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内壁论文-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花粉内壁论文-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粉内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K型雄性不育,花粉粒内壁

花粉内壁论文文献综述

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1](2002)在《K型小麦花粉粒内壁及ATP酶活性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标记技术 ,研究比较了 K型雄性不育系与其保持系花粉粒内壁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和 ATP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 ,保持系和不育系花粉粒内壁的发生均从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后开始 ,发育初期 2种类型的花粉粒质膜上均具有 ATP酶活性反应。随着内壁的加厚 ,保持系花粉粒质膜上的 ATP酶活性增加 ,当内壁加厚到一定程度时 ,内壁中形成膜性结构的管状通道 ,在管状通道中具显着的 ATP酶活性反应 ;其成熟花粉粒萌发孔区的细胞质隆起 ,孔盖被推出 ,内壁和周围组织具极显着的 ATP酶活性反应。不育系花粉粒随着内壁的加厚 ,质膜上的 ATP酶活性变化不明显 ,内壁比保持系的厚 ,没有正常的管状通道的形成和 ATP酶活性反应 ;萌发孔区细胞质隆起不明显 ,孔盖内陷 ,内壁和周围组织没有 ATP酶活性。分析认为 ,K型小麦雄性不育花粉粒内壁结构的这种畸型变化及 ATP酶活性反应的差异 ,可能是造成花粉粒败育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02年02期)

戴大临[2](1988)在《润楠花粉内壁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EM对润楠(MachilusPingii Cheng ex Yang)花粉内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分体解体后的早期小孢子,胼胝质壁内面有高电子致密度物质组成的球状颗粒沉积(图1)。颗粒粒径约27—35nm,高倍率下可见球状颗粒是由一些更为细小的颗粒集聚而成。有微管同球状颗粒联接。小孢子核贴壁分裂时,花粉内壁迅速增厚(图2),增厚的内壁中有呈辐射排列的微通道形成。通道直径约93nm,具较明显的分层通道壁结构,中央有粒径约40nm的椭园球形电子深染团块,通道壁中层与内侧的胼胝质壁相连,椭园球形电子致密团块呈串珠样排列在通道中央(图3)。这一时期花粉内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排(本文来源于《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1988-10-01)

戴大临[3](1988)在《润楠花粉内壁超微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EM对润楠(MachilusPingii Cheng ex Yang)花粉内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分体解体后的早期小孢子,胼胝质壁内面有高电子致密度物质组成的球状颗粒沉积(图1)。颗粒粒径约27—35nm,高倍率下可见球状颗粒是由一些更为细小的颗粒集聚而成。有微管同球状颗粒联接。小孢子核贴壁分裂时,花粉内壁迅速增厚(图2),增厚的内壁中有呈辐射排列的微通道形成。通道直径约93nm,具较明显的分层通道壁结构,中央有粒径约40nm的椭园球形电子深染团块,通道壁中层与内侧的胼胝质壁相连,椭园球形电子致密团块呈串珠样排列在通道中央(图3)。这一时期花粉内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排(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1988年03期)

何国藩,张志宇,林月婵[4](1981)在《水稻(Oryza sativa L.)雄蕊发育的亚显微结构研究 Ⅱ、花粉粒萌发孔及内壁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花粉粒萌发孔的形成过程;探讨了荫发孔各部分的发生、发育和亚微结构与功能;还讨论了花粉内壁的形成和作用;并与前人研究的某些观点作了比较.目前国内外有关花粉荫发孔发育的亚微结构资料甚少.涉及禾本科的仅见有早熟禾(Rowley1964)、玉米(Skvarla 1966)、和高梁(Christensen 1974).对孔的形成过程叙述得比较详细的只有高粱一种,但对萌发孔的亚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均未见有论述.在探索水稻萌发孔发生和发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对水稻花粉内壁的形成与机能亦阐述了与其他作者的不同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1年01期)

花粉内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TEM对润楠(MachilusPingii Cheng ex Yang)花粉内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四分体解体后的早期小孢子,胼胝质壁内面有高电子致密度物质组成的球状颗粒沉积(图1)。颗粒粒径约27—35nm,高倍率下可见球状颗粒是由一些更为细小的颗粒集聚而成。有微管同球状颗粒联接。小孢子核贴壁分裂时,花粉内壁迅速增厚(图2),增厚的内壁中有呈辐射排列的微通道形成。通道直径约93nm,具较明显的分层通道壁结构,中央有粒径约40nm的椭园球形电子深染团块,通道壁中层与内侧的胼胝质壁相连,椭园球形电子致密团块呈串珠样排列在通道中央(图3)。这一时期花粉内壁中纤维素微纤丝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粉内壁论文参考文献

[1].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K型小麦花粉粒内壁及ATP酶活性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J].西北植物学报.2002

[2].戴大临.润楠花粉内壁超微结构研究[C].第五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1988

[3].戴大临.润楠花粉内壁超微结构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8

[4].何国藩,张志宇,林月婵.水稻(OryzasativaL.)雄蕊发育的亚显微结构研究Ⅱ、花粉粒萌发孔及内壁的形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

标签:;  ;  ;  

花粉内壁论文-姚雅琴,张改生,刘宏伟,王军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