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密度论文-娄志东,卢秉生,杨辉,王亮

最适密度论文-娄志东,卢秉生,杨辉,王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最适密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丹东,玉米,产量,最适密度

最适密度论文文献综述

娄志东,卢秉生,杨辉,王亮[1](2019)在《丹东地区5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最适种植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丹东地区5个主栽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低密、中密和高密条件下,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密度(45 000株/hm~2)条件下,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88比紧凑、半紧凑类型品种更具产量优势;中密度(52 500株/hm~2)条件下,先玉335、京科968半紧凑型品种产量优势更加明显;高密(60 000株/hm~2)条件下,紧凑型品种农华101和郑单958能更好地发挥其丰产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奕茹,李际平,曹小玉,唐涛[2](2019)在《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及混交比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 000株/hm2)、中密度(B: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C:2 000~2 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着(P <0.05)或极显着相关关系(P <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 200~1 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玉涵,王振洁[3](2018)在《南美白对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单环刺螠最适混养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养殖是相对于单一品种养殖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有利于增强群落结构。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的混养试验中,单环刺螠可以充分摄食利用虾池中的有机物,促进虾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抑制病原体滋生,有效减小南美白对虾爆发虾病的概率;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资源的利用。在混养过程中,两种生物投放密度是重点。本文通过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含量试验,研究出南美白对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中单环刺螠的最适混养密度,投放比例约为3∶1时较为合适;利用南美白对虾和单环刺螠对氨氮的耐受程度找出混养中需要换水的时间,从而促进两者高效生产。(本文来源于《江西水产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田跃霞,白冬梅,权宝全,薛云云,王贵江[4](2018)在《林下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花10号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幼龄果园间作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密度为18.0万穴/hm~2和21.0万穴/hm~2时,单株生产力高,单株结果数多,饱满度较高,单位面积结果数多,因而产量最高。由试验数据结合趋势图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20.40万穴/hm~2,产量为2 899.35 kg/hm~2,较双粒穴播对照节种32.0%、增产7.38%。(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3期)

任金龙,赵莉,张祥,宫安[5](2017)在《白星花金龟幼虫最优饲养配方和最适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星花金龟Protaetia(Lincola)brevitarsis(Lewis)是优良的资源昆虫,其幼虫可入药,用于治疗白内障、中风、血吸虫病、肝硬化、破伤风、肝癌、肝硬化、肝炎、乳腺癌和炎症等疾病;幼虫还可作为优质的蛋白源,如3龄幼虫富含49.90%蛋白质,必需氨基酸指数高达88.55,蛋白质与脂肪含量的比值P/G比值为3.46;幼虫虫粪颗粒状、无异味、体积小,富含34.10%有机质,可作为理想的有机肥。为明确白星花金龟幼虫最优饲料配方和最适密度,于2013—2014年间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苏丹种子壳和牛粪组成5种饲料配方,明确其最优配方,并在最优配方的基础上,明确其最适饲养密度。5种饲料配方中,按幼虫均重高低评判饲料配方优劣,则配方优劣次序为:配方B(苏丹草种子壳:牛粪=3:1,幼虫均重2.109 5g)>配方C(苏丹草种子壳:牛粪=1:1,幼虫均重2.107 8g)>配方D(苏丹草种子壳:牛粪=1:3,幼虫均重2.056 7g)>配方A(纯苏丹草种子壳,幼虫均重1.945 5g)>配方E(纯牛粪,幼虫均重1.578 2g)。上述结果表明在5种配方中,配方B(苏丹草种子壳:牛粪=3:1)生长发育最快、单头均种最高为白星花金龟幼虫饲养最优配方;并且幼虫体重与配方中种子壳含量正相关,同时配方必须含有一定比例的牛粪,纯种子壳和纯牛粪均不利于其生长。在苏丹草种子壳:牛粪=3:1的最优配方的基础上,明确其最适宜饲养密度。在10种幼虫饲养密度(4头/0.001 47m~2、8头/0.001 47m~2、12头/0.001 47m~2、16头/0.00147m~2、20头/0.001 47m~2、24头/0.001 47m~2、28头/0.001 47m~2、32头/0.001 47m~2、36头/0.001 47m~2、40头/0.001 47m~2)中,幼虫死亡率与饲养密度表现正相关,其死亡率在0~2.92%;幼虫总重和粪料转化率与密度表现正相关,幼虫总重和粪料转化率最大值分别为59.43g、52.99%,并且在同一密度条件下幼虫总重和粪料转化率表现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按幼虫死亡率低、粪料转化率高、幼虫总重高的原则下,确定白星花金龟幼虫在最优配方(苏丹草种子壳:牛粪=3:1)的条件下,最适宜的幼虫饲养密度为28头/0.001 47m~2密度,死亡率较低为1.43%,粪料转化率高达52.91%,幼虫总重为49.85g,饲养周期63d,虫粪重700.76g。(本文来源于《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1-08)

林明[6](2016)在《膜下滴灌甜菜最适种植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与机械作业相配套的最佳密度,采用行距固定改变株距的密度方式,进行6个密度水平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密度越大下降越快;干物质积累以10×10~4株/公顷处理取得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含糖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本文来源于《农家顾问》期刊2016年10期)

林明,白晓山,刘华君,潘竟海,陈友强[7](2016)在《膜下滴灌甜菜最适种植密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新疆甜菜主栽品种,在膜下滴灌条件下与机械作业相配套的最佳密度。【方法】采用行距固定改变株距的密度方式,进行6个密度水平3次重复的小区试验。【结果】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在生育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密度越大下降越快;干物质积累以10×10~4株/hm~2处理取得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含糖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密度超过10×10~4~11×10~4株/hm2时,产量及含糖率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结论】在新疆甜菜机械化播种地区,甜菜适宜栽培密度为10×10~4株/hm~2,此密度下可以取得较高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叶翠玉,钟连全,张华生,张春原,刘新香[8](2016)在《京郊旱区农业主要玉米品种的最适播期和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近年来北京市更新换代的京科968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适宜这些品种的最佳播期和密度。结果发现春播品种京科968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较适宜,在5月10日播种,子粒千粒重和穗粒重最高,产量水平最高;春播品种联科96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在4月30日播种,产量水平最高;春播品种农华101密度控制在4000株/667m~2,在4月20日和5月10日播种,产量水平较高。夏播品种京农科728在高密度条件下产量水平较高,尤其是6000株/667m~2密度下,产量最高,达到699.9kg/667m~2,同时田间倒伏倒折率保持较低水平,是一个耐密型品种,夏播品种旺禾8号不适宜高密度种植,可以针对特殊区域进行种植。京单68产量水平较高,较耐密植,高抗倒伏,可以在一些区域作为替代品种进行种植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种业》期刊2016年06期)

张军,张明刚[9](2016)在《贵州湄潭重穗型玉米丰产栽培最适密度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贵州省湄潭县重穗型杂交玉米丰产栽培适宜种植密度,设置3.9、4.2、4.5、4.8、5.1万株/hm~2五个密度,以重穗型品种"卓玉818"为试验材料,采用叁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育苗、施肥等优化管理的情况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4.5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9.45t/hm~2,经回归分析计算,密度4.6万株/hm~2为最佳密度值。综合分析后建议贵州省湄潭县重穗型玉米丰产栽培中,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密度要达到4..5万株/hm~2,肥水条件差的地块应达到4.8万株/hm~2。(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01期)

权宝全,王国桐,白冬梅,田跃霞,王晶[10](2015)在《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晋花7号花生品种为研究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不同单粒精播密度与双粒穴播对花生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粒精播密度为21.0万穴·hm-2时,干物质积累量多,积累速率快,单株生产力高,单位面积内果多,因而产量最高。由2013年和2014年两年试验数据结合趋势图得出,单粒精播最适密度为20.3万穴·hm-2,产量为4 298.9 kg·hm-2,与对照双粒穴播相比,节种32.4%,增产10.8%,起到了节本增收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4期)

最适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金洞林场杉木纯林、杉木-闽楠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密度和混交比例的林分进行研究,将物种多样性指数作为衡量林分密度和混交比例是否合理的参考指标,为人工混交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抽样法,按其混交比例分为类型Ⅰ(10杉)、类型Ⅱ(9杉1楠)、类型Ⅲ(7杉3楠)、类型Ⅳ(5杉5楠)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同种类型林分设置3个密度等级,低密度(A:600~1 000株/hm2)、中密度(B:1 200~1 600株/hm2)、高密度(C:2 000~2 400株/hm2),对比分析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从类型Ⅰ至类型Ⅳ随着闽楠比例的增加其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增加。林下灌木及草本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林分密度及混交比例与林下灌木及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显着(P <0.05)或极显着相关关系(P <0.01);拟合曲线表明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达峰值时的闽楠比例为0.465~0.506,即闽楠比例在46.5%~50.6%之间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达到最大值。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密度及混交比例均具有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可将物种多样性作为确定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和混交比例的因子之一。当前阶段,金洞林场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为1 200~1 600株/hm2,杉木与闽楠的株数比例控制在0.97~1.10之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最适密度论文参考文献

[1].娄志东,卢秉生,杨辉,王亮.丹东地区5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最适种植密度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19

[2].王奕茹,李际平,曹小玉,唐涛.基于物种多样性的杉木-闽楠混交林最适密度及混交比例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3].赵玉涵,王振洁.南美白对虾优质高效养殖模式单环刺螠最适混养密度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18

[4].田跃霞,白冬梅,权宝全,薛云云,王贵江.林下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

[5].任金龙,赵莉,张祥,宫安.白星花金龟幼虫最优饲养配方和最适密度的研究[C].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6].林明.膜下滴灌甜菜最适种植密度的研究[J].农家顾问.2016

[7].林明,白晓山,刘华君,潘竟海,陈友强.膜下滴灌甜菜最适种植密度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6

[8].叶翠玉,钟连全,张华生,张春原,刘新香.京郊旱区农业主要玉米品种的最适播期和密度研究[J].中国种业.2016

[9].张军,张明刚.贵州湄潭重穗型玉米丰产栽培最适密度探究[J].农技服务.2016

[10].权宝全,王国桐,白冬梅,田跃霞,王晶.花生单粒精播最适密度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5

标签:;  ;  ;  ;  

最适密度论文-娄志东,卢秉生,杨辉,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