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复合物论文-齐烨迪,张诗琪,周鑫悦,陈莉,林晓

纳米银复合物论文-齐烨迪,张诗琪,周鑫悦,陈莉,林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银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丁,电化学传感器,Ag-TiO_2-CS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

纳米银复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齐烨迪,张诗琪,周鑫悦,陈莉,林晓[1](2019)在《基于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的芦丁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Ag-TiO_2-CS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建立适用于其分析检测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利用Ag-TiO_2-CS修饰电极,以此制备芦丁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进行研究,之后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芦丁进行检测,建立芦丁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CV实验表明Ag-TiO_2-CS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可以应用于芦丁检测。DPV实验进一步表明,修饰电极峰电流值与芦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稳定性、抗干扰性等良好,此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对芦丁片中的芦丁进行测定,结果良好。该传感器制作方法简单,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可用于芦丁片中芦丁的分析测定。(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玉环,刘家伟,余毛省,于洪珺,卑凤利[2](2018)在《纳米银的制备及纳米银/GO复合物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不同形貌、尺寸的纳米银,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溶胶-凝胶法较成熟稳定,制得的纳米银为球形粒子,尺寸均匀,粒径60nm左右。将纳米银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后掺杂到磷酸铁锂(LiFePO_4)中,制得的LiFePO_4-纳米银/GO复合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6mAh/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刘银花,李莉,欧阳新平,袁文辉[3](2018)在《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对导电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氧化石墨烯、硝酸银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通过FTIR、XRD、SEM、TEM和UV-Vis对合成的复合物进行了结构及形貌的表征,并将复合物应用于导电胶中,考察了其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可改善导电胶的导电性,且不会减弱其热稳定性。当复合物的质量分数达到0.9%时,导电胶的体积电阻率低至4.34×10–4?·cm,与空白样相比降低了79%;而且导电胶的热分解温度约为350℃,和纯环氧树脂的热分解温度相近。(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9期)

梁宁刚,李娟娟,蔡卓,叶丹妮[4](2018)在《叁维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岩白菜素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热合成法制备纳米银,并与叁维石墨烯(3DGR)复合制得3DGR/Ag材料,再滴涂于玻碳电极(GCE)表面,制成3DGR/Ag/GCE修饰电极。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法(XRD)、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对修饰电极材料进行了表征。以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恒电位库伦分析法(CPC)研究了岩白菜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20mol·L~(-1)Na_2HPO_4-NaH_2PO_4溶液(pH5.8)中,该修饰电极对岩白菜素的氧化反应有催化增敏作用,氧化峰电流与岩白菜素浓度在2.0×10~(-6)mol·L~(-1)~1.0×10~(-4)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62×10~(-7)mol·L~(-1)。将3DGR/Ag/GCE用于岩白菜素片的测定,回收率在99.8%~106.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5期)

刘银花[5](2018)在《纳米银/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元器件正在向小型化、便携化、高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锡铅(Sn/Pb)焊料已不能满足当前电子封装的要求。导电胶由于具有环境友好、操作温度低、分辨率高及工艺步骤少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导电胶普遍存在体积电阻率较高的缺点。因此,研究高导电性的导电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石墨烯和纳米银的优异性能,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形貌的纳米银/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环氧树脂导电胶性能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用改进的Hummers法合成氧化石墨,选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以硝酸银和氧化石墨作为初始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银颗粒/石墨烯复合物。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曼光谱(Raman)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然后将该复合材料应用于环氧树脂导电胶中,研究其对导电胶导电性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该复合物会增强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当硝酸银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2:1,填充复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2%时,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8.21×10~(-4)Ω·cm,比空白样的电阻率降低了59.8%,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2MPa,比空白样提高了41.2%。(2)以硝酸银、氧化石墨为原料,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通过FTIR、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TEM、Raman、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表征方式表征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形态。然后将其掺杂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测试导电胶的热稳定性、导电性和剪切强度。结果显示,该复合物对导电胶的热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对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当硝酸银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15,填充复合物的质量分数为0.9%时,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4.34×10~(-4)Ω·cm,比空白样的电阻率降低了78.7%,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3.2 MPa,与空白样相比提高了55.3%。(3)用巯基乙胺修饰纳米银线,再将功能化的纳米银线与氧化石墨混合,最后用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制备了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利用FTIR、XRD、SEM、TEM、Raman和XPS对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然后将其掺杂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测试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结果发现,该复合物对导电胶的导电性和剪切强度有明显的提高。当纳米银线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4:1,填充杂化物的质量分数为0.8%时,体积电阻率达到最低值9.31×10~(-5)Ω·cm,比空白样的电阻率降低了95.4%。而当纳米银线与氧化石墨的质量比为6:1,填充杂化物的质量分数为0.6%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4.3 MPa,与空白样相比提高了68.2%。(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24)

于锐权,向俊,李开军,杨正吕,刘公岩[6](2018)在《改性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对皮革抗菌能力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浸涂方式将聚乙二醇接枝改性壳聚糖(PEG-g-CS)与没食子酸纳米银复合物在皮革表面形成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接触角测量仪表征了该涂层的微观形貌和亲水性,而且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coli)为细菌模型,分别采用抑菌圈法及振荡法、吸光度法进行了抗菌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涂层有明显的抑菌圈,且循环使用3次后2 h内杀菌率均高达99%以上,具有高效抗菌性;另外,复合抗菌剂整理皮样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长时间内均能抑制其生长,具有长效抗菌性。这种优异的抗菌性是由于复合涂层将PEG的阻抗细菌黏附、壳聚糖接触杀菌及纳米银释放银离子杀菌进行了有机协同,使得该复合涂层成为皮革或皮革制品的理想抗菌涂层。(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2期)

石雨婷[7](2018)在《氧化石墨烯及其纳米银复合物对唾液菌群抗菌作用及菌群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研究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及其纳米银复合物(Graphene oxide-silver Nanocomposite,GO-AgNPs)对人体口腔唾液菌群的抗菌作用。2.研究GO及GO-AgNPs纳米材料对人体口腔唾液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1.GO和GO-AgNPs纳米材料对口腔唾液菌群的抗菌作用采集健康人群的口腔唾液菌群样本,通过MTT比色实验检测菌群活力;活死菌荧光染色标记经纳米材料处理过的菌群样本后,并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活菌和死菌的相对比例,及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活死菌状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纳米材料处理后的菌群样本微观形态的改变。2.GO和GO-Ag NPs纳米材料对人体口腔唾液菌群结构的影响采集健康人群的口腔唾液菌群样本,用DNA修饰染料-迭氮碘化丙锭PMA处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唾液微生物菌群组成、丰度、物种多样性、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的比例等影响。结果GO和GO-AgNPs纳米材料对人体口腔唾液菌群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都有浓度依赖性,且GO-AgNPs抗菌作用更强。经GO和GO-AgNPs处理后的唾液菌群样本,其菌群代谢活力降低,死菌比例相对增加,细菌结构的完整性受损。MTT研究和流式细胞技术研究均显示,从GO=20μg/mL及GO-AgNPs=2.5μg/mL起,就会显着导致细菌死亡。流式细胞技术研究还显示从GO=40μg/mL及GO-AgNPs=10μg/mL起,细菌存活率已不足一半。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显示GO=80μg/mL及GO-AgNPs=15μg/mL时,细菌大部分死亡且程度相当。透射电镜显示经GO及GO-AgNPs作用后,细菌均细胞破裂胞质外流,细胞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且GO-AgNPs对其破坏程度更大。GO和GO-AgNPs纳米材料能显着改变人口腔唾液菌群结构,唾液菌群的丰度发生了变化。GO和GO-AgNPs也能使人唾液菌群G~-菌比例显着下降,这可能与G~-和G~+菌不同的细胞壁结构有关。结论GO和GO-AgNPs纳米材料对口腔唾液菌群均有着优良的抗菌作用,且GO-AgNPs抗菌作用更强。GO和GO-AgNPs纳米材料均会造成菌群结构不同程度的改变,两者均会使G~-菌比例下降,本研究为此类材料在口腔疾病治疗和预防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4-01)

杜云峰[8](2017)在《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的制备及导电墨水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体积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使得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热学性能、力学性能、磁学性能以及催化性能,在各个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和银/金纳米材料分别采用循环冷却超声化学法和恒温超声化学法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导电墨水,该导电墨水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贮存稳定性以及柔韧性,有望在印制电子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采用循环冷却超声化学法用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原位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并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反应物浓度以及还原剂对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制得的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颗粒均匀分布在石墨烯片表面;纳米银粒径在10 nm左右、粒径分布均匀;石墨烯与纳米银有良好的结合关系。实验表明适量的柠檬酸钠不仅能还原硝酸银,还能遏制纳米银的团聚;适量氧化石墨烯不仅能为纳米银提供吸附位点,还能提高胶体稳定性。采用恒温超声化学法,在不添加任何稳定剂的情况下,以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原位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金复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超声作用以及氧化石墨烯对复合物性能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制得的复合物进行了微观表征,发现制备的纳米金颗粒粒径在20 nm左右,同样具有良好的微观形貌和与氧化石墨烯的良好的结合性能。实验表明超声化学法在制备球形金属纳米颗粒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制得的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为导电相,以水为溶剂,再添加微量的乙醇、乙二醇、丙叁醇和少量的丙烯酸树脂,制备了质量分数为10%的复合物导电墨水。以普通钢笔在Kodak喷墨打印相纸上用导电墨水印制导电线路,对墨水进行了直写性能试验,并对导电线路采取了水洗、超声处理、热烧结等后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导电线路在适当后处理后电阻率为15.4μΩ·cm,约为块体银的9.6倍,能满足一般电路要求。本研究制备的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墨水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本文采用超声化学法制备了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并研究了石墨烯基纳米银复合物导电墨水的制备及应用,该新型复合物还有望在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得到更多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17-04-01)

曾佩[9](2017)在《丹参酮Ⅱ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中耳炎的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耳炎作为耳科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局部应用抗生素在中耳炎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但其耐药性及潜在耳毒性却限制了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为了更好的实现中耳炎的治疗,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中药活性成分丹参酮IIA和无机材料纳米银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该系统由正电性的壳聚糖或溶菌酶与负电性的纳米银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包裹纳米银,随后将其与丹参酮IIA包合物相结合,发挥协同抗菌作用,同时减少银的用量,从而构建得到抗菌性能更优、无潜在耳毒性及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制剂。进一步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基质,制备成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将其应用于局部治疗中耳炎,并就该复合物凝胶对中耳和内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首先利用兰花蕉内生真菌菌体水浸液与硝酸银生物合成纳米银颗粒,采用紫外全波长扫描(UV-vis)、粒径和电位分析(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等表征手段对生物合成的纳米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兰花蕉OC14菌株水浸液与硝酸银孵育合成了球形或近球形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约为46.1 nm,纳米银分散性好,结晶性良好,属于面心立方结构。采用共孵育法制备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和溶菌酶纳米银复合物,通过改变壳聚糖分子量、浓度以及纳米银胶体溶液与壳聚糖溶液的投料比,考察复合物的粒径分布和抗菌性能。使用不饱和醇溶液法制备丹参酮IIA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将两者共孵育形成丹参酮IIA/银复合物的纳米粒体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二倍稀释法和对细菌的抑制率评价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结果发现在24 h时与丹参酮IIA和纳米银相比,复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更低,且具有更高的抑制率,表现为协同作用。利用聚合物沉淀型原位凝胶的形成原理,选择凝胶基质材料PLGA,辅以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制备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得到黄棕色或红棕色半透明液体,质地均匀细腻,有一定粘稠度。在PBS中可迅速形成球状液滴,完成溶剂交换后形成黄橙色或红褐色的半固体凝胶储库。体外释放结果显示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溶液的体外释药周期约为7天,而丹参酮IIA对照品的释药周期仅为1.5天,表明该制剂有较为明显的缓释效果。而凝胶剂显示比溶液剂具有更为显着的缓释作用。收集中耳腔灌洗液和上皮组织,应用HPLC法测定中耳腔注入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溶液剂和凝胶剂后的药时曲线。运用软件分析数据得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剂的血药浓度Cmax分别为8.05±3.49μg/mL和10.67±4.27μg/mL,明显高于溶液剂的3.08±1.73μg/m L和3.93±1.10μg/m L。凝胶剂的药物曲线下面积AUC0-t与溶液剂曲线下面积AUC0-t相比,提高了近3倍。结果表明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可显着提高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通过鼓膜穿刺注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建立豚鼠中耳炎模型,鼓室注射给药后分别在不同时间点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结果发现各药物和生理盐水组比较,细菌培养菌落计数皆有下降,表明各药物具有一定的药效,且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显着低于纳米银和丹参酮IIA,在24 h的细菌数分别为243×104CFU/mL、371×104CFU/m L和530×104CFU/m L。并且各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治疗组显示出更明显的TNF-α和IL-8水平下降趋势(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中耳粘膜切片的炎细胞浸润情况,可见氧氟沙星滴耳液组和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组炎性细胞显着减少。说明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可应用于中耳炎的治疗。同时,在对丹参酮II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对中耳及内耳的安全性评价中可以发现,各组药物鼓室注射后毛细胞均排列整齐,未见缺失,提示该复合物凝胶基本无耳毒性。综上所述,本课题将中药活性成分与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结合,设计了一种具多重抗菌作用的新型纳米给药系统,为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策略,并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7-03-01)

李高青,桑青,崔凯[10](2016)在《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的抑菌性及细胞相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实验室自制的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为材料,探讨其抑菌性及细胞相容性。方法设置4组:A(含纳米银1×10-5的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B(含纳米银5×10-6的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C(含纳米银2×10-6的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D(壳聚糖温敏水凝胶,不含纳米银)。通过抑菌圈法测定4种样品对6种革兰阴性菌,1种革兰阳性菌,3种真菌的抑菌作用;以SRB法测定其浸提液的细胞相容性。结果随着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中纳米银含量增加,抑菌作用增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的抑菌作用优于壳聚糖温敏水凝胶;其浸提液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结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有望作为新型创伤敷料。(本文来源于《中国生化药物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纳米银复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不同形貌、尺寸的纳米银,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纳米银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传统溶胶-凝胶法较成熟稳定,制得的纳米银为球形粒子,尺寸均匀,粒径60nm左右。将纳米银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后掺杂到磷酸铁锂(LiFePO_4)中,制得的LiFePO_4-纳米银/GO复合物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6mAh/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银复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齐烨迪,张诗琪,周鑫悦,陈莉,林晓.基于纳米银-二氧化钛-壳聚糖复合物修饰电极的芦丁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玉环,刘家伟,余毛省,于洪珺,卑凤利.纳米银的制备及纳米银/GO复合物在电化学方面的应用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8

[3].刘银花,李莉,欧阳新平,袁文辉.纳米银线-石墨烯复合物对导电胶性能的影响[J].精细化工.2018

[4].梁宁刚,李娟娟,蔡卓,叶丹妮.叁维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岩白菜素的测定[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5].刘银花.纳米银/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环氧树脂导电胶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8

[6].于锐权,向俊,李开军,杨正吕,刘公岩.改性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对皮革抗菌能力的应用[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8

[7].石雨婷.氧化石墨烯及其纳米银复合物对唾液菌群抗菌作用及菌群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8].杜云峰.石墨烯基纳米银/金复合物的制备及导电墨水应用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7

[9].曾佩.丹参酮ⅡA/纳米银复合物凝胶的制备及其用于中耳炎的治疗[D].广东药科大学.2017

[10].李高青,桑青,崔凯.壳聚糖纳米银复合物基温敏水凝胶的抑菌性及细胞相容性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

标签:;  ;  ;  ;  

纳米银复合物论文-齐烨迪,张诗琪,周鑫悦,陈莉,林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