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病原论文-王朋冲,姜艳芬,周宏超,李春燕,李鑫鑫

病毒性病原论文-王朋冲,姜艳芬,周宏超,李春燕,李鑫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性病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猪,病毒,检测,双重RT-PCR

病毒性病原论文文献综述

王朋冲,姜艳芬,周宏超,李春燕,李鑫鑫[1](2019)在《猪重要病毒性病原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针对当前对养猪业危害严重的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病毒(PRV)和猪细小病毒(PPV),分别建立了检测CSFV和PRRSV的双重RT-PCR方法和检测PCV2、PRV及PPV的多重PCR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对CSFV、PRRSV、PCV2、PRV和PPV核酸的检出量分别为7.5 pg/μL、14.2 pg/μL、6.9 pg/μL、9.2 pg/μL和8.6 pg/μL。应用建立的方法分别对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关中等地区部分猪场采集的118份血清进行病毒检测。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是,CSFV为4.23%(5/118),PRRSV为22.01%(26/118),PCV2为15.25%(18/118),PRV为22.88%(27/118),从血清样品中未检测到PPV。本研究建立的检测RNA病毒双重RT-PCR和DNA病毒的多重PCR方法,为猪主要病毒其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选择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唐俊瑜,刘霄,蓝睿,杨贵树,夏桂林[2](2019)在《永胜县种公猪精液携带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病原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种公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公猪精液品质直接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已建立的经多次验证的PCR方法,对永胜县3个规模养殖场采集的52份种公猪精液样品进行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相关病原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种公猪精液携带有PCV-2和PPV,阳性率为32.69%和1.92%;未检出PRRSV、CSFV、PRV和JEV。在采集的3个猪场样品中有1个猪场同时检出了PCV-2和PPV,均为单一携带。结果提示:控制猪场疾病发生的关键,是控制PCV-2的流行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种猪群的疫病检测,推行种猪场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9年01期)

陈亮,李阳,徐馨,金振华,吴宪[3](2018)在《齐齐哈尔地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毒性病原调查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齐齐哈尔地区引起规模化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毒性病原的感染状况,笔者应用PCR或RT-PCR方法对2015年-2017年齐齐哈尔地区规模化猪场147份病料进行了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4种主要病毒性病原检测。结果显示,CSFV阳性率为4.72%,PRRSV阳性率为5.44%,PRV阳性率为1.36%,PCV2阳性率为9.52%。PRRSV和PCV2的混合感染呈上升趋势,CSFV和PRV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关键是控制好PRRSV和PCV2的传播,根本是开展主要病原的净化工作。(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8年15期)

段新慧,唐利斌,蒋雷,杨江瑞,和江彪[4](2018)在《昆明市某猪场仔猪腹泻病毒性病原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昆明某规模猪场暴发的仔猪腹泻进行了病原学调查。此次流行多为5~10日龄仔猪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食欲废绝,排黄色水样稀粪,病程3~5d,仔猪发病率约为30%,有部分病猪死亡。病理变化表现为胃充盈大量未消化乳,壁变薄,直肠管有大量液体。采集9份仔猪粪便、6份母猪血液、1份淋巴组织,用PCR方法分别对流行性腹泻(PED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RV)、圆环病毒2型(PCV-2)四种病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粪便样品中检测到四种病毒,血液样中检测PEDV、PCV-2和RV,淋巴样中只检测出PCV-2。其中,PEDV阳性率37.5%,TGEV阳性率31.3%,RV阳性率13%,PCV-2阳性率100%。四种病毒间混合感染现象较普遍,应是导致仔猪死亡率较高的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和剖检病变,还存在大肠杆菌等感染的可能,应进一步对细菌性病原进行调查。(本文来源于《上海畜牧兽医通讯》期刊2018年01期)

邱琪[5](2017)在《2009~2015年山西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毒性病原谱的构成及人细小病毒B19的基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ash and fever syndrome,RFS)是以发热(≥37.5℃,持续一天以上)和出疹(全身或局部皮肤或粘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引起RFS的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两大类,以病毒为主,包括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人细小病毒B 19(human parvovirus virus B19,HPV B19)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等。其中,人细小病毒B19是常见的人类致病病原体之一,可导致传染性红斑、关节病、暂时性再障危象及异常妊娠等一系列疾病,人群感染率高,且可引起暴发,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威胁。借助“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大部分省市已建立起RFS网络实验室监测技术平台,监测结果为阐明我国RFS病原谱的构成和动态变化提供了一定的本底资料,但整体上我国对于RFS的病原学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尚不系统,且监测质量和敏感性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国内目前对于B19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基因特征的研究相对局限,缺乏科学、系统、详实的报道。研究目的:本研究首次对2009~2015年山西省RFS监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六种病毒(肠道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细小病毒B19和登革病毒)感染阳性病例中各病原的构成情况及流行规律。同时采用Nest-PCR(Nes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对收集到的山西省B19病毒核酸阳性临床标本进行基因定型和基因变异变迁规律的分析,为建立敏感特异的B19病毒核酸检测方法、阐明B19病毒的疾病负担和防控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材料与方法:1.数据来源:通过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信息管理系统获得2009~2015年山西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监测病例和标本的相关信息。2.流行病学研究: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2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阳性病例中六种病毒性病原的构成及流行规律。3.标本来源: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太原市传染病医院采集的B19病毒感染病例的临床标本。4.序列测定:提取病毒核酸,通过Nest-PCR方法进行B19病毒基因的扩增和序列测定。5.生物信息分析:采用Sequencher、Mega和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的整理和基因特征分析。研究结果:1.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两家哨点单位共监测到六种病毒感染的RFS疑似病例850例,采集临床标本1114份,病例和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57%(504/846)和 58.88%(653/1109)。2.504例RFS阳性病例中,六种病毒性病原体的构成依次为麻疹病毒阳性192例(38.10%),肠道病毒阳性93例(18.45%),风疹病毒阳性87例(17.26%),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阳性83例(16.47%),人细小病毒B19阳性48例(9.52%),登革病毒阳性1例(0.20%)。3.RFS阳性病例以15岁以下的儿童和学生为主,不同性别之间六种病毒的总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谱略有差别。RFS病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阳性病例集中在3~8月。4.基于Nest-PCR方法对山西省B19病毒感染病例相应的临床标本进行B19病毒核酸的检测,结果显示4份为阳性,阳性率为5.97%。经基因测序和亲缘性关系分析,4株病毒均属于B19病毒1a亚型。5.本研究获得一株山西B19病毒(SX-T1)近全长基因组序列,长4983bp,未发现核苷酸或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SX-T1在全基因组编码区水平上与各参考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9.3%,其中,与1型参考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2型次之,3型相对较低。尤其与中国B19病毒HZ1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达99.3%,二者在编码NS、VP1、X、VP2和11KD蛋白的基因序列上分别有1、3、0、1和1个氨基酸发生变异。而与B19病毒1a基因亚型的原型株Wi相比,二者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8.3%,在编码蛋白的基因序列上分别有6、7、2、2和3个氨基酸发生变异。研究结论:1.从整体上看,2009~2015年山西省RFS六种病毒的病原谱构成以麻疹病毒、肠道病毒和风疹病毒为主。RFS的发病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多发生在3~8月。山西省RFS阳性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应将儿童和青少年作为RFS重点人群并加强监测和保护。此外,对于20岁以上年龄组人群应加强成人麻疹的预防和控制。2.本研究以Nest-PCR技术为基础进行了山西省RFS病例临床标本中B19病毒的基因测序和定型,提高了 B19病毒的实验室检测水平,为建立敏感特异的B19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积累了技术经验。3.本研究发现引起山西省RFS病例感染的B19病毒均为1a亚型,但不排除其他基因型的存在。同时,获得了山西省B19病毒SX-T1的近全长基因组序列,并对中国流行的B19病毒进行全基因组特征及变异变迁的分析,掌握了山西省流行的B19病毒基因特征的本底资料,为阐明B19病毒的疾病负担和防控相关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7-05-01)

王坤,李宏,张淑艳,徐春艳,高东旗[6](2016)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种类及主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高、病原种类多、容易误诊。近些年还出现了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腺病毒55型等引起的较大规模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社会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从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种类、特征及趋势等进行简要综述,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性呼吸道传染病。(本文来源于《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期刊2016年02期)

霍翠梅,郝晴晴,吕玉星[7](2016)在《2015年-2016年济宁地区导致猪腹泻的病毒性病原调查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冬季至2016年春季,济宁邹城、嘉祥、汶上、曲阜、金乡等地区出现较大范围的仔猪腹泻疫情。为摸清致病病原及流行情况,笔者从5个地区21个规模化猪场采集腹泻仔猪的粪便、病死猪的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共58份,采用PCR或RT-PCR方法,分别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轮状病毒(PROV)、猪圆环病毒2型病毒(PCV-2)、猪瘟病毒(CSFV)、猪蓝耳病毒(PRRSV)和伪狂犬病毒(PRV)检测。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出率高达75.0%,其与猪瘟病毒、蓝耳病毒混合感染情况较为严重。(本文来源于《当代畜牧》期刊2016年15期)

王雅静,武婕,康敏,郑小凌,王冰姝[8](2016)在《2009—2012年广东省发热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性病原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广东省发热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性病原谱,为了解呼吸道病毒在广东省人群中的流行进化规律、提高广东省不明原因肺炎的临床诊疗及疫苗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广东省东西南北中5个城市的1 484份住院发热呼吸道标本,应用自行设计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对流感病毒(Flu)、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MPV)、副流感病毒(PIV)、博卡病毒(Bo V)和冠状病毒(Co 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进行检测。结果 Flu是这4年广东省人群发热呼吸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毒性病原体,有季节分布规律(2—3月、7—8月和11—12月高发)和年龄分布规律(在<1岁的婴儿中高发),但没有明显的性别分布差异。ADV、RSV、PIV、MPV和Bo V这5种病毒的阳性率均没有明显的季节分布规律和性别差异,但有年龄分布特征:ADV在<1岁的婴儿中高发,RSV、PIV、MPV和Bo V这4种病毒均在1~2岁的幼儿中高发。Co V没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但有年份分布特征,阳性率从2009—2012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7种病毒均存在交叉感染现象,Bo V的交叉感染率最高,Flu的交叉感染率最低。结论广东省发热呼吸道综合征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体,ADV、RSV、MPV、PIV和Bo V这5种病毒在广东省这4年的进化处于平缓阶段,而Flu和Co V每年均在变化,需加强多种呼吸道病毒的监测。(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吕玲[9](2016)在《家禽主要病毒性病原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内容,对家禽疫病病原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尤其是近年来关注较多的病毒性病原,如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新城疫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呼肠孤病毒、坦布苏病毒等的分子流行动态与致病机制,为禽病研究与防控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6年03期)

郭晓秋,曲哲会,陈宏智,刘涛,易本驰[10](2015)在《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毒性病原感染情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PCR和RT-PCR方法对豫南地区发生仔猪腹泻的218个猪场进行病原体检测,以调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毒(P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该地区引起仔猪腹泻主要病原体是PEDV(为94.5%),其次为PCV2和PRV,分别为72.1%和33.9%,CSFV和TGEV仅为5.5%和6.0%;100~500头母猪规模场发生仔猪腹泻最为严重(126个),其次是500~1 000头母猪规模场(58个);混合感染非常普遍,二重混合感染最为严重,高达70.6%,其中100~500头母猪规模场感染率最高(76.2%),PEDV+PCV2混合感染最为严重(101个场),叁重混合感染为21.1%,其中100头以下母猪规模场最高,为27.0%,PEDV+PCV2+PRV混合感染最为严重(40个)。(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07期)

病毒性病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养猪业的规模化发展,种公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公猪精液品质直接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已建立的经多次验证的PCR方法,对永胜县3个规模养殖场采集的52份种公猪精液样品进行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相关病原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种公猪精液携带有PCV-2和PPV,阳性率为32.69%和1.92%;未检出PRRSV、CSFV、PRV和JEV。在采集的3个猪场样品中有1个猪场同时检出了PCV-2和PPV,均为单一携带。结果提示:控制猪场疾病发生的关键,是控制PCV-2的流行趋势,有必要加强对种猪群的疫病检测,推行种猪场主要疫病的控制与净化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性病原论文参考文献

[1].王朋冲,姜艳芬,周宏超,李春燕,李鑫鑫.猪重要病毒性病原多重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J].中国兽医杂志.2019

[2].唐俊瑜,刘霄,蓝睿,杨贵树,夏桂林.永胜县种公猪精液携带繁殖障碍性病毒性病原调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9

[3].陈亮,李阳,徐馨,金振华,吴宪.齐齐哈尔地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病毒性病原调查研究报告[J].当代畜牧.2018

[4].段新慧,唐利斌,蒋雷,杨江瑞,和江彪.昆明市某猪场仔猪腹泻病毒性病原诊断[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8

[5].邱琪.2009~2015年山西省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毒性病原谱的构成及人细小病毒B19的基因特征[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

[6].王坤,李宏,张淑艳,徐春艳,高东旗.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病原种类及主要特征[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6

[7].霍翠梅,郝晴晴,吕玉星.2015年-2016年济宁地区导致猪腹泻的病毒性病原调查报告[J].当代畜牧.2016

[8].王雅静,武婕,康敏,郑小凌,王冰姝.2009—2012年广东省发热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性病原谱分析[J].广东医学.2016

[9].吕玲.家禽主要病毒性病原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16

[10].郭晓秋,曲哲会,陈宏智,刘涛,易本驰.豫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病毒性病原感染情况调查[J].畜牧与兽医.2015

标签:;  ;  ;  ;  

病毒性病原论文-王朋冲,姜艳芬,周宏超,李春燕,李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