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颈斑鸠论文-周正,张雷,高泽中,万冬梅

珠颈斑鸠论文-周正,张雷,高泽中,万冬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珠颈斑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珠颈斑鸠,新纪录,辽宁朝阳

珠颈斑鸠论文文献综述

周正,张雷,高泽中,万冬梅[1](2019)在《辽宁朝阳珠颈斑鸠分布新纪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月19日在朝阳县东大屯乡306省道旁村庄及旱田之间的阔叶林中发现1只珠颈斑鸠,笔者后来在越冬季和繁殖季均在朝阳地区发现珠颈斑鸠,其所处生境均为村庄或农田附近的阔叶林中,但仍没有证据表明珠颈斑鸠能在朝阳地区成功繁殖。在查阅辽宁鸟类分布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珠颈斑鸠在辽宁朝阳属于分布新纪录。(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高翊航,于锦萍,周立,包容,高建峰[2](2018)在《武汉城区野生珠颈斑鸠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野生珠颈斑鸠繁育行为和巢址选择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珠颈斑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雄交配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但并非每次产卵前都有交配行为;年均繁育8窝;窝卵数2枚,孵化率88.24%;白天雄鸟孵卵为主,夜间均由雌鸟孵卵,雌鸟孵卵时间明显长于雄鸟;雌雄共同哺育雏鸟,育雏期17~19 d,雏鸟离巢率93.33%;市区内珠颈斑鸠巢址选择多在高层居民楼外窗台和空调外机支架,也见于隐蔽性较好的树木中层树杈上。(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朱依菲[3](2018)在《鸟爸鸟妈都辛苦——珠颈斑鸠孵化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家窗台的花架上有两盆吊兰,另外还有一个空花盆,空花盆的直径约14厘米。4月里,爸爸发现空花盆里掉落了很多细树枝,而且越来越多。没过几天,我们发现有小鸟出现在窗台上,原来空花盆里的细树枝是小鸟衔来的。我既惊奇又高兴,因为这表示小鸟要在我家搭窝了。花盆太小了,小鸟够住吗?我有点儿担心,可又盼望着小鸟赶紧住进来。(本文来源于《第二课堂(C)》期刊2018年07期)

钟圣伟,李菁,宋伟,刘佳,谢若怡[4](2018)在《珠颈斑鸠腺胃复管腺显微结构与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珠颈斑鸠腺胃结构及相关细胞的形态特点与分布规律,通过普通光镜技术和3种组织化学的方法阐明了腺胃复管腺的显微组织结构,并对黏液细胞、肥大细胞和嗜银细胞进行了鉴定和统计分析。PAS反应结果显示,腺胃复管腺腺细胞呈PAS阴性,但窦上皮细胞呈PAS阳性,胞质紫红色;甲苯胺蓝染色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呈卵圆形,呈暗紫红色,多位于腺体之间或腺细胞底部的结缔组织内,血管周围分布较多;Grimelius银染表明,嗜银细胞呈纺锤形或长梭行,被染成棕黑色,多位于腺细胞底部的结缔组织内。(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何鑫[5](2018)在《野鸽子——珠颈斑鸠》一文中研究指出说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遇到的鸟类,不怕人的鸽子肯定大家都认识。但鸽子毕竟是人类驯养的,有没有哪种常见的鸟很像鸽子但是却是野生的呢?当然有,这就是很多人俗称的"野鸽子"。对于这种鸟的标准中文名,有些朋友可能还不是很熟悉,但说起它的形象,大家一定见过,那种胖乎乎地喜欢在草地间、道路边踱来踱去的鸟就是它。对,它看起来长得很像一只鸽子,所以它也有"野鸽子"这样的俗名,这就是珠颈斑鸠。英文名是Spotted Dove,直接就是斑鸠(本文来源于《生命世界》期刊2018年01期)

姜雅风[6](2016)在《温和的珠颈斑鸠》一文中研究指出珠颈斑鸠是家鸽的近亲,体形似鸽但比鸽小;体色多为灰褐色,后颈下部至颈侧黑色,缀以白色珍珠状斑点,并因此得名;尾羽外侧黑色,末端白色,降落时明显可见。珠颈斑鸠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各地,在上海市区和城郊都很常见。与世无争在珠颈斑鸠分布区内,不论是农村的田间林地、房前屋后,还是城市的居民小区或各种绿地,常见它们的踪影。它们通常在树上、建筑物顶部(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期刊2016年05期)

王乐,袁施彬,刘言,冷涛,周明强[7](2012)在《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消化道pH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项实验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以12只成年珠颈斑鸠(9♀、3♂)为对象,研究了消化系统形态学参数及肠道pH值。结果发现:成年珠颈斑鸠平均体重162.50±3.51g,平均体长279.38±7.00 mm,雌雄斑鸠外形参数差异均不显着(P>0.05)珠颈斑鸠消化器官包括消化道(喙、口腔、咽、食管、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空回肠、盲肠、直肠和泄殖腔)和消化腺(肝脏、胰脏),除雄斑鸠食管、十二指肠和肝脏左叶重量显着(P<0.05)大于雌斑鸠外,其它各消化器官重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珠颈斑鸠消化道大部分呈酸性,肌胃pH值最低,为2.84±0.10,小肠段pH值随着肠段后移逐渐升高。结果表明:珠颈斑鸠消化道特征与其食谷性和生态类型相适应,在人工驯繁条件下,提供适合其消化道特点的饲料类型将更有利于其生长繁殖。(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陈韬,梁晓明,孙文婷,王彦强,刘素芳[8](2011)在《珠颈斑鸠对500kV变电站低压侧母线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鸟害导致的跳闸次数是仅次于雷击和外力破坏的第叁大因素,威胁着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笔者以阜阳地区500KV颍州变为例,分析了该站鸟类的种类,结合日常工作观察和变电站薄弱点分析确定了该变电站重点防范鸟类为珠颈斑鸠,介绍了防范珠颈斑鸠在低压母线上造成事故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23期)

胡丽娜,王星果,张燕萍,卢祥云,顾志良[9](2011)在《珠颈斑鸠线粒体ND1和ND2基因序列测定与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亚基基团的ND1、ND2基因片段,测序后获得了ND1和ND2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ND1基因序列长度为966 bp,编码321个氨基酸的多肽,A、G、C、T碱基组成分别为27.0%、12.7%、33.9%、26.4%;ND2基因序列长度为1 041 bp,编码346个氨基酸的多肽,A、G、C、T碱基组成分别为32.5%、9.7%、33.8%、24.0%。ND1、ND2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但终止密码子分别为AGA、TAG。将珠颈斑鸠ND1、ND2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1种鸟类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珠颈斑鸠与原鸽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形态学分类一致。根据12种鸟类ND1和ND2氨基酸序列,采用NJ法构建了12种鸟类系统进化树。(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18期)

张婷,李孝通,柳劲松[10](2010)在《珠颈斑鸠的代谢产热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封闭式氧气流体压力呼吸仪和数字式温度计,测定在环境温度(Ta)为0℃、6.5℃、10.5℃、16.5℃、20℃、22.5℃、25℃、27.5℃和30℃时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sis)的代谢率(MR)和体温(Tb),由此计算出每个温度点的热传导(C)以及MR和C的体质量预期值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表明:在Ta为0℃~30℃时,珠颈斑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40.7±0.1)℃,热中性区(TNZ)为22.5~27.5℃,基础代谢率为(160.48±6.05)mlO2.h-1,是体质量预期值的65%;Ta在0℃~25℃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07±0.01)mlO2.g-1.h-1.℃-1,是体质量预期值的122%。珠颈斑鸠具有较低的MR,较高的C和Tb,能较好地适应南方较热的气候环境。(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珠颈斑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对野生珠颈斑鸠繁育行为和巢址选择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珠颈斑鸠一年四季均可繁殖;雌雄交配多发生于春秋两季,但并非每次产卵前都有交配行为;年均繁育8窝;窝卵数2枚,孵化率88.24%;白天雄鸟孵卵为主,夜间均由雌鸟孵卵,雌鸟孵卵时间明显长于雄鸟;雌雄共同哺育雏鸟,育雏期17~19 d,雏鸟离巢率93.33%;市区内珠颈斑鸠巢址选择多在高层居民楼外窗台和空调外机支架,也见于隐蔽性较好的树木中层树杈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珠颈斑鸠论文参考文献

[1].周正,张雷,高泽中,万冬梅.辽宁朝阳珠颈斑鸠分布新纪录[J].辽宁林业科技.2019

[2].高翊航,于锦萍,周立,包容,高建峰.武汉城区野生珠颈斑鸠繁殖生态学初步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8

[3].朱依菲.鸟爸鸟妈都辛苦——珠颈斑鸠孵化观察[J].第二课堂(C).2018

[4].钟圣伟,李菁,宋伟,刘佳,谢若怡.珠颈斑鸠腺胃复管腺显微结构与组织化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8

[5].何鑫.野鸽子——珠颈斑鸠[J].生命世界.2018

[6].姜雅风.温和的珠颈斑鸠[J].大自然.2016

[7].王乐,袁施彬,刘言,冷涛,周明强.珠颈斑鸠消化系统形态学及消化道pH值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

[8].陈韬,梁晓明,孙文婷,王彦强,刘素芳.珠颈斑鸠对500kV变电站低压侧母线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11

[9].胡丽娜,王星果,张燕萍,卢祥云,顾志良.珠颈斑鸠线粒体ND1和ND2基因序列测定与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

[10].张婷,李孝通,柳劲松.珠颈斑鸠的代谢产热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0

标签:;  ;  ;  

珠颈斑鸠论文-周正,张雷,高泽中,万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