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后灌水论文-黄传华,贺明荣,许亮亮,姚凤娟,邱牧

花后灌水论文-黄传华,贺明荣,许亮亮,姚凤娟,邱牧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后灌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冬小麦,花后灌水,籽粒产量,品质

花后灌水论文文献综述

黄传华,贺明荣,许亮亮,姚凤娟,邱牧[1](2009)在《花后灌水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烟农15为材料,研究花后不同灌水处理W0(不灌水)、W1(花后7 d灌1次水)、W2(花后7、14 d灌2次水)、W3(花后7、14、21 d灌3次水)、W4(花后7、14、21、28 d灌4次水)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烟农15在W3条件下千粒重最大。在W0条件下烟农15的千粒重最低,总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最高,可溶性谷蛋白含量随灌水次数增加而下降;灌水处理的湿面筋含量及吸水率大于W0,但面筋形成和稳定时间小于W0。藁城8901在W2条件下千粒重和产量最高,W0条件下总蛋白、单体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W1条件下谷蛋白总量和不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结论]花后灌水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兼顾小麦高产优质的灌水模式是花前灌水135 mm,花后灌水30~60 mm。(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10期)

姚凤娟,贺明荣,李飞,许亮亮,黄传华[2](2008)在《花后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以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藁城890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不同水分供应状况对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和面包体积)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籽粒产量、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制成面包体积均随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花后灌1水(花后7d)时藁城8901的籽粒产量最高,花后灌2水(花后7d+花后14d)时济麦20的籽粒产量最高;2个品种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制成面包体积均以花后灌1水时最优.单体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湿面筋含量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后不同水分供应状况下,不溶性谷蛋白含量是影响面团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谷蛋白总含量与面包体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持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水分管理应以改善籽粒蛋白质特别是谷蛋白组分的构成为目标.(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李飞,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3](2008)在《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控制条件下,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花后灌水次数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底墒水、越冬水和孕穗水(总灌水量90 mm)的条件下,花后灌2水(60 mm)是藁城8901获得高产优质的适宜灌水量;两个施氮处理比较,基追比例5/5处理的产量、品质均优于基追比例3/7的处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6期)

李飞[4](2008)在《氮肥和花后灌水频次对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于2006~2007在山东农业大学实验农场干旱棚进行,选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藁城8901作为供试品种,主要研究了氮肥和开花后灌水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施氮(N0)条件下,2品种的籽粒产量随着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基追比50%/50%(N1)条件下,2品种的籽粒产量同样随着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济麦20在花后灌2水时籽粒产量达到最高,藁城8901在花后灌3水时产量达到最高,氮肥基追比30%/70%(N2)条件下,产量表现趋势和N1相似,继续增加灌水对提高籽粒产量无益。总体上看在相同的灌水条件下,2品种的籽粒产量以氮肥基追比50%/50%(N1)最高,基追比30%/70%(N2)次之,不施氮(N0)最低。综合氮肥和花后灌水次数的影响,2品种的籽粒产量以氮肥基追比50%/50%,花后灌水60mm-90mm时最高。2.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影响对济麦20而言,不施氮(N0)和氮肥基追比50%/50%(N1)条件下,籽粒粗蛋白含量呈现随花后灌水次数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氮肥基追比30%/70%(N1)条件下,籽粒粗蛋白含量随花后灌水次数增加相应提高。所有施氮水平下,藁城8901的籽粒粗蛋白含量均呈现随花后灌水次数增加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施氮显着提高2品种粗蛋白含量,不同氮肥运筹模式间无显着差异。不施氮(N0)和氮肥基追比30%/70%(N2)条件下,济麦20单体蛋白含量随着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基追比50%/50%(N1)条件下,济麦20单体蛋白含量随着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所有氮素运筹模式下,济麦20籽粒的谷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和聚合指数均随花后灌水次数增加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同灌溉水平下,不同氮素运筹模式对济麦20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含量影响相对较小。随花后灌水次数增加,藁城8901籽粒的单体蛋白含量和可溶性谷蛋白含量均相应提高,不溶性谷蛋白含量则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施氮显着提高藁城8901籽粒的单体蛋白含量、可溶性谷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以及谷蛋白总含量,N1、N2间差异不显着。3.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籽粒品质参数的影响2品种的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均随着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氮显着提高2品种的湿面筋含量,延长其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追氮比例的变化对济麦20的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无显着影响,但氮肥基追比由30%/70%(N2)改为50%/50%(N1)显着延长藁城8901的面团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济麦20的谷蛋白总量和不溶性谷蛋白对稳定时间的影响大于其他指标,藁城8901的的粗蛋白含量和不溶性谷蛋白对稳定时间的影响高于其他指标,说明不溶性谷蛋白含量是影响面团稳定时间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0)

黄勇,马二培,杨青华,刘媛媛,李潮海[5](2006)在《花后灌水对高油玉米碳氮运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花后灌水对高油玉米碳氮积累和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灌水降低了高油玉米叶、茎、鞘等营养器官贮藏物质、氮素的再运转量和再运转率以及贮藏物质、氮素的总运转量和总运转率,花后籽粒吸收氮素量和光合同化物输入籽粒量表现为不灌水>灌一水>灌叁水。花后籽粒吸收氮素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则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转移的贡献率相反,即灌叁水处理值表现最高,花后籽粒吸收氮素量和光合同化物对籽粒的贡献率远大于营养器官贮藏氮素和同化物转移的贡献率。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和油产量以花后灌一水最高,灌叁水时降低;随灌水次数增加籽粒油分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王晨阳,郭天财,彭羽,朱云集,马冬云[6](2004)在《花后灌水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池栽防雨条件下 ,研究了小麦花后不同灌水时期、不同灌水次数对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花前限量灌水条件下 (135mm) ,花后灌水 (4 5~ 90mm)可显着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 ;虽然多数品质性状在花后不灌水 (CK)条件下获得最大值 ,但灌 1水未引起品质性状的明显变化 ;随灌水次数增加 ,各品质性状变劣 ,其中灌 2水或灌 4水使部分品质性状显着或极显着下降。不同品种对灌水反应有明显差异 ,其中豫麦 34较为敏感 ,灌水量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及弱化度显着相关 ;洛阳 8716品质性状相对较稳定 ,受灌水量影响的主要是蛋白质含量、评价值和拉伸阻力。作者据此对小麦保优节水栽培、提高水分利用率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4年10期)

彭羽[7](2002)在《花后灌水对两种筋型小麦品种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1999~2000年度和2000~2001年度,在全生育期控水条件下,选用强筋型和弱筋型两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对开花后不同水分处理对其品质、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开花后不同水分处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开花后只灌1水,以处理7d和处理28d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开花后灌水次数增加则蛋白质含量下降。开花后灌1水,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灌水时间后移逐渐降低;所有灌水处理的醇溶蛋白含量均低于CK,花后灌1水各处理的麦谷蛋白含量均较高。两品种湿面筋含量均以CK和处理21d较高,以灌4次水的处理含量最低。沉降值的反应趋势与湿面筋基本一致。两种筋型小麦品种开花后不同灌水处理除对豫麦34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最大抗延伸性影响较大外,对两品种其他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影响较小。而且,灌多水的处理与开花后灌1水处理、CK差异很大,开花后21天和28天灌水处理的多项品质指标都大于CK。不同水分处理对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趋势表现为,开花后灌1次水,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抗延伸性、最大抗延伸性、拉伸面积等有随灌溉时间推迟而提高的趋势;开花后灌多次水,上述品质指标数值有随灌水次数增多而下降的趋势;弱化度、出粉率、延伸性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2、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强筋型小麦品种豫麦34品质指标变异系数较大,其中,变异系数超过10%的品质指标有弱化度(122.8%)、面团稳定时间(44.8%)、面团形成时间(16.0%)和沉降值(12.1%), 彭羽:花后灌水对两种筋型小麦品种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其余品质指标变异系数都低于 8%,其中,最小的为吸水率门.8%人 其次为延仰性Q石%)和出粉率u石%人弱筋型小麦品种洛阳8刀6 各品质指标的变异系数都低于20%,其中,变异系数较人的品质指 标有沉降值门.7o入面团稳定时间门.6O人比值门.2OL 抗 延伸性门.3O人 较小的有吸水率门.0OL 出粉率门.90)和延 仲叮u.5%人 表明两种筋型小麦品种的出粉率、吸水率、延仰件、 湿面筋含量、蛋白质等品质指标与品种遗传特性关系密切,受外界 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3、小麦品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出粉率、软化度与多数 品质指标之间呈不显着或显着的负相关;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问、 评价值、抗延伸性、最大抗延伸性和拉伸面积分别与多数品质指标 之间呈不显着或显着正相关:而吸水率与多数品质指标之间在两种 筋型小麦品种表现相反,即在一品种中表现为正相关,而在另外一_品种中表现为负相关:沉降值、延伸性、湿面筋含量与多数品质指 标间相关性不显着。 4、冬小麦后期旗叶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均以开花期最高,之 后不断下降,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灌水处理下则有升有降。在 开花后灌 1次水的各处理中,花后 7大、14大灌水能减缓卜汁绿素含 :量、旗叶光合速率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则相对减少,开花后ZI天、 28大灌水,则导致旗叶叶绿素降解加快,光合速率下降迅速,而类__胡萝卜素含量则有增加趋势。花后灌水2次以上对提高旗叫汁绿素 含量和光合速率有较人的促进作用。两品种类胡萝卜素川dw绿索比他 均随直株哀老而逐渐提高,即仙花后灌水也仍呈现这种趋势。浴阳 8刀6开花朋旗叶光合速率大于豫麦34,之后则比豫麦柏下降迅速。 河南农业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5、花后灌II){/R,灌水推迟则产量降低,花后灌多次水,I“最 增加,而耗水量加大,水分利用率下降。品种豫麦34水分利用效率 较高,在节水灌溉--卜仍能获得高产;洛阳 8716水分利用效率低于豫 麦34,要获得较高产量,必须注意保持牛育后期的水分充足供应, 才能发挥其增产潜力。(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1)

花后灌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防雨池栽培条件下,以2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20和藁城890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花后不同水分供应状况对籽粒产量、籽粒品质(粉质仪参数和面包体积)及其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籽粒产量、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制成面包体积均随花后灌水次数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花后灌1水(花后7d)时藁城8901的籽粒产量最高,花后灌2水(花后7d+花后14d)时济麦20的籽粒产量最高;2个品种面粉的面团形成时间、面团稳定时间和制成面包体积均以花后灌1水时最优.单体蛋白含量、不溶性谷蛋白含量、谷蛋白总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湿面筋含量也呈现类似的变化趋势.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后不同水分供应状况下,不溶性谷蛋白含量是影响面团稳定时间的关键因素,谷蛋白总含量与面包体积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为了保持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稳定性,水分管理应以改善籽粒蛋白质特别是谷蛋白组分的构成为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后灌水论文参考文献

[1].黄传华,贺明荣,许亮亮,姚凤娟,邱牧.花后灌水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

[2].姚凤娟,贺明荣,李飞,许亮亮,黄传华.花后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8

[3].李飞,贺明荣,姚凤娟,许亮亮,黄传华.施氮和花后灌水频次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

[4].李飞.氮肥和花后灌水频次对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8

[5].黄勇,马二培,杨青华,刘媛媛,李潮海.花后灌水对高油玉米碳氮运转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6

[6].王晨阳,郭天财,彭羽,朱云集,马冬云.花后灌水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4

[7].彭羽.花后灌水对两种筋型小麦品种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2

标签:;  ;  ;  ;  

花后灌水论文-黄传华,贺明荣,许亮亮,姚凤娟,邱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