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花粉论文-王远

湖泊花粉论文-王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泊花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北方及青藏高原,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校准集,花粉-气候模型

湖泊花粉论文文献综述

王远[1](2019)在《中国北方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与植被和气候定量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研究是解译化石孢粉资料,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重要依据。然而当前研究较少采用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作为研究对象,花粉组合分布、花粉代用指标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半定量关系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花粉-气候模型仍缺乏更多不同时间尺度、空间范围的应用研究。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及青藏高原地区258个样点的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本课题采集的46个样点),结合区域植被、气候资料,对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以及蒿藜比(A/C)代用指标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进行研究,建立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气候模型并应用于古气候重建,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A/C可以作为半定量指标区分山地草原、亚高山灌木草原和草甸草原等草原植被与荒漠、高山荒漠和荒漠草原等荒漠植被,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年降水量P_(ann)以及有效湿度P/Et_0的变化,并且A/C对于P/Et_0的响应更敏感,但A/C的指示作用可能受到外来花粉的引入、湖滨盐化草甸苋科植物的生长等因素影响而下降。(2)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P_(ann)、P/Et_0和7月均温T_(july)叁个气候因子的第一、第二排序轴特征值的比值λ_1/λ_2分别为0.36、0.88、2.56,显着性检验p值均为0.002,单一解释变量依次为14.1%、24.7%、36.5%,T_(july)、P/Et_0、P_(ann)是影响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分布的最主要的叁个气候因子,但由于本研究选取样点间的海拔高度差异较大导致T_(july)对于花粉组合的影响被夸大。(3)本研究建立的基于留一交叉检验法(WA-PLS)、最佳类比法(MAT)和增强回归树法(BRT)叁种方法的花粉-气候模型的建模结果显示,在预测P_(ann)时,BRT模型具有最高的决定系数r~2和最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P,而MAT模型具有最低的最大误差Max.bias;在预测P/Et_0时,MAT模型具有最高的r~2、最低的RMSEP和最低的Max.bias;在预测T_(july)时,BRT模型具有最高的r~2和最低的Max.bias,而MAT模型具有最低的RMSEP;叁种模型的h-block检验结果显示WA-PLS模型受空间自相关性影响最小,BRT模型次之,MAT模型最大;通过与前人研究中建立的花粉-气候模型的性能参数对比可知本研究建立的叁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将叁种花粉-气候模型应用于辉腾锡勒(HTL)、查干淖尔(CG)和西海子(XHZ)钻孔岩芯的气候重建结果显示,叁种模型均可以较好地应用于P_(ann)的重建,但受样点选择、物种指示作用等因素影响不能较好地进行T_(july)的重建。(4)BRT方法作为一种建立花粉-气候模型的新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中国北方和青藏高原的花粉-气候建模与古气候重建中,同时BRT方法具有符合真实生态状况、重建结果灵敏度高、过程能够可视化等优势,但是也存在物种的指示作用易受干扰、需要较大地理空间范围内的较多样点的数据参与建模等不足。(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30)

王永波,Ulrike,Herzschuh[2](2015)在《花粉源区大小在古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记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记录被广泛应用到古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工作当中。然而,由湖盆大小及花粉颗粒形态所决定花粉传播模式对重建结果的影响未被充分考虑。通常来说,不同种属的孢粉拥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例如,颗粒小的花粉更容易被大范围传播到达湖泊的中心位置保存;另一方面,小型的湖泊其中心位置更容易接收颗粒较大的花粉。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冬给错那不同位置湖泊表层沉积物孢粉组成分析,我们发现湖泊内大颗粒孢粉(莎(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10-16)

陈英玉,QING,Hai-ruo,VELEZ,M,I,LIU,Meng,魏豆豆[3](2014)在《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流域表土花粉-气候响应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孢粉分析是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而研究花粉与现代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古气候定量重建研究中的前沿课题。要预测未来气候的中长期变化,必须从花粉记录中定量提取古气候信息,建立的多种孢粉-气候数学模型必须经过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古气候数据检验校正才能应用到实际当中。花粉-气候响应面方法是考虑了花粉与气候间的非线形关系上,提出的将现代花粉丰度在地理空间的分布转换为气候空间的分布,并以提供定量的古气候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COHMAP等各种重要古气候研究项目。本文就是利用该方法,以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流域54个表土样品中的花粉丰度及采样点的气候参数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了特征值高且指示意义明显的4种花粉类型,对其丰度与7月平均温度及年平均降水量两个气候参数进行多项式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模型对数据拟合较好,为定量重建该区古气候变化提出了较为准确的数量指标。(本文来源于《地球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陶士臣[4](2011)在《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只有客观的理解过去气候历史及其变化特征才能为应对未来气候变化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我国西北地区是亚洲中部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更容易遭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位于新疆东部的两个临近湖泊开展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研究。巴里坤湖和托勒库勒湖位于天山东端山间凹陷盆地内,属于封闭性湖泊,是开展该区域过去植被与环境变化研究的理想载体。2006年3月课题组在两个湖泊采集到一系列沉积岩芯。2010年6月在托勒库勒湖靠近湖泊中心位置获取一套81 cm长的短岩芯(TLKL10)。本文只详细介绍沉积岩芯所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选用地层中的陆生植物残体、沉积物全样以及提取花粉浓缩物进行AMS和常规14C测年,共计获得21个(巴里坤湖14个,托勒库勒湖7个)年代数据。本文对巴里坤湖(205个样品,理论分辨率为55年每样品)以及托勒库勒湖的沉积样品进行花粉分析(74个样品,理论分辨率160年每样品),结合两个湖泊的现代表土花粉数据(巴里坤湖46个,托勒库勒湖23个),定性重建了新疆东部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巴里坤湖花粉谱显示,湖泊周围11600cal yr BP以来主要是以蒿属、藜科、禾本科以及菊科为代表的荒漠、荒漠草原或草原,部分时段出现片状桦木林地。其中,11600-9400 cal yr BP期间是以藜科和菊科为代表的荒漠,植被盖度和沉积率低;属于干旱的气候环境。9400-7900 cal yr BP期间,荒漠逐渐向以蒿属、禾本科以及藜科为代表的荒漠草原过渡,该时期湖泊周围的降水或有效湿度逐渐增加、气温升高,属于干旱环境向温暖湿润的过渡期。7900-4200 cal yr BP期间,草原类植物进一步增多,以藜科为代表的荒漠进一步退缩,以桦木属为代表的乔灌木植物扩张。湖泊周围是以蒿属、藜科以及禾本科为主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并出现了片状桦木林地。这一时期湖泊周围出现了全新世最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4200-3800 cal yr BP期间,蒿属和桦木花粉快速下降而藜科则显着增加,植被演化为荒漠,气候明显干旱。3800 cal yr BP以来,以蒿属为代表的草原成分扩张,指示地方性草甸的莎草科以及唐松草属也明显增多,以藜科为代表的荒漠迅速下降,桦木植物的分布依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湖泊周围为荒漠草原/草甸草原;环境较为适宜,但与温暖湿润的中全新世相比,环境有所恶化。在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在2500-2300 cal yr BP期间再次出现短暂的气候恶化事件,这期间蒿属减少,代表干旱环境的菊科有所增多。现代的植被与环境从3800 cal yr BP开始,特别是2300 cal yr BP以来逐渐形成。托勒库勒湖花粉谱显示,该湖花粉主要由菊科、麻黄属、蒿属、禾本科、藜科以及石竹科等组成。11600 cal yr BP以来,湖泊周围主要为砾漠、荒漠草原或草原,气候整体干旱,总体上不如同期巴里坤湖周边的植被与环境状况。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存在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11600-8000 cal yr BP期间,以耐旱的菊科、麻黄属以及石竹科为代表的砾漠;湖泊沉积速率明显偏低,这一时期湖泊周围土壤风化作用弱、湖泊自身生产力低下,整体为干旱气候。大约从8000 cal yr BP开始,植被组成发生明显变化,由上一阶段干旱的砾漠演变为以蒿属、藜科以及禾本科为代表的典型草原或荒漠草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但较高的藜科指示这一时期依然较为干旱。在8000 cal yr BP以来相对湿润的环境背景下,出现了4500-3800 cal yr BP期间的明显干旱环境。记录显示,藜科快速增加,蒿属、禾本科以及莎草科所占比例降低,与巴里坤湖的记录基本一致。3800 cal yr BP以来,禾本科以及藜科逐渐下降且趋于稳定,蒿属逐渐上升,气候环境改善。现代植被与环境大约从3800 cal yr BP开始逐渐形成,特别是2650cal yr BP以来植被组成与环境变化整体稳定。两个湖泊在整个全新世可以大体划分四个明显的阶段:即①干旱的早全新世(11600-8000 cal yr BP);②温暖湿润的中全新世(8000-4200/4500 cal yr BP);③中全新世向晚全新世过渡期间(4200/4500-3800 cal yr BP)的干旱事件;④相对湿润的晚全新世(3800 cal yr BP以来)。两个湖泊周围在早全新世为砾莫或荒漠,中全新世为典型草原或荒漠草原,干旱事件期间为荒漠植被,晚全新世为荒漠草原、草甸有所发育。两个湖泊记录的新疆东部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总体特征与亚洲中部干旱区其他研究点、甚至北大西洋地区的记录具有良好的可比性;而早全新世植被与环境演化明显滞后于东亚季风影响区、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区以及临近的阿尔泰山地区的记录约2000-3000年。(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1-05-01)

李育,王乃昂,李卓仑[5](2011)在《甘肃石羊河流域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羊河终端湖猪野泽全新世探井剖面,对连续不同间距368组和74组样品,进行粒度测量与花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不同粒度敏感组分与典型花粉组合有很好的相关性.花粉总浓度及麻黄(Ephedra)、白刺(Nitraria)、藜科(Chenopodiaceae)、香蒲属(Typha)、云杉属(Picea)的花粉百分比与小于89.31μm叁个粒度范围的敏感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大于89.31μm两个粒度范围的组分存在负相关关系.桦木(Betula)、栎(Quercus)、荨麻属(Urtica)的花粉百分比与大于89.31μm叁种粒度敏感组分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沉积物花粉组合与粒度敏感组分之间相关关系,主要受控于流域水分条件及相应的湖泊水位,同时也受到流域风沙活动的影响.沉积物中与细颗粒组分正相关关系的花粉指标,主要受到较好的流域水动力条件和高湖面的影响;而与粗颗粒正相关的花粉指标,则与低湖面及风沙作用有关.当流域水分较好,终端湖水位较高的时期,总花粉浓度及河流传播的花粉百分含量较高;流域气候较干燥时期,总花粉浓度较低,风媒花粉的百分含量较高.最后,本文结合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的关系,将猪野泽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过程分为6个阶段,其中早、中全新世气候较湿润,晚冰期及晚全新世期间气候相对较干燥.(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田芳,许清海,李月从,曹现勇[6](2010)在《白洋淀湖泊表层花粉通量特征及来源途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洋淀湖面捕捉器样品、湖底捕捉器样品和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花粉组合及花粉通量均能较好地反映地方和区域植被特征。湖面捕捉器花粉通量明显低于湖底捕捉器,通过对比湖面、湖底捕捉器花粉通量,发现白洋淀湖泊有91%以上的花粉由地表径流携带而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湖水和空气在花粉传播和沉积过程中均存在对花粉的搅匀和混合作用,样品类型间花粉组合差异大于样点间差异,花粉来源途径的不同对湖泊花粉组合影响明显。(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田芳[7](2010)在《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湖泊花粉沉积动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孢粉分析是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湖泊沉积物沉积速率稳定,沉积连续性好,且沉积环境利于花粉保存,是利用花粉恢复古植被、古气候最理想的载体之一,同时湖泊花粉也是建立植被和气候模型的重要依据。然而,现代花粉过程研究发现湖泊沉积物中花粉含量除受植被影响外,还与花粉产量、花粉传播能力、传播方式、花粉在水体中的分异和再沉积过程以及湖盆大小有关。湖泊花粉来源于多大的范围,如何传播而来,如何沉积下来,对周围植被的代表性如何,是更准确地利用孢粉资料恢复古植被和古气候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中国北方不同大小、不同水源补给方式、不同流域面积湖泊(岱海、红碱淖、囫囵淖和对口淖)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花粉浓度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不同类型湖泊花粉沉积动力特征。并通过对比白洋淀湖面花粉捕捉器、湖底花粉捕捉器和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花粉组合及花粉通量特征,来研究同一采样点不同采样方法及同一采样方法不同样点花粉组合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采样方法样品的花粉沉积动力特征。岱海、红碱淖、囫囵淖和对口淖108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花粉组合和花粉浓度特征研究表明,4个湖泊花粉组合均以蒿属、藜科、禾本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花粉为主,松属、桦属、栎属、榆属、杨属、虎榛子属、胡颓子属等花粉类型经常出现,较好地反映了地带性植被和湖泊周围植被特征。同一湖泊内各采样点花粉组合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66±0.17、0.71±0.11、0.73±0.12和0.67±0.12),表明湖泊花粉沉积前受到湖水的搅匀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岱海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差异明显,其次为对口淖、囫囵淖、红碱淖(平均欧氏距离分别为20.09±11.11、11.22±4.51、10.67±4.03和8.44±3.64)。4个湖泊湖水搅匀作用、花粉来源途径、流域面积及流域内植被等的差异可能是湖泊内各样点花粉组合差异性不同的原因。湖水深度大于5 m的岱海和红碱淖,近岸和浅水区湖水对花粉的再悬浮作用较强,花粉浓度较低,深水区再悬浮作用较弱,汇集作用较强,花粉浓度较高。湖水深度小于5 m的囫囵淖和对口淖,湖水对整个湖泊花粉再悬浮和搅匀作用均较强,各样点花粉组合和花粉浓度一致性较好。湖泊样品和入湖河流样品花粉组合对比表明,红碱淖湖泊花粉以风力传播为主。花粉以风力搬运为主的湖泊花粉组合差异较小,河流搬运为主的湖泊花粉组合差异较大。白洋淀湖面捕捉器样品、湖底捕捉器样品和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花粉组合及花粉通量特征研究表明,叁类样品花粉组合较一致,均出现较多水生植物花粉(如香蒲科、芦苇属、狐尾藻属、眼子菜科、莎草科等)和地方性植物花粉(如禾本科、蒿属、藜科、葎草属、荨麻属等),也出现一定量区域性植物花粉(松属、桦属、栎属、胡颓子属、虎榛子属等),叁类样品均能较好地反映地方和区域植被特征。湖面花粉捕捉器样品花粉通量远低于湖底捕捉器,其原因可能是湖面捕捉器花粉来源于空气传播且直接暴露于空气中不利于花粉保存,而湖底捕捉器样品花粉是空气传播和水动力携带而来花粉的总和,且沉积环境有利于花粉保存。通过对比湖面、湖底捕捉器花粉通量,发现白洋淀湖泊有91%以上的花粉由地表径流携带而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湖水和空气在花粉传播和沉积过程中均存在对花粉的搅匀和混合作用;样品类型间花粉组合差异大于样点间差异,花粉来源途径的不同对湖泊花粉组合存在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30)

田芳,许清海,李月丛,曹现勇,王学丽[8](2009)在《中国北方季风尾闾区不同类型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岱海、红碱淖、囫囵淖和对口淖108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样品花粉组合和花粉浓度特征研究表明,4个湖泊花粉组合均以蒿属、藜科、禾本科和菊科等草本植物花粉为主,松、桦、栎、榆、杨、虎榛子、胡颓子等花粉类型经常出现,较好地反映了地带性植被和湖泊周围植被特征.同一湖泊各采样点花粉组合有较好的一致性(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66±0.17,0.71±0.11,0.73±0.12和0.67±0.12),表明湖泊花粉沉积前受到湖水的搅匀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岱海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差异明显,其次为对口淖、囫囵淖、红碱淖(平均欧氏距离分别为20.09±11.11,11.22±4.51,10.67±4.03和8.44±3.64).4个湖泊湖水搅匀作用、花粉来源途径、流域面积及流域内植被等的差异可能是湖泊内各样点花粉组合差异性不同的原因.湖水深度大于5m的岱海和红碱淖,近岸和浅水区湖水对花粉的再悬浮作用较强,花粉浓度较低,深水区再悬浮作用较弱,汇集作用较强,花粉浓度较高.湖水深度小于5m的囫囵淖和对口淖,湖水对整个湖泊花粉再悬浮和搅匀作用均较强,各样点花粉组合和花粉浓度一致性较好.湖泊样品和入湖河流样品花粉组合对比表明,红碱淖湖泊花粉以风力传播为主.花粉以风力搬运为主的湖泊花粉组合差异较小,河流搬运为主的湖泊花粉组合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09年04期)

李育,王乃昂,许清海,李月丛,隆浩[9](2007)在《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石羊河终端湖猪野泽 QTH02号全新世探井剖面中取得368组粒度样品与74组花粉样品,进行粒度测量与花粉分析。对粒度测量数据进行粒度敏感组分分析,在粒度敏感组分(百分比)之间做相关性分析并将其与典型花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 Result Below 1.490μm、 Result 1.49μm-21.50μm、Result 21.50μm-89.31μm 叁种水成粒度组分,较细的两种组分受较弱的地表水条件控制,较粗的一种组分受较强的地表水条件控制;Result 89.31μm-691.73 μm 主要为风成粒度组分,粒度组分 Result Above 691.725μm 主要与强风暴有关。Ephedra、(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7-06-01)

湖泊花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湖泊沉积物中的孢粉记录被广泛应用到古气候变化的定量重建工作当中。然而,由湖盆大小及花粉颗粒形态所决定花粉传播模式对重建结果的影响未被充分考虑。通常来说,不同种属的孢粉拥有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例如,颗粒小的花粉更容易被大范围传播到达湖泊的中心位置保存;另一方面,小型的湖泊其中心位置更容易接收颗粒较大的花粉。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冬给错那不同位置湖泊表层沉积物孢粉组成分析,我们发现湖泊内大颗粒孢粉(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泊花粉论文参考文献

[1].王远.中国北方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与植被和气候定量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2].王永波,Ulrike,Herzschuh.花粉源区大小在古气候定量重建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地区湖泊记录为例[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会第九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5

[3].陈英玉,QING,Hai-ruo,VELEZ,M,I,LIU,Meng,魏豆豆.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湖泊流域表土花粉-气候响应面分析[J].地球学报.2014

[4].陶士臣.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D].兰州大学.2011

[5].李育,王乃昂,李卓仑.甘肃石羊河流域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关系[J].湖泊科学.2011

[6].田芳,许清海,李月从,曹现勇.白洋淀湖泊表层花粉通量特征及来源途径分析[J].地理科学.2010

[7].田芳.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湖泊花粉沉积动力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8].田芳,许清海,李月丛,曹现勇,王学丽.中国北方季风尾闾区不同类型湖泊表层沉积物花粉组合特征[J].科学通报.2009

[9].李育,王乃昂,许清海,李月丛,隆浩.猪野泽湖泊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与花粉组合关系研究[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7

标签:;  ;  ;  ;  

湖泊花粉论文-王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