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小调论文-邹林波,雷艺

祁阳小调论文-邹林波,雷艺

导读:本文包含了祁阳小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祁阳小调,湘南,传承,新生

祁阳小调论文文献综述

邹林波,雷艺[1](2018)在《祁阳小调乡村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阳小调"是湘南汉民族地区一种地方曲艺,主要流传在两祁境内,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祁阳小调"在六、七、八十年代曾面临过衰落与失传的危险,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祁阳小调"有了新的生机。新的演出及演绎形式,丰富多样,一批80后人员进入从艺队伍,"祁阳小调"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邹林波,雷艺[2](2017)在《祁阳小调中的衬词、衬句、衬腔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阳小调"的衬词、衬句和衬腔(简称"叁衬")是其曲调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内涵与运用手法独特。同一"叁衬"在不同的曲调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截然不同,词量之大、形式多样等特点,在曲艺作品中极为少见。本文对"祁阳小调""叁衬"之内涵、特点及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7年24期)

邹林波,雷艺[3](2017)在《论“祁阳小调”的唱词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阳小调"的唱词具有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挑情叙事等韵味与特点,文章通过对其唱词的内容、结构、行腔韵味等进行研究,深入剖析"祁阳小调"的唱词特征。(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唐彦鑫,聂晶[4](2016)在《论祁阳小调的创新表演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阳小调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结晶。它是一个融合了文学、艺术、音乐、武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化。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地方传统文化中大部分都消失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虽然祁阳小调仍然具有其特殊的魅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祁阳小调也必然会失去光彩,因此祁阳小调的创新迫在眉睫。(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6年10期)

聂晶[5](2015)在《传承地方文化 打造特色课程——以祁阳小调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祁阳小调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明珠。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最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祁阳小调舞蹈。随着现代化社会的日益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更新,我国绝大部分的地方传统文化却面临消失的境地,而湖南湘南一带的着名曲种祁阳小调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虽依然保持着它那独特的艺术内涵,但也免不了随着社会的改变而逐渐失去了它的色彩,所以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已是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提炼祁阳小调中舞蹈的特点,用于教学,致力于传承。(本文来源于《雪莲》期刊2015年18期)

李旋,聂晶,唐彦歆[6](2015)在《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整理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具备可舞性动作的动态特点与动律特征,对一些新编小调的表演进行舞蹈加工和二度创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研究提供佐证。(本文来源于《音乐时空》期刊2015年06期)

邹林波[7](2013)在《“祁阳小调”的表演与唱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阳小调"是湘南地区的曲艺品种,其表演与唱腔受当地文化影响,形成了自己的曲艺风格,与其他曲艺相比,其表演形式、唱腔韵味都颇具特色。本文通过对"祁阳小调"及其表演与唱腔的研究,希望在全面了解"祁阳小调"的同时,为它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3年09期)

邹林波[8](2011)在《祁阳小调的曲牌及调式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曲艺"祁阳小调"是一种曲、牌结合;唱、说结合的曲牌体结构形式,使用民族五声调式。它的特点:一曲一牌、单独所指,直观表述,开门见山;单曲体的曲调结构是"祁阳小调"曲体结构的最基本形式,运用极为广泛,词曲短小、表意直白,通俗简练。(本文来源于《音乐创作》期刊2011年02期)

邹林波[9](2010)在《探究地方曲艺“祁阳小调”》一文中研究指出"祁阳小调"是至今仍在湘南地区传唱的民间音乐,它始于明,盛于清,经多代艺人的传承和不同时期的发展,已成为曲牌结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地方曲艺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文化需求的改变,"祁阳小调"这朵曲艺奇葩,正面临逐渐消亡的命运。对"祁阳小调"的研究,已到刻不容缓的时刻。(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0年03期)

申彬[10](2010)在《“祁阳小调”成为“国宝”》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通讯员 申彬)日前,文化部公示了第叁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祁阳县“祁阳小调”榜上有名。继祁剧、浯溪公园后,“祁阳小调”成为该县第叁个“国宝” 。 “唱不过祁阳”,祁阳小调历史久远。祁阳小调流行于湖南祁阳、祁东、零陵、衡阳(本文来源于《永州日报》期刊2010-06-14)

祁阳小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祁阳小调"的衬词、衬句和衬腔(简称"叁衬")是其曲调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内涵与运用手法独特。同一"叁衬"在不同的曲调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截然不同,词量之大、形式多样等特点,在曲艺作品中极为少见。本文对"祁阳小调""叁衬"之内涵、特点及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祁阳小调论文参考文献

[1].邹林波,雷艺.祁阳小调乡村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

[2].邹林波,雷艺.祁阳小调中的衬词、衬句、衬腔探析[J].当代音乐.2017

[3].邹林波,雷艺.论“祁阳小调”的唱词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4].唐彦鑫,聂晶.论祁阳小调的创新表演形式[J].通俗歌曲.2016

[5].聂晶.传承地方文化打造特色课程——以祁阳小调为例[J].雪莲.2015

[6].李旋,聂晶,唐彦歆.论祁阳小调表演形式中舞蹈性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5

[7].邹林波.“祁阳小调”的表演与唱腔分析[J].大舞台.2013

[8].邹林波.祁阳小调的曲牌及调式初探[J].音乐创作.2011

[9].邹林波.探究地方曲艺“祁阳小调”[J].中国音乐.2010

[10].申彬.“祁阳小调”成为“国宝”[N].永州日报.2010

标签:;  ;  ;  ;  

祁阳小调论文-邹林波,雷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