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应用于低密度叶片式扩散器的优化设计

一种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应用于低密度叶片式扩散器的优化设计

一、A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to Optimum Design of a Low Solidity Vaned Diffuser for Diffuser Pinup(论文文献综述)

邵传民[1](2020)在《推力轴承液压脉动衰减器减振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船舶在行驶时,由于艉部存在非均匀流场,螺旋桨会产生低频的轴向脉动力。轴向脉动力激励轴系产生轴向振动,然后通过轴系传递到船体,对船舶结构造成损坏,并对船舶的舒适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减小船舶轴系的轴向振动具有重大意义。而在船舶推力轴承上安装液压减振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其轴向振动,有必要对液压减振装置的减振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液压脉动衰减器的减振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四端参数法,对其进行简化并建立理论模型,得到其传递矩阵。然后对安装该装置的推力轴承建立理论模型,推导得出推力轴到壳体处的振级落差和插入损失。研究表明,在1-200 Hz频段内,设计的液压脉动衰减器具有一定的减振效果。其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三维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将得到的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1-200 Hz频段内的计算结果相近,相互验证了其正确性。对双油管共腔室液压脉动衰减器和多级串联式液压脉动衰减器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两种变式结构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轴向的减振效果,但同时会增大共振频率处的峰值。然后,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液压油对液压脉动衰减器减振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液压油工作的实际环境,选择68#滑油作为工作介质。并分析油管直径、油管长度、油箱体积和液压缸直径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对轴向振动衰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在1-200 Hz频段内,振级落差的值随着油管内径和油箱的体积的增大呈小幅增长的趋势,而随着油管长度和液压缸直径的增加呈小幅减小的趋势。基于遗传算法,采用Matlab软件对液压脉动衰减器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在变量所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一组减振效果最优的参数。最后,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对安装液压脉动衰减器的推力轴承进行减振分析,借助Matlab软件中的GUI对整个理论模型进行界面的编写,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界面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步骤。最终实现了液压脉动衰减器对推力轴承轴向振动的减振效果的计算。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相关参数对液压脉动衰减器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液压脉动衰减器的设计和轴系轴向振动的减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胜[2](2019)在《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发电技术在太阳能供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能质提升与能质转化两项低品位热能利用关键技术的基本原理,针对我国北方地区建筑供暖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契机,开展了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低温热发电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空气能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用于实现建筑的冬季清洁供暖以及夏季高效供冷,同时利用非采暖季太阳能集热器中产生的低温热水实施发电供建筑使用,优化建筑能源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太阳能供暖系统规模化应用带来的系统初投资高、非供暖季热量过剩等问题。文中首先结合能量分析、?分析及经济学分析方法,同时将系统的热力循环参数与换热设备的结构参数直接关联,构建了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低温热发电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为系统的工质选择以及性能优化等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综合考虑系统的热经济学性能、承压能力、工质充注量以及其环保特性,就自主研发配制的非共沸混合工质BY-2A、BY-2B、BY-2C以及商业化机组中常用的R22与R410A工质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寒冷或严寒地区运行的低温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评价与实验验证。结果显示,BY-2A、BY-2B、BY-2C空气源热泵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展现了优越的制热性能,较R22系统其制热量最高可分别提升10.68%、28.01%与65.66%。基于太阳能低温热发电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就主要设计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定性及敏感性分析,为其初始设计与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然后,提出了以系统投资回收期与全生命周期净收益作为评价指标的多目标多参数并行优化方法,确定了太阳能低温热发电系统的最优设计参数。此外,搭建了小型低温热发电实验装置,以发电温度可低至60℃的TD-2作为循环工质,研究了系统各部件最佳匹配运行时,主要设计参数对发电机组性能的影响。最后,文中提出了一种集太阳能供暖、空气源热泵以及太阳能低温热发电技术于一体的空气能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并就其应用于天津市与沈阳市办公建筑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联产系统的合理实施将会带来巨大的节能、经济以及环保效益,其中沈阳市更具优势,相对于常规冷热源系统,系统投资回收期低至2.70年,且一次能源利用率可高达2.71。

乔印虎[3](2014)在《压电板壳风力机叶片设计与振动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叶片是风力机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占到整机成本的20%左右,风力机叶片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破坏是风力机常见故障,本文在综述国内外风力发电及风力机叶片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风力机叶片载荷的形式及大小,针对叶片振动保护的现状,提出了将压电材料嵌入到叶片复合材料内部以构成智能风力机叶片的思想,并根据叶片气动和强度理论,分析翼型气动性能和强度参数,完成了智能叶片的结构设计;基于扁壳理论,将设计的智能叶片等效为压电壳体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分析;同时将壳体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商用有限元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引入自适应滤波思想,设计智能叶片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最后,搭建简单实验系统,对振动控制的效果进行实验验证,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总结如下:1)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风能利用的现状以及叶片结构、材料和设计情况,对风力机叶片建模和振动主动控制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压电智能材料及其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引出风力机叶片振动主动控制的必要性。2)智能复合材料叶片载荷分析:探讨风力机叶片载荷的形式,根据风力机叶片在不同风载作用下,研究不同设计工况的结构载荷及气动流体计算方法,并确定极限载荷发生的工况,开展了载荷模拟仿真计算研究及极端湍流风模型工况下的极限载荷统计规律,并结合模拟仿真结果进行分析。3)智能复合材料叶片结构设计:根据设定的风轮设计功率、启动风速等设计参数及叶片翼型的力学性能分析等来确定叶片气动参数。基于坐标变换方法和复合材料设计思想,得到了叶片三维建模的通用方法,结合压电材料结构特点,研究叶片主梁、蒙皮等承载结构刚度、强度的设计条件,由风力机叶片的安装形式将叶片等效为悬臂梁结构,通过叶片的构造分析,采用梁的刚度理论,研究复合材料叶片的强度设计方法;依据叶片沿展向等强度条件,研究基于叶片位移变形约束的刚度协调设计方法和准则;以1.5MW风力机为例,设计了压电板壳式风力机叶片,并进行三维建模,为压电板壳式风力机叶片进一步分析研究打下基础。4)压电板壳式风力机叶片结构强度建模:翼型壳体本身是空间扭曲的,极不规则,将叶片看做两部分矩形扁壳的组合,推导了扁壳压电与弹性力学耦合方程,基于H-R(Hellinger-Reissner)变分原理、剪切变形理论和哈密顿(Hamilton)原理,推导并建立了压电板壳式复合材料叶片结构的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5)将压电板壳式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中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模型在控制电压施加前后叶片各方向位移、转角的变化情况,同时,针对设计的压电智能复合材料叶片,利用ALgor软件对压电材料施加电场,在400v电压作用下,对智能叶片上的位移、应力和应变的大小变化进行分析,确定压电材料用于风力机叶片的振动控制效果,为对动态载荷进行对比分析,在ANSYS中通过命令流编程,分析在风载作用下,控制电压对叶片振动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施加控制电压前,叶片在受到阵风或随机风作用后,振动缓慢衰减,当给叶片中压电材料施加控制电压后,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下,压电材料对叶片作用一个电场力,在此力的作用下,叶片衰减迅速,在极端风速情况下能极大的提高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弹性稳定性。6)智能叶片振动主动控制研究:搭建了智能叶片振动主动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将风力机叶片等效为压电悬臂梁,实现LMS算法,设计参数可调的ⅡR滤波器,由自适应滤波器对结构振动情况实时检测并滤除干扰信号后输入控制器,根据振动情况,由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给驱动器以驱动压电纤维动作,实时改变叶片刚度等结构动力学参数,实现主动控制,并设计了简单实验系统进行了验证。

崔涛[4](2013)在《大型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大型涡扇发动机做为客机和大型运输机的主要动力,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低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大型涡扇发动机的性能以及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低压涡轮作为大涡扇发动机的动力来源之一,为风扇和低压压气机提供必要的动力,并且低压涡轮的重量占整个航空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多级高负荷低压涡轮的在气动设计方面为该问题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并且已经在实际的航空发动机中得以应用,效果明显。本文的工作主要就是针对大型涡扇发动机的多及低压涡轮进行气动优化设计改进并对低压涡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首先对原型的五级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特点从一维、准三维S2和全三维CFD的三个层面进行计算分析,对原型的低压涡轮的总体性能参数,参数的选择,三维流场以及该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美国高效节能发动机计划的E3低压涡轮进行三维还原计算,对该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参数予以比较分析。其次本文以原型计算为基础和依据,对该低压涡轮的叶型进行了气动优化分析,鉴于有限的时间,气动计算的求解器选择工程上已经获得检验的准三维S2程序和拟子午型线回转变厚度S1薄片程序,叶片的造型方式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涡轮设计中比较常用的Pritchard11参数法,另外一种商业软件NUMECA程序包中的AutoBlade。气动优化的结果最终会采用三维CFD计算校核。最终本文针对低压涡轮气动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单独的研究,其中包括低压涡轮第一级导叶在较大扩张角流道采用弯叶片技术的研究,第一级导叶低折转设计,以及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低压涡轮端壁冷气喷射的影响的研究。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研究,来寻求低压涡轮气动性能提升到方法。

刘巍[5](2012)在《ARGO稀损数据插补与三维海洋要素场重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ARGO资料作为目前唯一实时/延时可用的全球尺度海洋三维观测资料,为分析揭示海洋环境温盐分布和流场结构、理解和深化海洋环境特性和气候变化规律提供了关键的观测事实基础,其蕴涵的丰富信息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针对ARGO资料稀疏、零散、缺损等空间不规则和时间不连续固有弱点和应用盲区,开展了ARGO稀疏资料插值、缺损数据拟合和三维温盐场重构等客观再分析研究;开展了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和ARGO资料的海表流场估算以及三维流场的反演研究。为发掘和优化利用ARGO信息资源及ARGO资料再分析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为深化海洋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研究,改进提高大气、海洋环境要素的数值预报能力提供数据信息支持。论文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1)针对ARGO等稀疏资料的小尺度结构和细节特征刻画等实际问题,改进和发展了分形插值方法模型,通过引入遗传算法对分形插值参数(压缩因子)优化搜索,实现了插值参数的客观优选,改进了分形插值方法对海洋稀疏要素场插值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提出了一种小样本插值新方法-信息扩散插值。该方法基于模糊映射思想,通过对稀少数据点的信息进行模糊扩散和插值映射,实现有限数据点信息向其邻近区域点的概率插值;针对正态扩散模型在描述非对称结构数据的局限性,发展了非对称信息扩散插值算法模型-椭圆模型和概率模型。插值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插值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三维海洋要素场重构。针对常规时空插值方法在分析处理ARGO资料和插值重构ARGO标准化网格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时空插值算法,构建了三维温盐场反演的算法模型;基于改进的时空插值算法重构的三维要素场误差得到了有效的抑制。(4)针对实际海洋要素场资料中普遍存在的数据缺测问题和常规奇异谱方法中迭代参数K、M选取的主观性和计算效率差等问题,提出和发展了模型参数分段寻优的新方法,能够避免模型参数陷入局部误差收敛进而合理搜索到全局最优解,且迭代计算效率和插补结果准确率得到有效改进和提高。(5)利用卫星高度计资料和卫星遥感海面风场QuikSCAT资料,通过对不同纬度流场计算模型的分段处理,改进了地转流和Ekman流在赤道海区和赤道外海区的不连续问题,反演得到的海表地转流和Ekman流能够合理、准确地刻画全球海表流场的基本结构特征。(6)基于ARGO浮标三维温盐场观测信息,通过将P矢量方法引入等密度面温盐场动力约束,反演得到三维海洋流场。该方法弥补了实际海流观测困难、海流资料难以准确获取的现实问题和不足,反演推算的三维流场可客观表现不同深度的海洋流场的基本结构特征。

王剑[6](2008)在《压电曲壳曲梁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形状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压电智能结构的研究在近几年来备受关注,压电材料以其灵敏度高、反应迅速、应用方便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电子、水声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在需要高精度控制的方面,压电材料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有限元方法为基础,讨论了热压电耦合场下桁架结构的力学行为,重点构建了空间压电曲壳、压电曲梁单元,进而实现了空间曲面结构的静态形状控制,并且在形状控制的同时实现了作动器的优化配置,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本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2038,10421202,10302006)和澳大利亚ARC基金(Austrian Research Council:LX0348548 and DP0666683)资助项目,全文内容分为以下几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从智能结构的概念出发,简述了压电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工程应用。总结了前人在相关领域的部分工作,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课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工作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从平衡方程出发,综合考虑了温度场、机械场、电场的耦合作用,推导了热压电桁架结构的有限元静力分析方程、屈曲稳定性方程。根据算例指出了温度场对桁架结构的屈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热压电桁架结构的灵敏度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结构进行了优化。结论指出在把压电杆用作主动控制元件的时候,充分考虑多场耦合的影响,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得到更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第三章:推导了一个基于空间任意形状的压电曲壳单元,以此构造了有限元模型。特别是利用约束方程连接主壳结构和压电作动器,简化了模型,削减了计算规模。在此基础上,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了对结构的静态形状控制,然后又提出了形状控制和优化一体化设计模型,实现了更为实用的同时考虑电压和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的结构形状控制,数值算例显示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第四章:基于连续体的弹性理论构造了空间曲梁单元,在曲梁的基础上推导了空间压电曲梁单元。为了削减计算量,在梁壳组合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利用约束方程连接梁壳单元。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了形状控制的优化模型,以控制形状和目标形状之间的误差平方和做为优化目标,得到了形状控制的最优电压分布,实现了利用压电曲梁作动器对结构进行静态形状控制。第五章:研究了形状控制中作动器的优化配置问题,在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寻找控制电压在当前配置上的最优分布。优化方法采用带约束的遗传算法,利用二进制和实型数混合编码,构建了在形状控制的同时对作动器进行优化配置、寻找最优电压分布的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分别得到了不同优化目标、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压电作动器的最优配置。最后总结全文,并展望了可以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张学[7](2007)在《基于RS和GIS城市扩展动态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要素高度密集的综合体,因此城市的发展变化是人地关系的焦点。工业化的进程正蒸蒸日上,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中人口剧增以及非城市人口大量涌入,而且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同时追求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东西,这一切都促使城市逐渐增大,并向外不断扩张。 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各种资源被急剧消耗,土地作为一种基本的自然资源,受城市扩张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都随着城市的扩大以各种方式逐渐转化为城市用地。为了探讨这种转化过程及其内在驱动力因素,本文以上海市嘉定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该区1989年、1995年、2001年和2006年四个时相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的数据源,以遥感分类提取为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手段,通过对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图像进行叠加统计分析,定量地分析了嘉定区从1989年—2006年间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情况。运用四期遥感影像分类的结果图像和仿植被指数方法人机交互地提取嘉定区城镇用地的图斑,进而统计出城镇用地面积,并将城镇用地图像两两叠加分析统计得到1989年—1995年、1995年—2001年以及2001年—2006年三个年份段间嘉定区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变化以及空间分布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嘉定区的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分析了该区域在1989年—2006年间城市扩展的驱动力因素。 本文着重探讨了遥感影像分类提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方法及过程,在与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相比较的基础上,采用了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方法用于遥感分类,其中改进了遗传算法编码和遗传进化方法,在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中运用本文的遗传算法优化网络结构和参数,最后得到的最优神经网络用于遥感影像分类,获得了较好的分类效果。文章还详细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方法和过程,并用这一方法统计出嘉定区各种土地类型相互转化的数量与方式,并详尽分析了1989年—1995年、1995年—2001年以及2001年—2006年间嘉定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最后利用嘉定区城镇用地栅格图像和嘉定区矢量多边形边界图叠加统计了嘉定区各行政区划在

二、A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to Optimum Design of a Low Solidity Vaned Diffuser for Diffuser Pinup(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to Optimum Design of a Low Solidity Vaned Diffuser for Diffuser Pinup(论文提纲范文)

(1)推力轴承液压脉动衰减器减振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船舶推进轴系的轴向振动研究现状
        1.2.2 液压减振装置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工作
        1.3.1 本文研究方法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推力轴承液压脉动衰减器理论计算
    2.1 引言
    2.2 四端参数法
    2.3 液压脉动衰减器的动力学模型
    2.4 船舶推力轴承轴向振动的数学模型
        2.4.1 推力轴承结构
        2.4.2 推力轴承轴向振动的理论模型
    2.5 减振效果分析
        2.5.1 振级落差
        2.5.2 插入损失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推力轴承液压脉动衰减器有限元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安装液压脉动衰减器推力轴承仿真分析
        3.2.1 推力轴承的仿真建模
        3.2.2 推力轴承的数值仿真结果
        3.2.3 理论和仿真结果对比
    3.3 变式结构液压脉动衰减器
        3.3.1 双油管共腔式液压脉动衰减器
        3.3.2 双级串联式液压脉动衰减器
    3.4 轴向刚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脉动衰减器减振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4.1 引言
    4.2 液压介质对系统减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4.3 结构尺寸对系统减振特性的影响分析
        4.3.1 不同油管长度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4.3.2 油管内径大小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4.3.3 油箱体积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4.3.4 液压缸直径对减振效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液压脉动衰减器优化设计
    5.1 引言
    5.2 遗传算法
        5.2.1 遗传算法简介
        5.2.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5.3 液压脉动衰减器结构的优化
        5.3.1 设计变量
        5.3.2 约束条件
        5.3.3 目标函数
        5.3.4 优化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推力轴承轴向减振计算软件的界面设计及实现
    6.1 引言
    6.2 GUI界面
        6.2.1 GUI简介
        6.2.2 GUI按钮功能及图形对象介绍
        6.2.3 GUI原则设计
        6.2.4 设计步骤
    6.3 推力轴承轴向减振计算软件界面设计
        6.3.1 图形界面的设计
        6.3.2 推力轴承轴向减振计算的实现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项目经历
致谢

(2)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发电技术在太阳能供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形势
        1.1.2 电力结构
        1.1.3 建筑用能
    1.2 清洁供暖技术
        1.2.1 天然气供暖
        1.2.2 电供暖
        1.2.3 太阳能供暖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太阳能供暖技术
        1.3.2 空气源热泵技术
        1.3.3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
    2.1 系统的基本原理
        2.1.1 空气源热泵系统
        2.1.2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2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2.1 循环工质的选择
        2.2.2 系统的流固耦合设计
        2.2.3 系统的性能优化
    2.3 系统的热经济学模型
        2.3.1 基本假设
        2.3.2 热力学模型
        2.3.3 经济学模型
        2.3.4 换热器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工质选择与实验研究
    3.1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工质选择
        3.1.1 备选工质
        3.1.2 系统的设计条件
        3.1.3 系统的热经济学性能比较
        3.1.4 工质的综合评价
    3.2 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3.2.1 实验装置介绍
        3.2.2 实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性能优化与实验研究
    4.1 热发电系统的循环工质及设计条件
        4.1.1 循环工质
        4.1.2 设计条件
    4.2 热发电系统性能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4.2.1 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2.2 系统性能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4.3 热发电系统的性能优化
        4.3.1 数学模型
        4.3.2 求解方法
        4.3.3 结果分析
        4.3.4 ?损分析
    4.4 热发电系统的实验研究
        4.4.1 机组关键部件的选择
        4.4.2 实验装置介绍
        4.4.3 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能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的适宜性分析
    5.1 空气能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
        5.1.1 问题来源
        5.1.2 技术方案
        5.1.3 有益效果
    5.2 系统的适宜性分析
        5.2.1 资源条件
        5.2.2 节能效益
        5.2.3 经济效益
        5.2.4 环保效益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压电板壳风力机叶片设计与振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风力发电简介
    1.2 风力机叶片
        1.2.1 叶片的结构与材料
        1.2.2 压电智能复合材料在叶片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1.3 压电智能复合材料叶片振动控制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项目背景、意义与来源
    1.5 本文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风力机叶片载荷分析
    2.1 引言
    2.2 风力机结构及叶片
    2.3 导致叶片气动弹性问题的原因
        2.3.1 水平轴风力机的动力学特性
        2.3.2 风力机叶片的颤振
    2.4 载荷解析
        2.4.1 风电场的风况及数学模型
        2.4.2 气动力引起的载荷
        2.4.3 动量-叶素理论
        2.4.4 设计参数调整
        2.4.5 重力引起的荷载
        2.4.6 离心力引起的载荷
    2.5 叶片载荷分析
        2.5.1 稳态荷载
        2.5.2 动态载荷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电板壳式复合材料叶片设计
    3.1 引言
    3.2 风力机叶片翼型参数
    3.3 葛劳涡(Glauert)优化设计
    3.4 压电板壳式复合材料叶片结构设计
    3.5 基于梁理论(Beam Theory)的叶片参数
        3.5.1 主要结构参数计算
        3.5.2 压电纤维结构铺设
    3.6 风力机叶片设计实例
        3.6.1 设计流程及各参数选择
        3.6.2 智能夹层结构风力机叶片建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电板壳叶片机-电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
    4.1 引言
    4.2 壳理论及假设
    4.3 扁壳的基本方程
        4.3.1 几何方程
        4.3.2 物理方程
        4.3.3 平衡方程
    4.4 压电材料的弹性关系
        4.4.1 压电应力、应变
        4.4.2 压电应力、应变系数
        4.4.3 应力-应变本构常数
    4.5 压电本构方程
        4.5.1 坐标关系
        4.5.2 本构方程及坐标变换
        4.5.3 内力与弯矩方程
    4.6 合成力及力矩
    4.7 基于哈密顿(Hamilton)原理的压电板壳动力学方程
        4.7.1 板壳结构的哈密顿(Hamilton)变分
        4.7.2 系统动力学方程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电板壳叶片有限元分析
    5.1 引言
    5.2 任意形状壳体有限元法
    5.3 壳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5.3.1 位移模式和形函数的构造
        5.3.2 壳单元中应力—应变关系
        5.3.3 考虑横向剪切变形的曲面壳体单元
        5.3.4 应力、应变计算
        5.3.5 单元刚度矩阵
        5.3.6 单元等效结点载荷矩阵
    5.4 单元的有限元动力方程
    5.5 Algor软件中有限元分析
    5.6 两种分析结果对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叶片压电智能结构振动主动控制
    6.1 引言
    6.2 总体方案设计
    6.3 自适应滤波器设计
    6.4 无限脉冲响应(ⅡR)滤波器(Digital Filter)设计
    6.5 自适应算法---最小均方算法(LMS)实现
    6.6 压电智能悬臂梁的主动振动控制
        6.6.1 状态空间(State Space)的动力学建模
        6.6.2 压电作动器分析
        6.6.3 压电智能悬臂梁状态空间方程
    6.7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
        6.7.1 压电智能悬臂梁主动振动控制仿真
        6.7.2 压电悬臂板梁压电片位置优化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悬臂梁压电振动控制实验
    7.1 引言
    7.2 实验方案
    7.3 压电力—电压特性实验
        7.3.1 力—电压实验系统
        7.3.2 力—速度实验过程与方法
        7.3.3 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
    7.4 自适应振动控制实验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压电壳体有限元分析Mat I ab程序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大型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典型大型涡扇发动机的发展状况
        1.3.1 国外典型大型涡扇发动机简介
        1.3.2 国内典型大型涡扇发动机简介
    1.4 大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设计特点与难点
        1.4.1 低压涡轮级数多
        1.4.2 过渡段以及流道扩张
        1.4.3 叶型折转角大、负荷高
        1.4.4 效率高
        1.4.5 雷诺数低
        1.4.6 非定常性、claming 效应
        1.4.7 间隙控制复杂
        1.4.8 噪声低
        1.4.9 可靠性高、寿命高、成本低、工艺高、维护性良好
    1.5 本文任务
第2章 原型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分析
    2.1 引言
    2.2 原型涡轮的设计点和几何参数
        2.2.1 原型低压涡轮的设计点
        2.2.2 原型低压涡轮的几何参数
    2.3 一维分析
        2.3.1 一维程序简介
        2.3.2 一维计算与分析
    2.4 准三维 S2 计算与分析
        2.4.1 准三维程序简介
        2.4.2 S2 计算结果的性能分析
        2.4.3 S2 计算级参数分析
        2.4.4 S2 计算参数沿叶高分布
    2.5 全三维 CFD 计算与分析
        2.5.1 数值模拟方法
        2.5.2 总体气动性能分析
        2.5.3 级参数分析
        2.5.4 列参数分析
        2.5.5 流场分析
    2.6 GE 公司 E3 低压涡轮核算分析
        2.6.1 E3 低压涡轮三维核算
        2.6.2 E3 低压涡轮的设计特点分析
    2.7 分层面对比分析原型涡轮的设计特点
        2.7.1 总性能参数三个层面对比
        2.7.2 级参数三个层面对比
        2.7.3 列参数三个层面对比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型低压涡轮优化及改进工作
    3.1 引言
    3.2 一维优化
        3.2.1 优化变量及目标
        3.2.2 优化算法
        3.2.3 优化结果及分析
    3.3 拟子午型线回转变厚度 S1 薄片优化
        3.3.1 平台介绍
        3.3.2 优化变量及优化目标
        3.3.3 优化算法
        3.3.4 优化结果分析
    3.4 准三维 S2 正问题优化设计
        3.4.1 基于 Pritchard 参数化叶型优化
        3.4.2 基于 AutoBlade 造型优化
    3.5 优化比较以及方案定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压涡轮一导与子午型线结合弯叶片研究
    4.1 引言
    4.2 与子午型线结合弯叶片设计
        4.2.1 与子午型线结合弯叶片思路
        4.2.2 弯叶片积叠线与叶片参数化
    4.3 低压涡轮导叶弯叶片研究策略
        4.3.1 弯叶片样本空间给定
        4.3.2 弯叶片计算域的选择
        4.3.3 弯叶片批量计算平台
    4.4 低压涡轮导叶弯叶片应用的影响分析
        4.4.1 根部弯叶片技术的分析研究
        4.4.2 顶部弯叶片技术的分析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压涡轮低折转导叶初步改进研究
    5.1 引言
    5.2 低折转的设计思想
    5.3 低折转导叶的初步设计
        5.3.1 叶型设计
        5.3.2 准三维 S2 正问题初步验算
    5.4 三维校核与分析
        5.4.1 总体性能
        5.4.2 级参数与原型的比较
        5.4.3 第一级流场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低压涡轮端壁冷气对总体气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简介
    6.3 冷气几何参数以及试验计划
        6.3.1 低压涡轮端壁冷气喷射计算的处理
        6.3.2 正交试验设计计划
    6.4 冷却对涡轮气动影响的总体分析
        6.4.1 冷气对该低压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
        6.4.2 端壁冷却典型算例三维 CFD 计算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ARGO稀损数据插补与三维海洋要素场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海洋环境场细节刻画-分形插值优化
    2.1 概述
    2.2 分形插值
    2.3 研究资料
    2.4 分形插值参数的遗传优选
    2.5 改进插值算法的对比实验
    2.6 小结
第三章 小样本数据分析—信息扩散插值
    3.1 概述
    3.2 信息扩散原理
        3.2.1 信息扩散原理
        3.2.2 信息扩散插值思想
    3.3 信息扩散二维插值算法
    3.4 均匀信息扩散-正态插值模型
    3.5 非对称信息扩散-椭圆插值模型
        3.5.1 二维“椭圆式”扩散函数
        3.5.2 k与λ参数的确定
        3.5.3 多维“椭圆式”扩散函数
    3.6 非对称信息扩散-概率插值模型
        3.6.1 二维“概率式”信息扩散函数
        3.6.2 多维“概率式”扩散函数
    3.7 算法试验
    3.8 小结
第四章 三维温盐要素场重构-时空插值
    4.1 概述
    4.2 时空权重插值
    4.3 时空权重插值的改进算法
        4.3.1 常规时空插值存在问题
        4.3.2 可疑的时空插值结果剔除
        4.3.3 不同方向插值影响差异改进
        4.3.4 基于观测数据的权函数估计
    4.4 对比应用试验
        4.4.1 与WOA05的对比试验
        4.4.2 与TAO的对比试验
    4.5 小结
第五章 缺损信息拟合-奇异谱迭代插补
    5.1 概述
    5.2 DIN-EOF算法原理
    5.3 DIN-EOF算法试验
    5.4 DIN-SSA/MSSA插补算法
    5.5 DIN-SSA/MSSA改进算法-分段寻优法
        5.5.1 DIN-SSA/MSSA存在问题
        5.5.2 算法改进的基本思想
        5.5.3 分段寻优的基本原理
        5.5.4 分段寻优的计算步骤
    5.6 OLR迭代插补应用试验
        5.6.1 试验资料
        5.6.2 试验方案
        5.6.3 插补方法的应用对比试验
        5.6.4 改进算法与常规算法对比
    5.7 ARGO盐度场缺损插补
    5.8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海表流场反演
    6.1 概述
    6.2 研究资料
        6.2.1 卫星高度计资料
        6.2.2 卫星遥感风场数据
    6.3 研究方法
        6.3.1 Ekman流计算
        6.3.2 地转流计算
    6.4 海表流场反演
        6.4.1 平均场对比分析
        6.4.2 纬向平均流场
    6.5 小结
第七章 基于ARGO资料的三维流场估算
    7.1 概述
    7.2 数据分析处理
        7.2.1 研究资料
        7.2.2 ARGO浮标资料网格化
    7.3 流场估算原理与计算方案
    7.4 海洋流场反演估算
        7.4.1 基于ARGO资料的太平洋温盐场
        7.4.2 利用温盐场估算太平洋流场
    7.5 大西洋流场反演估算
        7.5.1 大西洋的ARGO温盐场
        7.5.2 基于温盐场估算的大西洋流场
    7.6 小结
第八章 全文总结
    8.1 主要研究成果
    8.2 论文创新点
    8.3 下一步的研究构想
缩略语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一、发表的论文
    二、参与的科研项目

(6)压电曲壳曲梁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形状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结构的概念
    1.2 智能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1.3 压电结构的研究进展
        1.3.1 压电结构的解析解法
        1.3.2 压电结构的数值解法
    1.4 压电材料用于结构振动的主动控制
    1.5 压电材料用于结构形状控制和优化配置问题
    1.6 本文的研究工作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热压电桁架结构分析
    2.1 热压电效应
    2.2 热压电弹性理论
    2.3 热压电桁架结构的有限元方程
    2.4 热压电桁架结构的屈曲分析
        2.4.1 屈曲有限元方程
        2.4.2 算例与分析
    2.5 热压电桁架结构的敏度分析
        2.5.1 优化设计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2.5.2 热压电桁架结构的敏度分析
        2.5.3 算例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电曲壳单元的构造及其结构形状控制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1 空间曲壳单元的建立
        3.1.2 壳单元精度的验证
        3.1.3 压电曲壳单元的推导
        3.1.4 壳单元的连接
        3.1.5 压电曲壳模型的验证
    3.2 优化模型的建立
        3.2.1 最小二乘法实现形状控制模型
        3.2.2 形状控制和优化一体化设计模型
    3.3 形状控制算例
        3.3.1 平板结构弯曲形状控制
        3.3.2 平板结构扭转形状控制
        3.3.3 曲壳结构弯曲形状控制
        3.3.4 曲壳结构扭转形状控制
        3.3.5 电压、作动器厚度同时设计的结构形状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压电曲梁单元的构造及其结构形状控制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空间曲梁单元的构造
        4.1.2 曲梁单元精度的验证
        4.1.3 压电曲梁单元的推导
        4.1.4 梁壳单元的连接
    4.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2.1 连接模型的验证
        4.2.2 压电曲梁模型的验证
    4.3 最小二乘法实现形状控制及算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压电曲壳、曲梁单元的优化配置
    5.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构成
    5.2 基于混合变量的优化配置模型
    5.3 曲梁、曲壳结构优化配置算例
        5.3.1 压电曲梁作动器在形状控制中的优化配置问题
        5.3.2 压电曲壳作动器在形状控制中的优化配置
        5.3.3 利用压电曲梁作动器实现飞机机翼的形状控制及优化配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创新点摘要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基于RS和GIS城市扩展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城市遥感技术发展
    1.3 城市扩展动态监测的遥感研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准备
    2.1 嘉定区自然、人文、经济概况
        2.1.1 自然地理状况
        2.1.2 人文地理与交通状况
        2.1.3 经济概况
    2.2 嘉定区土地利用现状概要
    2.3 数据准备
        2.3.1 遥感数据
        2.3.2 专题数据
        2.3.3 经济、人口等统计数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优化的遥感影像分类
    3.1 常规分类方法
        3.1.1 非监督分类法
        3.1.2 监督分类法
        3.1.3 纹理信息在分类中的应用
    3.2 专家系统分类法
    3.3 模糊聚类方法
    3.4 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3.4.1 人工神经网络
        3.4.2 BP神经网络
        3.4.3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3.4.4 BP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
        3.4.5 BP网络训练的收敛性问题
    3.5 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分类方法
        3.5.1 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
        3.5.2 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结构和神经元阈值
        3.5.2.1 遗传算法的编码实现
        3.5.2.2 适应度函数f(x)的确定
        3.5.2.3 进化种群的初始化
        3.5.2.4 遗传进化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嘉定区遥感影像分类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1 遥感影像分类试验
        4.1.1 试验数据选取与分类
        4.1.2 精度评价分析
    4.2 研究区遥感影像分类
    4.3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3.1 变化检测方法
        4.3.2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
        4.3.3 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嘉定区城市扩展动态分析
    5.1 城镇用地提取
        5.1.1 归一化裸露指数法(NDBI)
        5.1.2 城镇用地图斑的提取
    5.2 嘉定区城市扩展分析
        5.2.1 嘉定区城镇用地扩展数量变化分析
        5.2.2 嘉定区城镇用地空间分布及扩展变化规律
    5.3 嘉定区城市扩展驱动力因素
        5.3.1 经济发展
        5.3.2 人口因素
        5.3.3 规划与政策
        5.3.4 其它因素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启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

四、A Real-coded Genetic Algorithm Applied to Optimum Design of a Low Solidity Vaned Diffuser for Diffuser Pinup(论文参考文献)

  • [1]推力轴承液压脉动衰减器减振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D]. 邵传民.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3)
  • [2]空气源热泵与低温热发电技术在太阳能供暖中的应用研究[D]. 姚胜. 天津大学, 2019(06)
  • [3]压电板壳风力机叶片设计与振动控制研究[D]. 乔印虎.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4]大型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的气动设计及相关问题研究[D]. 崔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5]ARGO稀损数据插补与三维海洋要素场重构研究[D]. 刘巍. 西南交通大学, 2012(10)
  • [6]压电曲壳曲梁组合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和形状控制[D]. 王剑.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5)
  • [7]基于RS和GIS城市扩展动态研究[D]. 张学. 同济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一种实数编码遗传算法应用于低密度叶片式扩散器的优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