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陈先宇

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陈先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音增强,最小均方误差语音增强算法(MMSE-LSA),广义旁瓣抵消器(generalized,sidelobe,cancellerGSC),麦克风阵列突发噪声

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文献综述

陈先宇[1](2014)在《一种联合广义旁瓣抵消麦克风阵列和MMSE-LSA的语音增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时频域处理的局限性,现有的单通道语音增强算法无法有效抑制背景噪声中的突发噪声成分。突发噪声通常表现为短时、能量强、时频域有纹理特征,在参数上无法和语音进行有效区分。但背景噪声中的突发噪声,在空间上通常具有方向性。因此,提出了一种联合空间和时频域的语音增强系统。即在语音采集的前端使用GSC麦克风阵列形成波束,使主瓣对准期望语音信号、旁瓣对准突发噪声从而从空间上抑制突发噪声,然后对采集到的语音信号进行时频域语音增强处理。选取MMSE-LSA作为时频域的处理算法,因其在保留语音的可懂度、自然度方面有突出的性能。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抑制含有突发噪声的背景噪声。(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19期)

杨立春,钱沄涛[2](2012)在《基于相干性滤波器的广义旁瓣抵消器麦克风小阵列语音增强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传统麦克风小阵列语音增强算法噪音抑制能力有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相干性滤波器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基于动态平滑系数噪声谱估计来获得相干性滤波器,分别对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用以抑制包括混响等噪声信号的干扰,并把滤波后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使用基于小阵列的广义旁瓣抵消器波束形成算法抑制残余噪声信号的干扰。模拟和实际试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小阵列波束形成算法和相干性滤波器算法。(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杨立春,钱沄涛[3](2012)在《面向二元麦克风小阵列改进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元麦克风小阵列在手机、助听器等受空间、成本以及运算能力限制的设备中被广泛研究用以提高目标语音质量。二元麦克风小阵列中语音增强算法主要包括波束形成方法以及相干滤波器方法。波束形成方法的思想是利用目标声源相对阵列的位置关系获取相应的时域和空域信息,可以保留目标声源方向的信号而抑制其他方向的干扰信号;相干滤波器方法则通过阵元间不同信号的相关性进行噪音抑制。考虑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面向二元麦克风小阵列改进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通过在广义旁瓣抵消器的固定波束形成支路上使用相干滤波器,提高固定波束形成输出信号的信噪比,然后在广义旁瓣抵消器自适应支路利用阵列的时域和空域信息对固定波束形成支路输出的信号中残余噪音进行估计,进而获得增强后目标输出信号。仿真和实际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小阵列波束形成算法和相干滤波器算法。(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2年10期)

王辉,张玲华[4](2012)在《数字助听器中广义旁瓣抵消器结构的汉语语音处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是数字助听器的核心算法之一。针对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不可避免存在的语音泄漏,本文先对传统GSC结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理论研究,并提出一种汉语处理技术,补偿泄漏的语音。这种汉语处理技术利用汉语语音特有的基音频率信息,调整语音幅度谱包络,提高谱包络与基频曲线形状的相似度以提高语音的可懂度。针对泄漏的语音在高频清辅音段有较大损失的特点,在频域上对清辅音进行放大,在不改变共振峰结构的情况下,提高清辅音的能量,同时降低语音间隔段GSC算法泄漏的噪声能量,提高对语音的辨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汉语语音处理能够补偿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造成的语音泄漏,提高语音的可懂度。(本文来源于《声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晓荣,赵知劲,赵治栋[5](2007)在《基于改进广义旁瓣抵消器的语音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抵消干扰信号,对广义旁瓣抵消器堵塞矩阵输出信号进行累加处理,得到与干扰信号相关性更强的信号,作为自适应干扰抵消器输入,提高了信干比增益;并提出了采用一个自适应干扰抵消器的系统简化结构。仿真结果表明,与广义旁瓣抵消器算法相比,当干扰信号源偏离目标信号源的角度越小时,该文提出的改进广义旁瓣抵消器算法及其简化算法可以获得7-9dB的信干比增益,且复杂度低。(本文来源于《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7-11-01)

王晓荣,赵知劲,赵治栋[6](2007)在《基于改进广义旁瓣抵消器的语音增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地抵消干扰信号,对广义旁瓣抵消器堵塞矩阵输出信号进行累加处理,得到与干扰信号相关性更强的信号,作为自适应干扰抵消器输入,提高了信干比增益;并提出了采用一个自适应干扰抵消器的系统简化结构。仿真结果表明,与广义旁瓣抵消器算法相比,当干扰信号源偏离目标信号源的角度越小时,该文提出的改进广义旁瓣抵消器算法及其简化算法可以获得7-9dB的信干比增益,且复杂度低。(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克服传统麦克风小阵列语音增强算法噪音抑制能力有限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相干性滤波器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该算法基于动态平滑系数噪声谱估计来获得相干性滤波器,分别对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用以抑制包括混响等噪声信号的干扰,并把滤波后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使用基于小阵列的广义旁瓣抵消器波束形成算法抑制残余噪声信号的干扰。模拟和实际试验表明,该文提出的算法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小阵列波束形成算法和相干性滤波器算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先宇.一种联合广义旁瓣抵消麦克风阵列和MMSE-LSA的语音增强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2].杨立春,钱沄涛.基于相干性滤波器的广义旁瓣抵消器麦克风小阵列语音增强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

[3].杨立春,钱沄涛.面向二元麦克风小阵列改进的广义旁瓣抵消器语音增强算法[J].信号处理.2012

[4].王辉,张玲华.数字助听器中广义旁瓣抵消器结构的汉语语音处理技术[J].声学学报.2012

[5].王晓荣,赵知劲,赵治栋.基于改进广义旁瓣抵消器的语音增强[C].浙江省电子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6].王晓荣,赵知劲,赵治栋.基于改进广义旁瓣抵消器的语音增强[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

标签:;  ;  ;  ;  ;  ;  

广义旁瓣抵消器论文-陈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