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

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

一、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邹敏,沈玉,刘娟红[1](2021)在《钢渣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研究综述》文中认为目前,钢渣废弃物堆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钢渣资源化利用迫在眉睫。将钢渣粉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不仅可以提高固废资源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天然资源的消耗,替代水泥降低CO2的排放。本文介绍了钢渣的物理化学特性、胶凝性能和活性激发方式,综述了钢渣粉在混凝土复合胶凝材料、全固废胶凝材料、充填胶结材料、干混砂浆四个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从凝结时间、和易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钢渣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掺入适量的钢渣粉,可有效改善水泥基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在调控拌合物和易性与提升耐久性方面有显着优势。最后,提出了将钢渣粉应用在水泥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李颖[2](2021)在《邯钢冶金渣协同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及混凝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钢铁冶金渣因受原料和冶炼工艺影响而存在较大的性质差异,但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将各类钢渣混合堆放和处理,从而导致出现钢渣固废堆积和其大规模综合利用率低的迫切问题。针对此,本文以分类处理钢铁冶金渣的企业代表邯钢分类的粒化高炉矿渣、转炉渣和精炼渣三种钢铁冶金渣为处理对象,采用邯郸地区电厂脱硫石膏作为激发剂,从钢铁冶金渣在不同条件下的水化机理入手,开辟多固废协同作用的新途径。具体研究了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多元胶凝材料体系的协同水化机理及其可行性,基于此开发了两种性能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固废基胶凝材料钢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和固废基胶凝材料预拌泵送混凝土,克服了现有的钢渣大掺量固废基胶凝材料混凝土早期强度偏低的问题。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邯钢精炼渣的主要水化产物是C4AH13、C3AH6、C-A-S-H凝胶和Al(OH)3凝胶,其中片状C4AH13晶体和凝胶组成的复合结构对水化硬化体强度起主要作用。精炼渣水化速率优于转炉渣,在水化28天时净浆抗压强度可以达到15MPa,水化速率随精炼渣比表面积增大而增大且早期净浆强度更高。微观分析表明比表面积的提高会促进水化中后期产物发生物相转变。(2)分别研究了精炼渣-石膏二元体系和矿渣-转炉渣-石膏三元体系,精炼渣-石膏二元胶凝材料体系中水化产物主要是C3AH6和钙矾石;矿渣-转炉渣-石膏三元胶凝材料体系的早期水化产物以钙矾石和C-S-H凝胶为主。这表明利用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四元体系制备胶凝材料具有可行性。(3)按照质量分数(矿渣50%,转炉渣30%,精炼渣5%,石膏15%)制备四元体系胶凝材料。当水胶比是0.32时,其净浆试块3天强度达到28天强度的61%,7天强度达到28天强度的86%,早强效果较好。微观分析表明其主要水化产物中,含Al、Mg的C-S-H凝胶和钙矾石共同形成针棒状晶体纤维增强复合结构对强度起主要贡献,四元体系中各原料之间的多固废协同作用和复盐效应是水化反应的主要驱动力。(4)使用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四元体系胶凝材料能够制备出固废基胶凝材料钢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胶凝材料的优化配比(质量分数):矿渣56.25%,转炉渣18.75%,精炼渣5%,脱硫石膏20%。混凝土的胶砂质量比是0.8,水胶比是0.2,减水剂掺量占胶凝材料质量的0.5%,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这种超高性能混凝土 3天抗压强度可达28天抗压强度的67%,28天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抗折强度大于25MPa,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这种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水化产物以含Al、Mg的C-S-H凝胶和钙矾石晶体为主,二者对于水化硬化体的强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5)使用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四元体系胶凝材料、矿山废石和尾矿能够制备出符合C40强度等级的固废基胶凝材料预拌泵送混凝土。胶凝材料的优化配比(质量分数):矿渣50%,转炉渣30%,精炼渣5%,脱硫石膏15%。在水胶比0.3,减水剂掺量占胶凝材料质量的0.5%,砂率是0.55的条件下,制备预拌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流动性能符合泵送要求,3天抗压强度可达28天抗压强度的65%。水化产物中由凝胶和钙矾石共同形成的针棒状晶体纤维增强复合结构使这种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特征和耐久性能。

郭乾[3](2020)在《新型复合激发胶凝材料固化铁尾矿强度机理及耐久性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在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尾矿、矿渣、电石渣、粉煤灰等工业废物等资源化利用成为热点和重点。连云港港区拟引入先进的选矿厂及进口铁矿石,投产后届时将有大量铁尾矿无处堆放。为将这类由进口铁矿经先进选矿工艺所形成的,工程特性较差的细铁尾矿用于路基路面工程,必先行固化稳定化;而传统水泥材料能耗高,对环境影响大,且耗费大量非可再生资源,逐渐不符合环境友好的发展主题。因此,研制高性能环保型固化剂,继而将固化连云港铁尾矿资源化有效利用,以达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No.41702349)为依托,以连云港港区典型铁尾矿为研究对象,研制基于工业废渣的高性能新型固化剂ASF,并重点研究了铁尾矿的固化效果及其耐久性能。研究成果可为以后用于铁尾矿路基路面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试验明确连云港典型铁尾矿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并研制新型固化剂ASF。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考察了新型固化剂ASF的水化特征,及水化产物与铁尾矿颗粒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连云港典型铁尾矿颗粒粒径小,塑性指数大,含水率高,工程特性差,较难直接用于路基路面工程。ASF具有聚合与水化共同作用的特征,典型水化产物为无定形的网状、蜂窝状N-A-S-H和C-(A)-S-H胶凝。较OPC水化产物C-S-H,钙矾石以及Ca(OH)2,ASF水化产物更多,更好的包裹铁尾矿颗粒,填充及胶结效果更好。(2)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考察固化剂掺量及龄期对固化铁尾矿强度的影响,建立强度与p H、电导率EC及干密度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压汞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宏观强度与微观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固化铁尾矿强度增长机理。结果表明:固化体的强度值与p H、EC和干密度值,以及d<0.1μm的孔隙体积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而与高斯拟合参数呈负较好的相关性。得益于水化产物的包裹、填充与胶结作用,固化体强度增长显着。较OPC固化体,ASF固化体的p H值显着要小,对环境影响更小;而孔隙结构更加致密,强度性能更好。(3)在当前压实度条件下,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讨了固化铁尾矿的路用可行性。结果表明,未固化的铁尾矿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70 k Pa。3%掺量ASF固化铁尾矿可满足所有交通条件下的底基层,或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在中、轻交通下基层强度要求,且8%掺量满足任意等级公路对于基层的强度要求;而3%掺量OPC固化铁尾矿不能用于公路基层及底基层,即便提高掺量至8%,也只能勉强满足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在中、轻交通下底基层强度要求。(4)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以及压汞试验,考察在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作用下,固化铁尾矿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特征,p H、EC和干密度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微观孔隙结构演化规律,重点从固化体宏观强度与微观孔隙特征相结合这一角度,揭示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对固化铁尾矿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及冻融循环作用使微观孔隙增大增多,其d<0.1μm的孔隙体积降低,而高斯拟合参数增大,故导致强度降低。较OPC固化体,ASF固化体抗干湿性能要弱,但抗冻融性能显着要好。(5)借鉴半动态浸出试验的方法,对固化铁尾矿开展侵蚀溶液浸泡试验,考察在上述侵蚀环境下主要离子溶出(浸出)变化特征,阐述与p H和EC值的关系,并计算扩散系数;同时也为工业废渣基ASF固化铁尾矿作为路面路基材料的环境稳定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离子累积溶出量和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均与ASF固化剂掺量和侵蚀离子溶液类型有关。ASF固化体的Ca离子扩散系数(Davg值)约为OPC固化体的1.3~1.5倍;Si离子和Al离子分别为45%~66%和3.9~4.8倍。此外,重金属As和Zn的溶出量极低,环境稳定性好。(6)通过上述试验中固化铁尾矿Ca离子溶出以及微观结构变化特征,揭示侵蚀环境对固化体强度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固化体呈典型的非均质特征。当前试验条件下,固化体深层的孔隙结构致密性呈增强趋势,其d<0.1μm的孔隙体积含量显着要高,且高斯拟合参数显着要小;而固化体浅层呈劣化趋势,Ca离子的溶出与孔隙水溶液p H值的降低,抑制了水化反应,使水化产物显着减少,强度变化与Ca离子累积溶出量和扩散系数呈明显的负相关性。此外,ASF固化体的强度损失要显着低于同掺量OPC固化体,抗侵蚀溶液浸泡能力显着要好。

姬军[4](2020)在《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制备及其水化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钢渣、矿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及低成本制备吸声降噪材料的需求,本文以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为主要原料制备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并围绕钢渣粉磨工艺优化和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优化、吸声性能优化、导热动力学分析及水化机理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未经过除铁的钢渣相比,钢渣经过磁场强度5×105A/m的干式磁选机除铁处理后,易磨性有较大提升,制备比表面积大于450 m2/kg钢渣超细粉体至少可节约能耗40%。除铁后的钢渣粉磨至表面积450-550 m2/kg区间时,钢渣超细粉体的胶凝活性得以激发,适宜作为制备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原料使用。通过优化原料配方制备出保温隔热用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其配方为:钢渣28 wt.%、矿渣60 wt.%、脱硫石膏12 wt.%、水胶比0.45、减水剂3 wt.‰(占全部胶凝材料)及纤维掺量3 wt.%(占全部胶凝材料)。以该配方制备的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经70℃养护28d后,密度为671kg/m3,抗压强度可达6.29MPa,常温下导热系数为0.157W/(m·K)。材料的强度和导热系数符合JG/T266-2011《泡沫混凝土》标准中FCA07-C5-P等级泡沫混凝土的要求。在吸声性能方面的研究发现,相比减水剂和纤维,铝粉对泡沫混凝土中低频吸声性能的提高最为有效,且当铝粉掺量为2 ‰时,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中低频吸声性能最佳,中低频吸声系数可达0.48。试点工程(变电站)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该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可降低变电站噪音9分贝,其降噪能力能够与当前广泛使用的金属微穿孔板相媲美,且成本仅为金属微穿孔板的1/4,有效地实现了低成本降噪。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铝粉作为引气剂的加入不仅增加了泡沫混凝土连通孔的比例,而且延长了声音传播的路径,有利于声能转化成热能;另一方面,铝粉发泡形成的微气孔有助于增加泡沫混凝土中直径在0.01-0.1μm之间的微孔比例,有利于形成赫姆霍兹空腔,从而使得材料的中低频吸声性能得到有效提高。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导热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热量主要通过固体导热的方式在泡沫混凝土的基体中传播,气孔的增加延长了热量传播的路径,从而使得固体导热降低,起到保温隔热效果。同时,导热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与气孔随机分布模型相比,CT扫描气孔重构模型对于气孔分布不均的泡沫混凝土更适用。通过XRD、SEM、IR、XPS、NMR等方法对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体系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化反应早期以矿渣的水化为主,其主要驱动力来自钙矾石在溶解平衡作用下的不断结晶。钙矾石的结晶促进了矿渣中铝(硅)四面体解聚和重新聚合形成C-S-H凝胶,而钙矾石和C-S-H凝胶的生成又促进了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凝结硬化和早期强度的形成;中后期则以钢渣的水化为主,钢渣中的硅酸二钙和水化二价碱金属氧化物的水化可以进一步加快钙矾石、C-S-H凝胶和相关复盐矿物的持续生成,同时,早期生成的片状C-S-H凝胶转变成更为致密的球状C-S-H凝胶,且钙矾石密切穿插在该凝胶结构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材料的密实程度。因此,适量的钢渣掺入能够促进泡沫混凝土中后期水化反应进程,提高材料的密实程度,从而促进材料后期强度的增长。

周灿灿[5](2019)在《磷石膏-秸秆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文中研究说明磷石膏是生产磷酸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工业废渣(主要成分为CaSO4?2H2O),且排放量巨大。目前仅有15%的磷石膏得到了循环利用(用于水泥缓凝剂、建筑材料、土壤改良剂、填充矿坑等方面),剩余的85%被作为固废堆放处置,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引起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环保行业的重大难题,而加速其资源化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为推动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加快磷石膏在墙材方面利用,本文以50%的磷石膏和50%的矿渣、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出性能良好的磷石膏基绿色胶凝材料。以此胶凝材料为基础,加入农作物秸秆粉制备磷石膏-秸秆轻质砂浆,再加入膨胀珍珠岩和聚苯颗粒以减轻砂浆试样的体积密度,制备磷石膏-秸秆轻质墙体材料。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导热系数测定仪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磷石膏胶凝材料、磷石膏-秸秆砂浆和磷石膏轻质墙材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保温性能。在以原状磷石膏、矿渣和水泥为原料制备水硬性胶凝材料的研究中发现:磷石膏-矿渣-水泥复合(PBC)胶凝材料试样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水泥掺量为20%时,试样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到26.39 MPa;当水泥掺量达到40%时,试样28 d抗压强度仅为11.70 MPa,因此,加入适量的水泥可显着提升试样的28 d抗压强度。在PBC胶凝材料的优化组成基础上,加入粉煤灰所制备的磷石膏-矿渣-水泥-粉煤灰复合(PBCF)胶凝材料试样,其早期(3 d)抗压强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加入15%粉煤灰试样的各龄期抗折、抗压强度最高,其28 d抗折强度为5.50 MPa,28 d抗压强度为28.68 MPa;试样的软化系数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粉煤灰掺量为15%时,试样软化系数最大(0.91)。对PBCF胶凝材料试样断面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后发现,硬化试样含有大量的针状AFt、C-S-H凝胶和反应剩余的CaSO4?2H2O,且相互胶结形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试样强度的骨架。在以50%磷石膏、35%矿渣与水泥(矿渣:水泥=3:2)和15%粉煤灰为优化配比的PBCF胶凝材料中加入秸秆作细集料,制备磷石膏-秸秆轻质砂浆试样,结果表明:试样的体积密度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试样的7 d和28 d抗折、抗压强度均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秸秆掺量为30%时,3 d抗压强度较低,7 d抗压强度为10.67 MPa,28 d抗压强度为18.03 MPa,相比于未掺入秸秆的PBCF胶凝材料,抗压强度降低了37.13%;另外,此时试样的干缩率和导热系数也随着秸秆掺量的增大而降低,且软化系数≥0.86,吸水率为11.61%,耐水性较好。在30%秸秆掺量的磷石膏-秸秆轻质砂浆中加入膨胀珍珠岩制备磷石膏-珍珠岩轻质墙材试样,研究发现:珍珠岩掺量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小试样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与导热系数。当珍珠岩掺量为24%时,试样的体积密度为1.520 g/cm3,28 d抗压强度为16.14 MPa,试样的导热系数为0.186 W?m-1?K-1。在此试样组成的基础上,加入聚苯颗粒,制备磷石膏-珍珠岩-聚苯复合轻质墙材试样,研究发现:聚苯颗粒的加入可以显着减小墙材试样的体积密度,但试样的7 d和28 d抗压强度随着聚苯颗粒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聚苯颗粒掺量为50%,试样的体积密度为0.848 g/cm3时,7 d抗压强度为4.78 MPa,28 d抗压强度为6.78 MPa。此外,试样的吸水率与导热系数也随聚苯颗粒掺量的增加而降低,聚苯颗粒掺量为50%试样的导热系数为0.155W?m-1?K-1,可用于制备轻质保温墙体材料。

何伟[6](2019)在《含钴渣、钢渣胶凝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固体废弃物的重新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将具有火山灰反应活性的固体废弃物当作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具有极为重要的环保和资源高效利用双重意义:一方面可以降低固体废弃物囤积产生的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将胶凝材料应用于建材领域,从而减少水泥的消耗和CO2的排放。本文以改性矿渣微粉,钴渣和钢渣作为主要原料制备胶凝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等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改性矿渣-钴渣复合胶凝材料(简称含钴渣胶凝材料)和改性矿渣-钢渣复合胶凝材料(简称含钢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和水化反应过程。通过改变钴渣量(或钢渣量)、水胶比、胶砂比研究所得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探索出其性能改变规律;通过加入水泥和提高钴渣和钢渣的比表面积,研究原料的比表面积对改性矿渣-钴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简称含钴渣水泥胶凝材料)和改性矿渣-钢渣-水泥复合胶凝材料(简称含钢渣水泥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含钴渣胶凝材料试样的制备与表征中发现:1)固定胶砂比和水胶比为1:1.5和0.5,随着钴渣加入量增加,试样的3天抗压和抗折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28天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逐渐减小。钴渣加入量为30%,试样在3天抗压和抗折强度最大,分别为23.0 MPa和5.5 MPa;2)固定钴渣加入量为30%,胶砂比为1:1.5,随着水胶比的增大,试样的3天和28天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逐渐减小,当水胶比为0.45时,试样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3)固定钴渣加入量为30%,水胶比为0.45,随着胶砂比的增大,试样的3天和28天抗压和抗折强度都减小,但减小幅度不同;4)含钴渣胶凝材料试样在不同龄期(3天、7天和28天)的SEM照片可知,在3天龄期时,生成的钙矾石细小,随着龄期的增加,钙矾石生成的量不断增加并且体积有一定的增长。在含钢渣胶凝材料试样的制备和表征中发现:1)固定胶砂比为1:1.5,水胶比为0.5,试样的力学性能在钢渣加入量为35%时达到最佳,3天和28天龄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随着钢渣加入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2)试样的吸水率随着钢渣加入量的增加不断降低。当钢渣加入量小于30%时,试样的吸水率降低较快,当钢渣加入量大于30%时,试样的吸水率降低较慢;3)固定钢渣加入量和胶砂比分别为40%和1:1.5,随着水胶比的增加,试样的抗折和抗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水胶比为0.55时,试样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4)钢渣和改性矿渣相互激发,玻璃体溶解的Si(OH)4和Ca2+生成C-S-H凝胶。Ca(OH)2与CaSO4?2H2O将生成的钙矾石产物包裹住,且随着水化龄期的延长,钙矾石生成量不断增加,尺寸不断增大。在含钴渣水泥胶凝材料和含钢渣水泥胶凝材料试样的制备与表征中发现:1)随着钴渣比表面积增加,试样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逐渐增大。当钴渣的比表面积为638m2/kg时,试样抗压和抗折强度最大,3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29.2 MPa和5.2MPa;28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为39.1 MPa和8.7 MPa;2)改变钢渣比表面积,在3天和28天龄期,试样的抗压和抗折强度随着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而增加。当比表面积为544 m2/kg时,3天和28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大;3)随着钴渣和钢渣比表面积的增大,试样的标准稠度用水量逐渐增大,凝结时间相应减小。

黄丽萍[7](2019)在《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与孔隙液化学组成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碱矿渣胶凝材料具有能耗低、强度高、耐久性好等特点。它的制备不仅解决矿渣综合利用问题,又保护生态环境,有望成为21世纪应用于各项工程的新型胶凝材料。已有研究表明从固相化学组成的角度能较好地分析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由于胶凝材料孔隙液中的自由离子与水化产物固相组分之间存在动态溶解-沉淀平衡,因此从孔隙液化学组成的角度推测分析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具有一定可行性。而从孔隙液化学组成的角度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研究较少。本课题采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示扫描热分析(TG-DSC)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碱浓度及模数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影响。采用能谱仪(EDS)测定水化产物固相组分,计算分析出固相组分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从固相化学组成角度研究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和pH酸度计测定出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化学组成,研究碱浓度和模数对胶凝材料孔隙液化学组成影响及pH对各离子浓度的影响。通过建立孔隙液各离子浓度与水化产物固相相应元素之间的关系,从孔隙液化学组成角度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进行推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碱矿渣胶凝材料中水化产物主要以低Ca/Si的C-S-H凝胶和C-A-S-H凝胶为主,另有少量水滑石类物相存在;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对碱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碱浓度和模数是影响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C-S-H(I)凝胶生成量和结晶度的重要因素。(2)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中pH值在11.2211.81范围内,低于硅酸盐水泥熟料;孔隙液中的离子以钠离子为主。碱浓度和模数对胶凝材料孔隙液钠、钙、镁、铝离子浓度影响较大,其余离子浓度影响较小。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中钠离子浓度是决定其pH值的主要因素。随着pH值的增加,硅、硫离子浓度增大,钾、钙、镁、铝浓度则基本恒定不变。(3)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各离子浓度比例关系与水化产物固相元素比例关系相关性良好,证实了利用孔隙液化学组成分析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的可能性,为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

陈欣慧,王正红,彭美勋[8](2019)在《无熟料矿渣水泥用于砖混类再生水稳材料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与天然石灰岩集料对比,分析了砖混类再生集料的各项物理特性,并研制无熟料矿渣水泥用于该再生水稳材料。实验结果表明:砖混类集料用于水稳材料具有高压碎值、高最佳含水量等不利特性,以其代替天然集料制备水稳材料抗压强度下降,干缩风险增大。利用无熟料矿渣水泥作为无机结合料时,以其制备的水泥稳定碎石的7天抗压强度及相应的水泥掺量均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基层的要求。该水泥具有微膨胀和抗硫酸盐腐蚀特性,且廉价易得,应用于道路基层时可望大量利用工业废渣作集料,经济与社会价值兼备。

王聪[9](2018)在《无熟料水泥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消耗了建筑原材料,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原有的建筑物被拆除重建,从而产生大量建筑垃圾。为了可持续发展方面考虑,减少水泥用量、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以再生骨料代替天然骨料,以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取代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配制出再生混凝土。但使用这些材料的混凝土由于强度较低、抗裂性能差,其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纤维能够有效提高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的耐磨性、韧性等多种性能,弥补再生混凝土本身的缺陷。因此,为了提高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构件的基本力学性及抗裂性,本文通过改变玄武岩纤维不同掺率、玄武岩纤维和聚丙烯纤维的不同掺入方式,分析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试验梁的抗裂性能,其结果如下:首先通过对玄武岩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试验梁的抗裂性能研究发现,玄武岩纤维能够提高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且能够提高试验梁的抗裂性能,过各项试验数据表明试验组B12效果较好。其次通过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试验梁的抗裂性能研究发现,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的破坏过程与普通混凝土梁相似,混杂纤维要比单掺玄武岩纤维更能提高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对试验梁的抗裂性能也有较为好的效果,综合对比分析,试验组B12P5要比其他试验组达到的效果较好。还有通过本次试验结果,分析最大裂缝宽度及挠度公式,从中引入无熟料水泥对对钢筋纤维混凝土构件裂缝宽度的影响系数K和无熟料水泥对钢筋纤维混凝土构件短期刚度的影响系数N,分别进行计算推导。最后运用ANSYS模拟软件对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将模拟分析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数据基本吻合,说明ANSYS有限元软件对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的性能分析是适用的。

周沫含[10](2018)在《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薄壁钢管混凝土因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部分拱桥结构、工业厂房等建筑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当钢管混凝土柱截面形状为矩形和方形时,构件在轴压破坏时会在轴向荷载作用下产生局部屈曲。所以在钢管混凝土中设置加劲肋结构,可以提高钢管和钢管内核心混凝土共同的工作性能。另外,钢管柱中需要填充混凝土,会消耗大量的水泥、骨料等混凝土原材料。本文为了提高薄壁钢管轴压力学性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回收再利用率,从管壁和填充混凝土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改变不同加劲肋形式、不同钢管宽厚比;用工业废弃物粉煤灰和矿渣代替全部水泥作为胶凝材料,并改变不同再生骨料掺率,试验分析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力学性能,并通过理论分析出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具体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内容:(1)通过改变不同加劲肋形式和钢管的宽厚比,分析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在破坏过程中的形态、轴心抗压强度、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并绘制出钢管柱的应力—应变和荷载—位移曲线。结果表明:采用加劲肋能够改善钢管柱容易产生局部屈曲的特点,大大改善了钢管柱的轴压性能。在破坏形态方面,有加劲肋的钢管柱产生的屈曲程度明显比没有加劲肋的钢管柱变化的小。不同加劲肋形式的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中,双肋的钢管柱的破坏荷载最高,轴心抗压强度也最高。(2)通过改变不同再生骨料掺率,研究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劈拉强度以及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结果表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都随着再生骨料掺率的提高,先变大后变小,而劈拉强度变小。(3)通过改变不同再生骨料掺率,研究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破坏时的形态、能承受的极限承载力、短柱的轴心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荷载—位移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柱的极限荷载和轴心抗压强度均呈递减趋势。(4)通过对比之前国内和国外相关的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构件的计算公式,然后提出了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5)借助了 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在双肋情况下的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其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二、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论文提纲范文)

(1)钢渣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基本特性
    1.1 物理化学特性
    1.2 水化特性
    1.3 活性激发
2 钢渣粉制备水泥基材料
    2.1 钢渣粉制备混凝土复合胶凝材料
    2.2 钢渣粉制备全固废胶凝材料
    2.3 钢渣粉制备充填胶结材料
    2.4 钢渣粉制备干混砂浆
3 钢渣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3.1 钢渣粉对凝结时间与和易性的影响
    3.2 钢渣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3 钢渣粉对耐久性的影响
    3.4 钢渣粉对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4 结语与展望

(2)邯钢冶金渣协同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及混凝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和符号清单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钢铁冶金渣综合利用现状
        2.1.1 粒化高炉矿渣的研究进展
        2.1.2 转炉渣的研究进展
        2.1.3 精炼渣的研究进展
    2.2 绿色混凝土和固废基混凝土研究进展
        2.2.1 绿色混凝土研究进展
        2.2.2 固废基混凝土研究进展
    2.3 多固废协同混凝土的理论基础
3 研究思路、内容、原料和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内容
    3.3 技术路线和试验方法
        3.3.1 技术路线
        3.3.2 试验方法
        3.3.3 分析检测方法
        3.3.4 试验设备
        3.3.5 参照标准
    3.4 试验原料
        3.4.1 矿渣
        3.4.2 转炉渣
        3.4.3 精炼渣
        3.4.4 脱硫石膏
        3.4.5 骨料
        3.4.6 其他原料
4 多固废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4.1 精炼渣水化机理研究
        4.1.1 精炼渣水化机理研究试验方案
        4.1.2 精炼渣的水化热分析
        4.1.3 精炼渣的净浆强度分析
        4.1.4 精炼渣水化后的物相组成分析
        4.1.5 精炼渣水化产物的热分析
        4.1.6 精炼渣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分析
        4.1.7 精炼渣水化机理分析
    4.2 精炼渣-石膏体系的复合水化机理研究
        4.2.1 精炼渣-石膏体系的复合水化机理研究试验方案
        4.2.2 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分析
        4.2.3 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XRD分析
        4.2.4 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TG-DSC分析
        4.2.5 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SEM分析
        4.2.6 精炼渣-石膏体系复合水化机理分析
    4.3 矿渣-转炉渣-石膏体系的早期协同水化机理研究
        4.3.1 矿渣-转炉渣-石膏体系的早期协同水化机理研究试验方案
        4.3.2 矿渣-转炉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XRD分析
        4.3.3 矿渣-转炉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TG-DSC分析
        4.3.4 矿渣-转炉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SEM分析
        4.3.5 矿渣-转炉渣-石膏体系早期协同水化机理分析
    4.4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的协同水化机理研究
        4.4.1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4.4.2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的协同水化机理研究试验方案
        4.4.3 精炼渣比表面积对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热的影响
        4.4.4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分析
        4.4.5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XRD分析
        4.4.6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TG-DSC分析
        4.4.7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胶凝材料水化过程SEM和EDS分析
        4.4.8 矿渣-转炉渣-精炼渣-石膏体系协同水化机理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冶金渣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超高性能混凝土初步研究
    5.1 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正交试验研究
        5.1.1 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正交试验方案
        5.1.2 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1.3 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优化验证试验
    5.2 水胶比、骨料种类和减水剂用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1 水胶比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2 骨料种类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2.3 减水剂用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5.3 超高性能混凝土水化机理研究
        5.3.1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净浆水化过程XRD分析
        5.3.2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净浆水化过程TG-DSC分析
        5.3.3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净浆水化过程SEM和EDS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冶金渣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预拌泵送混凝土研究
    6.1 用于预拌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性能优化正交试验研究
        6.1.1 用于预拌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性能优化正交试验方案
        6.1.2 用于预拌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性能优化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6.1.3 用于预拌泵送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性能优化验证试验
    6.2 混凝土制备及性能分析
        6.2.1 混凝土的制备及工作性能
        6.2.2 力学性能分析
        6.2.3 耐久性能分析
    6.3 预拌泵送混凝土微观结构特征
        6.3.1 预拌泵送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分析
        6.3.2 预拌泵送混凝土的SEM分析
        6.3.3 预拌泵送混凝土的净浆水化过程XPS分析
        6.3.4 预拌泵送混凝土的净浆水化过程NMR分析
    6.4 转炉渣颗粒替代尾矿砂制备道路混凝土探索研究
        6.4.1 砂率对道路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4.2 转炉渣细颗粒砂浆的收缩研究
        6.4.3 道路混凝土的SEM-EDS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创新点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新型复合激发胶凝材料固化铁尾矿强度机理及耐久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尾矿资源现状及固废综合利用相关政策研究
        1.2.1 我国铁矿资源特点及现状
        1.2.2 综合利用相关政策研究
    1.3 固化铁尾矿路基路面研究现状
        1.3.1 可持续半刚性路面基层及路基材料
        1.3.2 铁尾矿路基路面材料的强度特征
        1.3.3 粒径对铁尾矿强度影响
        1.3.4 铁尾矿路基路面材料的耐久性研究
    1.4 碱激发胶凝材料在路面基层中的应用
        1.4.1 碱激发胶凝材料
        1.4.2 碱激发类路面基层结合料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现状的进一步总结
        1.5.2 研究目标
        1.5.3 主要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新型固化剂ASF及其与铁尾矿作用机理
    2.1 概述
    2.2 试验方案及内容
        2.2.1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案
        2.2.4 试样的制备
        2.2.5 试验方法及过程
    2.3 ASF固化剂与铁尾矿作用机理分析
        2.3.1 固化剂配方优选
        2.3.2 ASF净浆水化特征
        2.3.3 水化产物与铁尾矿作用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化铁尾矿的强度特征及路用可行性分析
    3.1 概述
    3.2 试验方案及内容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样的制备
        3.2.3 试验方法及过程
    3.3 固化铁尾矿的抗压强度特征
        3.3.1 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
        3.3.2 固化体pH、EC和干密度值的变化
        3.3.3 固化体强度与pH值、EC值、干密度的关系
    3.4 固化铁尾矿的微观孔隙特征
        3.4.1 微观形态分析
        3.4.2 孔隙分布特征
        3.4.3 孔隙分布曲线高斯拟合分析
        3.4.4 固化铁尾矿强度与微观特征的关系
    3.5 路用可行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干湿与冻融循环作用对固化铁尾矿强度及孔隙影响
    4.1 概述
    4.2 试验方案及内容
        4.2.1 试验方案
        4.2.2 试验方法及过程
    4.3 干湿及冻融作用对固化体强度的影响
        4.3.1 固化体质量损失率与表观特征
        4.3.2 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
        4.3.3 固化体pH、EC值及干密度值变化
        4.3.4 固化体强度与pH、EC及干密度值的关系
    4.4 干湿及冻融作用对固化体微观孔隙的影响
        4.4.1 扫描电镜分析
        4.4.2 孔隙分布特征
        4.4.3 孔隙分布曲线高斯拟合分析
    4.5 讨论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侵蚀环境下固化铁尾矿强度变化和离子溶出特征
    5.1 概述
    5.2 试验方案及内容
        5.2.1 试验方案
        5.2.2 试验方法及过程
    5.3 固化体强度影响
        5.3.1 固化体质量变化
        5.3.2 固化体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
    5.4 固化体微观结构影响
        5.4.1 扫描电镜分析
        5.4.2 孔隙分布特征
        5.4.3 孔隙分布曲线高斯拟合分析
    5.5 离子溶出特性
        5.5.1 离子累积溶出量
        5.5.2 离子浓度变化
        5.5.3 溶液pH值和电导率EC值的变化
        5.5.4 离子浓度与pH、EC值的关系
        5.5.5 溶出机理与扩散系数
    5.6 讨论及分析
        5.6.1 强度与孔隙特征的关系
        5.6.2 强度与离子溶出的关系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本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期刊论文
    发明专利

(4)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制备及其水化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研究进展
    2.1 钢渣、矿渣和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1.1 钢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1.2 矿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1.3 脱硫石膏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2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2.2.1 发泡剂的研究进展
        2.2.2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在吸声领域研究进展
        2.2.3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在保温领域研究进展
    2.3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制备流程
        3.2.3 测试方法
        3.2.4 主要设备
        3.2.5 参照标准
4 超细粉体的制备
    4.1 除铁工艺对钢渣超细粉体制备的影响
    4.2 机械粉磨对钢渣活性的影响
        4.2.1 钢渣超细粉体活性测定实验
        4.2.2 钢渣超细粉体的粒度分布
    4.3 本章小结
5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制备
    5.1 泡沫稳定性研究
        5.1.1 发泡剂稀释倍数对泡沫泌水率的影响
        5.1.2 发泡剂稀释倍数对泡沫沉降距的影响
    5.2 钢渣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5.2.1 钢渣掺量对泡沫混凝土初凝时间影响
        5.2.2 钢渣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5.3 水胶比对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5.3.1 水胶比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
        5.3.2 水胶比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孔隙率和孔结构的影响
    5.4 钢渣比表面积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5.4.1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2 机理分析
    5.5 减水剂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的影响
        5.5.1 减水剂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5.5.2 减水剂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初凝时间和流动度的影响
    5.6 纤维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
        5.6.1 纤维种类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
        5.6.2 纤维掺量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基本性能影响
    5.7 养护温度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
        5.7.1 养护温度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初凝时间的影响
        5.7.2 养护温度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6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声学性能优化研究
    6.1 密度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
    6.2 减水剂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
    6.3 纤维掺量对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吸声性能的影响
    6.4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孔结构的优化
        6.4.1 孔结构改良方案设计
        6.4.2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孔结构优化机理分析
    6.5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吸声性能评价
    6.6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6.7 本章小结
7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导热动力学分析
    7.1 钢渣矿渣基泡沫混凝土孔隙率与导热系数关系
    7.2 基于CT数字图像技术的导热模拟分析
        7.2.1 基于CT数字图像技术重建离散模型
        7.2.2 PFC模拟导热动力学原理
        7.2.3 PFC模拟结果分析
    7.3 本章小结
8 钢铁渣泡沫混凝土水化反应特征研究
    8.1 钢渣掺量对水化反应特征的影响
        8.1.1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XRD分析
        8.1.2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SEM分析
        8.1.3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XPS分析
        8.1.4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TG-DSC分析
        8.1.5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IR分析
        8.1.6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NMR分析
        8.1.7 钢渣掺量对泡沫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
    8.2 养护制度对泡沫混凝土水化反应特征的影响
        8.2.1 XRD分析
        8.2.2 SEM分析
        8.2.3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的硅、铝、钙元素的XPS分析
    8.3 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水化反应阶段的规律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和创新点
    9.1 结论
    9.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磷石膏-秸秆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磷石膏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用作硅酸盐类水泥缓凝剂
        1.2.2 用于生产建筑石膏
        1.2.3 用于生产硫酸联产水泥
        1.2.4 用于生产过硫酸盐胶凝材料
        1.2.5 用于生产墙体材料
        1.2.6 磷石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3 高炉矿渣简述
        1.3.1 高炉矿渣活性激发
        1.3.2 高炉矿渣基胶凝材料及其混凝土
    1.4 粉煤灰简述
    1.5 秸秆利用现状
    1.6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原料的表征
        2.3.2 试样的制备
        2.3.3 试样的性能表征
第三章 磷石膏胶凝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试样配合比设计及制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PBC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
        3.3.2 PBCF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
        3.3.3 冻融循环作用下PBCF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
        3.3.4 磷石膏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分析
        3.3.5 磷石膏胶凝材料的硬化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石膏-秸秆轻质砂浆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试样配合比设计及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磷石膏-秸秆砂浆试样的力学性能
        4.3.2 磷石膏-秸秆砂浆试样的其他物理性能
        4.3.3 冻融循环作用下磷石膏-秸秆砂浆试样的物理性能
        4.3.4 磷石膏-秸秆砂浆试样的微观形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石膏基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5.1 引言
    5.2 试样配合比设计及制备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磷石膏-珍珠岩轻质墙材试样的物理性能
        5.3.2 磷石膏-珍珠岩轻质墙材试样的微观形貌
        5.3.3 磷石膏-珍珠岩-聚苯复合轻质墙材试样的物理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含钴渣、钢渣胶凝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
        1.1.1 碱性激发剂
        1.1.2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的机理研究
        1.1.3 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在建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1.2 钴渣
        1.2.1 钴渣的种类
        1.2.2 钴渣在回收处理方面的研究
        1.2.3 钴渣在建材方面的研究
    1.3 钢渣
        1.3.1 钢渣的国内外资源利用现状
        1.3.2 钢渣在建材方面研究与应用
        1.3.3 钢渣在建材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原料性能表征
        2.3.2 试样制备与性能表征
第三章 含钴渣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试样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钴渣掺入量对含钴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3.3.2 水胶比对含钴渣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胶砂比对含钴渣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3.3.4 含钴渣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钢渣胶凝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样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钢渣掺入量对含钢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4.3.2 水胶比对含钢渣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胶砂比对含钢渣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4 含钢渣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和机理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比表面积对含钴渣、钢渣水泥胶凝材料的性能影响
    5.1 引言
    5.2 试样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钴渣比表面积对含钴渣水泥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5.3.2 钢渣比表面积对含钢渣水泥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与孔隙液化学组成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碱矿渣胶凝材料研究背景
        1.2.1 碱矿渣胶凝材料国内外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
        1.2.2 矿渣的形成、组成及结构
        1.2.3 碱性激发剂的种类
        1.2.4 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过程与水化机理
        1.2.5 碱矿渣胶凝材料性能
    1.3 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
        1.3.1 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及其特性
        1.3.2 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特性
        1.3.3 碱矿渣胶凝材料与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比较
    1.4 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化学组成
        1.4.1 硅酸盐水泥孔隙液化学组成
        1.4.2 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化学组成
        1.4.3 碱矿渣胶凝材料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孔隙液化学组成的比较
    1.5 课题的研究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课题研究的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实验方案
    2.1 原材料
        2.1.1 矿渣
        2.1.2 水泥熟料
        2.1.3 碱激发剂
        2.1.4 水
    2.2 实验配合比
    2.3 试件制备
    2.4 实验测试方法
        2.4.1 净浆抗压强度测试方法
        2.4.2 碱矿渣水泥孔隙液提取方法
        2.4.3 碱矿渣水泥孔隙液化学组成和pH测定方法
        2.4.4 物相组分及微观形貌的观测
第三章 碱矿渣胶凝材料抗压强度、水化产物及其特性
    3.1 碱矿渣胶凝材料抗压强度
    3.2 水玻璃碱浓度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水玻璃模数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
        3.4.1 XRD
        3.4.2 TG-DSC
        3.4.3 SEM-EDS
    3.5 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特性
        3.5.1 C-S-H凝胶
        3.5.2 C-A-S-H凝胶与水滑石
        3.5.3 C-S-H凝胶对Na的吸附特性
    3.6 水玻璃碱浓度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影响
        3.6.1 XRD
        3.6.2 TG-DSC
        3.6.3 SEM
    3.7 水玻璃模数对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的影响
        3.7.1 XRD
        3.7.2 TG-DSC
        3.7.3 SEM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化学组成及其与水化产物关系
    4.1 碱矿渣胶凝材料孔隙液化学组成
        4.1.1 化学组成
        4.1.2 水玻璃碱浓度/模数对离子浓度的影响
        4.1.3 水玻璃碱浓度/模数对pH值的影响
        4.1.4 pH值对离子浓度的影响
    4.2 碱矿渣孔隙液化学组成与水化产物的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8)无熟料矿渣水泥用于砖混类再生水稳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实验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砖混类再生集料路用性质测试
    1.3 矿渣无熟料水泥胶结砖混类再生集料水稳材料制备及其抗压强度检测
2 实验结果讨论
    2.1 砖混类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质
    2.2 无熟料矿渣水泥胶结再生集料碎石的配方优化
    2.3 无熟料矿渣水泥作为道路基层结合料的意义
结语

(9)无熟料水泥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骨料混凝土研究现状
        1.2.2 无熟料水泥混凝土研究现状
        1.2.3 纤维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流程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流程
第2章 使用玄武岩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2.1.1 试验方案设计
        2.1.2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构件的制作
        2.2.2 电阻应变片的粘贴
        2.2.3 加载设备与加载方式
    2.3 混凝土试块基本力学性能
        2.3.1 抗压强度
        2.3.2 轴心抗压强度
        2.3.3 劈拉强度
        2.3.4 弹性模量
    2.4 玄武岩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
        2.4.1 梁的破坏形态分析
        2.4.2 梁的裂缝发展情况
        2.4.3 梁的荷载-跨中挠度分析
        2.4.4 梁的跨中受拉钢筋应变分析
        2.4.5 平截面假定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3.2 混凝土试块基本力学性能
        3.2.1 抗压强度
        3.2.2 轴心抗压强度
        3.2.3 劈拉强度
        3.2.4 弹性模量
    3.3 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
        3.3.1 梁的破坏形态分析
        3.3.2 梁的裂缝发展情况
        3.3.3 梁的荷载-跨中挠度分析
        3.3.4 梁的跨中受拉钢筋应变分析
        3.3.5 平截面假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抗裂性能理论分析
    4.1 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4.2 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最大挠度计算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杂纤维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梁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模拟过程
        5.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5.1.2 单元类型的选择
        5.1.3 本构关系的选择
    5.2 有限元结果分析
        5.2.1 应力分析
        5.2.2 裂缝分布
        5.2.3 变形性能
        5.2.4 有限元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研究现状
        1.2.2 无水泥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3 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流程
第二章 不同加劲肋和不同钢管宽厚比的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实验
    2.1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2.1.1 试验方案设计
    2.2 试验原材料
        2.2.1 粉煤灰、矿渣、石灰粉
        2.2.2 骨料
        2.2.3 减水剂和水
        2.2.4 激发剂
        2.2.5 钢板
    2.3 加载装置与试验方法
        2.3.1 加载和采集装置
        2.3.2 加载方式
        2.3.3 测试内容和测点布置
    2.4 不同加劲肋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性能试验分析
        2.4.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2.4.2 应力-应变曲线特性分析
        2.4.3 荷载-位移特性分析
        2.4.4 短柱的轴心抗压强度
    2.5 不同钢管宽厚比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结果分析
        2.5.1 试验现象与破坏形态
        2.5.2 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2.5.3 荷载-位移特性分析
        2.5.4 短柱的轴心抗压强度
    2.6 小结
第三章 双肋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心受压试验
    3.1 试验方案设计及方法
        3.1.1 试验方案设计
        3.1.2 试验原材料
        3.1.3 试验方法
    3.2 不同再生骨料掺率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分析
        3.2.1 坍落度
        3.2.2 抗压强度
        3.2.3 劈拉强度
        3.2.4 弹性模量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试验现象与破坏状态
        3.3.2 应力-应变特性分析
        3.3.3 荷载-位移特性分析
        3.3.4 短柱的轴心抗压强度
    3.4 小结
第四章 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研究
    4.1 各国规范计算方法比较
    4.2 现有规范计算方法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
    4.3 试件轴压承载力的计算
    4.4 小结
第五章 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性能有限元分析
    5.1 单元类型的选取
    5.2 材料的本构关系
    5.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5.4 收敛控制策略
    5.5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5.1 试件的应力分析
        5.5.2 试件的应变、位移分析
    5.6 极限承载力分析
    5.7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 [1]钢渣粉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研究综述[J]. 邹敏,沈玉,刘娟红. 硅酸盐通报, 2021(09)
  • [2]邯钢冶金渣协同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及混凝土研究[D]. 李颖.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3]新型复合激发胶凝材料固化铁尾矿强度机理及耐久性试验研究[D]. 郭乾. 东南大学, 2020(02)
  • [4]钢铁渣基泡沫混凝土制备及其水化特征研究[D]. 姬军.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3)
  • [5]磷石膏-秸秆轻质墙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 周灿灿.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6]含钴渣、钢渣胶凝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 何伟. 安徽工业大学, 2019(02)
  • [7]碱矿渣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其与孔隙液化学组成关系研究[D]. 黄丽萍.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无熟料矿渣水泥用于砖混类再生水稳材料研究[J]. 陈欣慧,王正红,彭美勋.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02)
  • [9]无熟料水泥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 王聪. 延边大学, 2018(01)
  • [10]薄壁钢管无熟料水泥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性能试验研究[D]. 周沫含. 延边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无熟料高炉矿渣水泥的抗压强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