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藤叶斑病论文-龙亚琴

金刚藤叶斑病论文-龙亚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刚藤叶斑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刚藤叶斑病,链格孢菌,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

金刚藤叶斑病论文文献综述

龙亚琴[1](2009)在《金刚藤叶斑病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刚藤(Smilax china)是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植物,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药,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强筋壮骨、消肿毒、祛风湿、补气活血、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湖北福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引入来自全国各地的野生品种,在通城县大坪乡建立了金刚藤种植基地。该基地最近几年叶斑病发生严重,发病严重田块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达到78.9%和58.7,大大降低药材产量和质量。目前,未见对该病研究的报道。本研究从该病的病原学入手,在病原鉴定和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根据病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探讨了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结果如下:从湖北省通城县大坪乡坪山村金刚藤种植基地采集典型金刚藤叶斑病的病叶标本,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获得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分离频率为96%,对该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等研究。致病性测定的结果表明,链格孢菌的菌丝块接种金刚藤离体叶片、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金刚藤活体植株均能产生典型的叶斑症状,发病率分别为100%,80%。其症状特点与采自田间自然发病的病叶相同,从接种的病组织再分离的病原菌与田间发病组织分离的病原菌形态一致,说明链格孢菌为其致病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金刚藤叶斑病菌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菌丝初为白色,培养7d后变为淡灰色至黑褐色,边缘整齐,气生菌丝稀疏至茂密,培养12d后,菌落背面从褐色变为灰绿色至深绿色。用滤纸+PDA培养基诱导产孢,分生孢子梗簇生或单生,直或屈膝状弯曲,淡褐色,分隔,基部略膨大,20.0-58.2×3.6-5.5μm。分生孢子链生,倒棒状,具横膈膜3-7个,纵、斜隔膜0-3个,孢身27.5-48.2×10.3-17.1μm,孢子顶端略延伸,形成次生分生孢子梗(假喙),假喙柱状,顶端常略膨大,5.5-21.8×2.5-5.2μm。参考Simmons和张天宇等对链格孢种的特征描述,将该菌株鉴定为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s)。3个链格孢菌株的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5.8SrDNA及两侧的ITS区序列与A.longipes的同源性达100%。根据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该菌株为A.longipes。由此确定金刚藤叶斑病的病原为A.longipes。A.longipes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在有无光照或连续光照的条件下病菌均可生长,且无显着差异,连续黑暗培养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A.longipes在5~35℃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其分生孢子在5~40℃的范围内均能萌发,25℃为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黑暗条件下,供试的9种培养基除OMA外均能使该菌产孢,产孢最好的为20%V8培养基。菌丝在pH值为:3~11的PDB培养基中均能生长,其中以pH6生长最快;分生孢子在pH3~11范围内均可萌发,萌发最适pH值为6。病菌能够有效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在无碳或无氮条件下也能生长,不同碳源和氮源对菌丝生长都有显着的影响。病原菌以淀粉为碳源,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生长最好。供试的8种碳源溶液均可加速分生孢子的萌发,且差异不明显。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RH)高于56%时方可萌发,最适RH为98%~100%。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5℃水浴10min和60℃水浴10min。A.longipes寄住范围广泛,对供试的9科13种植物均有致病力。2007年和2008年对金刚藤叶斑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可以菌丝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该病从5月中旬开始发生,初时病情轻,扩展缓慢,6月中旬至8月初,病情几乎直线上升,为盛发期,8月底部分病斑扩大连片,病情达到高峰,之后趋于平缓,扩展极慢。随着生长年限越长,病情越重。清除病残体后,第二年病情得到明显控制,不仅减轻病情,还能延长植物生育期,由此确定清除病残体是有效预防金刚藤叶斑病的方法之一。在PDA平板上进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在设置的不同浓度下对病原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世高水分散粒剂和20.67%万兴乳油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40%福星乳油和30%爱苗乳油,抑制效果最差的是50%多菌灵硫可湿性粉剂,EC_(50)为734.94 ug/ml。2007年和2008年田间小区防治金刚藤叶斑病试验结果一致,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杀菌剂中,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和20.67%万兴乳油1500倍液对金刚藤叶斑病的防效最好,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和30%爱苗乳油3000倍液的防效最差。2008年对田间防治适期的研究发现,在发病之前喷一次药并且发病后喷两次药比只在发病后喷药的防效好,说明发病前喷药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龙亚琴,倪萌,李其利,黄俊斌[2](2008)在《金刚藤叶斑病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刚藤(Smilax china L.)是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植物,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药,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强筋壮骨、消肿毒、祛风湿、补气活血、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07-01)

金刚藤叶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刚藤(Smilax china L.)是百合科菝葜属多年生植物,是一种民间常用中药,其根、茎、叶均可入药。具有抗菌消炎、镇痛、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强筋壮骨、消肿毒、祛风湿、补气活血、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刚藤叶斑病论文参考文献

[1].龙亚琴.金刚藤叶斑病病原学、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2].龙亚琴,倪萌,李其利,黄俊斌.金刚藤叶斑病病原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

标签:;  ;  ;  ;  

金刚藤叶斑病论文-龙亚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