CH3OH}n(2),{[Cd2(L1)(4,4'-bpy)2(H2O)4]?H2O}n(3),{[Cd2.5(L1)(OH)(H2O)2]}n(4),{[Cu(L1)0.5(bpe)]?H2O}n(5),{[Cu0.5(L2)0.5]?0.45(CH3CN)?2.6H2O}n(6)。配合物1为二维框架结构,层层之间以AB方式堆积,配体上磺酸基团未脱质子。配合物2中配体H2DSOA2-上磺酸基团也未脱质子,为叁维超分子结构,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配位形成叁维结构。配合物3是由双核镉的次级构筑单元通过配体H4L1以及bpe连接成叁维结构,配体H2L12-磺酸基团上未配位的氧原子全部指向空腔。配合物4是由双核镉次级构筑单元通过配体L14-连接构成叁维结构,配体L14-磺酸基团上未配位的氧原子指向空腔。配合物5是叁维超分子结构,由CuII金属离子中心和配体以及4,4’-连吡啶连接扩展为叁维结构。配合物6由CuII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连接扩展为叁维结构,含有的两种不同的笼子分别参与构成亲水和憎水性空腔,配体磷酸基团上未脱质子的羟基和游离水分子可参与构筑质子通路,因此研究了其质子导电性质。二、我们用配体5-磷酸甲基间苯二甲酸(H2L2)与稀土硝酸盐在溶剂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二维稀土配合物[Eu(L2)(Me2NH2)](配合物7),该配合物由带负电荷的层状骨架和游离的二甲胺阳离子构成,这些由二甲胺阳离子和磷酸基团上未配位的氧原子构筑酸碱对,并进而通过氢键构筑大量一维质子传递通路。配合物7在有水和无水体系均具有很高的质子导电,这个特性很少有类似的MOFs文献报道。用配合物7的单晶测得的无水体系的最高质子导电率是1.24×10-3 S cm-1(150 oC),这是已报道的在相似条件下测得的最好质子导电率之一,在有水和N,N-二甲基亚酰胺(DMF)体系下也依然具有很好的质子导电性质(超过10-3 S cm-1)。在该配合物单晶的c轴方向大量存在的一维质子通路在氢键作用下有效的传递质子,在有水和DMF体系下,气态的水和DMF分子分别在晶粒间参与构筑有效质子传递通路。同时配合物7具有极好的水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这为其在如燃料电池的质子交换膜等实际应用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6-05-01)

许士敬[9](2016)在《改性丙烯酸树脂制备及吸附芳香磺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出两种特有性能的吸附树脂M-3和D201-Fe,并着重对M-3进行研究。采用悬浮聚合技术并掺入纳米磁性物质γ-Fe2O3制备磁性丙烯酸树脂M-3,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全自动比表面测定仪等对其性质和结构进行表征。本论文研究了在不同实验条件下M-3树脂吸附2-萘磺酸(2-NSA)和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H酸)两种芳香磺酸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H=5时弱酸性环境下树脂M-3吸附效果最好;该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低温有利于树脂吸附交换反应的进行;对2-NSA、H酸的吸附分别在50 min、4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当与SO32-、SO42-竞争离子等浓度共存时,树脂对两种芳香磺酸的吸附容量也可保持在85%以上;M-3树脂可以用NaOH溶液再生,再生效率大于95%;再之,动态实验贯穿体积中流出液浓度几乎为零,说明M-3树脂是一种非常适合处理微量芳香磺酸污染的材料。同时,采用浸渍法以大孔强碱性树脂D201为载体,负载水合氧化铁制备复合树脂D201-Fe。并研究了在不同实验条件对吸附2-NSA的影响,包括pH、温度、平衡时间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5时,D201-Fe对2-NSA都具有较强的吸附;饱和吸附容量高达797 mg/g。当SO42-、SO32-竞争离子存在时,会抑制D201-Fe对2-NSA的吸附,导致吸附容量下降。(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叶正阳[10](2016)在《手性芳香磺酸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利用叁种不同构型的芳香磺酸与一系列的氨基酸和(非)手性有机胺分子自组装合成出13个具有多样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IR、TG、PL、CD、粉末及单晶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含有大体积疏水氨基酸的化合物2为氢键层状结构,而含有小体积疏水氨基酸的化合物1和含有亲水氨基酸的化合物3-5为叁维氢键超分子网络结构。1,5-萘二磺酸和4,4’-二羟基联苯-3,3’-二磺酸仅能与手性有机胺分子构筑手性化合物(6,7和12),而半刚性结构的5,5’-亚砜二(2-羟基苯磺酸)与手性和非手性胺分子均能构筑手性超分子化合物(10和11)。此外,13个化合物均展现出较好的室温固态荧光发射,且具有手性空间群的化合物2,3,6,7和10-12表现出了明显的CD信号。(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6-03-24)

芳香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稀土RE(III)离子的吸收系数小和f-f电子的禁止跃迁(Laporte forbidden),通常将在紫外区域中具有宽泛和强烈吸收的光敏化剂(或称“天线”分子)引入到稀土晶态网络化合物中,提高了RE(III)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和效率。迄今为止,单功能基配体(如β-二酮和氮杂环等)或双功能基配体(如烟酸、羧基苯磺酸等)已经被广泛用于RE(III)离子的敏化剂。多功能基配体(叁个以上不同配位基团)不仅能够增强稀土晶态网络结构的稳定性,而且能有效地引发RE(III)离子的发光。相比较有机羧酸、β-二酮和氮杂环而言,芳香磺酸稀土晶态网络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能的研究却较少得到关注,这可能与–SO_3H的弱配位能力和合成困难有关。为了提高–SO_3H的配位能力和丰富网络结构类型,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叁种具有类似叁功能基的有机“天线”分子建筑块:2,4-二羟基-5-羧基苯磺酸(H_4L1)、2-羟基-5-羧基苯磺酸(H_3L2)和2-羟基-4-羧基苯磺酸(H_3L3),其中的–OH均处在磺酸基的邻位位置。此外,本论文还引入2,2’-联吡啶(2,2-bipy)和1,10-菲罗啉(1,10-phen)共轭N杂环分子协助敏化和增强RE(III)离子发光。因此,本论文目的在于组装系列具有新颖网络结构和优异荧光性能的稀土晶态化合物。在综述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含有羧基、羟基的新型多功能基芳香磺酸配体,采用常温和水热自组装方法合成出67个新的芳香磺酸稀土RE(III)晶态网络化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仪、IR、TG、PXRD、PL等技术进行了详细表征,探讨了磺酸稀土配合物的网络结构与发光性能关系。希望本论文的实验结果能够对这类化合物的今后定向设计合成积累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本论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叁方面:1.在H_4L1、稀土硝酸盐和2,2’-联吡啶/1,10-菲罗啉体系中,合成出四种网络结构类型的13个配合物,分别为[RE(NO_3)(H_2O)_8]·2(H_3L1)·2H_2O(1-RE)(RE=La,Nd,Sm,Tm);PrLi(H_2L1)_2(H_2O)_4]·3H_2O(2-Pr);[RE(HL1’)(2,2’-bipy)(H_2O)_2]_n·2H_2O(3-RE)(RE=La和Lu,2,2’-bipy=2,2’-联吡啶,H4L1’=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RE(HL1’)(1,10-phen)(H_2O)_2]_n·2H_2O(4-RE)(RE=Pr,Nd,Eu,Tb,Dy和Er,1,10-phen=1,10-菲罗啉)。配合物1-RE为单核结构;配合物2-Pr是通过H_2L1~(2-)以μ_3配位模式桥联相邻的Pr(III)和Li(I)离子形成的异核层状结构;配合物3-RE和4-RE具有相同的链结构,其中原位产生的HL1’~(3-)阴离子表现μ_4配位模式。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RE(RE=La,Nd,Sm,Tm),3-RE(RE=La,Lu)和4-RE(RE=Pr,Nd,Er)在412--520 nm之间展现蓝光和绿光发射;配合物4-Eu,4-Tb和4-Dy则展现出RE(III)离子的特征红色、绿色和紫色荧光。2.在H_3L2、稀土硝酸盐和1,10-菲罗啉体系中,制备出七种网络结构类型的16个化合物,分别为[RE(NO_3)(H_2O)_8]·2(H_2L2)·2H_2O(5-RE)(RE=Nd,Sm,Gd,Tb,Dy);[RE(NO_3)_2(H_2O)_6]·[RE(H_2O)_9]·4(H_2L2)·4H_2O(6-RE)(RE=Ho,Y);[La(L2)(H_2O)_3]_n·3nH_2O(7-La);[Eu_2(L2)_2(1,10-phen)_2(H_2O)_2]_n·nH_2O(8-Eu);[Tb_2(L2)_2(1,10-phen)_3(H_2O)_2]_n·nH_2O(9-Tb);[RE(L2)(1,10-phen)_2]_n·nH_2O(10-RE)(RE=Dy,Ho,Y);[RE(L2)(1,10-phen)(H_2O)_2]_n(11-RE)(RE=Er,Yb,Lu)。配合物5-RE和6-RE是单核结构;配合物7-La是L2~(3-)阴离子通过μ_3配位模式与La(III)离子相互连接并形成(4,4)层;配合物8-Eu是通过两个L2~(3-)阴离子以不同的μ_3桥模式与Eu(III)离子配位形成(4,4)层结构;配合物9-Tb是L2~(3-)阴离子通过两个不同的μ_2和μ_3配位模式桥联Tb(III)离子展现出管状结构;配合物10-RE和11-RE均通过L2~(3-)阴离子的不同μ_2和μ_3配位模式与RE(III)离子成键并延伸为链结构。这种多样的晶态网络结构变化源于L2~(3-)不同的配位模式及1,10-菲罗啉的辅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5-RE(RE=Nd,Sm,Gd),6-Y,7-La和11-Lu在362--502 nm之间展现出紫色、蓝色和绿色发光;配合物5-Dy和10-Dy,5-Tb和9-Tb以及8-Eu则展现出RE(III)离子的特征红色、绿色和紫色荧光。这些结果表明该多功能基配体H_3L2是一个敏化稀土离子发光的较好天线分子。3.在H_3L3、稀土硝酸盐和2,2’-联吡啶/1,10-菲罗啉体系中,合成出七种网络结构类型的38个配合物,分别是[La(H_2L3)_2(ox)_(0.5)(H_2O)_4]_n·2nH_2O(12-La)(ox=草酸);[RE_2(H_2L3)_2(ox)(H_2O)_(12)]·2(H_2L3)·8H_2O(13-RE)(RE=Nd,Sm,Eu,Gd,Tb,Dy);[RE(SO_4)(H_2O)_7]·(H_2L3)·3H_2O(14-RE)(RE=Ho,Er,Tm,Yb,Lu,Y);[RE(L3)(H_2O)_3]_n·nH_2O(15-RE)(RE=Er,Tm,Yb,Lu);[RE(L3)(2,2’-bipy)(H_2O)]_n(16-RE)(RE=La,Pr,Nd,Sm,Eu,Gd,Tb,Dy,Ho,Y);[RE(L3)(1,10-phen)(H_2O)]_n(17-RE)(RE=La,Pr,Nd,Sm,Eu)和[RE(L3’)(1,10-phen)_2(H_2O)]_n(18-RE)(RE=Gd,Tb,Ho,Er,Yb,Lu)。配合物13-RE和14-RE为单核和双核结构;配合物12-La是H_2L3~-通过μ_2配位模式桥联形成的折链结构;配合物15-RE和16-RE是由螺旋链建构的层状结构,其中L3~(3-)阴离子表现出μ_3和μ_4配位模式。轻稀土离子配合物17-RE呈现由螺旋链扩展的层状结构,而重稀土离子配合物18-RE是通过原位硝化形成的L3’~(3-)阴离子的桥联形成螺旋链状结构。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4-RE(RE=Tm,Yb,Lu,Y)和15-Lu展现出从354到370 nm紫外光发射;配合物12-La和17-La在442和463 nm处有蓝光发射;配合物13-Eu,13-Tb,16-Tb和18-Tb则展现出RE(III)离子的特征红色和绿色荧光;配合物16-Y在501 nm处拥有少见的绿光发射。此外,配合物13-Nd,14-Yb,15-Yb,16-Nd,17-Nd和18-Yb均展现出不同波长的近红外(NIR)发光,并且13-Eu,13-Tb,16-Tb,18-Tb和16-Y有较长的荧光寿命(390.47-1211.57μs)。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芳香磺酸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代祯,黄冲,黄晴菲,朱槿.磺酸芳香酯参与的Suzuki反应的研究进展[J].合成化学.2019

[2].肖英慧.芳香磺酸稀土晶态网络结构的设计合成与荧光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9

[3].王天磊.芳香亚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天津大学.2018

[4].陈凯.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接枝聚乙烯吡啶及其对芳香磺酸的吸附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

[5].韩静.芳香磺酸联吡啶镉晶态网络化合物的结构与荧光性能[D].黑龙江大学.2017

[6].王金华.基于芳香羧酸/磺酸类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6

[7].王文革,张德春,李坦平,李艳花,郝迪.几种芳香磺酸酯和磺酰胺对金属离子的紫外识别作用[J].化学世界.2016

[8].胡效鹏.基于磺酸、磷酸修饰的芳香多羧酸配体构筑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和质子导电性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

[9].许士敬.改性丙烯酸树脂制备及吸附芳香磺酸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6

[10].叶正阳.手性芳香磺酸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学性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标签:;  ;  ;  ;  

芳香磺酸论文-王婷,代祯,黄冲,黄晴菲,朱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