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湖滨带论文-张雯

太湖湖滨带论文-张雯

导读:本文包含了太湖湖滨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湖,湖滨带,生态现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太湖湖滨带论文文献综述

张雯[1](2017)在《太湖湖滨带生态现状及其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位于长江叁角洲的南缘,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湖泊水质下降,富营养化严重,湖滨带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湖滨带退化往往造成生态功能的下降,甚至丧失作为湖泊自然屏障的基础作用,严重威胁湖泊的生态安全。本论文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太湖流域水环境改善技术整装集成与综合治理方案"课题(2012ZX07101-001),选取太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出发,得出以下结论:(1)太湖湖滨水质随季节变化趋势为"春优,夏、秋劣",春季时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体Ⅳ类标准,夏、秋两季部分样地为地表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贡献因子均为TP、TN。(2)太湖湖滨底质中TN、TP以及OM随季节变化总体均呈现"先升后降"即"夏高,春秋低"趋势。(3)春季时水体TN、TP和Chla相关性较弱,且各水质因子含量较低;夏、秋季时太湖水体全面恶化,各水质指标相关性较强。(4)有滩地湖滨带相比无滩地湖滨带表现出更强的自我修复与维持能力。(5)太湖湖滨带调查共采集记录植物24科30属31种,其中优势种共7种,包括岸带植物3种,挺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2种。(6)2015年太湖湖滨带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EHCI指数排序为:贡湖>东太湖>竺山湾>南部沿岸>五里湖>西部沿岸>梅梁湾。(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1)

陈桥,陆茸,徐东炯,张咏,汤云[2](2015)在《太湖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指示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太湖湖滨带,均匀布设49个点位,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4、8月开展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整体较低,优势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鱼腥藻-鱼腥藻-微囊藻"的演变趋势;西北部湖区(竺山湖、梅梁湾、西部沿岸)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南部湖区(东部沿岸、东太湖、南部沿岸);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湖体相似,密度比湖体高1个数量级;RDA排序筛选出在显着水平上解释浮游植物分布的最小变量组合为TN、CODMn、SS、p H、SD,且方差分解指出TN是相对最重要的变量;当物种适合度为50%~100%时,与TN具有较好梯度响应关系的是四尾栅藻及弓型藻,并且这2个种与TN、TP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组合变量也有较好的梯度响应关系,具备指示太湖湖滨带富营养化的可能,但定量指示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5年05期)

陈桥,沈丽娟,徐东炯,叶春,李春华[3](2014)在《太湖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指示种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于2009.12、2010.4、2010.8开展了太湖湖滨带49个点位的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湖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湖滨带的藻密度最高值比湖体要高一个数量级。水质指标与浮游植物的RDA排序筛选出能够在显着水平上最大程度解释湖滨带浮游植物分布的最小解释变量组合为TN、CODMn、SS、pH、SD,并且方差分解分析显示TN是相对最重要的环境变量。在适合度50%~100%范围内,筛选出与TN具有较好梯度响应关系的物种为较为常见的四尾栅藻及弓型藻,并且这两个种与TN、TP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组合变量也有较好的梯度响应关系,具备指示太湖湖滨带富营养化的可能。但四尾栅藻及弓型藻与环境变量的定量响应关系以及实现物种对环境的定量指示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期刊2014-08-22)

张翔,徐东炯,陈桥[4](2014)在《太湖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调查太湖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和探索不同湖区之间差异,于2009年12月和2010年4月对太湖湖滨带49个采样点完成两次调查采样。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3门7纲69种。太湖不同湖区的湖滨带之间分类数、平均密度和生物量都存在显着的空间差异(P<0.05)。经过计算可以得出,各湖区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岸、贡湖湾、东太湖、南部沿岸、梅梁湾、竺山湾、西部沿岸。不同湖滨带生态环境的差异,影响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组成。(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管理》期刊2014年01期)

李春华,叶春,张咏,赵晓峰,孔祥龙[5](2013)在《太湖湖滨带藻密度与水质、风作用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太湖湖滨带水体藻密度、水质及风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0年春、夏季调查了太湖湖滨带的水质、藻密度,同时结合风级、风向等数据,运用偏相关法分析了藻密度分布与水质、风作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春季湖滨带水体藻密度低于夏季,平均值分别为1.88×106、1.75×108L-1,竺山湾、梅梁湾、西部沿岸藻密度较高.太湖湖滨带水体ρ(TP)、ρ(TN)、ρ(NO3--N)、ρ(NH3-N)、ρ(COD Mn)春季平均值分别为0.10、4.48、0.99、2.36、6.46 mgL,夏季分别为0.16、2.09、0.60、0.43、6.73 mgL,其中高值主要分布在竺山湾、西部沿岸、梅梁湾湖滨带;在时间上,ρ(TN)、ρ(NH3-N)、ρ(DO)春季较高;ρ(TP)、pH夏季较高.太湖湖滨带春、夏季风作用均以向岸的正作用力为主,夏季和春季风力作用平均值分别为0.26和0.73.风作用值较高的区域出现在梅梁湾、贡湖、西部沿岸.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藻密度分布均与风作用值呈显着正相关;春季只有透明度与藻密度的分布显着相关,夏季藻密度分布与ρ(COD Mn)、ρ(SS)呈显着性正相关,而与pH呈显着负相关.在富营养化严重的太湖,N、P等营养盐已经不再是藻类暴发的限制因子,而风作用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湖流,北部竺山湾、梅梁湾似口袋状的地理形态,是影响藻密度分布的重要因素;另外,入湖河流污染对北部、西北部湖滨带自生藻类的滋生,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对藻类分布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3年12期)

程嘉伟,邓昶身,阮德孟,鲁长虎[6](2013)在《太湖湖滨带芦苇收割对湿地鸟类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芦苇收割前后湿地鸟类多样性及空间格局的变化,以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人工芦苇湿地和原生芦苇湿地逐月进行了湿地鸟类群落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共记录到鸟类50种,隶属11目28科,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占总数量的77.74%。鸟类物种数和密度全年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最低值出现在1月,之后开始种类和密度持续增长,5月种类达到全年最大30种,6月密度达到全年最大为14.74只/hn2,至9月份为种类和密度的回落期,10、11、12月鸟种数和密度基本稳定。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均匀度指数(J):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分别比较芦苇收割前(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1-08)

赵晓峰,叶春,李春华,陈小刚,张娟[7](2013)在《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太湖湖滨带水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09年12月和2010年4、8月的全太湖湖滨带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以TN、TP、NH3-N、COD Mn、DO为评价指标,采用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对太湖湖滨带水质进行评价。水质指标基本信息显示,NH3-N冬季、春季空间变异较大,TP夏季空间变异较大;单因子标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太湖湖滨带水体水质因子污染风险时空差异显着,TN冬季、春季全区域污染风险均较大,NH3-N冬季和夏季在竺山湾、西部沿岸区域污染风险较大,TP叁季在竺山湾、西部沿岸区域污染风险较大;综合标识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东太湖、东部沿岸、贡湖区域水质较好,为Ⅲ类水,竺山湾和西部沿岸水体水质最差,为Ⅴ类水,且竺山湾和西部沿岸水体叁季均处于重度污染状态。该研究可为太湖湖滨带水环境的生态恢复和标识指数应用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期刊2013年05期)

成小英,卜卫志,张明,周昱宏,杨浩飞[8](2013)在《太湖湖滨带的缓冲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农田-防护林-鱼塘为主的农业缓冲带-宜兴周铁太湖湖滨带内,比较和分析了不同降水时期和不同鱼塘排水时期湖滨带的缓冲效果。结果显示湖滨带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TN和Chla,尤其是有机污染物;TP污染相对较轻,NH+4-N和BOD5污染很少。太湖湖滨带对N、P、COD等指标均有一定的缓冲效果,但对不同指标的缓冲能力不同,其中对N的缓冲效果更为明显。除COD外,湖滨带出水口基本可以达到IV类水水平。同时,强降雨导致大量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物输出浓度显着增高,最为突出的是TN、TP和有机污染物。在垂直于太湖段,除NO-3-N和NO-2-N浓度略微下降外,其他水质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因此,该湖滨带的缓冲能力不足以净化来自地表和鱼塘的污染物质。在平行于太湖段,除NO-3-N和NO-2-N浓度逐步增高外,其他水质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包括河流在内的整个湖滨带的缓冲能力较高,净化作用大于湖滨带纳入的污染物质,缓冲效果好。鱼塘排水对水体的影响非常明显,这种影响大概可以持续2周左右。通过对不同时期的采样结果进行显着性分析,发现COD差异性不显着,且含量高,即有机污染物在各时期都是主要污染物。在鱼塘放水时期(已进入冬季),各指标下的采样点之间均不显着,湖滨带的缓冲作用较低。(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叶春,李春华,陈小刚,焦向丽,卢少勇[9](2012)在《太湖湖滨带类型划分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湖滨带岸线总长405 km,73%以上被防洪大堤所包围,其余部分临近山体,属于典型的大堤型湖滨带.按照湖滨带地形地貌分为大堤型、山坡型、河口型叁类,根据水文条件和露滩情况,又将大堤型分为长期露滩、间歇露滩、无滩地型,山坡型分为有滩地型、无滩地型,形成6种类型的湖滨带.根据以上太湖湖滨带划分类型,结合湖滨带生境、气候、水文条件以及植被分布现状等因素,分别采取生态保育、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的对策,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太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模式,并分别提供了形象的修复模式示意图,以期为太湖及其类似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2年06期)

李春华,叶春,陈小刚,金相灿[10](2012)在《太湖湖滨带植物恢复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湖湖滨带植物的分布受堤岸及风浪的影响严重,植物恢复工程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太湖湖滨带的特点,确定了植物恢复物种选择的原则: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性、优先选择本地植物种、参照原有的土着植物群落结构进行植物配置、满足湖滨带功能需求、易管理及低维护。按照太湖湖滨带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的不同以及露滩情况,将太湖湖滨带共分为6种类型,即长期露滩-大堤型、间歇露滩-大堤型、无滩地-大堤型、有滩地-山坡型、无滩地-山坡型、河口型,并针对这6种类型湖滨带的退化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植物恢复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2年07期)

太湖湖滨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太湖湖滨带,均匀布设49个点位,分别于2009年12月、2010年4、8月开展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整体较低,优势种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呈"鱼腥藻-鱼腥藻-微囊藻"的演变趋势;西北部湖区(竺山湖、梅梁湾、西部沿岸)浮游植物密度明显高于东南部湖区(东部沿岸、东太湖、南部沿岸);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湖体相似,密度比湖体高1个数量级;RDA排序筛选出在显着水平上解释浮游植物分布的最小变量组合为TN、CODMn、SS、p H、SD,且方差分解指出TN是相对最重要的变量;当物种适合度为50%~100%时,与TN具有较好梯度响应关系的是四尾栅藻及弓型藻,并且这2个种与TN、TP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组合变量也有较好的梯度响应关系,具备指示太湖湖滨带富营养化的可能,但定量指示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太湖湖滨带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雯.太湖湖滨带生态现状及其健康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陈桥,陆茸,徐东炯,张咏,汤云.太湖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指示种筛选[J].中国环境监测.2015

[3].陈桥,沈丽娟,徐东炯,叶春,李春华.太湖湖滨带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指示种筛选[C].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四章).2014

[4].张翔,徐东炯,陈桥.太湖湖滨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

[5].李春华,叶春,张咏,赵晓峰,孔祥龙.太湖湖滨带藻密度与水质、风作用的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J].环境科学研究.2013

[6].程嘉伟,邓昶身,阮德孟,鲁长虎.太湖湖滨带芦苇收割对湿地鸟类多样性和空间格局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7].赵晓峰,叶春,李春华,陈小刚,张娟.应用水质标识指数法评价太湖湖滨带水质[J].中国环境监测.2013

[8].成小英,卜卫志,张明,周昱宏,杨浩飞.太湖湖滨带的缓冲效果[J].环境工程学报.2013

[9].叶春,李春华,陈小刚,焦向丽,卢少勇.太湖湖滨带类型划分及生态修复模式研究[J].湖泊科学.2012

[10].李春华,叶春,陈小刚,金相灿.太湖湖滨带植物恢复方案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2

标签:;  ;  ;  ;  

太湖湖滨带论文-张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