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况下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影像学改变及临床关系

不同情况下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影像学改变及临床关系

一、不同病情小儿病毒性脑炎神经影像学改变与临床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杰[1](20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淋患儿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的51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纳入病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再次癫痫发作入院随访,记录或评估患儿初次发作后有无癫痫发作复发、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运动能力、协调能力、语言和社交等方面情况;以及神经影像学情况等。随访成功30例中,有17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简称儿保科)完成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对随访成功30例患儿以全球疾病负担重点控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project,GBD-DCPP)分级,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程度。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等,对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分级,对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患儿统计总智商,评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认知情况。结果:(1)临床表现情况:患儿首次癫痫发作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常见病因包括化疗药物神经毒性、颅内出血、低钠血症、脱髓鞘脑病、热性惊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出血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形成和低血糖等。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占全部患儿发作类型的51%,首次发作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的占16%。患儿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差、嗜睡等临床表现,这与引起癫痫发作的不同病因有关。(2)辅助检查情况:共39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27例异常(69.23%,27/39),12例未见异常,在随访成功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患儿,共获得8例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其中4例有软化灶形成。39例初次癫痫发作后完成脑电图检查,28例脑电图结果异常,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远期后遗症情况:在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的30例患儿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8例(18/30,60.0%),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2例(12/30,40.0%),其中较轻后遗症8例(8/30,26.7%),严重后遗症者4例(4/30,13.3%)(其中2例合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后遗症发生率40.0%(12/30)。(4)韦氏智力量表结果显示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结论:(1)本研究的51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多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有影像学异常,异常率达69.23%(27/39),在对神经影像学有异常病灶患儿随访中,病灶多数可吸收,也有部分后遗脑软化灶,说明影像学异常有一定的可逆性,及时处理预后较好。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存活患儿神经系统远期预后尚好,在随访的30例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60.0%,有较轻后遗症占26.7%,仅有13.3%左右预后明显不良(属于严重后遗症)。(4)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17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和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但本文样本量较少,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5)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如果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能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曹阳[2](2020)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入我院儿童神经内科治疗的2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和20名年龄相仿的健康儿童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病患组和健康对照组,病患组患儿均在急性期内(<14天)完成第一次检查,并对其中部分患儿进行了治疗后复查。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分析临床症状、首诊影像特征及复查影像变化情况。经验性视觉评估脑血流量(CBF)伪彩图,测量各期病变区、正常小脑半球CBF值,计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急性期首次检查组分别与复查组、健康对照组比较。绘制CBF值与nCBF值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病患组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均在急性期(发病14天内)完成第一次磁共振检查。其中对9名患儿一共进行了 1 1次复查,其中在急性期(<14天)复查7人次,非急性期(>14天)复查4人次。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磁共振常规序列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双侧不对称,呈现为局限性点片状或大片状异常信号,受累部位主要包括颞叶、额叶、顶叶和岛叶、海马区域和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病灶形态大多不规则,大多无明显占位效应,少数表现为脑回肿胀,累及范围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3DASL及DWI序列更优于常规MRI序列,阳性率更高,能更好的检出早期小病灶。3DASL灌注成像测量各组CBF、nCBF值,急性期首次检查组nCBF值为:2.81±1.08;急性期复查组:1.63±0.51;非急性期复查组:1.21±0.43。急性期首次检查组的nCBF值明显高于急性期复查组(1.63±0.51)及对照组(1.36±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ROC曲线分析,3D ASL的nCBF值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更高。当nCBF的阈值为1.84时,诊断儿童病毒性脑炎的Youden指数最高,此临界值可作为诊断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参考依据。9例患者治疗后复查3D ASL检查显示灌注动态改变,随时间变化灌注减低。结论: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技术通过半定量化的方法获得标准化脑血流量值(nCBF),能够较准确的反映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脑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提高儿童病毒性脑炎诊断效能的量化技术。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评估及预后监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董亚如[3](2020)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意识障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意识障碍是大脑皮质和(或)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或功能性障碍的一种临床表现,随着大脑功能状态改变而有所不同。常见的意识障碍包括觉醒水平下降和意识内容发生变化,各种原因所致的意识障碍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均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因此对存在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损伤的早期识别与评估,尽早发现可逆性脑功能损伤并改善远期预后,在PICU诊治工作中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脑功能监测评估方法众多,常见的有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y,vEE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血清脑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影像学检查等方法,各种评估方法利弊共存。近年来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作为一种发展迅速的新型脑功能监测方法,在新生儿领域和成人科室中应用广泛,可以和其他脑损伤诊断设备互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危重患者脑功能的早期识别及预后判断的准确性。目前aEEG在儿童领域的临床应用尚未广泛开展,且与vEEG、GCS、S100β蛋白、NSE等脑功能监测方法对评估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价值之间的差异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监测和评估,分析和比较aEEG与vEEG、改良GCS评分、外周血S100β蛋白和NSE水平对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的关系,为aEEG在儿童重症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目的探讨aEEG评估脑功能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早期识别脑功能损伤和评估预后提供临床参考。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PICU收治的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儿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月,年龄≤1岁62例,1~3岁19例,3~6岁9例,6~14岁10例。所有患儿于入院48小时内分别完成aEEG及vEEG监测(监测时间≥6小时)、改良GCS评分、外周血S100β蛋白及NSE检测,根据监测结果评估预后情况。以发病6个月或临床死亡为研究终点,依据儿童脑功能评分(Pediatric cerebral performance category score,PCPC)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记录患儿实际预后情况。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aEEG、vEEG、改良GCS评分、S100β蛋白、NSE评估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的临床效能进行分析和比较,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纳入临床研究患儿100例,无随访失联及中途退出者。颅内感染28例(28.0%),脓毒性脑病17例(17.0%),癫痫14例(14.0%),缺氧缺血性脑病13例(13.0%),颅内出血9例(9.0%),遗传代谢性疾病8例(8.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例(5.0%),原发性脑损伤4例(4.0%),颅内占位1例(1.0%)。2.构建aEEG与vEEG、改良GCS、S100β蛋白、NSE脑功能评估方法ROC曲线,计算约登指数得出最佳截断值,以最佳截断值为评估预后金标准,aEEG评估预后不良的灵敏度最高(90.5%),五种脑功能评估方法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47、0.810、0.729、0.685、0.784,用于评估脑功能预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Z值为金标准,aEEG较S100β蛋白评估脑功能预后不良的临床效能有显着性差异,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Z>1.96,P<0.05),与其余三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3.通过构建ROC曲线,以最佳截断值作为评估预后金标准,aEEG、vEEG、改良GCS、S100β蛋白及NSE脑功能监测方法评估预后良好分别为43人(43.0%)、45 人(45.0%)、55 人(55.0%)、80 人(80.0%)、55 人(55.0%);评估预后不良分别为57人(57.0%)、55人(55.0%)、45人(45.0%)、20人(20.0%)、45人(45.0%)。以PCPC作为实际预后金标准,实际预后良好58人(58.0%),预后不良42人(42.0%)。经Kappa一致性检验aEEG评估预后与实际预后一致性关系较好(Kappa=0.550,α=0.000)。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对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灵敏度高,与临床实际预后具有一致性,可在PICU诊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刘梦颖[4](2020)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颅内感染是癫痫发作和获得性癫痫的重要原因,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作为颅内感染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VE急性期癫痫发作及迟发性癫痫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急性期后是否需要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后期继发癫痫的风险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在VE发病年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严重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异常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及影像学皮层受累等方面做过较多分析,也得出相关危险因素。但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1.脑炎急性期的EEG及影像学结果因执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2.EEG慢波活动受不同年龄发育影响,有时与脑损伤后EEG难以区别;3.皮层下结构与癫痫网络密切相关,局灶性发作可以起源于皮质下结构,脑炎急性期单纯皮质下结构受累是否为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Postencephalitic Epilepsy,PEE)的危险因素?影像学和EEG分别从大脑解剖形态及功能状态判断脑损害情况,二者结合分析,对VE的诊断、病情评估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基于以上问题,目的是在同年龄段患儿中,对VE急性期1月内完善的EEG、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着重从EEG及影像学特点探讨对PEE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2.01~2019.01间明确诊断的136例患儿,以确诊为PEE患儿34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同年龄段,并至少随访6个月未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no-PEE)患儿102例,为对照组。136例患儿均于VE急性期完善EEG及影像学检查,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了解患儿是否有癫痫发作、发作次数及发育情况。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儿VE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P<0.001)、弥漫或广泛性慢波(P<0.001),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受累(P<0.001)、单纯皮层受累(P=0.023)、丘脑基底节受累(P=0.001),SE(P<0.001)、昏迷(P<0.001)及痫性发作频率≥2次(P<0.001),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儿VE急性期EEG癫痫样放电(P=0.001)、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累(P<0.001)、急性期SE(P=0.027)、痫性发作频率≥2次(P=0.005)、昏迷(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PEE危险因素。3.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障碍存在显着差异(P<0.001)。结论1.VE患儿急性期EEG痫样放电、影像学上皮层及皮层下同时受累、反复痫性发作、SE、昏迷为PEE危险因素。2.PEE患儿后期常伴有智力发育障碍,应给予严密随访,并系统管理及正规治疗。

邢小微[5](2019)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分析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2.分析不同的Unique reads条数在鉴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3.分析不同检测时间对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的影响;4.分析感染累及不同部位时,选择不同样本进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11月~2019年2月共计20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70例病毒性脑(膜)炎、39例结核性脑膜炎、38例化脓性脑膜炎、24例真菌性脑膜炎和30例对照组。在常规诊治操作中留取脑脊液或血液标本,进行DNA提取和文库构建。将质控合格的文库进行BGISEQ-500/50测序,经过生物信息分析后生成测序数据,根据患者临床信息判读致病体。根据患者临床信息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形成最终诊断。计算高通量测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指标。比较在不同的Unique reads条数标准下,高通量测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1.在确诊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中,当Unique reads≥ 2时,高通量测序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0.651)最大,NGS诊断的阳性一致百分比,阴性一致百分比和总一致百分比分别为40.8%,89.3%和76.1%。当感染仅累及脑(脊)膜时,脑脊液组高通量测序阳性率(100%)高于血液组(60%),脑脊液组Unique reads、基因覆盖度均高于血液组,p<0.05。当感染累及脑实质时,脑组织NGS的Unique reads、基因覆盖度均高于脑脊液标本。2.在确诊和很可能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当种水平序列数≥1时,ROC曲线下面积(0.610)最大,NGS诊断的阳性一致百分比、阴性一致百分比和总一致百分比分别为25.6%,96.3%和82.6%。在金标准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NG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96.3%、33.3%和98.7%。将高通量测序与常规检测方法结合时,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阳性率为61.54%(24/39)。3.在金标准确诊的化脓性脑炎中,当Unique reads条数≥ 5时,ROC曲线下面积(0.892)最大,NGS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5.1%,阳性预测值为55.6%,阴性预测值为98.7%。4.当Uniquereads条数≥2时,NGS诊断隐球菌性脑炎的敏感度为75%,特异度为99.47%,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为98.43%。结论:1.(1)建议将Uniquereads≥2作为NGS检测病毒感染的阳性标准;(2)推荐在病毒性脑(膜)炎发病早期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3)当感染累及脑膜时,选择脑脊液进行NGS诊断价值优于血液。2.(1)当NGS检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时,建议至少一条以上序列可匹配到种或属时,可作为阳性结果;(2)NGS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并可作为排他性诊断方法之一。3.(1)建议将Unique reads数≥5定义为NGS检测化脓性脑膜炎的阳性标准;(2)化脓性脑膜炎的NGS结果较为纷繁复杂,对病原菌和背景污染菌的鉴别是目前的难题。4.(1)NGS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能力低于常规检测方法;(2)NGS可鉴别隐球菌菌种,有助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治管理;(3)建议早期联合墨汁染色、真菌培养、荚膜抗原检测及高通量测序多种方法,以期早期、精准诊断,为抗感染治疗方案及疗程的选择提供依据。5.(1)尽管NGS对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能力一般,但在目前临床诊断的困境中,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检测手段。(2)NGS对化脓性脑膜炎和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能力较好;(3)临床医生应根据临床各方面证据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综合判定病原体。

樊涛[6](2019)在《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2017年5月到12月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特点,研究病原学资料与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随机选取2017年5月2017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临床确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399名。疾病的诊断依据国际脑炎联合会诊断标准。除外创伤、代谢紊乱、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全身感染相关性脑病,脑血管病,脑肿瘤,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等。采集自发病7日内的脑脊液样本,共计采集脑脊液399份。2.进行样本核酸提取。实验室全自动化工作站进行PCR体系配置和加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病毒核酸进行检测。检测病毒包括:检测的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EV),乙型脑炎病毒(JEV)、风疹病毒(Ru V)、麻疹病毒(Me V)、腮腺炎病毒(Mu V)、甲型流感病毒(Flu A)、乙型流感病毒(Flu 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的DNA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人疱疹病毒6型(HHV-6)、腺病毒(Ad V)。Ct值低于35判定为病原学阳性结果,Ct值高于35的样本,其产物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3.将病原结果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分析。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不同病原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资料特点和差异。结果:1.本研究随机收集并检测了39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标本。患儿中男性259例,女性140例,男女比例1.85:1,中位年龄5岁1月,最小年龄2月,最大年龄14岁。352例有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占88.22%。385例有咽部红肿症状,占96.49%。7例出现下肢运动功能障碍,1例言语不清合并下肢运动障碍,1例出现双眼左斜视,14例有抽搐发作,其中1例出现TODD麻痹。360例患儿实行了头部MRI检查,其中43例异常(头颅MRI显示脑实质炎性改变或符合病毒性脑炎并发症改变),317例正常。328例实行了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检测,其中234正常,46例异常(存在慢波或棘波,符合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改变),48例界限性脑电图。399例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为88×106/L,极值1-1187×106/L,四分位数间距181×106/L;脑脊液单核细胞中位数为53×106/L,极值0-1023×106/L,四分位数间距118×106;脑脊液多核细胞中位数为17×106/L,极值0-926×106/L,四分位数间距45×106/L;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3.16 mmol/L,极值2.04-6.89mmol/L,四分位数间距0.63 mmol/L;脑脊液蛋白测定中位数为0.25g/L,极值0.08-1.76g/L,四分位数间距0.17 g/L;304例患儿脑脊液单核细胞为主(单核细胞比例>50%)占比76.2%,单核细胞比例中位数76.9%,极值0-1,四分位数间距0.4;多核细胞比例中位数为23.0%,极值0-1;74例患儿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小于2.8 mmol/L),占比18.5%;61例患儿脑脊液蛋白升高(大于0.4g/L),占比15.3%。2.399例样本中80例阳性,检出阳性率20.05%。阳性样本中单一病毒感染72例,其中感染EV 22例,HHV-6 14例,Ad V 8例,CMV 7例,VZV 7例,Flu A 4例,EBV 4例,Mu V 3例,HSV-1 2例,HSV-2 1例。阳性样本中8例为合并感染,分别为EV合并HHV-6 3例,EV合并JEV 1例,HSV-2合并Ad V 1例,Flu A合并HHV-6 1例,Mu V合并HHV-6 1例,HSV-1合并VZV 1例。3.河北省儿童EV病毒性脑炎高发于5月、6月(P=0.016)。HHV-6病毒脑炎较非HHV-6病毒脑炎易合并感染(P=0.016);不同病毒引起的脑炎患者的MRI和脑电图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EV是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其中EV脑炎于5月、6月发病率高。2.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常见病原是:EV、HHV-6、Ad V、CMV、EBV、Flu A、Mu V、HSV-1、HSV-2和Je V。3.本研究中HHV-6病毒性脑炎患者可能较常合并其他病毒共同感染。4.本组患儿中不同病原病毒性脑炎患儿与非该病原MRI结果、EEG结果阳性率无显着差异。

羊田[7](2018)在《白虎汤加味治疗病毒性脑炎气分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运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对白虎汤加味应用于病毒性脑炎气分证进行研究,观察分析临床疗效,为病毒性脑炎中医治疗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1)依据本研究所制定的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从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的患者中,选择60例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纳入30例。(2)对照组给予以指南为基础指导的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法基础上加用白虎汤加味治疗,均观察14天。(3)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积分,血常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所需的时间,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总体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7%,疗效比较差异显着(P<0.05)。(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0%,疗效比较差异显着(P<0.05)。(3)治疗后:(1)两组患者进行组内比较:每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血常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2)两组患者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症状积分,血常规(白细胞数、淋巴细胞比率),脑脊液(压力、蛋白定量)及症状改善时间,均比对照组有更好的改善(P<0.05)。结论:(1)白虎汤加味及以指南为基础的西医常规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气分证患者的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率,脑脊液的压力及蛋白定量,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作用,且白虎汤加味组优于对照组。(2)白虎汤加味治疗病毒性脑炎气分证临床疗效显着,总体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3)白虎汤加味用于治疗病毒性脑炎气分证时,能更快的改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缩短病程的优势。

李薇薇[8](2017)在《信阳及周边地区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背景与目的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SVE)具有病情凶险、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其病原多样,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病原学诊断困难,预后较差。同时,SVE的流行病学特点、预后风险评估、因地域、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特定地区儿童SVE临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很有必要。信阳及其周边地区地处豫南,位于中国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以淮河干流河床为界,南部为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地理位置及气候独特,在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方面或许存在地域特征。对信阳及周边地区SVE患儿临床资料的统计和分析,有助于完善该区域儿童SVE的流行病学资料,有助于区域内儿童SVE的预警和经验性治疗。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是信阳及周边地区唯一一家儿童重症监护室,承担区域内SVE患儿的救治工作。为此,对影响本院SVE患儿预后的因素进行探讨,获得影响区域内儿童SVE转归的因素,以指导临床评估病情及诊疗,同时为分析区域内儿童SVE疾病的流行特征提供有益的参考。2 资料和方法收集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54例SVE患儿的临床表现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患儿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评估其预后及残疾程度,采用队列回顾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多种可能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 结果35例(64.8%)儿童SVE病例发生在7-9月,SVE发病与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量有一定关联,但并不完全平行。48例(88.9%)儿童SVE病例发病集中在乡(镇)村。计数资料中,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需要机械通气、脑神经损伤和颅脑MRI异常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量资料中,发热时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RP、CK-MB、MYO和血钾水平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和脑神经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越低,存在脑神经损伤,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4 结论7-9月是信阳及其周边地区SVE的高发期,乡村发病高于城市。GCS评分和存在脑神经损伤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CS评分越低,存在脑神经损伤,预后不良的可能性越大。

于盼辉[9](2017)在《2015年~2016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最新的病原谱,同时研究病原学资料与临床资料之间的联系。方法:1本研究共收集了2015年10月2016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59例,疾病的诊断参照《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基础与临床》第2版。排除了细菌、真菌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脑炎,全身感染相关性脑病,脑血管病,脑肿瘤,代谢性脑病,中毒性脑病。采集患儿发病急性期脑脊液样本159份、血清样本158份,同时收集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神经生理学检查结果、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2采用实验室全自动工作站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所收集的脑脊液和血清样本进行病原学筛查,检测的病毒包括肠道病毒(EV),乙型脑炎病毒(JEV),腮腺炎病毒(Mu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EB病毒(EBV),人疱疹病毒6型(HHV6),巨细胞病毒(CMV),麻疹病毒(MeV),风疹病毒(RuV),蜱传脑炎病毒(TBEV),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西尼罗河病毒(WNV),腺病毒(AdV),JC病毒(JCV)。病原学检测结果判定依据荧光定量PCR反应结果,Ct值低于35判定为病原检测结果阳性,Ct值高于35判定为病原检测结果阴性。3将病原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相结合,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索不同病原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特点以及症状、体征、神经生理学检查结果、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1 15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男性99例,女性60例,男女比例1.65:1,中位年龄53(41-72)月,最小年龄2月,最大年龄14岁。从发病到脑脊液被采集时间的中位天数为4(2-5)天。159例患儿中154例有发热,125例有头痛,117例有呕吐,25例有上呼吸道症状,17例有腹痛,15例有嗜睡,7例有抽搐发作,3例有局灶性神经症状,2例有性格行为改变,2例有颈强直,1例有易怒,1例有皮疹。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为96(51-239)×106/l,脑脊液蛋白含量中位数为0.23(0.16-0.29)g/l,脑脊液葡萄糖含量中位数为3.19(2.9-3.58)mmol/l,123例患儿脑脊液淋巴细胞为主,淋巴细胞比例中位数为79.59%(54.11%-91.38%),7例患儿脑脊液蛋白升高。159例患儿中有144例实行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其中26例异常(头颅核磁共振显示脑实质炎性改变),118例正常。93例实行了脑电图检测,其中41例异常(脑电图显示广泛弥漫性慢波),52例正常。215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79例病毒检测结果阳性,总检出率为49.69%,其中ev67例(55例脑脊液样本阳性、10例血清样本阳性、2例脑脊液和血清样本均阳性),ebv4例(2例脑脊液样本阳性、2例血清样本阳性),hhv61例(脑脊液样本阳性),ev与ebv合并感染6例(2例脑脊液样本ev、ebv阳性,1例脑脊液样本ev阳性、血清样本ebv阳性,1例血清样本ev阳性、脑脊液样本ebv阳性,1例血清样本ev、ebv阳性,1例脑脊液样本ev、ebv阳性同时血清样本ebv阳性),ev合并hhv6感染1例(脑脊液样本ev、hhv6阳性同时血清样本ev阳性),其余80例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脑脊液样本病毒检出率高于血清样本。3EV、ebv、hhv6及未知病原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ev、ebv、hhv6及未知病原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入院时间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ev脑炎主要集中于59月。ev、ebv、hhv6及未知病原病毒性脑炎患儿的mri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未知病原病毒性脑炎患儿头颅mri异常率高于ev脑炎;ev、ebv、hhv6及未知病原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eeg结果和脑脊液白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EV是2015年2016年石家庄及周边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原;ev脑炎多见于炎热季节,因此加强炎热季节儿童ev脑炎的防控工作迫在眉睫。同时ebv和hhv6也是该地区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谱的重要组成。2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常见病原,脑脊液样本优于血清样本,如果条件允许应同时检测脑脊液和血清样本。3未知病原病毒性脑患儿较EV脑炎更容易出现头颅MRI异常改变,因此进一步扩大病原谱以及对病原检测结果阴性的样本进行未知病原检测尤为重要。

胡春辉,王龙飞,王华[10](2015)在《急性脑部炎症合并视觉障碍患儿22例临床特征及预后》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急性脑部炎症合并视觉障碍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22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部炎症合并视觉障碍患儿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视觉诱发电位、神经影像学特点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1周就诊入院的10例、12周8例、>24周2例、>4周2例。以视觉障碍首发就诊的7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合并视神经炎9例,病毒性脑炎合并视神经乳头炎1例,病毒性脑炎及化脓性脑膜炎合并视觉障碍性质待定各1例,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视神经炎的2例,脑干脑炎合并暴露性眼炎的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右眼晶体点状混浊、双眼视网膜发育不良的1例,视神经脊髓炎1例,病毒性脑炎合并皮质盲1例,播散性脑脊髓炎合并视乳头炎、疑似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多发性硬化症可能性大3例。全部患儿均进行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其中视觉传导通路异常18例。10例行眼底照相,结果异常7例。均行头磁共振(MR)平扫检查,结果异常10例,其中6例脑内病变范围广泛。18例行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冲击治疗,其中出院时14例视觉障碍症状好转。出院后随访6个月至8年,20例预后较好、2例预后较差。结论急性脑部炎症合并视觉障碍病因多样,除考虑常见病,如视神经炎、视神经乳头炎、视神经脊髓炎、脑血管病外,还应考虑到少见疾病,如皮质盲、小柳原田综合征等。早期行视觉诱发电位、眼底照相检查对于疾病诊断与鉴别有意义,积极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作用。

二、不同病情小儿病毒性脑炎神经影像学改变与临床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病情小儿病毒性脑炎神经影像学改变与临床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典型病例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本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致谢

(2)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英文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儿童病毒性脑炎概述
    1.2 动脉自选标记灌注技术概述
    1.3 本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3 常规资料收集
    2.4 颅脑MRI扫描方案
    2.5 图像后处理及数据采集
    2.6 统计分析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样本分组情况
    3.2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表现总结
    3.3 常规MR成像特征及各序列阳性率
    3.4 ASL-MR成像评价
        3.4.1 ASL-MR图像视觉评估
        3.4.2 ASL-MR ROI测量结果
        3.4.3 病患组急性期病例病灶CBF值、nCBF值与对照组的比较
        3.4.4 首次检查组、急性期复查组、非急性期复查组与对照组的nCBF值比较箱线图
        3.4.5 CBF值、nCBF值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中的ROC曲线分析
        3.4.6 3DASL在儿童病毒性脑炎随访中的作用
第4章 讨论
    4.1 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因
    4.2 儿童病毒性脑炎发病机制
    4.3 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
    4.4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磁共振平扫及3D ASL表现
    4.5 研究不足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意识障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附表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意识障碍患儿脑功能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4)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附表与附图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 病毒性脑炎相关癫痫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课题资助
致谢

(5)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白虎汤加味治疗病毒性脑炎气分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对比
    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2.1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白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定量比较
        2.4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所需时间比较
    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4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
    5 脱落病例处理
理论探讨
    1 中医对病毒性脑炎的认识
    2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3 白虎汤加味的组方分析
    4 白虎汤加味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5 临床疗效探讨
    6 存在的问题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附录2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8)信阳及周边地区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病毒性脑炎的治疗综述
    参考文献
信阳及其周边地区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9)2015年~2016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炎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急性脑部炎症合并视觉障碍患儿22例临床特征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不同病情小儿病毒性脑炎神经影像学改变与临床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D]. 周文杰. 苏州大学, 2020
  • [2]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对儿童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D]. 曹阳. 南华大学, 2020(01)
  • [3]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意识障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D]. 董亚如. 郑州大学, 2020(02)
  • [4]儿童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EEG与MRI/CT分析[D]. 刘梦颖. 郑州大学, 2020
  • [5]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D]. 邢小微.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6]2017年5月至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D]. 樊涛.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7]白虎汤加味治疗病毒性脑炎气分证临床疗效观察[D]. 羊田.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8(02)
  • [8]信阳及周边地区儿童重症病毒性脑炎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D]. 李薇薇. 郑州大学, 2017(02)
  • [9]2015年~2016年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学研究[D]. 于盼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17(01)
  • [10]急性脑部炎症合并视觉障碍患儿22例临床特征及预后[J]. 胡春辉,王龙飞,王华.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01)

标签:;  ;  ;  ;  ;  

不同情况下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影像学改变及临床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