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强度论文-牟朝坤

地震波强度论文-牟朝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震波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边坡,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强度预测

地震波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牟朝坤[1](2018)在《露天高边坡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强度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地形振动放大与衰减效应是岩质边坡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对台阶模型输入不同频率的振动波,研究岩质边坡质点振动速度动力响应特征及地形效应的产生及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台阶地形质点振动速度分布存在明显的非线性高程放大效应,且放大系数变化规律与振动频率紧密相关。由于地形作用的影响,台阶坡脚对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竖直方向振动速度对地形变化的响应更加显着;不同频率振动波激励下,岩体表面质点竖直方向振动速度较早出现放大现象,且放大系数随高程、频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大特征。频率增强了振动波的地形效应。(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8年27期)

艾挥,吴红刚,冯文强,陈小云[2](2016)在《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单滑动面滑坡的变形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验证地震滑坡变形破坏是否沿坡体内软弱夹层带而滑动,以玉树2#典型滑坡为试验原型,并以地震时采集的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为试验动荷载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滑动面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坡体的破坏是先从坡体后缘浅层开始,进而向前缘和坡体内不断发展,而并非一定沿破体内软弱夹层(带)滑动。本次振动台模型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单滑动面滑坡的牵引式滑移破坏特征,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在地震作用下滑坡的裂缝是由后部到前部的顺序出现,但是破坏是从前面先破坏,逐级往后部延伸,而且裂缝多为圆弧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6年01期)

乔龙[3](2015)在《低强度地震波和不同低温下管道裂纹扩展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疲劳裂纹扩展是管道在低强度地震波下疲劳断裂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不同低温环境对管道的材料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裂纹扩展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总结了管道裂纹的叁种常见类型;并在Paris理论导出的关于疲劳裂纹扩展一般规律曲线的基础上,全面综述了管道疲劳裂纹扩展的断裂力学理论与工程上常用的疲劳裂纹扩展判定准则;简要介绍了现有软件在模拟裂纹扩展情况的的应用特点,并结合对疲劳裂纹的扩展速率表达式的研究,整合分析了影响管道疲劳裂纹扩展的叁个基本要素(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和扩展门槛值),以及包括温度、外加载荷和材料内部显微组织等对叁个基本要素影响的一般规律。最后,在建立了全面的理论基础之后,选取西气东输在役X80管线钢为模拟对象,通过ANSYS中Workbench模块建立了X80管线钢的模型,首先确定无初始裂纹管道叁维模型的应力应变情况之后,在管道中心部位通过预制半椭圆形表面裂纹进行了相同交变载荷条件下,设置不同的温度场对含初始裂纹管道叁维模型的模拟,最终通过进一步对ANSYS后处理得到的Ⅰ型、Ⅱ型和Ⅲ型应力强度因子,断裂能量J积分的分析比较,得出低频地震波条件下,不同低温环境对半椭圆形管道表面裂纹扩展控制参量的变化规律。为后续对管道疲劳寿命预测以及管道的创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29)

李亚超[4](2015)在《低温环境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对油气管道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的铺设是复杂而宏大的工程,需要面临很多问题,这里就包括地质灾害。我国又是一个地震地质灾害多发国家,管道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经过那些地震比较频繁的地区,为了有效的预防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当然,大地震对管道的破坏是毋庸置疑的,而微震或弱震对管道的影响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最后却造成不可估量的重大损失。因此,研究钢制管道在微震或弱震作用下的各种变化就有了很大的工程意义。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地质学、工程力学和断裂力学这几个学科的知识运用的最多。此外,在分析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弹塑性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先是建立了要研究的管道模型,接下来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做的主要工作为: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目前关于管道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抗震研究等方面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并且对新疆地震灾害、地质气候、管道运输、有限元、ANSYS以及地震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各项研究需要的数据,最后还对裂纹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进行了模拟研究。其次,通过获得的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在低温环境中对管道施加不同的地震载荷,分别对地上和地下两种形式的输油和输气管道进行计算机模拟分析,并且对有初始裂纹的管道和无缺陷管道进行模拟对比分析,还有就是对埋地管道的管土相互作用模型进行分析。最后,结果分析:沿X方向(横向)加载地震载荷对管道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沿Y方向(纵向)加载地震载荷对管道的影响;裂纹的扩展与载荷的方向有极大的关系,在施加的力与裂纹方向相垂直时,裂纹的扩展要比平行时大得多;沙土作为填土比黄土要好一点。(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5-05-29)

王红春[5](2014)在《基于SEM的地震波幅值、相似性及尾波强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激发的地震波经地球介质传播到台站,并被地震计记录转换为数字记录,这些记录数据被实时传回地震台网中心。地震台网中心利用各种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对地震台站传回的实时数据进行检测并形成事件目录。地震学家则利用这些地震目录及地震数据对地震震源参数、介质结构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上叁个过程分别对应于地震信号传播、地震信号检测和地震深入研究。本文针对Pn和Lg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信号幅值衰减、重复地震的相关检测方法及影响地震信号相似性的主要因素、远震P波尾波信号的激发规律开展了部分研究工作。与地球内部深部结构相比,地壳及上地幔介质的非均匀性更强,而Pn和Lg波信号分别主要在上地幔和地壳中传播,这使得它们的信号幅值衰减规律较远震信号更为复杂。本文利用二维谱元方法,并结合二维线源到叁维点源的转换关系,利用SEM理论地震图计算方法研究了上地幔及地壳介质非均匀、莫霍面起伏对Pn和Lg波信号幅值随震中距的衰减规律的影响。其中对Pn波还研究了上地幔速度梯度对其信号幅值的影响,对于Lg波还研究了自由表面的地形起伏对其信号幅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地幔速度梯度、莫霍面起伏、上地幔介质非均都会使得Pn波信号幅值出现异常变化。本文还对横跨西天山传播路径上实际观测的Pn波幅值异常变化进行了拟合解释。而Lg波信号则会受到地壳介质非均匀、莫霍面起伏、上地幔顶部速度异常体的影响。此外,Lg还受自由表面的地形起伏影响。不过比较Lg波与Pn波信号幅值的变化可以发现,尽管Lg波的信号幅值也受到诸多介质结构因素的影响,但其信号幅值衰减曲线的稳定性要优于Pn波,因此利用Lg波得到的震源强度要比Pn波得到的结果更稳定。地震信号传到地震台网中心后需要进行检测形成地震目录。对于一般地震的信号检测主要采用长短窗能量比方法(STA/LTA),但对于一些具有重复性的地震,基于信号相关性的检测技术是一种更为有效准确的方法,该方法集信号检测和事件识别于一体。为了解决相关检测在应用于叁分向地震台站数据检测中误触发较多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多个台站上的相关检测触发关联测试的方法来控制误检率。对实际数据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比较有效的控制检测误触发,同时又保证了强检测能力。此外,本文还分别利用理论地震图计算的方法研究了震源机制变化、震源位置变化对台站上记录到的信号之间相似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天然地震源,断层面解在较大范围内的扰动变化并不会引起地震信号波形相似性出现较大的变化;而对于爆炸源,爆炸矩张量中非爆炸源成分的变化会引起信号相关性出现较大的变化,这使得相关检测方法对重复地下爆炸检测和识别更为有效。对叁维非均匀模型中地震图的模拟结果表明,相关系数的值与震源之间距离的负指数经验公式在一定震源间距范围内基本适用。本文还基于地震学中的表示定理将叁维谱元法与广义射线法相混合,发展了一个能计算复杂源区介质中地震远震P波理论地震图的程序。该程序对源区介质结构采用谱元法进行数值离散计算,因此能处理各种复杂源区介质结构,如复杂介质间断面(包括地形起伏)及介质非均匀,这使得该程序能用于研究复杂源区介质结构对远震P波的影响。利用该程序,本文研究了几种复杂源区介质中远震P波的尾波信号激发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源地下爆炸的强Rg波经源区附近的复杂介质结构散射后,可以形成远震P波的尾波信号。对于简单的高斯地形模型,尾波信号与直达P波信号之间的相对强度与爆炸源的埋深有关。然而,利用朝鲜核试验场真实地形数据的数值模拟结果则表明,尾波信号的强度与爆炸源埋深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关系,对朝鲜2009年和2013年两次核试验实际记录数据的分析结果也表明不同震中距(不同离源角)和不同方位角远震台站上的P波尾波强度并不稳定,这使得利用不同朝鲜核试验激发的远震尾波信号的相对强度来估计爆炸的相对埋深存在较大困难。(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05-01)

付武,马玉磬,付博,王健[6](2008)在《延时起爆技术对中深孔爆破地震波强度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减小大孔径中深孔爆破地震波的危害,关键在于控制最高一段起爆药量及产生的爆破振动的能量。本文阐述了在不同的爆区环境下,通过采用孔内分段间隔起爆、孔间分组传爆、排的延时传爆及调整起爆顺序等减振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深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危害。(本文来源于《工程爆破》期刊2008年04期)

黄润秋,余嘉顺[7](2003)在《软弱夹层特性对地震波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了隐伏软弱夹层的弹塑性参数对其地震波放大效应的影响 ,发现当软弱层波速不大于上下围岩的 30 %时 ,就会在特定的频率上产生相当显着的地震动放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 ,夹层放大作用的强度主要与其波速有关 ,而与密度及品质因素关系不大。研究还发现 ,这种放大作用的强度受软弱层波速与厚度之间的某种关系制约。这种关系的规律尚待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或大量模拟研究去揭示。(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曹聿明,罗国安,陈义景[8](1991)在《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地震波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信号保真作为估值问题,应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不同炮检距上的地震反射记录强度给出一种有效估计。经这种方法处理后可直接产生零炮捡距剖面和其它炮检距道的估值,供波阻抗恢复、速度反演、偏移和AVO分析使用。合成记录和野外记录的算例表明:本方法对记录强度随炮检距变与不变的记录,处理结果均具有相近的保真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1991年04期)

郭春友[9](1990)在《地震波能量在求解滑坡体综合抗剪强度参数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紧水滩水电站位于浙南瓯江上游的龙泉溪紧水滩峡谷地段。自86年6月下闸蓄水至87年年底,水位已由原河水位103.81m高程上升至178.90米高程。蓄水至今已发生两次库岸滑坡事件。根据库区紧水滩地震(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1990年03期)

地震波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验证地震滑坡变形破坏是否沿坡体内软弱夹层带而滑动,以玉树2#典型滑坡为试验原型,并以地震时采集的不同强度的地震波为试验动荷载进行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滑动面滑坡在地震作用下,坡体的破坏是先从坡体后缘浅层开始,进而向前缘和坡体内不断发展,而并非一定沿破体内软弱夹层(带)滑动。本次振动台模型试验,较好地模拟了单滑动面滑坡的牵引式滑移破坏特征,且在试验过程中发现在地震作用下滑坡的裂缝是由后部到前部的顺序出现,但是破坏是从前面先破坏,逐级往后部延伸,而且裂缝多为圆弧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震波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牟朝坤.露天高边坡爆破地震波传播特征及强度预测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8

[2].艾挥,吴红刚,冯文强,陈小云.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单滑动面滑坡的变形机理[J].中国科技论文.2016

[3].乔龙.低强度地震波和不同低温下管道裂纹扩展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

[4].李亚超.低温环境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对油气管道影响的模拟研究[D].新疆大学.2015

[5].王红春.基于SEM的地震波幅值、相似性及尾波强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

[6].付武,马玉磬,付博,王健.延时起爆技术对中深孔爆破地震波强度的控制[J].工程爆破.2008

[7].黄润秋,余嘉顺.软弱夹层特性对地震波强度影响的模拟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3

[8].曹聿明,罗国安,陈义景.用卡尔曼滤波器估计地震波强度[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1

[9].郭春友.地震波能量在求解滑坡体综合抗剪强度参数中的初步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0

标签:;  ;  ;  ;  

地震波强度论文-牟朝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