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灌溉对食人按蚊种群密度和生长的影响

水稻灌溉对食人按蚊种群密度和生长的影响

一、水稻灌溉对嗜人按蚊种群密度与消长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黎,郁涛,邹晏,葛黎,霍芳,吴小红,刘阳[1](2021)在《2016—2018年四川省消除疟疾阶段传疟媒介按蚊监测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四川省消除疟疾阶段传疟媒介按蚊种群和密度,为输入性疟疾在本地的传播风险评估和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四川省2016—2018年分别设立38、56和24个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诱蚊灯全通宵捕蚊法开展按蚊种群监测,采用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开展按蚊密度监测,所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监测点共捕获按蚊20 302只,其中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19 687只(96.97%),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615只(3.03%)。25个监测点捕获嗜人按蚊,占监测点总数的21.19%。监测点双帐人饵通宵诱捕法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86只/(人·h),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3只/(人·h)。结论中华按蚊是四川省优势按蚊种类,局部地区有嗜人按蚊分布。四川省存在输入性疟疾引起本地再传播风险,需要继续加强疟疾传播媒介的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调查处置,防止继发传播。

秦利平,徐蓉芳,黎智斌,罗瑶,王佳,江顿滔,雷霄[2](2017)在《乐山市1950-2016年疟疾蚊媒监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该市按蚊的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为制定传疟媒介措施以及巩固全市疟防成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0—2016年全市疟疾蚊媒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乐山市不同县区以及同一县区不同时期蚊种以及按蚊的种群、密度和生态习性都在发生变化,嗜人按蚊的分布与疟疾流行高峰一致。结论随着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全市蚊种以及按蚊的种群和密度也随着改变,今后应继续加强疟疾蚊媒监测。

尚晓鹏[3](2012)在《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湖北省主要传疟媒介按蚊种群的变化、密度和生态习性、近8年来的密度变化以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为消除疟疾前的疟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京山县、广水市和随州市曾都区三地区的媒介按蚊密度和生态习性;采用人工叮咬、帐诱捕蚊和灯诱三种方式进行媒介按蚊密度监测;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进行按蚊抗药性监测;选取历年疟疾流行区的京山县、广水市、曾都区、武穴市和枣阳市为调查点,收集20052012年各地区的密度值;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检验和x2检验。结果:2012年5个监测点均未发现有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中华按蚊幼虫孳生在水稻田以及与其有关联的水塘和水沟渠中,中华按蚊吸人血比例为12.78%,吸畜血比例为87.22%。各地区中华按蚊幼虫密度曲线和成蚊密度曲线基本一致。78月份为中华按蚊幼虫密度高峰期,成蚊密度高峰在78月。2012年中华按蚊幼虫密度调查中,曾都区8月下旬密度最高(3.62条/勺);中华按蚊成蚊密度调查中,武穴市7月份人诱密度和灯诱密度最高(39.83只/人.小时和214.5只/夜),枣阳市7月帐诱密度最高(0.58只/帐)。2005年2012年各地区中华按蚊人诱密度起伏不定,最高点为2010年曾都区人诱密度(21.86只/人.小时),最低点为2012年广水市人诱密度(1.59只/人.小时),五个地区人诱密度在2011年和2012年均趋于下降;各地区帐诱密度曲线形态各一,最高为2005年武穴市帐诱密度(0.48只/夜),最低为2012年京山县帐诱密度(0.01只/夜)。五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级别均为R,均为高抗性群体。结论:湖北省嗜人按蚊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中华按蚊偏吸畜血,为半家栖型蚊种,幼虫孳生于水稻田、灌溉渠(沟)和水塘中,密度高峰在78月。中华按蚊成蚊密度各地区分布各一,密度高峰在78月。近8年来各地区密度变化起伏不定。五个地区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为高抗性,且抗性有很大的提升。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继续以控制传染病源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降低媒介按蚊密度,为2018年全省消除疟疾做准备。

潘嘉云,郑香,钱会霖,柳朝藩,郭传坤,蒋妙根,陈怀录,顾政诚[4](2012)在《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嗜人按蚊分布与疟疾发病率影响的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稻田使用化学农药对嗜人按蚊种群分布与疟疾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历史调查证实为嗜人按蚊分布的浙江(1987年,杭嘉湖地区的湖州、德清、安吉、长兴、余杭、萧山和嘉兴等7县的11个调查点)、四川(1987年,乐山的沐川、峨嵋、夹江和沙湾,及宜宾地区的兴文、长宁、筠连和高县等8个县10个村)和广西自治区(1983年,河池地区环江县川山公社的社村、何顿和白丹等3个村)的16个县共24个村作为调查点,用半通宵室内人饵诱捕和清晨全部人房蚊帐搜捕法,调查嗜人按蚊密度和种群比例。收集当地历年按蚊调查资料、疟疾发病率资料、单双季稻种植面积和稻田化学农药使用量情况,分析嗜人按蚊种群密度和疟疾发病率的变化与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关系。结果浙江省杭嘉湖地区调查点以种植双季稻为主,至1973年农药使用量为45 kg/hm2,是20世纪50年代的50倍;嗜人按蚊密度逐年下降,至80年代末11个调查点均未发现嗜人按蚊;疟疾发病率降至1/万以下。四川省乐山和宜宾地区调查点以种植单季稻为主,60年代开始稻田使用化学农药,70~80年代初期农药使用量平均为8.6 kg/hm2,嗜人按蚊密度(86.2%)与60年代初(82.2%)比较无明显变化(χ2=0.63,P>0.05);80年代中期以后,农药使用量逐渐增加,至2000年及以后的使用量均约为18.18 kg/hm2,嗜人按蚊密度逐年下降。至2010年调查点未发现嗜人按蚊;全县无疟疾病例报告。广西环江县以双季稻为主,60、70和80年代初期稻田用农药量分别约为1.79、5.13和7.68 kg/hm2,80年代初嗜人按蚊密度为52%(1747/3 392);2000年以后平均稻田农药使用量达20.38 kg/hm2,嗜人按蚊密度明显下降。2008年后,在人房已较难捕获到嗜人按蚊,年平均发病率下降至0.14/万。结论农耕制度的改变和稻田高剂量使用化学农药,在一定程度上可破坏嗜人按蚊的孳生环境,使其分布范围缩小,数量减少或"消失",削弱了其传疟作用。

刘小波,刘起勇[5](2012)在《自然与社会因素对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文中指出疟疾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不仅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而且产生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认为,自然和社会因素可对媒介按蚊的生态习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就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杀虫剂滥用、水体污染、快速城市化、开垦荒地、滥伐森林、水库建设与耕作制度改变等社会因素对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研究和发现进行综述,以便为全球消除疟疾目标顺利实现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媒介按蚊防控策略和措施。

徐保海,许龙善,张山鹰,杨发柱,谢汉国,吴金俊,屠昭平,欧阳榕,叶道光,张芝平[6](2009)在《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效果的评价与监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人房捕获蚊数计算密度。结果闽北14个嗜人按蚊分布县(市、区)258个分布点已全部完成灭蚊后效果考核,平均每个分布点复查3.18次,浦城县部分点监测30年复查20余次。第一次复查发现,80.01%的分布点嗜人按蚊已被清除,残存嗜人按蚊从灭蚊前人房按蚊的34.1%降至4.02%。经继续实施灭蚊措施,1995年后未再捕及嗜人按蚊。1996停止灭蚊措施后,1996-2007年监测期间复查276村(次),捕获人房按蚊13408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证明福建省嗜人按蚊已被清除。嗜人按蚊媒介区灭蚊前1980年疟疾发病12921例,发病率44.90/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23.00%。实施灭蚊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发病率降至0.43/万,1990-2007年嗜人按蚊媒介区未再出现疟疾暴发流行,1998年以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病人。结论DDT滞留喷洒和溴氢菊酯浸泡蚊帐可有效防制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是阻断疟疾流行,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黄锦源,徐保海,李江鸿,江天兵,张良应,屠昭平,张山鹰[7](2007)在《福建省将乐县灭疟后期媒介监测效果分析》文中认为在原嗜人按蚊密度较高的将乐县会石村监测媒介,监测中仅捕获到中华按蚊;610月份人饵平均叮人率为0.90只/人.夜;人房搜捕法平均叮人率为1.01只/人.夜;中华按蚊趋吸人、牛血率分别为0.57%和99.43%;经产蚊比率为50.74%。

潘波[8](2006)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疟疾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在全球90多个国家或地区存在疟疾传播或流行,每年有3~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达270万,被WHO确认为在全球范围内必须控制的头号传染病。在我国,疟疾曾流行于全国近80%的县、市,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疟疾防治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疟疾具有传播快,易反复的流行特点,在疟疾流行与传播的基本条件尚无根本改变的情况下,疟疾卷土重来的严重威胁依然存在。嗜人按蚊(Anopheles anthropophagus)原称雷氏按蚊嗜人亚种(An.lesteri anthropophagus Xu & Feng,1975),属赫坎按蚊复合体。迄今记录仅分布于我国,据以往的调查报道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我国北纬33°以南广大的低山丘陵区,由于其分布面广,具有家栖、嗜吸人血的习性,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传疟作用是中华按蚊的20倍,经调查与研究证实为我国北纬33°以南疟疾传播与爆发流行的重要媒介。目前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11个省、

刘亦仁[9](2005)在《对我国中部地区疟疾流行与控制的几点认识》文中指出

徐保海,许龙善,谢汉国,朱泰华,刘成模,潘波,刘庆生,吴军,谭爱军,王利群,阮峰,李凤华[10](2005)在《我国嗜人按蚊偏嗜牛血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嗜人按蚊的吸血习性。方法 以人、畜帐诱捕法 ,调查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岛 (北纬 2 2°0 5′)和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 (北纬 4 2°30′)嗜人按蚊趋吸人、牛血习性 ;以平均每人 (或每头牛 )每夜诱获蚊数计算叮咬率 ,根据平均人、牛叮咬率和当地实际人、畜宿主数加权法估算嗜人按蚊人血指数 ;应用牛帐诱捕法观察嗜人按蚊夜间吸血活动节律。结果 嗜人按蚊是珠海市横琴岛和沈阳市法库县的优势蚊种 ,分别占全部捕获按蚊数的 81.78%和 99.96 %。珠海市横琴岛嗜人按蚊趋吸人、牛血率分别为 2 6 .4 5 %和 73.5 5 % ,其中深井观察点估算嗜人按蚊人血指数为 0 .6 17,三叠泉渡假区观察点无家畜 ,嗜人按蚊的人血指数为 1.0。沈阳市法库县嗜人按蚊趋吸人、牛血率分别为 0 .86 %和 99.14 % ,估算人血指数为0 .0 5 6。两地嗜人按蚊均于傍晚为吸血活动高峰 ,珠海市横琴岛 19.0 0 - 2 0 .0 0时占全部诱获蚊的 4 1.75 % ,2 3.0 0 - 2 4 .0 0时占 6 .5 3% ;沈阳市法库县 2 0 .0 0 - 2 1.0 0时占全部诱获蚊的 4 9.2 5 % ,2 3.0 0~ 2 4 .0 0时仅占 4 .92 %。结论 珠海市横琴岛和沈阳市法库县嗜人按蚊偏嗜牛血 ,吸血活动高峰出现于傍晚 ,明显不同于我国北纬 2 5°~ 33°地区文献报导的嗜人按蚊 ,后者偏?

二、水稻灌溉对嗜人按蚊种群密度与消长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稻灌溉对嗜人按蚊种群密度与消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18年四川省消除疟疾阶段传疟媒介按蚊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疟疾媒介监测点
    1.2 监测内容及方法
        1.2.1 按蚊种群
        1.2.2 按蚊密度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按蚊种群
    2.2 按蚊密度
    2.3 季节消长
3 讨论

(2)乐山市1950-2016年疟疾蚊媒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蚊媒监测方法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蚊种分布
    2.2 按蚊种群分布
        2.2.1 分县区按蚊种群分布
        2.2.2 2015年全市按蚊种群分布
        2.2.3 2016年全市按蚊种群分布
    2.3 按蚊密度
    2.4 生态习性
3 讨论

(3)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和范围
    2 媒介按蚊调查
        2.1 蚊媒幼虫密度调查
        2.2 成蚊密度调查
        2.3 按蚊种群调查
    3 生态习性调查
        3.1 季节消长
        3.2 吸血趋性
        3.3 孳生习性
    4 媒介按蚊抗性监测
        4.1 实验准备
        4.2 方法和原理
        4.3 实验过程
    5 数据收集和资料分析
结果
    1 2012 年各监测点媒介按蚊调查情况
        1.1 媒介按蚊密度调查情况
        1.2 媒介按蚊生态习性调查情况
    2 各监测点 2005~2012 年媒介按蚊密度变化情况
    3 各监测点媒介按蚊抗性调查结果
讨论
    1 2012 年媒介按蚊密度及生态习性
        1.1 媒介按蚊幼虫及成蚊密度监测分析
        1.2 媒介生态调查分析
    2 五个监测点按蚊密度变化
    3 抗药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嗜人按蚊分布与疟疾发病率影响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调查点选择
    2调查方法
    3其他资料收集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按蚊现场调查结果
        1.1浙江
        1.2四川
        1.3广西
    2嗜人按蚊种群变化的历史资料分析结果
        2.1广西
        2.2四川
    3农作制度改变和农药使用情况
        3.1浙江
        3.2四川
        3.3广西
    4疟疾发病情况分析
讨论

(5)自然与社会因素对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因素
    1.1 气候变化
        1.1.1 气温
        1.1.2 降雨量
        1.1.3 相对湿度
        1.1.4 其他
    1.2 自然灾害
        1.2.1 洪灾
        1.2.2 地震
        1.2.3 其他
2 社会因素
    2.1 杀虫剂滥用
    2.2 水体污染
    2.3 快速城市化
    2.4 垦荒、滥伐森林与水库建设
        2.4.1 垦荒
        2.4.2 滥伐森林
        2.4.3 水库建设
3 适应性对策
    3.1 基于媒介按蚊生态习性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调整现有控制策略与措施
    3.2 评估自然与社会因素对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
    3.3 研发可替代的、可持续的媒介按蚊防控工具或改良现有防控工具
    3.4 融合多学科优势, 进行创新的、跨学科的媒介按蚊防控
4 展望

(6)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效果的评价与监测(论文提纲范文)

1 监测内容与方法
2 结 果
    2.1 大面积灭蚊效果考核
    2.2 灭蚊后期媒介监测
    2.3 残存嗜人按蚊监测
    2.4 疟疾监测
3 讨 论

(7)福建省将乐县灭疟后期媒介监测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容与方法
    1.1 监测点选择
    1.2 媒介监测
    1.3 疟疾病例监测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经产蚊
    2.3 疟疾发病情况
3讨论

(8)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其规律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和研究
    第一节 广东省内陆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的调查和研究
    第二节 横琴岛嗜人按蚊生态习性研究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广东省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第三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嗜人按蚊的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制嗜人按蚊和其它传疟媒介及防疟效果的评价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传疟作用
        1 中华按蚊
        2 嗜人按蚊
        3 微小按蚊
        4 大劣按蚊
        5 日月潭按蚊
        6 参考文献
    附录2 我国主要传疟媒介对杀虫剂的敏感性现状
        1 当前我国主要媒介按蚊抗性程度
        2 产生抗性的原因
        3 结语
        4 参考文献
    附录3 我国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防制蚊媒及防疟效果的研究与应用
        1 实验室研究
        2 实验小屋试验
        3 现场防疟试验与应用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1 获奖
    2 国家课题
    3 省级课题
    4 在校期间已发表论文
    5 待发表论文
致谢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对我国中部地区疟疾流行与控制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中部地区疟疾流行的特点
2 对疟疾流行的监测
    2.1 传染源监测
    2.2 流行病学监测
    2.4 疟疾媒介蚊虫监测
3 我国中部地区的抗疟措施
    3.1 传染源管理
    3.2 灭蚊措施
    3.3 保护健康人群

四、水稻灌溉对嗜人按蚊种群密度与消长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18年四川省消除疟疾阶段传疟媒介按蚊监测结果分析[J]. 李黎,郁涛,邹晏,葛黎,霍芳,吴小红,刘阳.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21(11)
  • [2]乐山市1950-2016年疟疾蚊媒监测分析[J]. 秦利平,徐蓉芳,黎智斌,罗瑶,王佳,江顿滔,雷霄.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7(06)
  • [3]湖北地区主要传疟媒介按蚊密度、生态习性及抗药性调查研究[D]. 尚晓鹏. 武汉科技大学, 2012(05)
  • [4]化学农药的使用对嗜人按蚊分布与疟疾发病率影响的探讨[J]. 潘嘉云,郑香,钱会霖,柳朝藩,郭传坤,蒋妙根,陈怀录,顾政诚.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2(03)
  • [5]自然与社会因素对传疟媒介按蚊生态习性的影响[J]. 刘小波,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01)
  • [6]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效果的评价与监测[J]. 徐保海,许龙善,张山鹰,杨发柱,谢汉国,吴金俊,屠昭平,欧阳榕,叶道光,张芝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9(02)
  • [7]福建省将乐县灭疟后期媒介监测效果分析[J]. 黄锦源,徐保海,李江鸿,江天兵,张良应,屠昭平,张山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02)
  • [8]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特征、生态习性、传疟作用及蚊媒防制对策的研究[D]. 潘波.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9]对我国中部地区疟疾流行与控制的几点认识[J]. 刘亦仁.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5(04)
  • [10]我国嗜人按蚊偏嗜牛血的研究[J]. 徐保海,许龙善,谢汉国,朱泰华,刘成模,潘波,刘庆生,吴军,谭爱军,王利群,阮峰,李凤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5(03)

标签:;  ;  ;  

水稻灌溉对食人按蚊种群密度和生长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