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考评论文-李代明

政绩考评论文-李代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绩考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政绩考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

政绩考评论文文献综述

李代明[1](2018)在《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生态政绩考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保证地方政府及官员既有为又不能乱为的重要制度安排,如何实现官员的正向激励与严格约束是干部管理的核心。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生态政绩考评过程中呈现出激励与约束失衡的倾向,生态政绩考评正向激励不足、生态政绩考评逆向惩罚不力、生态政绩考评过程中常态化监督缺位导致生态政绩考评失灵。亟待通过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显性机制来促使地方政府及官员正确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职责。要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激励相容机制、专业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来对地方政府及官员行为进行有效调控。(本文来源于《湖南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陈金辉,任彦[2](2018)在《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通讯员 陈金辉 任彦)最近,在市民中心工作的大伙,进出大楼都会看下门口的电子滚动屏,看看自己所在的办公室,是否被“点名”。这个“点名”,就是专“点”垃圾分类的问题,办公室一旦被“点名”,一张来自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抄告单就会随之而来,要求迅速(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期刊2018-07-03)

盛明科,李代明[3](2018)在《生态政绩考评失灵与环保督察——规制地方政府间“共谋”关系的制度改革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常规式治理与运动式治理是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最为常见的两种机制。运动式治理机制因常规式治理机制失灵而启动并通过嵌入性控制来实现组织目标。生态政绩考评试图通过例行的考评机制来引导和调控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施政行为。这种机制因存在委托-代理风险、央地目标冲突、绩效结果激励约束强度小等问题,容易导致地方政府间的生态环境治理"共谋行为"的产生,亟须可替代性的治理机制来实现可行的和有效的治理。为此,环保督察应运而生并成为调控生态环境治理节奏的显性机制;通过嵌入性控制能够有效遏制生态政绩考评失灵,规制地方政府间的"共谋行为",实现对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行为的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许海燕[4](2018)在《导向鲜明,构建绿色政绩考评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省委十叁届叁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要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明确要求江苏“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尽快建立健全并(本文来源于《新华日报》期刊2018-06-15)

冯源[5](2018)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机制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变得广泛而多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对政府在生态领域的治理与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作为评判地方政府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执政能力与实施成效的手段,对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生态政绩考评机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发展困境,与新时代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建设与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机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政绩考评领域研究的重点与方向。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绩效管理理论、干部考评理论等公共管理学理论,尝试解读当前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机制在价值引领、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等四个机制层面所面临的发展困境。通过分析,发现机制建设面临发展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绿色发展和生态政绩理念薄弱、考评环境文化缺乏有效支撑、考评体系设置存在客观挑战、考评结果与奖惩机制脱节,以及生态政绩自身特点的制约。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试图为我国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机制建设提供一些共性的、具有可行性的优化创新思路。主要提出了从加强生态政绩理念建设、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健全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运行机制、完善生态政绩考评结果运用机制等四个方面对生态政绩考评机制进行修正与创新,使之成为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与改善的驱动力。具体来讲,在加强生态政绩理念建设方面,在促进政府增强生态责任意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公众的生态理念,使之对政府形成倒逼机制;在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机制方面,包括在政府内部单独设立生态政绩考评机构,引入第叁方专业机构与群众评价机制;在健全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运行机制方面,主要为依据主体功能分区科学设立政绩考评指标,建立与生态发展周期相匹配的政绩考评制度和联动考评机制;在完善生态政绩考评结果运用机制方面,创新考评激励机制与推进生态责任追究机制并行,切实将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奖励惩罚、选拔任用与考评结果联系起来,使生态政绩考评机制真正发挥其效能。(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8-05-27)

徐滢[6](2018)在《以差异化政绩考评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大理念是"十叁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理应贯穿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领域各环节。本文探索构建体现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的差异化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聚焦重大国家战略,突出民生价值取向,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8年08期)

黄娴[7](2017)在《全力以赴做好工作 确保实现提档晋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黄娴)11月29日上午,我市召开2017年度全市市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暨绩效考评工作集体约谈推进会,通报相关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冲刺年度目标进行部署。市委副书记蔡中平在会上强调,各级各部门要上紧发条,围绕市委提出的“重返第一方阵”目标,全力以(本文来源于《北海日报》期刊2017-12-02)

吴朦,叶飞霞[8](2017)在《习近平政绩观指导下的基层政府绩效考评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我国早就提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但是目前我国基层服务政府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基层政府绩效考评制度作为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实施中还不够成熟。从分析习近平同志政绩观角度出发,得出其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指出其对当前基层政府绩效考评的必要性和相应的原则要求,最后针对现存问题从四个维度提出对绩效考评制度的建设指导。(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刘正妙,刘晓玲[9](2017)在《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公民参与》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有序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能够有效促进公民社会发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进程步伐加快,公民参与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制约,我国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绩效仍有待提高:公民缺乏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不足;社会组织发育不成熟,公民参与缺乏组织依托;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不够科学,公民参与领域与范围受限;政策法规不健全,公民参与缺乏制度保障。适应时代变化完善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公民参与动力机制、培训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有利于构建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合理张力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卢莎[10](2017)在《锦州滨海新区政府政绩考评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政绩考评因为直接影响到政府能否高效运转、能否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受到人们的日益重视与推崇。但总体来说,我国基层政府政绩考评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如何使政绩考评工作与滨海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转变政府职能相衔接,是摆在滨海新区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以滨海新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层政府政绩考评工作进行研究,介绍了滨海新区政绩考评工作的发展历程、实践举措,指出了滨海新区政绩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考评主体单一、考评指标不科学、考评过程不公开和考评结果不合理运用,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包括考评政策制度不完善、考评理论和技术不成熟、考评过程监督机制有待改进和区政府相关领导对结果不重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遵循客观公正、系统全面、注重实效原则来完善滨海新区政绩考评工作的对策,包括引入第叁方参与、扩展考评主体;完善指标体系、明确考评内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完善监督体系:发挥激励约束、加强结果运用。通过对滨海新区政绩考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今后的政绩考评工作提供一些信息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7-05-01)

政绩考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报讯(通讯员 陈金辉 任彦)最近,在市民中心工作的大伙,进出大楼都会看下门口的电子滚动屏,看看自己所在的办公室,是否被“点名”。这个“点名”,就是专“点”垃圾分类的问题,办公室一旦被“点名”,一张来自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抄告单就会随之而来,要求迅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绩考评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代明.完善激励与约束并重的生态政绩考评机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8

[2].陈金辉,任彦.10月底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力争全覆盖[N].杭州日报.2018

[3].盛明科,李代明.生态政绩考评失灵与环保督察——规制地方政府间“共谋”关系的制度改革逻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4].许海燕.导向鲜明,构建绿色政绩考评体系[N].新华日报.2018

[5].冯源.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生态政绩考评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18

[6].徐滢.以差异化政绩考评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8

[7].黄娴.全力以赴做好工作确保实现提档晋位[N].北海日报.2017

[8].吴朦,叶飞霞.习近平政绩观指导下的基层政府绩效考评制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刘正妙,刘晓玲.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的公民参与[J].宁夏社会科学.2017

[10].卢莎.锦州滨海新区政府政绩考评问题研究[D].东北大学.2017

标签:;  ;  ;  

政绩考评论文-李代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