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安宫颗粒论文-康庆福

止血安宫颗粒论文-康庆福

导读:本文包含了止血安宫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宫止血颗粒,产后出血,效果,研究

止血安宫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康庆福[1](2015)在《妇女产后止血安宫颗粒的药学应用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妇女产后止血安宫颗粒的药学应用初步研究。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以产后出血妇女共8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益母草片口服止血;观察组给予安宫止血颗粒。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止血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45%(42/44);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9.55%为(35/44),同时观察组子宫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妇女使用安宫止血颗粒进行治疗,能够帮助其子宫缩复,同时具有活血行气之功效,不会对母婴产生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5年02期)

孟献荣,唐智华[2](2014)在《安宫止血颗粒预防产后出血4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应用安宫止血颗粒预防临床观察。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随机分组就益母草(对照组)与安宫止血颗粒(观察组)防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3径乘积B超检测值及白血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3径乘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未间断,仅上腹部不适1例;对照组母乳喂养在用药期间暂停,头晕2例,上腹部不适4例。结论产后出血采用安宫上血颗粒防治,可缩短病程,消除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4年08期)

王坤,谢强胜[3](2014)在《安宫止血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完善安宫止血颗粒(益母草、马齿苋)的质量标准,以控制药品质量。方法修订原标准中益母草薄层色谱法鉴别,增加马齿苋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盐酸水苏碱,Venusil HILIC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80∶20),体积流量1.0 mL/min,漂移管温度为90℃。结果定性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特征斑点清晰。盐酸水苏碱进样量在1.275~10.20μg范围内,积分值的自然对数与进样量的自然对数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99.52%,RSD为1.26%。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能够有效地控制安宫止血颗粒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02期)

黄东,吴小容[4](2010)在《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恶露不绝的患者152例随机分成两组各76例,治疗组予口服安宫止血颗粒,每次4g,每日3次;对照组予益母草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另加替硝唑片0.5g/次,每日3次。两组均7d为1个疗程。结果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6.8%,两者无显着差异,但在子宫复旧以及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安宫止血颗粒具有活血行气、促进子宫缩复的功效,而且对母婴无副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李萍,刘照娟[5](2009)在《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产后血性恶露持续10 d以上,仍淋漓不尽者,称“产后恶露不绝”。笔者采用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患者4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2008年5月本院门诊收治产后恶露不绝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年(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9年17期)

高永玲,周炳秀,崔美玉[6](2008)在《安宫止血颗粒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8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减少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时间和出血量,降低清宫率。方法:按随机方法将药物流产妇女180例分成治疗组98例,对照组82例。结果:有效率治疗组89.80%,对照组73.17%;清宫率治疗组7.89%,对照组25.00%;子宫出血时间、出血量、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安宫止血颗粒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08年25期)

王文革,毕丽民[7](2008)在《安宫止血颗粒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预防作用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们对安宫止血颗粒在药物流产后出血中的预防作用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0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年龄16~35岁,平均26岁。停经时间49d之内,B超检查确定宫内妊娠,孕囊直径≤2.5cm。血红蛋(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8年24期)

陈亚宁[8](2008)在《止血安宫颗粒的药学及初步药效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妇女产后或流产后出血症普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西医治疗本病症短期疗效明显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本课题旨在研究一种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的治疗妇女产后或流产后出血的药物。本课题处方来源于湖北省妇幼保健医院院内临床经验方,该处方在湖北省妇幼保健医院已有二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基础,至今无相关不良反应报道。本文通过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和初步药效学研究,旨在将其开发为新药。在提取及精制工艺研究中,通过对各药味所含成分的药理、药效、理化性质的分析,同时结合本品的主要药效,将提取工艺分为两部分:即当归、川芎采用醇提;益母草、黄芪、枳壳、仙鹤草、马齿苋采用水提。采用L_9(3~4)正交实验,以阿魏酸为指标,得出醇提部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0小时。采用L_9(3~4)正交实验,以黄芪甲苷为评价指标,得出水提部分的最佳工艺为:14、12、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水提药液醇沉的最佳工艺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醇沉浓度为60%,沉降时间为6h。分别对提取及精制工艺进行了验证,工艺稳定可行。在成型工艺研究中,考察了稠膏的浓度、不同种类及不同配比的成型辅料、矫味剂阿斯帕坦的用量,最终确定成型工艺为:稠膏比重为1.30~1.35,糖粉-糊精为2:1,且稠膏-辅料为1:3.3时,甜味剂(阿斯帕坦)用量在0.5%时容易制粒,颗粒均匀,颗粒成型率高,口感好,溶化性也好。测定了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78%,可保证在GMP车间顺利生产。叁批放大试验验证了制剂工艺基本合理、可行。止血安宫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包括薄层鉴别和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研究。分别以益母草对照药材、黄芪甲苷、仙鹤草对照药材、柚皮苷为对照,对止血安宫颗粒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表明,斑点均清晰可见,阴性无干扰。按照2005版药典的要求对黄芪甲苷含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考察,结果显示:黄芪甲苷进样量在103.2-5160ng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溶液在24小时内保持稳定,RSD%为0.99%;重复性RSD为1.22%;加样回收率为97.88%,RSD%为1.84%;范围考察浓度设计为含量低限的-50%和高限+400%,重复性(低限到高限)分别为1.66%,1.22%,1.75%,准确度(低限到高限)分别为1.93%,1.84%,1.82%。实验证明:本方法简便准确,阴性无干扰,可用于止血安宫颗粒的质量控制。通过药效学研究表明止血安宫颗粒对药物致早孕大鼠子宫出血量有非常明显的减轻作用;对大鼠离体子宫有明显的增加收缩作用;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有明显增加作用;使PLT显着增加,CT、PT、APTT时间明显缩短;对热刺激、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明显的减轻作用。止血安宫颗粒对药物流产后模型动物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可通过促进坏死的蜕(绒)膜剥离,增强子宫收缩,排出子宫内残留物,继后还有止血、抗炎的作用,减少了流产后出血天数和出血量,证明该药用以妇女产后或流产后出血是有药效学根据的。(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学院》期刊2008-05-18)

陈亚宁,张琼光,熊富良,刘克甲[9](2008)在《正交实验优选止血安宫颗粒的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止血安宫颗粒中醇溶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膏得率、阿魏酸含量为评价指标,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实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干膏得率和阿魏酸含量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方案为加生药材8倍量的70%乙醇,回流1.5 h,提取2次。结论该方法适用于该方中醇溶性成分提取工艺。(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08年01期)

杨雪萍,何召允[10](2007)在《HPLC测定安宫止血颗粒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宫止血颗粒,为传统中药制剂,具活血化瘀,清热止血之功效。收载于《新药转正标准》,标准中用分光光度法对总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控制本品含量。但在试验中发现,处方中除益母草中生物碱外,马齿苋中亦含有少量生物碱[1],同时益母草、马齿苋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对比色(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期刊2007年02期)

止血安宫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应用安宫止血颗粒预防临床观察。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妇产科收治,随机分组就益母草(对照组)与安宫止血颗粒(观察组)防控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7.5%,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3径乘积B超检测值及白血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3径乘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未间断,仅上腹部不适1例;对照组母乳喂养在用药期间暂停,头晕2例,上腹部不适4例。结论产后出血采用安宫上血颗粒防治,可缩短病程,消除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利于母婴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止血安宫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康庆福.妇女产后止血安宫颗粒的药学应用初步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

[2].孟献荣,唐智华.安宫止血颗粒预防产后出血4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

[3].王坤,谢强胜.安宫止血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J].中成药.2014

[4].黄东,吴小容.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

[5].李萍,刘照娟.安宫止血颗粒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

[6].高永玲,周炳秀,崔美玉.安宫止血颗粒用于防治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

[7].王文革,毕丽民.安宫止血颗粒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预防作用观察[J].山东医药.2008

[8].陈亚宁.止血安宫颗粒的药学及初步药效学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8

[9].陈亚宁,张琼光,熊富良,刘克甲.正交实验优选止血安宫颗粒的提取工艺[J].医药导报.2008

[10].杨雪萍,何召允.HPLC测定安宫止血颗粒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J].江西中医药.2007

标签:;  ;  ;  ;  

止血安宫颗粒论文-康庆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