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星论文-云朝昂,来小禹,王兆军,吕国梁

夸克星论文-云朝昂,来小禹,王兆军,吕国梁

导读:本文包含了夸克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脉冲星,中子星,夸克物质,周期突跳

夸克星论文文献综述

云朝昂,来小禹,王兆军,吕国梁[1](2017)在《固态夸克星星震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Glitch指脉冲星发生的自转角速度突然增大的现象,在许多脉冲星中都探测到了。Glitch的产生机制与脉冲星内部结构相关,而后者依然是待解决的难题。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均不能排除一类可能性,即脉冲星类天体本质上是固态夸克集团星,而固态星体发生Glitch的最自然的解释就是星震。本工作在星震模型下研究了固态脉冲星的Glitch现象。固态星体在自转减慢过程中,会发生应力能(或弹性能)的积累,当积累的应力超过星体能承受的限度,星体会发生碎裂,即发生星震,此时由于转动惯量突然减小而导致自转角速度突然增大,表现为Glitch现象。根据此模型可得到Glitch的幅度与时间间隔的关系。如果星体的质量较大而自转较慢,星震过程可能同时伴随体积的减小,即体积改变的星震,此时通常会有显着的引力能释放,可以解释观测到的反称X射线脉冲星/软伽马射线重复暴(AXPs/SGRs);如果星体转速较快,星震过程可能只表现为形状即扁率的微小变化,此时不会有显着的能量释放。这两类Glitches可以解释观测现象。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结合更多观测,有望使人们利用Glitch现象来检验固态夸克集团星这一理论猜想。(本文来源于《原子核物理评论》期刊2017年04期)

云朝昂[2](2017)在《固态夸克星星震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脉冲星天体(Pulsar-like)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探索超核密度物质的独特实验室。脉冲星有着极其稳定的自转周期尤其是毫秒脉冲星,有些自转周期变换率达到10-19-10-21ss-1,被誉为自然界最稳定的钟,使得它们可用于计时,并可用于监测原子钟的长期稳定度。对脉冲星的研究还有助于探测引力波的存在证据。脉冲星在1967年被首次发现,至今为止,人类在银河系中已发现了接近3000颗脉冲星。脉冲星可分为正常脉冲星、毫秒脉冲星和磁星叁大类,我们区分叁类脉冲星的主要参量依据是其自转周期的快慢以及脉冲星表面磁场的大小。脉冲星的理论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脉冲星是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发出有规律的脉冲形成的,这类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可达1014 g/cm3,有高达1012G的磁场。另有一种可解释脉冲星组成成分的模型被称为奇异星,它完全是由奇异核子(可缩写为strangeons)所组成。人们在观测脉冲星周期(P)和周期导数(˙P)的同时,发现了反常的周期突然变短(跃变)的现象,称为glitch[1]。目前,绝大多数的脉冲星仍然没有观测到周期跃变的现象,这些脉冲星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可能也观测不到跃变,因此脉冲星的跃变现象是很罕见并且不同寻常的。我们对已经观测到跃变的131颗跃变脉冲星及其400多个跃变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观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后,给出了发生跃变的脉冲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图像。我们把到达时间噪声对位置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到达时间噪声的典型时标的测量与任何自转参数都无关,反而与观测数据的总时间长度有关,这表明,对大多数脉冲星来说,这种现象的实际时标远大于这些观测的典型时标。在文章中,我们还给出两种模型下脉冲星发生glitch的物理机制,即中子超流模型和星震模型,通过对Crab和Vela两颗脉冲星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结果表明,无论是大尺度的船帆座类脉冲星(Vela-like pulsars)还是小尺度的蟹状星云类脉冲星(Crab-like pulsars),都可以用不同星体表面发生碎裂瞬间其表面存在的不同惯性矩来得到很好的解释,具体表现为不同星体表面临界应力与奇异星表面剪切模量之间比值的不同。在与观测相比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有关固态奇异星的相关性质。(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7-06-30)

张海鹏,张力,罗延安,范祖辉,张鹏杰[3](2015)在《关于宇宙暗物质主要形态之黑洞-夸克星的新证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新近证据,进一步探讨宇宙暗物质等问题,分析认为:(1)宇宙紫外辐射超出已知辐射源4倍的发现,可能就是源于我国的、2013年初预言的约在可见光附近波段的宇宙背景辐射;彭罗斯等2010年发现的CMB偏振环等新证据,较有力地支持原始夸克星碰撞、重组的宇宙演化及起源模型;黑洞(暗星)-夸克星可能是宇宙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应足以解释暗物质与可见物质的比例.以上均应深入研究;(2)76个黑洞的强大磁场的发现,客观上有力地支持了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等的携1/3正负电子电荷的最基本的正、负夸克构型;(3)质能守恒定律的经典物理学意义所推论的最基本夸克的空心圈环结构,为圈量子引力奠定了较坚实的粒子物理学基础;(4)结合高频引力波产生机理(激光约束核聚变等)及探测机理,应对中微子与高频引力波(引力子)进行会师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初鹏程[4](2014)在《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的唯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这篇论文里,我们利用几种夸克物质唯象模型研究了奇异夸克物质,夸克物质的对称能以及夸克星。本论文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分别是基于密度相关有效质量夸克模型有磁场和无磁场情况下的夸克物质对称能和夸克星的研究,基于理查德森禁闭势能的禁闭夸克模型的研究,以及考虑了矢量相互作用以及磁化胶子的强磁场下SU(3)NJL模型的研究。有限密度以及有限化学势的奇异夸克物质的性质是无法用微扰QCD以及格点QCD进行研究的,于是人们提出唯象模型来处理相应的问题。首先我们把密度相关有效质量夸克模型(con?ned-densitydependent-mass(CDDM))进行推广,把同位旋依赖性加入到了夸克的有效质量里面,提出了同位旋质量密度相关模型(con?ned-isospindensity-dependent-mass(CIDDM))。利用这个模型,我们研究了夸克物质的对称能,并且基于弱相互作用β稳定条件(β-equilibrium),给出了夸克物质的稳定性条件和夸克星的性质,比如质量半径关系等等。我们发现,如果在夸克的有效质量里面考虑同位旋相关性这个因素,夸克物质的对称能,以及夸克星的性质会随之发生较大的改变。最近实验探测的大质量脉冲星PSR J1614-2230和PSR J0348+0432的发现提供了两个接近两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致密星体。如此大质量的致密星体,以夸克星的观点来看,很难以普通的质量密度相关模型来给出,这是因为传统的质量密度相关模型所对应的夸克物质的物态方程比较“软”(这里“软”是指物态方程的斜率比较小),很难提供足够大的压强来抵消引力,所以不能描述两倍太阳质量的夸克星。而在同位旋质量密度相关模型下,夸克星可以达到两倍太阳质量。在计算结果中给出两味的u-d夸克物质的对称能在至少达到自由夸克费米气体或者传统的Nambu-Jona-Lasinio(NJL)模型的两倍时,就可以描述出大质量脉冲星PSR J1614-2230和PSR J0348+0432。之后在基于理查德森禁闭势能的禁闭夸克模型的研究中,我们扩展了加入理查德森势能的禁闭夸克模型,组分夸克质量被假定为粒子数密度相关并考虑了同位旋相关性。在这个扩展的同位旋密度相关的禁闭夸克模型里,我们研究了奇异夸克物质和夸克星的性质。我们发现在组分夸克质量里面考虑了同位旋相关性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夸克物质的对称能、奇异夸克物质的稳定性以及夸克星的质量半径关系。关于致密星体有一个重要的论题就是致密星体里可能含有强磁场。为了简化计算磁星问题的复杂性,我们利用之前讨论的同位旋质量密度相关模型(CIDDM)研究了强磁场下的奇异夸克物质和夸克星的一些性质。我们自洽地给出了常数磁场下的奇异夸克物质的物态方程,结果表明垂直于磁场方向上的压强高于平行于磁场方向的压强。我们引入了一个密度相关的磁场强度来模拟静态球对称的夸克星的性质,其中假定了磁场方向取向的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星体内局域磁场的方向和星体半径方向同向,另一种是磁场方向在与径向垂直的平面上随机分布。我们的结果指出,考虑了沿径向(垂直方向)的磁场可以很大程度上地减小(增加)夸克星的最大质量,于是我们得到结论:磁化的夸克星的性质不仅仅依赖于分布于星体内部的磁场的强度而且还依赖于星体内磁场的方向。最后在考虑了矢量相互作用以及磁化胶子的强磁场下SU(3)NJL模型的研究中我们利用人们更加广泛使用的NJL模型讨论磁星的性质。我们研究了矢量-同位旋标量和矢量-同位旋矢量相互作用的效应对于奇异夸克物质的物态方程的影响。我们发现奇异夸克物质的物态方程对矢量-同位旋矢量道的效应不敏感,而矢量-同位旋标量相互作用会使得冷密夸克物质的物态方程变硬。由于磁场的加入,我们也考虑了压强的各向异性,而且在工作中首次提出了磁化胶子对压强有贡献。最后通过密度相关磁场给出了夸克星内的磁场分布,并且在综合考虑磁场、矢量-同位旋标量效应以及磁化胶子的贡献之后,我们给出了能描述两倍太阳质量夸克星的参数取值空间。(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12-01)

朱慧霞[5](2013)在《利用DS方程研究有限温有限密QCD及夸克星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色动力学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由于在低能区具有夸克色禁闭、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非平庸的真空结构等非微扰现象,需要采用非微扰途径来进行研究。而强相互作用物理过程基本都是在有限温度有限密度下发生的,从预测和检验高能实验和天文学观测的角度来看,必须发展有限密度下的量子色动力学。研究有限温度有限密度下强子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相结构及其相变是当前高能物理的热点。在量子场论中,n点薛温格函数尤其是两点函数(即传播子)在刻画系统特性及其动力学特征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量子场论建立强子物质性质与n点函数特别是与夸克传播子之间的联系,我们讨论了真空磁化率,夸克数磁化率等QCD非微扰性质以及物态方程。Dyson-schwinger方程是研究非微扰连续场论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系统的研究夸克色禁闭和手征对称性自发破缺等非微扰现象,同时在强子结构研究中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研究有限密度有限温度下强子物质性质,是理论物理、高能物理实验、天体物理以及宇宙学共同关心的课题。我们在“rainbow”近似的戴逊薛温格方法框架下,发展了一套自己的、有效处理小化学势的夸克传播子的方法,给出了有限化学势下夸克传播子与零化学势下夸克传播子的关系,并推广到了有限温度有限密度的情形,得到了有限温度有限密度下夸克传播子与零密有限温度下的夸克传播子关系。我们在DS方程的框架下,利用假设的QED3的完全费米子-光子顶角研究了明显破缺和动力学手征对称性破缺之间的关系。在费米子质量m ≠ 0的情况下,我们发现除了普通的解以外,费米子能隙方程还有另一个解,这在以前没有报道过。在低能区域,我们获得这两个解是明显不同的,但在高能区域,这两个解趋于一致。另外,我们还发现,只有当费米子质量小于这个临界值时,这个解是唯一存在的。这个临界质量随费米子味数的上升而减小,当N= Nc时,质量为零,这就是QED3在手征极限下的临界的费米子味。在有限温度有限密度的强相互作用物质研究中,我们提出了计算有限温有限密QCD的物态方程的一般性公式,发现粒子数密度完全由有限密度下的夸克传播子决定。随后得到了关于压力密度的公式,发现它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与化学势无关的常数项,第二部分是由有限化学势下夸克传播子完全决定的化学势相关项。这为我们研究QCD的相变和相结构以及天体物理和宇宙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本论文计算了非微扰的夸克传播子模型的粒子数密度和物态方程,发现粒子数密度和压力密度的临界点的化学势与夸克传播子的极点分布有关,系统的夸克化学势低于这个临界值时,粒子数密度和压力密度为零。通过背景场方法考虑夸克传播子对外场的线性响应,我们在QCD求和规则框架下,得到了模型无关的、严格的真空磁化率的表达式,这是个普适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其他类型的真空磁化率。夸克数磁化率被认为可以刻画从手征破缺和色禁闭相到手征对称性恢复和退禁闭相的相变。夸克数密度与QCD物质的状态方程密切相关。本论文研究了零温有限密和有限温有限密下的夸克数磁化率。结果表明在零温有限密下夸克数磁化率有一临界值,在该化学势下发生手征相变,这个相变是一级相变。在有限温下,计算结果表明,在T~140MeV即不是一级相变点,也不是二级相变点,这一变化可能是crossover 信号。致密物质的研究长期以来吸引了许多天文天体物理学家以及粒子物理学家的兴趣,它对我们理解星体的动力学演化机制,物质的结构以及相关的物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至关重要。最后用我们的物态方程,结合天体物理中的Tolman-Oppenheimer-Volkoff(TOV)方程,得到夸克星和中子星结构性质。我们讨论了在我们取不同的袋参数下,星体最大质量、半径和质量密度的关系,所得到的结果与最新的天文观测非常一致。(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3-05-01)

张海鹏,李新洲[6](2013)在《暗星-夸克星可能是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兼及宇宙学对粒子物理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大量文献,基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力学理论,根据银心"黑洞"等观测结果,提出暗星("黑洞")-夸克星可能是宇宙中数倍于可见物质的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基于琼斯假说的宇宙早期神秘的"消电离作用"作用及暗物质晕假说存在的问题,提出±e/3的夸克通过长距电磁作用与短程强相互作用构成的原始夸克星是宇宙早期的暗物质星体,其碰撞是产生恒星等可见物质之源,漩涡星系碰撞并合为一个椭圆星系可佐证之;已在γ暴941017的余晖中观测到的0.1TeV超高能γ光子,因其波长与0.1飞米级的夸克之径相符,亦佐证夸克星的暗物质星体假说。上述观点与宇宙微波背景、可见物质的元素丰度均无矛盾,但有待宇宙观测(宇宙极早期声子的探测以及2.7K是否存在于所假设的宇宙诞生之际原始夸克星形成可能释放的更高频率的辐射背景)证实或证伪。基于普朗克能标和上述宇宙学探讨的启示,提出±e/3的夸克可能是不能再分的基本粒子。(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2期)

李华[7](2011)在《夸克星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星体的研究长期以来吸引着无数的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的注意,因为它对我们了解星体的动力学演化,物质的构成及相关的物理基础理论的发展和检验起着得天独厚的重要作用。其具有的大质量,高密度,强引力场,强磁场,高温环境是我们地球的实验室所无法达到的。因此,自从致密天体被发现以来,有关它的研究就不断地推动着物理理论的发展。反过来物理基础理论的发展又促进了我们对这一类天体的组成,结构,演化性质的了解。迄今为止,我们已从天文观测中发现了两类致密星体:白矮星和中子星。白矮星是首先被天文观测所发现,而后由于量子理论的出现而从理论上得到阐明。中子星则是由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和广义相对论的出现,首先在理论上作出的预言,几十年后才从天文观测上发现。随着广义相对论的发展,一种奇特的天体:黑洞也被物理学家预言,但迄今为止人们还只能用间接的方法来确定其存在。而随着粒子物理学的发展,新的粒子不断地被发现,乃至夸克被认为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因此,人们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致密星体:夸克星的存在。由于其在结构上与中子星十分相似,其在天文观测上与中子星很难分辨。由于夸克星的物质组成是夸克,因而其理论的基础是量子色动力学(QCD)。无论是中子星,还是夸克星,其物质的密度都达到了1014~1015g/cm3,其广义相对论效应十分显着,在有关星体的结构研究中必须考虑相对论修正,其结果便是Tolman-Oppenheimer-Volkoff方程(TOV)。在该方程中只要知道了物质的状态方程,就能够得到星体的结构性质。所以如何导出在核密度及其以上的超密物质的状态方程,便成为了研究此类星体的主要问题。由于中子星发现的较早,其组成成分主要是中子,物态方程是核层次上的状态方程,相关的核实验研究如核的束缚能,饱和密度,压缩模量及对称能等等为得到态方程提供了相当多的信息和限制。而夸克星的组成成分是夸克,从提出夸克概念以来,人们并没有在实验上发现独立的夸克的存在。并且众所周知,夸克具有在高能下的渐进自由与低能下的禁闭特性,所以很难从量子色动力学(QCD)的基础上来了解夸克物质的详细物态性质,因此对夸克性质及夸克物态的研究,就只能从量子色动力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结合一些具体的唯象模型来进行模拟近似。例如MIT夸克袋模型,NJL手征动力学自发破缺模型,微扰量子色动力学及Lattice格点计算方法等等。有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普遍的方法,利用量子场论中的路径积分的表述形式和QCD的一般性质,得到了与模型无关的物态方程的表达式。其夸克物质的密度,压强等由夸克传播子来决定。对于夸克传播子的研究,有许多的方法,包括微扰与非微扰两大类,在高温高密的情况下微扰的方法比较适用,但在有限温度有限密度的情况下,非微扰效应占主要地位。在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中,Dyson-Schwinger方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因此我们利用了在Dyson-Schwinger方程中的Ladder近似的结果,从零温零密的夸克传播子得到有限温度有限密度的情况下的夸克传播子表达式。以上的结果都是与模型无关的,由于Dyson-Schwinger方程是一套无穷耦合的积分方程组,很难从中得到精确的解析表达式,所以在本文中采用了两种具体的近似模型:重整化的夸克传播子模型和具有手征动力学破缺特征的夸克传播子模型。从这两种模型传播子出发,由路径积分的方法我们得到了夸克物态方程的精确的解析表达式。在重整化的夸克传播子模型中,我们采用了叁组模型参数,又分别以有袋模型修正和无袋模型修正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在无袋模型修正情况下,得到的态方程比较硬,导致的夸克星的质量和半径偏大。质量在Mass1.75M(?)~2.2M(?),半径在R 22~26Kmm左右,其质量半径关系与纯中子星的质量半径关系相同。而在加入了袋模型修正后的情况下,得到的夸克物态方程偏软,所加入的口袋参数分别是B1/4=65.5MeV,92MeV,108MeV,质量在Mass1.3M(?)~1.6M(?),半径在R 9.5~14Kmm左右,其质量半径关系与一般的纯自束缚星一致,质量密度比无袋模型修正情况要大。在第二种具有手征动力学破缺特征的夸克传播子模型中,我们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含有夸克化学势为零的压强项Pressure(μ=0)另一种情况是不含有夸克化学势为零的压强项Pressure(μ=0)。在所得到的夸克物态方程中,不含零化学势时的压强项的态方程比较硬,质量在Mass2.25M(?),半径在R 24Kmm。在含有零化学势时的压强项的态方程情况下,质量在Mass0.8M(?),半径在R 8Kmm,质量密度比不含零化学势时的压强项的情况要大。在以上的两类夸克传播子模型研究中,我们还分别与其它的模型态方程做了比较。如Fraga,Pisarski,和Schaffner-Bielich的微扰QCD模型,Manju.Prakash等提出的SQM模型。在所有这些夸克物态方程中,我们发现SQM模型的物态方程(EoS)最硬,这是因为它采用了无相互作用的自由夸克近似,而Fraga,Pisarski,和Schaffner-Bielich的微扰QCD模型采用了有胶子交换的微扰效应。我们所采用的模型中计入了夸克的动力学破缺效应,夸克间有很强的耦合,使得我们的物态方程变的最软,这与相互作用导致物态方程变软的一般结论是一致的。我们还考虑了夸克星的旋转所带来的修正,得到的质量半径比静态的星体大了大约20%,与其他的模型所得到的结论是相符合的。最后,我们研究了夸克星核心的中微子冷却过程,结果显示了我们所采用的模型,其星体核心的冷却过程与以前的结论是一致的。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总结了所得到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1-01-01)

徐冰[8](2009)在《寻找夸克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质量恒星死亡之后,可能形成比中子星更加致密的夸克星。结束了漫长的一生之后,不同质量的恒星会迎来不同的"晚年"。小质量的恒星会成为白矮星,质量大一些的会成为中子星甚至黑洞。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虽然差别巨大,不过这3种恒星的"遗骸"天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本文来源于《大科技(科学之谜)》期刊2009年06期)

小庄[9](2009)在《寻找夸克星》一文中研究指出夸克星存在的最大意义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它们了解大爆炸之后极短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如果夸克星真的存在,则可能给人类探寻宇宙早期的秘密打开一扇新的窗口(本文来源于《南方人物周刊》期刊2009年11期)

岳友岭,徐峰,来小禹,徐仁新[10](2008)在《夸克物质与夸克星》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强子结构研究的进展使人们认识到了亚核子——夸克——的存在。随后,实验和理论上关于夸克之间作用渐近自由性质的发现使学者们明确地提出了"夸克物质"的概念。理论上预言的这种物质是否真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目前基本强作用的理论。夸克星就是夸克物质的可能存在形式之一,相关研究也是人们探索超核密度物质状态的重要途径。该文简述脉冲星、中子星及夸克星的研究历史,总结了近年来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研究的重要成果,指出了夸克星与一般中子星的异同以及若干夸克星候选体。(本文来源于《天文学进展》期刊2008年03期)

夸克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类脉冲星天体(Pulsar-like)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天然的探索超核密度物质的独特实验室。脉冲星有着极其稳定的自转周期尤其是毫秒脉冲星,有些自转周期变换率达到10-19-10-21ss-1,被誉为自然界最稳定的钟,使得它们可用于计时,并可用于监测原子钟的长期稳定度。对脉冲星的研究还有助于探测引力波的存在证据。脉冲星在1967年被首次发现,至今为止,人类在银河系中已发现了接近3000颗脉冲星。脉冲星可分为正常脉冲星、毫秒脉冲星和磁星叁大类,我们区分叁类脉冲星的主要参量依据是其自转周期的快慢以及脉冲星表面磁场的大小。脉冲星的理论解释有两种,一种认为脉冲星是高速旋转的中子星发出有规律的脉冲形成的,这类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可达1014 g/cm3,有高达1012G的磁场。另有一种可解释脉冲星组成成分的模型被称为奇异星,它完全是由奇异核子(可缩写为strangeons)所组成。人们在观测脉冲星周期(P)和周期导数(˙P)的同时,发现了反常的周期突然变短(跃变)的现象,称为glitch[1]。目前,绝大多数的脉冲星仍然没有观测到周期跃变的现象,这些脉冲星在以后很长的时间内可能也观测不到跃变,因此脉冲星的跃变现象是很罕见并且不同寻常的。我们对已经观测到跃变的131颗跃变脉冲星及其400多个跃变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观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后,给出了发生跃变的脉冲星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图像。我们把到达时间噪声对位置测量精度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到达时间噪声的典型时标的测量与任何自转参数都无关,反而与观测数据的总时间长度有关,这表明,对大多数脉冲星来说,这种现象的实际时标远大于这些观测的典型时标。在文章中,我们还给出两种模型下脉冲星发生glitch的物理机制,即中子超流模型和星震模型,通过对Crab和Vela两颗脉冲星的数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结果表明,无论是大尺度的船帆座类脉冲星(Vela-like pulsars)还是小尺度的蟹状星云类脉冲星(Crab-like pulsars),都可以用不同星体表面发生碎裂瞬间其表面存在的不同惯性矩来得到很好的解释,具体表现为不同星体表面临界应力与奇异星表面剪切模量之间比值的不同。在与观测相比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测有关固态奇异星的相关性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夸克星论文参考文献

[1].云朝昂,来小禹,王兆军,吕国梁.固态夸克星星震模型的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7

[2].云朝昂.固态夸克星星震模型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7

[3].张海鹏,张力,罗延安,范祖辉,张鹏杰.关于宇宙暗物质主要形态之黑洞-夸克星的新证据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初鹏程.夸克物质与夸克星的唯象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5].朱慧霞.利用DS方程研究有限温有限密QCD及夸克星的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张海鹏,李新洲.暗星-夸克星可能是暗物质的主要形态——兼及宇宙学对粒子物理的启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7].李华.夸克星的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1

[8].徐冰.寻找夸克星[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9

[9].小庄.寻找夸克星[J].南方人物周刊.2009

[10].岳友岭,徐峰,来小禹,徐仁新.夸克物质与夸克星[J].天文学进展.2008

标签:;  ;  ;  ;  

夸克星论文-云朝昂,来小禹,王兆军,吕国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