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基引发剂试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锂基引发剂试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一、锂系引发剂试生产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论文文献综述)

邓婷[1](2020)在《不同种类EPDM及BIPB用量对PB/SBS/EPDM三元共混物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电子设备系统中信息传输最显着的特性就是高速高频化,这使得印制电路板不仅需要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同时还得具有更大的数据传输量的能力,因此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成为了印制电路板领域的研发热点。与此相应,高频树脂材料的研发也从传统的环氧树脂逐步转移到碳氢树脂。通常情况下,覆铜板中常用的碳氢树脂体系有:聚异戊二烯体系,聚丁二稀体系,三元乙丙共聚体系等,其中最典型的是聚丁二稀体系。目前通过使用碳氢树脂材料实现的主流高频产品大都由国外公司研发生产,而我国对覆铜板用碳氢树脂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选用聚丁二烯(PB),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三元乙丙橡胶(EPDM)三种碳氢树脂,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B/SBS/EPDM三元共混物。研究了不同种类的EPDM和1,4-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BIPB)用量对三元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将不同牌号的EPDM与PB,SBS共混,制备了PB/SBS/EPDM三元共混物,通过DSC对三元共混物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对三元共混物的交联密度,力学性能,吸水率,热稳定性以及介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EPDM中第三单体为DCPD相比,当第三单体为ENB时,三元共混物交联密度更大,力学性能更好,热稳定性更大,以及具有更低的吸水率,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EPDM中第三单体为ENB时,随着ENB含量的增加,三元共混物的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吸水率降低,热稳定性增大,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减小。EPDM中第三单体为ENB,ENB含量为9.5%的PB/SBS/EPDM-3三元共混物的综合性能最优异。2.将不同牌号的EPDM与PB,SBS共混,改变BIPB的用量,使用溶液法制备了PB/SBS/EPDM三元共混物,通过DSC对三元共混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研究。对三元共混物的交联密度,吸水率,热稳定性,介电性能以及FT-IR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BIPB用量的增加,三元共混物交联密度增加,吸水率降低,热稳定性增加,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减小,同时,当BIPB用量增加到3.4 phr时,EPDM中第三单体的含量及类型对三元共混物的介电性能影响减小,三元共混物的FT-IR可以为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张桂荣[2](2013)在《稀土催化剂异戊二烯聚合工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异戊橡胶全名为顺式1,4-聚异戊二烯,是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生成的高顺式合成橡胶(顺式1,4-构型含量92%~97%),为天然橡胶的最佳替代物。本文利用自主设计的稀土异戊橡胶20L聚合装置及1m3聚合中试装置,完成了聚合工艺条件的优化。论文研究了催化剂放大特点以及连续聚合规律,确定了催化剂的配方与制备条件;考察了连续聚合时聚合釜传热、胶液的输送以及搅拌功率等问题的解决方法;确定了聚合工艺参数,得到了合格、稳定的中试产品,产品质量与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相当。通过20L聚合装置技术开发,考察了连续聚合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聚合温度以及单体浓度对反应的影响;考察了胶液粘度、反应速率与聚合时间的关系;考察了引发剂工艺控制特点及门尼粘度的调节规律,确定了调控门尼粘度的方法;确定了连续聚合优化工艺参数。进行了1m3聚合釜规模中试装置设计与建设,研发出了新型聚合反应器,优化了聚合流程,完成了单元局部验证试验,优化了聚合工艺条件,完善了全流程聚合成套技术。

冀翠彦[3](2013)在《采用正丁基锂/三异丁基铝/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体系制备反式聚丁二烯橡胶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具有高拉伸强度、高撕裂强度、高耐磨性等众多优异的性能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了四种正丁基锂/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体系在环己烷中,不同温度及引发剂配比下引发聚合反式聚丁二烯的规律。采用GPC、NMR、DSC、WAXD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采用微控电子万能试验机、磨耗试验机、DMTA等手段对其硫化胶性能进行表征,并进一步采用WAXD研究了反式聚丁二烯硫化胶的拉伸结晶行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引发体系不能制得反式聚丁二烯,但对乙烯基结构含量具有调节能力,当[Na]/[N]/[Li]由0.1/0.1/1增大到1/1/1时,Vinyl-1,2由41%增加到78%;十二烷基苯磺酸钡引发体系中,在固定[Al]/[Li]=1时,Trans-1,4会随着[Ba]/[Li]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在[Ba]/[Li]为0.18时,Trans-1,4达到最大值79%。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钡引发体系在80℃、2L反应釜中可制备数均分子量大于8万,单体转化率高达100%的反式聚丁二烯产物。对不同反式含量聚丁二烯硫化胶的性能研究表明: Trans-1,4达到67.0%时,拉伸强度会迅速增大,可由Trans-1,4为67.0%的12MPa增加到Trans-1,4为74.7%的18.5MPa,另外聚合物硫化胶的耐磨性优异,磨耗体积随反式含量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对产生上述现象原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式结构含量大于67.8%的聚丁二烯硫化胶可在室温下发生拉伸诱导结晶,且拉伸比率及反式结构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拉伸诱导结晶的形成。

宁超[4](2012)在《阴离子聚合制备星形LCBR和星形梳状(Sl)n》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采用活性阴离子聚合机理,通过高分子设计,合成了树脂级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稀(LCBR)和结构新颖的星形梳状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C-(SI)n)。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环己烷为溶剂,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四氯化硅(SiCl4)为偶联剂,合成了一系列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添加剂种类及用量、工艺条件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和偶联反应的影响和LCBR的微观结构、相对分子量及偶联效率对门尼粘度、5%甲苯溶液粘度、凝胶含量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模试放大和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THF的调节能力温和且有力,单臂分子量4万和6万时,n (THF/n-BuLi)分别为0.48和0.90;基础胶分子量增大,偶联效率下降;偶联剂用量n (SiCl4/n-BuLi)为0.20~0.30,偶联温度70℃,偶联效率较高;门尼粘度(ML)和5%甲苯溶液粘度(SV)随LCBR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只有基础胶分子量与偶联效率相互匹配得到时,才能确保得到合适的ML与SV。考察了模试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增韧HIPS和ABS的效果:模试产品质量稳定,凝胶含量和挥发分均较低,制备HIPS、ABS的增韧效果优于日本旭化成公司同类产品。以环己烷为溶剂,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氧化星形液体聚丁二烯(ESPB)为偶联剂,进行了苯乙烯和异戊二烯的两步法嵌段共聚合和偶联反应,并将产物进行沉淀分级得到了一系列纯的星形梳状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SC-(SI)n).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热性能、溶液粘度和流变学性能。重点考察了偶联反应规律、以及支化结构和分子参数对聚合物热性能、溶液粘度、熔融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偶联剂用量的增加,偶联效率显着增加,E/Li=1.2时达到最大;随着单臂分子量增加,偶联效率逐渐降低;随着偶联时间的增加,偶联效率增加,8小时之后几乎不变;FTIR、1HNMR和DSC测试证明SC-(SI)n是聚苯乙烯与聚异戊二烯的嵌段共聚物,有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两相结构且呈微观相分离;与相近分子量的线形SIS相比,SC-(SI)n的特性粘度低,且支化度越高,特性粘度越低;与相近分子量的线形SIS相比,SC-(SI)n在相同剪切速率下的熔融粘度较低,剪切速率敏感性高;随着SC-(SI)n分子量升高,熔融粘度升高,温度敏感性下降;与SIS熔体相比,SC-(SI)n的熔体的具有较高弹性模量G’和较低的损耗模量G”。

赵永兵[5](2010)在《充油顺丁橡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镍系顺丁橡胶具有耐磨、耐低温、生热低等优点,但耐湿滑性能和耐撕裂强度较低。顺丁橡胶充油后在保持原有顺丁橡胶优点的情况下,使用填充油作为填充剂替代丁二烯,用调节剂法生产基础胶,即在Ni-AL-B三元催化剂体系中添加第四组分(D,羟基物),调节催化剂配比合成高门尼粘度基础胶。此方法有效地调节了基础胶的相对分子质量,使高门尼基础胶生产简便易行、控制灵活,门尼粘度高,充油性好,性能稳定。在一次充油工艺的基础上,采用间断二次充油工艺,提高基础胶充油的合格率。该项目经过小试、中试和工业试生产的参数摸索,在顺丁橡胶装置上成功地开发了充油顺丁橡胶新产品,通过多项指标检验和加工实验,表明充油顺丁橡胶工业试生产期间,原料质量稳定,聚合反应工艺参数和产品质量经过调整后控制稳定,回收系统、凝聚系统和后处理生产线运行平稳,充油顺丁橡胶新产品性能优良,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充油顺丁橡胶的研究,正是基于对我厂橡胶装置产品单一的局面,通过现有的顺丁橡胶生产工艺和各种操作参数的改造,获得理想形态、结构及应用性能优良的充油顺丁橡胶,为我厂解决原料紧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奠定了基础。

闻寄勤[6](2010)在《有机磺酸稀土催化体系合成微观结构可控聚丁二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钕系顺丁橡胶主要应用于轮胎工业,它具有高顺-1,4含量(>94%)和没有支化的线性结构,线性结构导致钕系聚丁二烯橡胶具有冷流的特点,在承受压力下会引起连续的形变或运动,因此在工业中冷流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高反-1,4聚丁二烯橡胶具有优异的动态力学性能如高的生胶强度,但是高熔融温度(Tm≈150°C)影响了它的加工性能。本文利用有机磺酸钕配合物(Nd(RSO3)3·nL-AlR3/AlR2H)二元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得到了顺-1,4含量与反-1,4含量可控的钕系聚丁二烯橡胶,以期改善聚丁二烯橡胶的力学性能,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1、采用对硝基氯苯邻磺酸钕配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二元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详细考察了给电子体和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丁二烯聚合的影响。当采用含有(C=O、S=O、-OH)这些基团的给电子体作为配体时,催化剂具有溶解性、热稳定性好等特点,烷基化比较完全,聚合的活性较高,转化率能高达99.9%,通过改变烷基铝的种类,可以得到顺-1,4结构含量为51.8%97.1%,反-1,4结构含量为1.5%45.2%的聚丁二烯,但是大部分的催化体系顺-1,4结构含量都大于90%,且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简单的催化剂组成、方便的制备过程、较高的聚合活性和立体选择性以及温和的聚合条件使这类催化剂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采用间硝基苯磺酸钕配合物(Nd(3-NBSA)3·nL)与烷基铝组成的不含有卤素的二元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得到了顺-1,4结构含量为42.3%~93.9%,反-1,4结构含量为4.3%~54.3%,重均分子量Mw为6.0×104~1.5×106g/mol的聚丁二烯。采用了DSC、13C NMR等方法研究所得聚丁二烯样品的链结构,分析发现,聚丁二烯为顺-1,4单元与反-1,4单元的嵌段共聚物。3、采用不含有卤素与吸电子基团(NO2-)的苯磺酸钕配合物与烷基铝组成的催化体系聚合丁二烯,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聚合条件,可以得到顺-1,4结构含量为58.7%97.6%,反-1,4结构含量为1.4%38.0%的聚丁二烯。在Nd(C6H5SO3)3-AlR3催化体系中添加醇(ROH/Nd(mole ratio)=5),可以得到顺-1,4结构含量为94.5% 97.3%的高顺式聚丁二烯,简化了制备工艺。聚合物为顺-1,4与反-1,4单元的嵌段共聚物。

崔小明[7](2009)在《聚丁二烯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文中提出介绍了聚丁二烯橡胶(PBR)的生产技术及其研究开发进展,主要包括催化剂、聚合工艺以及凝聚和后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进展。分析了国内外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中国聚丁二烯橡胶生产的一些建议。

崔小明[8](2009)在《聚丁二烯橡胶的市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国内外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提出了发展我国聚丁二烯生产的建议。

崔小明[9](2009)在《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现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的生产消费现状、生产技术开发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张雪涛[10](2009)在《阴离子聚合制备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反式聚丁二烯(HTPB)及其共聚物具有低的压缩生热、优异的耐疲劳性、耐磨性、耐撕裂性以及低温性能,而且其粘着性和生胶强度也很突出,在轮胎工业中可用做配胶,用以提高轮胎的性能,是发展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的理想胶料。合成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的催化体系主要有Zigler-Natta体系和阴离子聚合体系,其中阴离子聚合因为具有活性可以对聚合物进行精细的分子结构设计,所以可以定制不同结构的聚合物,从而满足不同性能的需求。因此,本文综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阴离子聚合制备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的研究,通过分子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HTPB的结晶-非结晶嵌段聚合物。本文采用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BaDEGEE)、三异丁基铝(TIBA)和烷基锂(RLi)组成三元引发体系,合成了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重点考察了Al/Li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对丁二烯(Bd)、异戊二烯(Ip)和苯乙烯(St)进行了均聚合动力学的研究,并对Bd-Ip的共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上述引发体系合成了一系列含HTPB的结晶-非结晶嵌段聚合物,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随着Al/Li的增加,聚丁二烯(PB)的反式结构含量从50%增加到89%;聚异戊二烯(PI)的反式-1,4-结构含量从24%增加到46%,并且其3,4结构含量也有所增加;聚苯乙烯(PS)的微观结构基本没有变化,为无规聚苯乙烯。聚合温度的降低有利于提高PB的反式结构,我们通过降低聚合温度得到了反式-1,4-结构含量为92.1%的高反式聚丁二烯。随着反式-1,4-结构含量的增加,聚丁二烯由无定形态经过中间过渡态(半结晶态)逐渐转变为结晶态。Al/Li对丁二烯、异戊二烯和苯乙烯的聚合动力学影响较为显着,尤其是对苯乙烯,当Al/Li大于1.0时阻滞作用尤其明显;而对于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当采用不同的烷基锂时影响规律又不尽相同。对于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竞聚率rBd>rIp,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Al/Li的增加,rBd下降,rIp升高,它们的乘积rBdrIp逐渐增大并趋于恒定,说明共聚物的无规性变好;另外,通过降低聚合温度或者提高Al/Li,可以使共聚趋近恒比共聚。研究了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三异丁基铝/正丁基锂体系下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发现,当采用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聚苯乙烯基锂体系时,所得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为双峰分布,据此提出了“同时促进-阻滞聚合”的假设:当0<Ba/PSLi<0.17时,聚合体系表现出“促进聚合”特性;当0.17≤Ba/PSLi<0.33时,聚合体系表现出“同时促进-阻滞聚合”特性;当Ba/PSLi≥0.33时,聚合体系表现出“阻滞聚合”特性。通过分子设计,采用二乙二醇单乙醚基钡/三异丁基铝/烷基锂体系合成了非结晶-结晶立构两嵌段聚丁二烯(LCPB-b-HTPB)、结晶-非结晶-结晶对称立构三嵌段聚丁二烯(HTPB-b-LCPB-b-HTPB)和结晶-非结晶星型立构嵌段聚丁二烯(C-(LCBR-b-HTPB)n),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立构嵌段聚丁二烯均存在冷结晶现象,这是因为低顺聚丁二烯的柔顺性导致发生“润滑效应”,诱使结晶性的高反式聚丁二烯发生冷结晶。通过与异戊二烯或者苯乙烯共聚,合成了含高反式聚丁二烯的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包括HTPB-b-PI,C-(PI-b-HTPB)n,C-(HTPB-b-PI)n和PI-b-HTPB-b-PI)和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包括HTPB-b-PS,C-(PS-b-HTPB)n,C-(HTPB-b-PS)n和PS-b-HTPB-b-PS),对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对于丁二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当聚异戊二烯嵌段达到一定链长时,高反式聚丁二烯嵌段出现冷结晶;对于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无冷结晶现象,当聚苯乙烯嵌段达到一定链长时,发生微观相分离,聚合物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一个属于聚丁二烯相,一个属于聚苯乙烯相。综上所述,提出了含高反式聚丁二烯的结晶-非结晶嵌段聚合物产生冷结晶的条件:其一为嵌段具有一定的柔顺性;其二为嵌段达到一定的长度。由于聚苯乙烯嵌段为硬段,所以即使达到一定的长度也不会产生“润滑效应”而冷结晶;虽然聚异戊二烯嵌段具有一定的柔顺性,但是当其长度不够时,依然没有冷结晶产生,仅当聚异戊二烯嵌段达到一定长度时,才产生冷结晶。

二、锂系引发剂试生产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锂系引发剂试生产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种类EPDM及BIPB用量对PB/SBS/EPDM三元共混物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频覆铜板用基体树脂分类
        1.2.1 聚四氟乙烯
        1.2.2 聚苯醚
        1.2.3 环氧树脂
        1.2.4 聚碳氢树脂
        1.2.5 高频覆铜板常用树脂概况总结
    1.3 覆铜板用碳氢树脂
        1.3.1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概况
        1.3.1.1 SBS的结构与性能
        1.3.1.2 SBS的应用
        1.3.2 三元乙丙橡胶概况
        1.3.2.1 三元乙丙橡胶的结构与性能
        1.3.2.2 三元乙丙橡胶的应用
        1.3.3 聚丁二烯概况
        1.3.3.1 聚丁二烯的结构与性能
        1.3.3.2 聚丁二烯的应用
    1.4 覆铜板的介电常数
        1.4.1 介电常数及其影响因素
        1.4.2 介电损耗及其影响因素
    1.5 碳氢树脂研究现状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制备工艺与固化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溶剂及引发剂的选择
        2.3.1 溶剂的选择
        2.3.2 引发剂的选择
    2.4 制备方法及工艺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种类的EPDM对 PB/SBS/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设备
    3.3 实验步骤
    3.4 样品表征方法
        3.4.1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4.2 凝胶含量
        3.4.3 溶胀比
        3.4.4 力学性能测试
        3.4.5 热稳定性分析
        3.4.6 吸水率
        3.4.7 介电性能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DSC测试分析
        3.5.2 交联密度
        3.5.3 力学性能
        3.5.4 热性能
        3.5.5 吸水率
        3.5.6 介电性能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IPB用量对PB/SBS/EPDM三元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步骤
    4.4 样品表征方法
    4.5 结果与分析
        4.5.1 DSC测试分析
        4.5.2 交联密度
        4.5.3 热性能
        4.5.4 吸水率
        4.5.5 力学性能
        4.5.6 介电性能
        4.5.7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稀土催化剂异戊二烯聚合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异戊橡胶结构及特性
        2.1.1 异戊橡胶结构及特征
        2.1.2 异戊橡胶的特性
    2.2 原料来源
    2.3 国内外异戊橡胶科研及生产情况
        2.3.1 国外异戊橡胶科研生产状况
        2.3.2 国内异戊橡胶科研生产状况
    2.4 可供选择的相关技术路线
        2.4.1 锂系异戊橡胶
        2.4.2 钛系异戊橡胶
        2.4.3 稀土异戊橡胶的发展
    2.5 异戊橡胶性能的影响因素
        2.5.1 微观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2.5.2 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对异戊橡胶性能的影响
        2.5.3 门尼粘度对异戊橡胶性能的影响以及调节方法
    2.6 课题的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2.6.1 课题的来源与意义
        2.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6.3 研究方案
第3章 20L聚合釜三釜连续聚合研究
    3.1 实验内容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1.3 工艺流程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溶剂及单体精制研究
        3.2.2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3.2.3 催化剂放大实验
        3.2.4 聚合温度的影响
        3.2.5 单体浓度的影响
        3.2.6 聚合时间的影响
        3.2.7 聚合工艺参数及稳定性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1m~3聚合釜中试聚合研究
    4.1 实验内容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1.3 工艺流程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催化剂中试放大研究
        4.2.2 连续聚合中试放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异戊橡胶聚合工程研究
    5.1 中试聚合装置长周期连续运转的挂胶问题
    5.2 聚合搅拌型式与搅拌转数研究
    5.3 聚合放热和传热系数研究
    5.4 聚合串联釜数研究
    5.5 聚合搅拌功率研究
    5.6 聚合釜传热问题研究
        5.6.1 增加聚合釜的个数
        5.6.2 适当降低夹套冷却水的温度
        5.6.3 合理分配聚合温度、充分利用物料显热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采用正丁基锂/三异丁基铝/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体系制备反式聚丁二烯橡胶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聚丁二烯橡胶
        1.1.1 聚丁二烯橡胶概述
        1.1.2 聚丁二烯橡胶的结构、性能及应用
        1.1.3 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历程
    1.2 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
        1.2.1 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的合成方法
        1.2.2 聚丁二烯橡胶反式结构含量的调节
        1.2.3 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的性能与应用
        1.2.4 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的研究进展
    1.3 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的结晶行为
        1.3.1 橡胶的拉伸诱导结晶
        1.3.2 聚丁二烯橡胶结晶行为
        1.3.3 反式聚丁二烯橡胶拉伸诱导结晶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规格及来源
    2.2 原料纯化与试剂合成
    2.3 实验设备及测试仪器
    2.4 聚丁二烯的合成与表征
        2.4.1 聚丁二烯的合成
        2.4.1.1 正丁基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引发丁二烯聚合
        2.4.1.2 正丁基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N,N-二甲基四氢糠胺引发丁二烯聚合
        2.4.1.3 正丁基锂/三异丁基铝/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引发丁二烯聚合
        2.4.1.4 正丁基锂/三异丁基铝/十二烷基苯磺酸钡引发丁二烯聚合
        2.4.2 聚丁二烯的表征
        2.4.2.1 单体转化率
        2.4.2.2 分子量及其分布
        2.4.2.3 微观结构相对含量
        2.4.2.4 热力学行为
        2.4.2.5 结晶行为
    2.5 聚丁二烯橡胶的加工与性能测试
        2.5.1 聚丁二烯橡胶的加工
        2.5.2 聚丁二烯橡胶的性能测试
        2.5.2.1 反式聚丁二烯橡胶拉伸诱导结晶行为
        2.5.2.2 拉伸试验
        2.5.2.3 撕裂试验
        2.5.2.4 邵尔 A 型硬度
        2.5.2.5 阿克隆磨耗试验
        2.5.2.6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3.1.1 正丁基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3.1.2 正丁基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N,N-二甲基四氢糠胺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3.1.3 正丁基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异丁基铝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3.1.4 本节小结
    3.2 正丁基锂/三异丁基铝/十二烷基苯磺酸钡引发聚合大分子量聚丁二烯的研究
        3.2.1 [Al]/[Li]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3.2.2 [Ba]/[Li]对丁二烯聚合的影响
        3.2.3 本节小结
    3.3 不同反式结构含量聚丁二烯结晶行为的研究
        3.3.1 聚合物的结晶及热力学行为
        3.3.1.1 采用 DSC 表征的聚合物结晶及热力学行为
        3.3.1.2 采用 WAXD表征的聚合物结晶行为
        3.3.1.3 交联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
        3.3.2 硫化胶拉伸结晶行为
        3.3.2.1 拉伸速率对反式聚丁二烯拉伸诱导结晶的影响
        3.3.2.2 拉伸比率对反式-1,4-聚丁二烯拉伸诱导结晶的影响
        3.3.2.3 反式结构含量对聚丁二烯拉伸诱导结晶的影响
        3.3.3 本节小结
    3.4 不同反式结构含量聚丁二烯硫化胶的性能研究
        3.4.1 不同反式结构含量聚丁二烯硫化胶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
        3.4.2 不同反式结构含量聚丁二烯硫化胶的动态机械性能研究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与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4)阴离子聚合制备星形LCBR和星形梳状(Sl)n(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阴离子聚合技术工业化应用
        1.1.1 锂系聚合物的开发应用
        1.1.2 阴离子聚合技术现状
        1.1.3 我国锂系聚合物发展现状
    1.2 树脂级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1.2.1 树脂级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的特性与发展
        1.2.2 树脂级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的生产工艺
        1.2.3 树脂级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的应用
    1.3 热塑性弹性体SIS的生产与研发
        1.3.1 热塑性弹性体SIS的合成方法
        1.3.2 热塑性弹性体SIS的发展方向
        1.3.3 热塑性弹性体SIS的特性与应用
    1.4 论文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 树脂级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精制
        2.2.2 试剂的稀释及其浓度标定
        2.2.3 丁二烯聚合及偶联反应实验
        2.2.4 模试丁二烯聚合及偶联反应试验
        2.2.5 HIPS的制备
        2.2.6 ABS的制备
        2.2.7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聚合温度对丁二烯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2.3.2 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因素
        2.3.3 聚丁二烯偶联反应的影响因素
        2.3.4 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门尼粘度(ML)的影响因素
        2.3.5 星形低顺式聚丁二烯5%甲苯溶液粘度的控制
        2.3.6 胶中凝胶含量(gel%)的控制
        2.3.7 模试实验平行稳定性
        2.3.8 产品应用试验
    2.4 小结
3 星形梳状(SI)_n嵌段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精制
        3.2.2 星形液体聚丁二烯的制备
        3.2.3 星形液体聚丁二烯的环氧化及精制
        3.2.4 苯乙烯-异戊二烯(SI)共聚及偶联实验
        3.2.5 星形梳状(SI)_n/SI嵌段共聚物的分级
        3.2.6 分析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环氧化星形液体聚丁二烯的合成与表征
        3.3.2 星形梳状(SI)_n聚合和偶联反应的研究
        3.3.3 星形梳状(SI)_n/SI嵌段共聚物沉淀分级的研究
        3.3.4 星形梳状(SI)_n嵌段共聚物微观结构的表征
        3.3.5 星形梳状(SI)_n嵌段共聚物热性能分析
        3.3.6 星形梳状(SI)_n嵌段共聚物特性粘度分析
        3.3.7 星形梳状(SI)_n嵌段共聚物流变学分析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附录B 凝胶含量的测定方法
致谢

(5)充油顺丁橡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镍系顺丁橡胶
    1.2 充油顺丁橡胶
    1.3 充油顺丁橡胶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橡胶产品的应用
    1.5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开发目标
        1.6.1 研究内容
        1.6.2 开发目标
第二章 试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
    2.2 充油顺丁橡胶生产过程简介
        2.2.1 聚合
        2.2.2 充油
        2.2.3 凝聚
        2.2.4 溶剂回收
        2.2.5 后处理
    2.3 结构表征及性能测试
第三章 充油顺丁橡胶小试开发
    3.1 实验方法
        3.1.1 聚合
        3.1.2 充油
    3.2 结果讨论
        3.2.1 Al/B 对顺丁橡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3.2.2 门尼调节剂存在下Al/B 对顺丁橡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3.2.3 镍系顺丁橡胶充油胶的制备及测试
    3.3 推荐的充油胶中试参数
        3.3.1 充油胶生产的工艺路线
        3.3.2 推荐的工艺配方和基本操作条件
        3.3.3 应注意的关键操作点及关键参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充油顺丁橡胶中试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聚合
        4.1.2 充油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制备充油基础胶
        4.2.2 制备充油胶
        4.2.3 充油过程对充油顺丁橡胶性能的影响
        4.2.4 填充油对充油顺丁橡胶性能的影响
        4.2.5 门尼调节剂在溶剂回收过程中的影响
    4.3 工业生产充油顺丁橡胶的工艺包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充油顺丁橡胶的工业试生产
    5.1 充油胶新产品预期达到的质量指标
    5.2 充油胶试生产工艺
        5.2.1 工艺流程简图
        5.2.2 工艺生产方法
    5.3 主要工艺指标、质量指标及化验分析项目、采样点、分析频率
        5.3.1 主要工艺指标
        5.3.2 主要质量指标
        5.3.3 化验分析项目、采样点、分析频率
    5.4 充油胶开发工业试生产
    5.5 结果与讨论
        5.5.1 充油顺丁橡胶质量
        5.5.2 装置能耗、物耗标定结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6)有机磺酸稀土催化体系合成微观结构可控聚丁二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合成聚丁二烯的催化体系
        1.2.1 锂系催化体系
        1.2.2 过渡金属催化体系
        1.2.3 稀土催化体系
        1.2.4 顺、反定向机制
    1.3 稀土催化剂影响丁二烯聚合的因素
        1.3.1 稀土元素
        1.3.2 水和游离酸
        1.3.3 卤素
        1.3.4 配体
        1.3.5 助催化剂
        1.3.6 溶剂
        1.3.7 添加剂
    1.4 1,3-丁二烯聚合物的发展以及性能.
        1.4.1 顺-1,4 聚丁二烯的结构和性能.
        1.4.2 反-1,4 聚丁二烯的结构和性能.
        1.4.3 1,2-聚丁二烯的结构和性能.
    1.5 选题意义
第二章 对硝基氯苯邻磺酸钕配合物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精制
        2.2.2 分析与测试
        2.2.3 配合物的合成
        2.2.4 催化剂的配制
        2.2.5 丁二烯溶液的配制
        2.2.6 聚合反应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对硝基氯苯邻磺酸钕化合物的表征
        2.3.2 不同配体对聚合的影响
        2.3.3 不同烷基铝及其用量对聚合的影响
        2.3.4 温度对聚合的影响
        2.3.5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间硝基苯磺酸钕配合物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及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分析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精制
        3.2.2 分析与测试
        3.2.3 无水间硝基苯磺酸钕化合物的合成
        3.2.4 配合物的合成
        3.2.5 催化剂的合成
        3.2.6 聚合反应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给电子体对聚合的影响
        3.3.2 不同烷基铝对聚合的影响
        3.3.3 聚丁二烯的结构分析
        3.3.4 聚丁二烯的热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苯磺酸钕配合物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精制
        4.2.2 分析与测试
        4.2.3 苯磺酸钕化合物的合成
        4.2.4 苯磺酸钕给电子体配合物的合成
        4.2.5 催化剂的制备
        4.2.6 聚合反应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苯磺酸钕化合物及配合物的表征
        4.3.2 不同配体及助催化剂对聚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4.3.3 不同催化剂用量对聚合的影响
        4.3.4 不同配合物制备方法对聚合的影响
        4.3.5 催化体系中的水对聚合的影响
        4.3.6 聚丁二烯的结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聚丁二烯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技术进展
    1.1 催化剂的开发[1-4]
    1.2 聚合反应工艺的改进[5-7]
        1.2.1 本体聚合工艺
        1.2.2 气相聚合工艺
        1.2.3 溶液聚合工艺
    1.3 凝聚及后处理工艺[8-9]
2 世界聚丁二烯橡胶的市场分析
    2.1 生产现状
    2.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3 中国聚丁二烯橡胶的市场分析[10]
    3.1 生产现状
    3.2 新技术开发层出不穷
    3.3 进出口情况
    3.4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4 发展建议

(8)聚丁二烯橡胶的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际市场分析
    1.1 生产现状
    1.2 消费现状及发展前景
2 国内市场分析
    2.1 产能与产量
    2.2 技术开发
        2.2.1 铁系催化体系
        2.2.2 Ni-Al-B·D引发体系
        2.2.3 三釜凝聚
        2.2.4 稀土顺丁橡胶
        2.2.5 其他
    2.3 进、出口
    2.4 消费现状及前景
        2.4.1 现状
        2.4.2 前景
    2.5 市场价格趋势
3 发展建议

(9)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的供需现状
    1.1 生产现状
    1.2 进出口情况
    1.3 供需现状
    1.4 技术开发现状
2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前景
    2.1 需求量将继续增长
    2.2 产能将快速增加
    2.3 新产品、新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2.3.1 通用胶产品的高性能化和功能化
        2.3.2 合成工艺的节能化和环境友好化
        2.3.3 生产装置的多功能化和高产能化
        2.3.4 新生产技术将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1) 茂金属催化剂在弹性体中将获得广泛应用。
        (2) 分子设计工程将得到广泛应用。
        (3) 活性聚合技术将得到发展。
        (4) 弹性体改性将是技术开发的热点之一。
        (5) 气相聚合技术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方向。
    2.4 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10)阴离子聚合制备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聚丁二烯的结构与性能
    1.3 聚异戊二烯的结构与性能
    1.4 高反式聚二烯烃的合成
        1.4.1 聚二烯烃的阴离子聚合机理
        1.4.2 高反式聚二烯烃的研究进展
        1.4.3 非阴离子聚合法合成高反式聚二烯烃
        1.4.4 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合成高反式聚二烯烃
    1.5 活性阴离子聚合法合成高反式聚合物的引发体系
        1.5.1 第二主族金属盐
        1.5.2 有机铝
        1.5.3 有机锂
    1.6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及意义
2 BaDEGEE/TIBA/RLi制备高反式聚丁二烯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分析与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高反式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表征
        2.3.2 引发剂配比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
        2.3.3 温度对聚丁二烯微观结构的影响
        2.3.4 聚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2.3.5 聚丁二烯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2.3.6 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BaDEGEE/TIBA/RLi制备高反式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分析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BaDEGEE/TIBA/RLi体系异戊二烯聚合反应的研究
        3.3.2 BaDEGEE/TIBA/n-BuLi体系合成高反式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物
        3.3.3 BaDEGEE/TIBA/n-BuLi体系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动力学
    3.4 本章小结
4 BaDEGEE/TIBA/RLi制备含高反式聚丁二烯的结晶-非结晶嵌段聚合物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分析与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立构两嵌段聚丁二烯LCPB-b-HTPB的合成
        4.3.2 立构三嵌段聚丁二烯HTPB-b-LCPB-b-HTPB的合成
        4.3.3 星型立构嵌段聚丁二烯C-(LCPB-b-HTPB)n的合成
        4.3.4 丁戊两嵌段共聚物HTPB-b-PI的合成
        4.3.5 丁戊星型嵌段共聚物C-(HTPB-b-PI)_n和C-(PI-b-HTPB)_n的合成
        4.3.6 丁戊对称三嵌段共聚物PI-b-HTPB-b-PI的合成
    4.4 本章小结
5 BaDEGEE/TIBA/RLi制备高反式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分析与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BaDEGEE/TIBA/n-BuLi引发苯乙烯聚合的研究
        5.3.2 BaDEGEE/n-BuLi引发苯乙烯聚合反应的研究
        5.3.3 丁苯两嵌段共聚物HTPB-b-PS的合成
        5.3.4 丁苯星型嵌段共聚物C-(HTPB-b-PS)_n和C-(PS-b-HTPB)_n的合成
        5.3.5 丁苯对称三嵌段共聚物PS-b-HTPB-b-PS的合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创新点摘要
致谢
作者简介

四、锂系引发剂试生产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种类EPDM及BIPB用量对PB/SBS/EPDM三元共混物介电特性的影响研究[D]. 邓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2]稀土催化剂异戊二烯聚合工程研究[D]. 张桂荣.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3]采用正丁基锂/三异丁基铝/十二烷基苯磺酸盐体系制备反式聚丁二烯橡胶及其性能研究[D]. 冀翠彦. 北京化工大学, 2013(S2)
  • [4]阴离子聚合制备星形LCBR和星形梳状(Sl)n[D]. 宁超. 大连理工大学, 2012(10)
  • [5]充油顺丁橡胶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D]. 赵永兵. 东北石油大学, 2010(03)
  • [6]有机磺酸稀土催化体系合成微观结构可控聚丁二烯的研究[D]. 闻寄勤. 扬州大学, 2010(02)
  • [7]聚丁二烯橡胶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 崔小明. 化工科技市场, 2009(12)
  • [8]聚丁二烯橡胶的市场分析[J]. 崔小明. 化学工业, 2009(11)
  • [9]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现状[J]. 崔小明. 世界橡胶工业, 2009(10)
  • [10]阴离子聚合制备高反式聚丁二烯及其共聚物的研究[D]. 张雪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锂基引发剂试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