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杨扬,李岱容,黎友伦,陈雨晗,万秋

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杨扬,李岱容,黎友伦,陈雨晗,万秋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聚磷酸盐激酶,核酸适配体,结核分枝杆菌,抑菌活性

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文献综述

杨扬,李岱容,黎友伦,陈雨晗,万秋[1](2018)在《结核分枝杆菌多聚磷酸盐激酶2核酸适配体的抗结核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多聚磷酸盐激酶2(polyphosphate kinase 2,PPK2)核酸适配体对体外MTB的抑菌效果。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TB PPK2与呼吸道部分常见病原菌的同源性,构建PPK2进化树。通过酶联寡核苷酸分析(enzyme-linked oligonucleotide assay,ELONA)测定PPK2核酸适配体与MTB标准株H_(37)Rv、卡介苗(BCG)、耻垢分枝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结合亲和力。将PPK2核酸适配体加入血清中孵育24 h,运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其在血清中的生物稳定性。采用微量刃天青显色法测定PPK2核酸适配体对H_(37)Rv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H_(37)Rv与1μmol/L的PPK2核酸适配体在罗氏培养基上培养10 d,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运用酶标仪测定与不同浓度的PPK2核酸适配体共培养10 d后H_(37)Rv菌液的D(600 nm)值,观察PPK2核酸适配体对H_(37)Rv生长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的PPK2进化树显示,H_(37)Rv的PPK2蛋白与呼吸道部分常见病原菌亲缘性较远,与铜绿假单胞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近。ELONA测定结果显示PPK2核酸适配体能与H_(37)Rv选择性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PPK2核酸适配体在血清中至少稳定存在8 h。PPK2核酸适配体对H_(37)Rv的MIC为50 nmol/L。罗氏培养基菌落生长结果显示PPK2适配体对H_(37)Rv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生长抑制试验表明随着PPK2核酸适配体浓度增加,H_(37)Rv的D(600 nm)呈现下降趋势,说明PPK2核酸适配体对H_(37)Rv生长存在抑制作用。结论·PPK2核酸适配体对体外H_(37)Rv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何鑫[2](2017)在《多聚磷酸盐激酶在重组菌pHT01-PPK/WB800N中的表达及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含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的重组质粒p HT01-PPK,电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并研究蛋白表达及测定酶活性,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CKD-MBD)高磷血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根据Gen Bank中已知的多聚磷酸盐激酶(大肠杆菌K~12)的基因序列(NC_000913.3),进行生物合成得到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片段(2085bp)。根据PP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双酶切、胶回收和纯化后,与双酶切后的质粒p HT01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 HT01-PPK,化学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筛选进行菌液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2.鉴定阳性的转化子提取重组质粒p HT01-PPK,电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并筛选鉴定枯草阳性克隆菌,向p HT01-PPK/WB800N基因工程菌中加入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3.将能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的p HT01-PPK/WB800N基因工程菌接种于含特定磷酸盐浓度和IPTG的LB培养基中,作用24小时,测定并计算作用前后的磷酸盐浓度,鉴定其酶活性。结果:1.成功构建目的片段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进行PCR扩增,电泳后显示大小约为2085bp,与理论值相符;2.重组质粒p HT01-PPK化学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菌液PCR、双酶切,电泳显示PPK大小约为2085bp,与理论值符合,进行DNA测序鉴定,Bio Edit分析结果显示与Genbank(NC_000913.3)上序列一致;3.重组质粒p HT01-PPK电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WB800N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后实现蛋白表达。经SDS-PAGE分析:与未诱导组相比,1m M的IPTG诱导组可见一分子量约为81KD的条带,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诱导组p HT01-PPK/WB800N,在分子量约为81KD处有一特异性条带,与目的蛋白理论值大小一致;4.基因工程菌p HT01-PPK/WB800N的酶活性测定:与枯草空菌组和空载组相比,p HT01-PPK/WB800N组溶液中磷酸盐浓度较之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因工程菌具有多聚磷酸盐激酶活性。结论:PPK基因成功构建到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工程菌能表达多聚磷酸盐激酶,且具有酶活性。(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7-05-01)

南亚萍,周国标,袁林江[3](2017)在《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在污水生物除磷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在污水生物除磷中的功能.采用Red敲除系统,以p KD4质粒为模板,设计同源短臂,扩增外源线性DNA片段,将外源线性DNA片段电转化整合入已导入p KD46的大肠杆菌ATCC25922野生型菌株.获得重组菌E.coli/ppk~-Kan~+.将p CP20导入大肠杆菌E.coli/ppk~-Kan~+以消除卡那霉素抗性基因,通过负抗性筛选及正反向引物验证,构建无抗生素抗性的ppk基因缺失工程菌株E.coli/ppk~-Kan~-.比较工程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的生长特性,并比较两者在缺磷诱导/富磷及多次厌氧/好氧诱导条件下的除磷性能.结果表明采用Red重组系统,通过无痕敲除,成功构建了大肠杆菌ppk基因缺失菌株E.coli/ppk~-Kan~-.敲除后的工程菌株和野生型菌株生长整体没有差异,但是4 h前对数期工程菌株生长快于野生型菌株,8 h后稳定期工程菌株生长慢于野生型菌株,表明ppk影响菌体的生长;缺磷诱导/富磷条件下,工程菌株并未表现出因ppk缺失而影响其除磷能力;经过5次厌氧/好氧诱导,两菌菌体含磷量保持在1%~2%,没有因诱导次数的增加而表现出菌体含磷量增加的趋势,也未发现厌氧有PHB好氧有聚磷颗粒生成,表明ppk基因的缺失并没有引起菌体除磷能力的下降.ppk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与污水生物除磷相关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4期)

曹访,杨志红,韩志萍,杨倩,费佳玲[4](2012)在《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融合表达PPK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2-PPK。[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肠杆菌PPK基因序列(L03719)设计引物,以E.coli DH5α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PPK基因,然后用In-Fusion@HD Cloning Kit将PPK基因克隆到pCAMBIA1302载体的Nco I酶切位点。[结果]序列测定结果显示,pCAMBIA1302-PPK含有约2.0 kb的PPK基因片段,说明PPK基因已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前。[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PPK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2-PPK。(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1期)

曹访,杨志红,韩志萍,杨倩,费佳玲[5](2012)在《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融合表达PPK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2-PPK。[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大肠杆菌PPK基因序列(L03719)设计引物,以E.coli DH5α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PPK基因,然后用In-Fusion@HD Cloning Kit将PPK基因克隆到pCAMBIA1302载体的NcoI酶切位点。[结果]序列测定结果显示,pCAMBIA1302-PPK含有约2.0kb的PPK基因片段,说明PPK基因已经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前。[结论]成功构建了融合表达PPK和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2-PPK。(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10期)

李波[6](2008)在《聚磷菌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高效除磷工程菌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氮磷尤其是磷的输入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为解决磷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在污水进入水体前进行有效处理,降低排放污水的磷浓度十分必要。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nhanced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EBPR)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方法,该工艺具有污泥产生量少、不使用化学物质和运行经济等特点。EBPR系统中聚磷茵在磷的去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加大对聚磷菌的聚磷特性、聚磷相关基因及聚磷菌的工程化应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高效聚磷菌聚磷机理研究为主线,以一株高效聚磷茵GM6为研究材料,一方面系统研究了ppk1编码的多聚磷酸盐激酶被敲除后对菌体生理生化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强化表达ppk1编码的多聚磷酸盐激酶和PHA操纵元(phaC1-phaZ-phaC2)构建了两株高效除磷工程菌并结合本实验室已获得的phaZ突变株对EBPR系统中碳磷循环代谢进行研究。1.ppk1突变对Pseudomonas putida GM6特性的影响及ppk2基因的克隆ppk基因编码多聚磷酸盐激酶,主要负责多聚磷酸盐(Poly-P)的合成。大多数微生物体内编码PPK的基因都有ppk1和ppk2两类。通过同源重组敲除ppk1后,突变株在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发生显着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株较之原始菌株表面粗糙有凹凸不平感,且部分细胞一端或两端同时有凹陷,生长速度变慢,代时增加25%,生物膜形成能力下降50%,游动性与抗逆能力与原始菌株相比显着降低,这都可能是由于菌体多聚磷酸盐激酶活性的丧失,使细胞内Poly-P水平降低或是Poly-P链长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细胞功能的降低或缺失。而突变株与原始菌株相比在除磷能力上并没有显着变化,这可能是由于GM6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编码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基因(ppk2)。根据种属间的同源性,利用快速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ppk2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到pET29a载体上进行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功能打下了基础。2.高效聚磷基因工程茵的构建通过PCR方法从高效聚磷菌株GM6总DNA中扩增得到了ppk1、PHA及其自带的启动子,并定向克隆到pBBR1MCS-5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MEPE-PPK和pMEPE-PHA,在辅助质粒pRK2013的帮助下,通过叁亲接合将pMEPE-PPK及pMEPE-PHA转移到原始菌株GM6中,获得的工程菌P.putidaGM6-PPK1和GM6-PHA。两株工程菌除磷能力较原始菌株GM6和对照菌株GM6-P5有了显着提高,而且在无抗性条件下质粒稳定,因此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模拟EBPR工艺,发现GM6-PPK1和GM6-PHA在厌氧/好氧交替的环境条件下强化表达不但提高了菌体好氧段的吸磷能力,而且厌氧段磷的释放和PHA的合成较之原始菌株也有显着增加,这说明ppk1和PHA的强化表达,不但增强了菌体的除磷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碳磷循环代谢的能力,使得菌体有更好的除磷和除COD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6-01)

管莉菠,蔡天明,李波,何健,李顺鹏[7](2007)在《Pseudomonas putida GM6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株高效聚磷菌Pseudomonas putidaGM6为研究材料。为获得其多聚磷酸盐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基因,并验证该基因在磷酸盐转运系统中的作用,根据已报道的ppk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其总DNA中成功扩增到ppk基因的部分片段(约528 bp)。随后采用快速染色体步移方法(Self-formed adap-tor PCR,SEFA-PCR)技术扩增片段的上下游基因序列,将叁个序列拼接,用OMIGA软件分析其ORFs,推测ppk基因全长为2 220 bp(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DQ133537)。构建的多聚磷酸盐激酶表达菌株E.coliBL21(DE3)/pET29a-ppk经IPTG诱导后3 h时,明显出现分子量约为81 kDa的表达产物。且表达菌株在12 h时的磷去除率高达80%(对照菌株的磷去除率仅为18%),远高于已报道的40%的去除率。这表明ppk基因在E.coli中的过量表达,导致了E.coli菌体中poly-P的大量聚集,从而大大去除了培养基中的磷酸盐。(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构建含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的重组质粒p HT01-PPK,电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并研究蛋白表达及测定酶活性,为慢性肾脏病-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CKD-MBD)高磷血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1.根据Gen Bank中已知的多聚磷酸盐激酶(大肠杆菌K~12)的基因序列(NC_000913.3),进行生物合成得到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片段(2085bp)。根据PPK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双酶切、胶回收和纯化后,与双酶切后的质粒p HT01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 HT01-PPK,化学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筛选进行菌液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2.鉴定阳性的转化子提取重组质粒p HT01-PPK,电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并筛选鉴定枯草阳性克隆菌,向p HT01-PPK/WB800N基因工程菌中加入IPTG(终浓度为1mmol/l)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3.将能正确表达目的蛋白的p HT01-PPK/WB800N基因工程菌接种于含特定磷酸盐浓度和IPTG的LB培养基中,作用24小时,测定并计算作用前后的磷酸盐浓度,鉴定其酶活性。结果:1.成功构建目的片段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进行PCR扩增,电泳后显示大小约为2085bp,与理论值相符;2.重组质粒p HT01-PPK化学转化至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菌液PCR、双酶切,电泳显示PPK大小约为2085bp,与理论值符合,进行DNA测序鉴定,Bio Edit分析结果显示与Genbank(NC_000913.3)上序列一致;3.重组质粒p HT01-PPK电转化至枯草芽孢杆菌WB800N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后实现蛋白表达。经SDS-PAGE分析:与未诱导组相比,1m M的IPTG诱导组可见一分子量约为81KD的条带,与理论值相符;Western Blot分析:诱导组p HT01-PPK/WB800N,在分子量约为81KD处有一特异性条带,与目的蛋白理论值大小一致;4.基因工程菌p HT01-PPK/WB800N的酶活性测定:与枯草空菌组和空载组相比,p HT01-PPK/WB800N组溶液中磷酸盐浓度较之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基因工程菌具有多聚磷酸盐激酶活性。结论:PPK基因成功构建到枯草芽孢杆菌WB800N中,工程菌能表达多聚磷酸盐激酶,且具有酶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参考文献

[1].杨扬,李岱容,黎友伦,陈雨晗,万秋.结核分枝杆菌多聚磷酸盐激酶2核酸适配体的抗结核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2].何鑫.多聚磷酸盐激酶在重组菌pHT01-PPK/WB800N中的表达及酶活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7

[3].南亚萍,周国标,袁林江.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在污水生物除磷中的功能[J].环境科学.2017

[4].曹访,杨志红,韩志萍,杨倩,费佳玲.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

[5].曹访,杨志红,韩志萍,杨倩,费佳玲.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

[6].李波.聚磷菌多聚磷酸盐激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高效除磷工程菌的构建[D].南京农业大学.2008

[7].管莉菠,蔡天明,李波,何健,李顺鹏.PseudomonasputidaGM6多聚磷酸盐激酶(ppk)基因的克隆及表达[J].土壤学报.2007

标签:;  ;  ;  ;  

多聚磷酸盐激酶论文-杨扬,李岱容,黎友伦,陈雨晗,万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