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面绕流论文-王亮

舵面绕流论文-王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舵面绕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飞翼无尾布局,数值模拟,气动特性,航向操纵

舵面绕流论文文献综述

王亮[1](2017)在《某型飞翼无人机舵面绕流数值计算及流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由于其安全系数高、机动性高、成本低、结构简单等特点在军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电传飞控技术的发展,飞翼无尾布局由于其高升阻比、优良的隐身性能在无人机设计中逐步得到应用。本文引入一款小展弦比飞翼无尾布局无人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该无人机在低速运动下的气动性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调研多种飞翼无尾布局飞行器,总结了飞翼无尾布局相比于其他布局的优势和亟待解决的不足。(2)运用当前广泛使用的湍流模型,对低速到跨声速的二维翼型、叁维机翼、翼身组合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风洞数据对比分析不同湍流模型对低速到跨声速运动的模拟能力,分析表明SST k-?湍流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声速下的流动现象。(3)本文简要引入一款小展弦比飞翼无人机,运用CFD商业软件计算了该无人机在不同马赫数下多攻角的升力系数、阻力系数、俯仰力矩系数等气动参数的变化规律,从压力分布云图和沿机翼展向不同站位的机翼表面压力系数分布分析验证飞翼布局的高气动效率。然后计算该无人机的纵向和横航向气动导数以及不同舵面的操纵效率,分析其纵向和横航向的稳定性与操纵性。(4)针对航向操纵,计算嵌入面阻力方向舵和升降副翼打开时的气动参数,分析出嵌入面用于航向操纵时会存在强烈的叁轴耦合效应,升降副翼不适合于航向操纵,根据嵌入面阻力方向舵打开和升降副翼下偏时对滚转力矩、俯仰力矩以及升力等特性的贡献相反的特性,应用嵌入面阻力方向舵和升降副翼组合成航向操纵组合舵面来增稳航向控制,并揭示组合舵面作用时的流动机理。(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程峰[2](2009)在《舵面绕流的电磁力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舵在航行器和飞行器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舵面绕流的流体动力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电磁流体控制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电磁力作用下的平板舵面绕流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研制采用TMS320F2812(DSP芯片)组建控制系统,模拟实际舵面体的动态过程;设计激活板电极电源模块,方便地满足实验需要;用应变传感器搭建测力系统,对电磁力作用下舵面体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2.舵面绕流的电磁力控制将包覆有电磁激活板的舵面体浸入导电流体中,在流向电磁力作用时,对舵面处于不同固定攻角及不同俯仰运动状态时的绕流流场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相应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到舵面绕流的流场结构变化规律;分析测力系统测得的数据,分别对流向电磁力和展向电磁力作用下的舵面动力特性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未加电磁力控制时,舵面绕流流体边界层的分离与脱落呈现周期性变化,导致舵面升力和阻力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2)电磁力可以明显改变舵面绕流流体边界层的结构,抑制边界层的分离与消除尾流涡街。控制效果与舵面攻角、电磁力的强度与分布情况以及舵面绕流雷诺数等相关。(3)在层流状态下,流向电磁力的作用对舵面升力和阻力有明显的影响;在湍流状态下,展向电磁力对舵面阻力的影响十分显着。采用间歇作用方式的展向电磁力来控制舵面绕流,在一定的耦合控制参数条件下其减阻效果十分明显。(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6-01)

段卓毅,王小震,陈迎春[3](2007)在《叁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粘性非结构混合网格,采用格心格式的有限体积法,应用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进行绕叁维舵面流动的N-S方程数值模拟。操纵面铰链力矩的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计算方法对粘性流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对舵面铰链力矩随迎角、马赫数、雷诺数变化的规律也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07年03期)

陈迎春,陈晓东,赵克良,段卓毅[4](2004)在《二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结构化网格,应用Baldwin Lomax湍流模型进行绕舵面流动的二维N S方程数值模拟,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为开展叁维舵面绕流的N S方程数值模拟和铰链力矩数值计算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陈迎春,陈晓东,赵克良,段卓毅[5](2003)在《二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结构化网格,应用Baldwin-Lomax湍流模型进行绕舵面流动的二维N-S方程数值模拟,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为开展叁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模拟和铰链力矩数值计算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2003’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3-11-01)

陈迎春,段卓毅,陈晓东,赵克良[6](2003)在《二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结构化网格,应用Baldwin-Lomax湍流模型进行绕舵面流动的二维N-S方程数值模拟,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分析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为开展叁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模拟和铰链力矩数值计算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期刊2003-11-01)

舵面绕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控制舵在航行器和飞行器的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舵面绕流的流体动力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电磁流体控制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对电磁力作用下的平板舵面绕流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1.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的研制采用TMS320F2812(DSP芯片)组建控制系统,模拟实际舵面体的动态过程;设计激活板电极电源模块,方便地满足实验需要;用应变传感器搭建测力系统,对电磁力作用下舵面体的流体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2.舵面绕流的电磁力控制将包覆有电磁激活板的舵面体浸入导电流体中,在流向电磁力作用时,对舵面处于不同固定攻角及不同俯仰运动状态时的绕流流场进行研究,并通过对相应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得到舵面绕流的流场结构变化规律;分析测力系统测得的数据,分别对流向电磁力和展向电磁力作用下的舵面动力特性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未加电磁力控制时,舵面绕流流体边界层的分离与脱落呈现周期性变化,导致舵面升力和阻力也随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2)电磁力可以明显改变舵面绕流流体边界层的结构,抑制边界层的分离与消除尾流涡街。控制效果与舵面攻角、电磁力的强度与分布情况以及舵面绕流雷诺数等相关。(3)在层流状态下,流向电磁力的作用对舵面升力和阻力有明显的影响;在湍流状态下,展向电磁力对舵面阻力的影响十分显着。采用间歇作用方式的展向电磁力来控制舵面绕流,在一定的耦合控制参数条件下其减阻效果十分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舵面绕流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亮.某型飞翼无人机舵面绕流数值计算及流动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7

[2].程峰.舵面绕流的电磁力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3].段卓毅,王小震,陈迎春.叁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计算研究[J].飞行力学.2007

[4].陈迎春,陈晓东,赵克良,段卓毅.二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4

[5].陈迎春,陈晓东,赵克良,段卓毅.二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C].2003’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2003

[6].陈迎春,段卓毅,陈晓东,赵克良.二维舵面绕流的N-S方程数值计算研究[C].全国低跨超声速空气动力学文集(第二卷).2003

标签:;  ;  ;  ;  

舵面绕流论文-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