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路由论文-赵旭东,向敏,谭童

带状路由论文-赵旭东,向敏,谭童

导读:本文包含了带状路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慧路灯,分簇,路由协议

带状路由论文文献综述

赵旭东,向敏,谭童[1](2019)在《基于带状传感网络的智慧路灯分簇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现有智慧路灯控制网络中对实时性和准确率的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带状传感网络的智慧路灯分簇路由协议。首先汇聚节点对路灯网络进行分簇,通过采用簇内单跳和簇间多跳路由的结合方式,以减少整条带状网络中的传输跳数,使得路灯控制得到快速响应,在扩大网络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能够提高路灯控制的响应时间,同时也有效延长了网络的通信距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07期)

鲁翔宇[2](2016)在《井下带状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片上系统、微机电系统、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讯等技术,是用于监测区域内数据收集与传输的自组织网络,它由众多分布在监测区域中具有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融合数据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由于网络中各节点能量有限,但各种信息监测与传输任务的能耗巨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路由协议,而设计的首要目标即为如何减少与平衡各节点能耗,提升系统的生存期。最小跳数路由协议属于平面路由协议,相对于层次路由协议而言实现较为容易,能够较好适用于井下带状环境,这是煤矿生产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对于煤矿特殊的带状环境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都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矿压监测系统中。在纵向方向上,处于同一梯度的节点较少,但又承担着较大的数据分组、控制分组的传输任务,这就要求了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满足数据融合、低能耗以及均衡能耗等功能。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能够适用于井下带状环境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进行了优化改进。一方面,在保证传输路径跳数最优和能耗最低的条件下,协议的数据传输阶段采用了节点能量分级处理机制,改进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能量分级处理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Minimum Hop Count based on the Node Energy Classification,MHC-NEC):在每次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子节点无需遍历父节点集中能量剩余最多的一个,只需在下一跳父节点的能量等级发生改变时变更下一跳节点,从而降低了整个网络控制分组的数量。另一方面,在路由维护阶段引入主动握手机制,改进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握手机制的路由维护策略(Minimum Hop Count based on Active Handshake,MHC-AH):对于节点的移动和新节点的加入能够及时的进行路由信息更新,降低了数据传输能耗和端到端时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相比,改进后的协议在网络生存期、数据传输平均能耗和端到端时延以及控制分组百分比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6-06-30)

董立红,鲁翔宇[3](2015)在《井下带状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用于井下矿压监测系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呈带状静态分布的特点,以最小跳数路由协议为研究对象,对其路由创建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维护更新阶段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节点能量分级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该路由协议通过对节点能量分级处理的方式,减少了控制分组和数据传输路径的冗余量。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的网络生存期、数据分组平均端到端时延以及控制分组百分比较传统的定向扩散协议及最小跳数路由协议有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工矿自动化》期刊2015年11期)

王伟[4](2014)在《长距离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带状网络的长带状特性会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导致网络出现"热区"。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能量均衡的多跳路由协议CRLDB。该协议主要采用非均匀分簇的思想,引入备选簇首竞争半径的概念和相应的竞争策略,并加入最优簇首个数、节点剩余能量和周围邻居节点个数的簇首选择机制,使节点的剩余能量和传输能量达到平衡。NS2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与LEACH和LEACH-C协议相比,CRLDB在网络的生存时间、整体能耗和基站收到的数据量这3个性能指标上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能更好地均衡网络的能量消耗,提高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4年03期)

刘国梅,金秋春,史军勇[5](2013)在《一种适合长距离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距离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不均、易出现"热区"等问题,提出一种适合长距离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的能量高效的路由协议ERPLDB。ERPLDB协议通过网络能耗模型中的能量消耗公式计算出各个簇的网络节点平均能耗,并使各个簇内的网络节点平均能耗近似相等来进行非均匀分簇,使越靠近Sink节点的簇规模越小,从而有更多的能量转发远程簇传输过来的数据,尽量减少"热区"问题的出现。仿真结果表明,ERPLDB协议能均衡长距离带状网络的能量消耗、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06期)

陈鑫,李凤荣,邢涛,王营冠[6](2011)在《适用于围界防入侵的带状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基于围界防入侵应用的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性。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簇路由机制。该路由机制利用局部信息来优化分簇机制和簇头选择机制,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范围的节点休眠方法,节省网络消耗的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在带状传感器网络中,该路由机制与HEED算法相比在能量利用率和平均能耗上都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延长网络生存期。(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1年11期)

王红良,张申,吴京京[7](2011)在《基于长带状煤矿巷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矿井中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提高通信的安全性。针对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应用在煤矿中存在的缺点,在深入分析LEACH协议应用在长带状煤矿巷道中不足的基础上,将LEACH协议进行了改进,优化了簇首选择与分簇算法,采用改进的最小跳数路由算法使簇首通过多跳方式与汇聚节点通信,减少了节点能量消耗,使其更加适合长带状煤矿巷道中的要求,经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新协议的性能优越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1年10期)

杨融,田梦君,杨宁,曹正阳[8](2011)在《基于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单路径路由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具有特殊网络拓扑结构的自组织无源网络。为了有效解决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节能问题,提出一种单路径路由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从而克服了这些缺陷。对单路径路由建立的时间和数据传输中各节点收发次数进行仿真,并给出了实验实例。实验结果表明,单路径路由算法可以通过减少节点收发数据的次数和能耗,进而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寿命。(本文来源于《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期刊2011年07期)

吴明娟,黄河清,沈杰,王营冠[9](2010)在《分簇式无线带状传感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带状传感网采用分簇拓扑能有效管理网络,但负载不均衡容易导致节点能耗不均而影响网络寿命的情况.提出一种带状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SWSN-LBR)完成网络划分及汇聚节点选择.该协议仅需分簇的节点数和剩余能量信息,采用二分法快速确定出横向网络分区的最佳能量平衡分界点.仿真结果表明,与最小能量成本树(MECT)路由相比,该协议能有效提高网络平衡性,延长网络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9期)

张君艳,朱永利,彭伟[10](2010)在《大规模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输电线路监测系统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特点,抽象出大规模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模型,把网络带宽、时延、跳数、包成功接收率作为链路约束。鉴于蚁群算法收敛速度过慢、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遗传算法不能充分利用系统反馈信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用遗传—蚁群算法寻求最优QoS路径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遗传算法生成初始信息素分布的基础上利用蚁群算法能够快速地找到满足约束的最优路径,网络规模越大其优势越明显,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优化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带状路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片上系统、微机电系统、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讯等技术,是用于监测区域内数据收集与传输的自组织网络,它由众多分布在监测区域中具有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与融合数据能力的传感器节点所组成。由于网络中各节点能量有限,但各种信息监测与传输任务的能耗巨大,因此需要采用合理的路由协议,而设计的首要目标即为如何减少与平衡各节点能耗,提升系统的生存期。最小跳数路由协议属于平面路由协议,相对于层次路由协议而言实现较为容易,能够较好适用于井下带状环境,这是煤矿生产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对于煤矿特殊的带状环境而言,并不是所有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都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矿压监测系统中。在纵向方向上,处于同一梯度的节点较少,但又承担着较大的数据分组、控制分组的传输任务,这就要求了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满足数据融合、低能耗以及均衡能耗等功能。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能够适用于井下带状环境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进行了优化改进。一方面,在保证传输路径跳数最优和能耗最低的条件下,协议的数据传输阶段采用了节点能量分级处理机制,改进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能量分级处理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Minimum Hop Count based on the Node Energy Classification,MHC-NEC):在每次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子节点无需遍历父节点集中能量剩余最多的一个,只需在下一跳父节点的能量等级发生改变时变更下一跳节点,从而降低了整个网络控制分组的数量。另一方面,在路由维护阶段引入主动握手机制,改进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握手机制的路由维护策略(Minimum Hop Count based on Active Handshake,MHC-AH):对于节点的移动和新节点的加入能够及时的进行路由信息更新,降低了数据传输能耗和端到端时延。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最小跳数路由协议相比,改进后的协议在网络生存期、数据传输平均能耗和端到端时延以及控制分组百分比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带状路由论文参考文献

[1].赵旭东,向敏,谭童.基于带状传感网络的智慧路灯分簇路由协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鲁翔宇.井下带状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

[3].董立红,鲁翔宇.井下带状环境中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5

[4].王伟.长距离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J].计算机工程.2014

[5].刘国梅,金秋春,史军勇.一种适合长距离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6].陈鑫,李凤荣,邢涛,王营冠.适用于围界防入侵的带状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

[7].王红良,张申,吴京京.基于长带状煤矿巷道的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改进[J].煤矿安全.2011

[8].杨融,田梦君,杨宁,曹正阳.基于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种单路径路由算法[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

[9].吴明娟,黄河清,沈杰,王营冠.分簇式无线带状传感网负载均衡路由协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张君艳,朱永利,彭伟.大规模带状无线传感器网络QoS路由优化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0

标签:;  ;  ;  ;  

带状路由论文-赵旭东,向敏,谭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