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高正琴,李厚达,贺争鸣

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高正琴,李厚达,贺争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球菌,金黄色,基因nuc,DNA探针

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文献综述

高正琴,李厚达,贺争鸣[1](2004)在《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特异性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建立核酸探针检测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方法 将重组质粒pGEM NUC中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特异性片段酶切回收 ,经生物素标记后作为核酸斑点杂交试验探针 ,对细菌菌株及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 核酸探针与金黄色葡萄球菌DNA呈杂交阳性 ,而与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其他细菌DNA呈杂交阴性 ,斑点杂交检测的灵敏度为 1pg基因组DNA。用斑点杂交试验和PCR对 32 2份SPF小鼠的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 ,检出率为 3 1% (10 /32 2 ) ,符合率为 10 0 % ,与细菌学检查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建立的DNA探针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且较快速 ,可用于实验动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04年05期)

唐宁枫[2](1998)在《用表达的序列标记制备染色体特异性探针以分离新生隐球菌》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临床和环境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的核型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与感染人体过程中或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核型改变有关。而分析这些不同核型的分子基础需要一组染色体特异性探针。作者首先从新生隐球菌B-3501株(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期刊1998年03期)

吴建华,廖万清,柴建华,陈江汉[3](1996)在《从新生隐球菌DNA文库中筛选特异性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双重杂交筛选法从已经构建的 A 型新生隐球菌 DNA 克隆库(pCN)中筛选特异性探针。依据克隆库载体 pUC18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PCR 扩增克隆库的插入片段,制备杂交膜。同位素标记26种鉴别菌及正常人的总 DNA 与克隆库的 PCR 产物杂交,获得28个候选克隆。同位素标记候选克隆的插入片段(以低熔点胶回收)与上述27种鉴别 DNA 杂交,获得特异性探针。结果:从已经构建的 pCN 中筛选出了3个特异性探针:pCNⅡA6、pCNⅡB5、pCNⅢG1,其中 pCNⅡA6只与A型新生隐球菌的 DNA 杂交,而不与其它鉴别 DNA 杂交,为 A 型特异性克隆;pCNⅡB5只与新生隐球菌的 DNA 杂交,为种特异性克隆;pCNⅢG1只与 A、D 型新生隐球菌的 DNA 杂交,为新生变种特异性克隆。应用上述特异性探针可以对隐球菌感染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及区分新生变种和格特变种。(本文来源于《中华皮肤科杂志》期刊1996年05期)

吴建华,廖万清,柴建华[4](1996)在《新生隐球菌特异性探针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新生隐球菌质粒克隆库并从中筛选特异性探针。方法首先以A型新生隐球菌标准株为实验菌株,以质粒pUC18为载体,大肠杆菌JM103为宿主,构建了新生隐球菌质粒克隆库A(pCN)。然后以在临床上,需要与隐球菌病鉴别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及生物学性状与新生隐球菌相似的真菌为鉴别系统,应用双重杂交法筛选特异性克隆。结果克隆库的克隆片段大小为280bp~1800bp,平均580bp,其中32.43%(192个克隆)为重复序列,67.57%(400个克隆)为单拷贝序列。从该克隆库中筛选出3个特异性克隆,即pCNⅡA6为A型特异性,pCNⅡB5为种特异性,pCNⅢG1为新生变种特异性。结论应用种特异性探针可以对新生隐球菌感染进行早期快速诊断,型特异性探针和变种特异性探针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区分血清型和变种。(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1996年07期)

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临床和环境中分离出的新生隐球菌的核型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这与感染人体过程中或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核型改变有关。而分析这些不同核型的分子基础需要一组染色体特异性探针。作者首先从新生隐球菌B-3501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参考文献

[1].高正琴,李厚达,贺争鸣.金黄色葡萄球菌nuc基因特异性核酸探针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4

[2].唐宁枫.用表达的序列标记制备染色体特异性探针以分离新生隐球菌[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8

[3].吴建华,廖万清,柴建华,陈江汉.从新生隐球菌DNA文库中筛选特异性探针[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

[4].吴建华,廖万清,柴建华.新生隐球菌特异性探针的筛选[J].中华医学杂志.1996

标签:;  ;  ;  ;  

球菌特异性探针论文-高正琴,李厚达,贺争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