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形天线阵列论文-赵大鹏,贾振国

共形天线阵列论文-赵大鹏,贾振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共形天线阵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航天测控,相控阵,共形阵列,测距

共形天线阵列论文文献综述

赵大鹏,贾振国[1](2019)在《共形阵列天线引入的距离零值变化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共形阵列天线在不同指向角下距离零值一致性问题,通过类比常规抛物面天线测距过程并结合共形阵列波束形成方法,对共形阵列天线测距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一维半圆周模型对可能影响距离零值的阵元位置误差、通道相位误差等因素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波束形成的前提下,由阵列自身引入的距离零值较小,简化共形阵列天线对测距零值标校的要求,降低实现难度。(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王振楠[2](2019)在《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微带阵列天线具有高增益、形式灵活、波束形状可控且易于与介质表面共形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已在射频识别和电子对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用于军事领域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了适用于手榴弹和导弹弹头的共形天线。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设计了一种与柱体表面共形的宽频带天线。该天线刻蚀在两层介质板上,内外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是2.2和6.15,厚度分别是0.7874 mm和0.762 mm。内层介质内表面为接地板,两层介质之间为馈电网络,外层介质的外部附着贴片阵列,每组贴片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的矩形贴片,上部的贴片用来展宽频带。该天线通过添加寄生贴片,以及耦合偏心馈电展宽了工作带宽。结果表明:优化后天线的工作频段为2.3-2.58 GHz(11.67%),最大增益为4.816 dBi,在θ=60°处为全向辐射。所设计的天线具有宽频带、增益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手榴弹共形等军事领域。设计了一种宽波束锥体共形天线。该天线刻蚀在厚度是0.254 mm的罗杰斯4350介质板上,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是3.48。介质背面为金属地板,正面为馈电网络和贴片阵列。将该天线共形在锥体表面,锥体上口径是2 mm,下口径是76 mm、高是100 mm。辐射单元由5×4的矩形贴片构成,每个贴片完全相同。该天线通过在馈电网络上采用对称移相器结构来改变波束形状,展宽波束宽度,结果表明:天线的工作频段是23.8-25 GHz,3 dB半功率波束宽度是56°,最高增益是9.8 dBi,具有剖面低、增益高、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和辐射范围广的优点,可用于导弹尖端的无线通信系统或能量采集装置。(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徐洪成[3](2019)在《锥面共形阵列天线波束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形阵列天线由于其具有辐射覆盖范围广、受载体空气动力特性影响小等优点,引起航天、航空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天线与锥形曲面结构共形作为共形天线阵列的典型,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周向、母线方向以及锥角叁个维度的约束,随着约束的增加,共形天线阵列方向图综合过程变得困难,因此,实现共形阵列大范围扫描在共形天线方向图综合上一直是共形天线研究领域需要克服的问题。由于锥面共形阵列天线可以沿周向方向布置,因此空间位置的分布恰好给天线提供了辐射主波束自主偏转的条件,利用这一特性即可实现共形天线的波束切换。此外,圆周方向的波束切换方式灵活,具有大角度转换和全向辐射的特点,大角度转换给共形天线提供了宽扫描范围的基础。尽管锥面共形天线在周向具有大范围扫描的优势,但是实现大角度扫描却受到很多限制,例如扫描过程中的移相器低可调相位、二维阵列空间辐射相互制约严重等因素限制了天线的扫描范围,因此,为解决共形天线大角度扫描问题,研究拓宽天线扫描范围的方法对锥面共形天线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一、大规模锥面共形阵列天线宽固定角波束切换技术研究基于线性阵列和圆环阵列方向图综合基础,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超薄类缝隙天线的双菱重迭(Overlaping Square patch,OSP)结构的微带共形单元组成7单元线性阵列天线(Linear Array Antenna,LAA),八组线性阵列沿圆周等间距(圆周间距为?=28°)分布,形成56单元阵列的大规模锥面共形阵列天线(Conical Conformal Array Antenna,CCAA),利用有限元算法分析共形阵列天线模型,确定多路输出控制波束切换机制的建立,分析相邻线性阵列近距耦合效应,通过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开关切换技术实现阵列波束的扫描,设计的CCAA工作在5G频段,H面扫描角度可实现0~195°。二、射频半导体开关控制多输出馈电系统的波束切换实现提出基于射频半导体开关(Radio Frequency Semiconductor Switch,RFSS)与由八路功分器组成的56路馈电系统集成方法,通过RFSS的开关状态切换不同线阵的馈电支路,集成馈电系统与锥面共形阵列天线达到信号链接的目的,实现了不同共形线阵的宽固定角波束切换,极大的缩减了波束扫描馈电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最后,通过高密度互联技术(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or,HDI)工艺实现馈电系统制作和开关集成,完成整个样机的制作,基于频域分析和自由空间测试法验证锥面共形阵列天线宽固定角波束切换技术的可行性。针对锥面共形阵列大范围扫描的波束切换技术的建立能有效拓宽共形天线的扫描范围,为共形天线提供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5-30)

税明月[4](2019)在《高隔离双极化与超宽带共形天线阵列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通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微电子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通信用户的数量也在急速地上升。因此,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就需要朝着多极化、超宽带及共形阵列等方向发展来增加系统通信的容量,对抗多径衰减等的问题。本文结合第五代通信系统的发展需要,将双极化天线、超宽带天线和共形天线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天线双极化技术、超宽带技术和共形阵列技术,并考虑天线阻抗带宽、辐射方向图、隔离度、交叉极化电平和增益等指标,综合设计出具有高隔离度双极化天线和超宽带共形天线阵列。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论文对双极化、超宽带和共形阵列技术的特征和应用范围进行了阐述,并对双极化、超宽带和共形天线的相关电参数指标分别做了对应的理论分析和推导。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适用于2G/3G/4G和部分5G频段移动通信的宽带高隔离双极化微带缝隙天线。该天线采用两个不同的微带线馈电结构来提高端口隔离度,即微带阶梯馈线和U字型馈线结构,并分别激励天线的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模式。同时通过在地板上开矩形槽和两个垂直矩形槽构成的十字缝隙来进一步提高天线端口隔离度,并拓展天线的带宽,实现天线的小型化。仿真结果表明,端口一的带宽为1.69-3GHz,端口二的带宽为1.65-2.85GHz,整个天线的相对带宽为52%,隔离度优于42dB,增益优于3dB,交叉极化优于20dB,具有良好的实用性能。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型超宽带圆柱共形阵列天线,能在3.5-12.8GHz频段内工作,适用于超宽带系统。天线的基本辐射单元是基于圆弧Koch曲线结构的对数周期天线,可以在2.7-8GHz内通信,与传统对数周期天线相比,该天线减少了35%的天线面积,而驻波阻抗带宽的特性基本不变,这样使得天线更易于与载体共形。(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梅锦洲[5](2019)在《基于共形阵列天线的DOA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形天线是一种和物体的外形结构保持一致的天线或天线阵,具有隐形的特性。基于已建立的锥面阵列天线模型详细推导应用于DOA估计的MUSIC算法,通过MATLAB进行实例仿真分析,验证了MUSIC算法在DOA估计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蒋驰,吴迎春,陈祎,雷舒杰[6](2019)在《一种均匀共形天线阵列的测向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形天线对入射信号的极化信息比较敏感,传统空间谱估计等测向过程中会出现较大误差,甚至失效。文章对共形天线的反辐射探测系统测向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共形天线排列的均匀圆阵模型提出了一种相位匹配测向方法。该方法可以实现目标信号的二维测向,可以得到识别信号的极化特征,并可以大概率地避免大角度测向时由于多路径、信号折射、绕射等情况下产生的干扰,成功地对目标信号进行测向及跟踪。(本文来源于《制导与引信》期刊2019年01期)

窦海鹏,樊东燕[7](2018)在《一种对跖圆形的宽带共形阵列天线》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共形天线带宽窄、增益低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宽带对跖圆形天线结构.利用该结构组成的串联和串并联结合的共形阵列天线,其增益高、带宽宽,可以工作在无线局域网(WLAN)2.4GHz频段.仿真结果表明,共形后的串联4单元横向阵列天线的-10dB带宽为1.812~2.901GHz(相对工作带宽46.2%),在2.45GHz处的最大增益为6.8dBi.而纵向共形后的串并联4×4单元阵列天线可以实现双频带,-10dB带宽分别为2.316~2.367GHz和2.588~2.858GHz,在2.8GHz处的最大增益为7.2dBi.(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薛敏,李鹏,王晓欢,张夏,王锦[8](2018)在《机载振动对共形阵列天线电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载荷严重影响共形阵列天线的电性能,对研究和发展高性能共形天线而言,环境载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中从变形面的拟合出发,提出了一种变形后天线电性能的计算方法,利用此方法计算随机振动下共形阵列天线的电性能,分析随机振动对共形阵列天线电性能的影响。文中所提方法与结论可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高性能共形天线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李凯,赵璐璐,梁广,吴迪,余金培[9](2018)在《一种低轨卫星通信锥台共形阵列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面阵列天线俯仰角指向角度有限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可实现全空域覆盖的卫星通信锥台共形阵列天线。该阵列采用类圆形的锥台形状,顶面为一平面阵列,侧面由12条棱面围合而成,其顶部平面阵列形成的波束覆盖上半空间的大部分区域,侧面12个棱面产生的波束分别覆盖低仰角空域。利用软件分析了锥台共形阵列天线在全空域时的方向图和增益特性,同时考虑实际应用时的阴影效应,使用锥台不同位置的阵元对不同空域进行波束形成。仿真结果表明该锥台共形阵列天线在全空域内波束覆盖良好。(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14期)

吴迪,田茂,皮楚,何昉明[10](2018)在《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多模复合制导模式下,被动雷达导引头(PRS)可采用共形天线阵列接收入射信号。共形天线通常为线极化天线,将其摆放在弹体的一周,天线阵列的接收信号将出现极化分集问题。针对该问题,建立了在极化分集条件下共形天线阵列接收信号的数学模型,理论推导极化分集对干涉仪方法测向性能的影响,以及分析干涉仪方法能够正确测向的前提条件,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该文给出了解决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的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共形天线阵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微带阵列天线具有高增益、形式灵活、波束形状可控且易于与介质表面共形的优点而备受关注,已在射频识别和电子对抗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用于军事领域的共形阵列天线,设计了适用于手榴弹和导弹弹头的共形天线。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设计了一种与柱体表面共形的宽频带天线。该天线刻蚀在两层介质板上,内外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分别是2.2和6.15,厚度分别是0.7874 mm和0.762 mm。内层介质内表面为接地板,两层介质之间为馈电网络,外层介质的外部附着贴片阵列,每组贴片包括两个大小相同的矩形贴片,上部的贴片用来展宽频带。该天线通过添加寄生贴片,以及耦合偏心馈电展宽了工作带宽。结果表明:优化后天线的工作频段为2.3-2.58 GHz(11.67%),最大增益为4.816 dBi,在θ=60°处为全向辐射。所设计的天线具有宽频带、增益高、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可用于手榴弹共形等军事领域。设计了一种宽波束锥体共形天线。该天线刻蚀在厚度是0.254 mm的罗杰斯4350介质板上,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是3.48。介质背面为金属地板,正面为馈电网络和贴片阵列。将该天线共形在锥体表面,锥体上口径是2 mm,下口径是76 mm、高是100 mm。辐射单元由5×4的矩形贴片构成,每个贴片完全相同。该天线通过在馈电网络上采用对称移相器结构来改变波束形状,展宽波束宽度,结果表明:天线的工作频段是23.8-25 GHz,3 dB半功率波束宽度是56°,最高增益是9.8 dBi,具有剖面低、增益高、造价低廉、结构简单和辐射范围广的优点,可用于导弹尖端的无线通信系统或能量采集装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共形天线阵列论文参考文献

[1].赵大鹏,贾振国.共形阵列天线引入的距离零值变化估计[J].无线电工程.2019

[2].王振楠.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山西大学.2019

[3].徐洪成.锥面共形阵列天线波束切换技术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税明月.高隔离双极化与超宽带共形天线阵列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5].梅锦洲.基于共形阵列天线的DOA估计[J].通信电源技术.2019

[6].蒋驰,吴迎春,陈祎,雷舒杰.一种均匀共形天线阵列的测向方法[J].制导与引信.2019

[7].窦海鹏,樊东燕.一种对跖圆形的宽带共形阵列天线[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薛敏,李鹏,王晓欢,张夏,王锦.机载振动对共形阵列天线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机械工程.2018

[9].李凯,赵璐璐,梁广,吴迪,余金培.一种低轨卫星通信锥台共形阵列天线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10].吴迪,田茂,皮楚,何昉明.共形天线阵列极化分集问题[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标签:;  ;  ;  ;  

共形天线阵列论文-赵大鹏,贾振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