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斯日古楞,王明玖

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斯日古楞,王明玖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虉草种子,破除休眠,差异表达蛋白

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斯日古楞,王明玖[1](2019)在《虉草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虉草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前期工作确定400 mg/L GA3对破除其休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通选7号’和‘川草3号’为材料,400 mg/L GA3处理24 h后对种子全蛋白质进行提取后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分析了在GA3和正常处理下对差异蛋白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所有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25个蛋白丰度表达差异在3倍以上的变化点。对其中的20个点进行MALDI-TOF-TOF分析,有16个点得到有效鉴定,这些蛋白涉及能量与物质代谢、细胞骨架构成、信号传导、运输、防御和生物合成等诸多代谢途径,相互联系构成了调控种子破除休眠庞大的蛋白质网络,促使种子萌发。本研究旨在探究虉草种子在GA3处理下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进一步阐明其破除休眠机制,为之后筛选高品质种子提供新思路和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21期)

张桂鑫[2](2017)在《黄檗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别名黄菠萝,它以塞皮入药,是常用中药材关黄柏的主要来源。黄檗是第叁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与学术价值,目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檗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其花可为蜜蜂提供优良的蜜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目前作为药用,关黄柏的取材仍是主要来源于野生黄檗资源,但其资源状况十分堪忧,处于濒危状态,黄檗已被列为中国珍稀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由于黄檗既是珍稀药材树种又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古老的残遗植物,而且黄檗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远景。由于长期乱砍滥伐,目前数量已很少。因此,保护和研究黄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对黄檗种子通过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黄檗种子属生理型休眠种子,通过低温层积,需要叁个月能逐渐解除其休眠。2、休眠解除前后种子贮藏物质也会发生变化,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增加,种子休眠逐渐被打破,种子内的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3、层积处理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也会发生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酸性磷酸酯酶(ACP)呈现上升的趋势,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些变化都与种子休眠解除有关。4、对不同层积处理时间的黄檗种子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pH4-7 IPG胶条;通过合理的聚焦程序,能得到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2-DE图谱。银染后软件分析,每张胶图可以检测到500多个以上蛋白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28个蛋白丰度差异表达变化的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可鉴定到6种蛋白质,对该6种蛋白质通过NCBI BLAST搜索,并参照GO分类标准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其在不同低温层积时间处理过程中黄檗种子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与分类。他们分别参与氨基酸代谢(17%)、贮藏蛋白动员相关(17%)、淀粉代谢(17%)、糖酵解相关(33%)。(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4-01)

孙林霞[3](2015)在《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同工酶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为姜科豆蔻属植物,其干燥成熟果实作砂仁药用。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为中医治疗肠胃疾病的常用药材,主要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省,其中以广东阳春产质量最好,为砂仁的道地产区,是我国着名的四大“南药”之一。阳春砂生产上通常采用分株繁殖的方式,但长期的无性繁殖易造成种性退化、病虫害发生率高及药材品质下降等问题,因此种子繁殖的方式同样重要。然而阳春砂种子为短命种子,不易贮藏,生产上只能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且种子硬实、出芽慢、出芽不整齐,具有休眠特性,而生理过程调控着种子的休眠与萌发,因此研究阳春砂种子的生理过程有助于了解种子的特性,找到种子休眠原因及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方法。蛋白质和同工酶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开展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学及同工酶酶活性的研究,对于完善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生理特性研究及分子调控机理的探讨具有重要作用,并对进一步完善阳春砂种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1.比较几种常用的同工酶酶液制备方法及不同的电泳条件,筛选出最佳的POD、 SOD、CAT及EST同工酶酶液制备方法及单向垂直电泳的条件。2.比较几种常用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分别为Tris-HCL法、TCA-丙酮沉淀法、直接裂解法及改良Tris-饱和酚法,并分别对4种提取到的蛋白质溶液进行定量,筛选出最佳的适合于双向电泳的蛋白质制备方法。3.阳春砂干种子经过浓H2S04浸泡3min,赤霉素低温避光浸种72h的引发处理,于25-28℃下光照培养。分别取浸种前,浸种后、培养10d、露白、胚芽长出1cm的种子,液氮研磨成干燥粉末。分别提取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同工酶,其中POD及EST同工酶采用磷酸缓冲液(pH=7.5)提取,SOD及CAT采用磷酸缓冲液(pH=7.5,含5mmol/LDTT和5%PVP)提取,电泳条件为:浓缩胶4%,电压80V,分离胶7.5%,电压120V,点样量20儿,测定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POD、SOD、CAT及ES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分别采用改良Tris-饱和酚法提取不同发育阶段种子的蛋白质样品,并进行双向电泳及MALDI-TOF-MS质谱分析,测定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蛋白质组变化。结果:1.提取液体积比1:2最佳,POD及EST同工酶几种提取液的提取效果一致,无显着的差别,SOD及CAT同工酶需用0.1mol/L的磷酸缓冲液(pH=7.5,含5mmol/L DTT和5%PVP)提取,而最佳电泳条件为,4%浓缩胶,电压80V,7.5%分离胶,电压120V,点样量20μL。2.直接裂解法蛋白质提取率最大,小分子蛋白较多;Tris-HCL法提取率最小,且条带扩散;TCA-丙酮沉淀法和改良Tris-饱和酚法提取率居中,但TCA-丙酮沉淀法条带少,改良Tris-饱和酚法条带多,且可以得到大分子蛋白。综合考虑,选择改良Tris-饱和酚法作为阳春砂种子双向电泳的蛋白质样品制品方法。3.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POD、SOD、CAT及EST同工酶的电泳结果均显示一定程度条带颜色或者数量的变化,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选取了66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最终鉴定出了18种蛋白质。结论: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过程,研究结果发现了POD、 SOD、CAT以及EST同工酶的变化及参与营养贮存、能量代谢,信号转导,蛋白质翻译、DNA键合等一系列生物过程蛋白质的变化,初步阐述了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的生理调控机制。(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3-01)

王硕,孔治有,覃鹏[4](2013)在《破除休眠方法对小麦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破除休眠方法对小麦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将3个小麦新品系(KQ11、KQ3、KQ27)种子在低温(2、4、6、8℃分别处理3、6、9、12d)、H2O2(0、0.31%、0.63%、0.95%,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h)、GA3(0、0.025‰、0.050‰、0.075‰、0.100‰,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h)下进行破除休眠处理,测定并分析了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处理温度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着影响,处理时间影响不显着;H2O2和GA3处理时,处理时间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着影响,而处理浓度和处理温度影响不显着。用0.075‰的GA3在20℃下对KQ3处理16h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孙杰[5](2009)在《野牛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蛋白质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Nutt.))为暖季型禾本科草坪草,自上世纪50年代引入我国,种植历史已近60年。在诸多的草坪草种中,野牛草以其突出的抗旱、抗寒、抗病等特性,历经日益恶化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地区,野牛草表现出草坪管护耗水量低、用肥量低、生长缓慢、修剪次数少等优良的坪用特性。但野牛草种子休眠性较强,影响直播草坪的成坪质量和植物种的大面积推广。因此,深入开展该植物种子破眠机理的研究,对丰富草业科学研究内容以及指导生产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以我国自主选育的“中坪一号”野牛草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其休眠原因和破眠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应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与质谱分析,鉴定野牛草种子破眠差异表达蛋白,从蛋白质水平阐述野牛草种子破眠机理。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野牛草种子较小,平均长度1.75mm;宽度1.01mm;千粒重为2.0g。2~5粒种子着生于聚合生长的颖苞内。颖片间因难以接合而形成孔道和腔道。这些孔道和腔道是野牛草种子通气透水的门户。2电镜及能谱观测结果表明,颖苞表面光亮;结构致密;质地坚硬,并镶嵌有富硅鳞片状类晶物体,硅元素含量高达26.92%。且富硅鳞片状类晶物体脱落疤痕处无颖孔,同结缕草颖苞结构不同。3通过2006年去颖苞种子和种球发芽率间的极显着差异;种球内未发芽种子较高的生活力(80%以上);未突破种皮的胚根生长方向;颖苞表面结构与成分;不同贮藏时间内野牛草种子发芽率的极显着差异:以及赤霉素(GA3)对休眠性最强的2008年种子引发效果(发芽率提高到85.33%)等方面,充分证明了野牛草种子属内源性休眠占主导地位的综合休眠类型。4野牛草种子破眠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野牛草种子休眠种类、贮藏时间、破眠后种子发芽效果等因素。贮藏时间超过2年的野牛草种子,采用机械破眠法剥除颖苞,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0%以上;贮藏时间不足1年或2年以下的野牛草种子,需采用机械破眠与生理性破眠相结合的方法,使种子发芽率达到80%以上,赤霉素引发浓度以60mg/Kg为宜。5使用TRIZOL沉淀蛋白; pH4-7 IPG胶条;合理的聚焦程序,能得到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2-DE图谱。银染后软件分析,可以检测到800个以上蛋白点。6以2008年去离子水浸泡的种子为对照,去离子水浸泡的2006年种子和外源激素浸泡的2008年种子为处理,进行野牛草种子破眠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2-DE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34个蛋白丰度差异表达变化在2倍以上的蛋白点。对其中的20个蛋白点进行了MALDI-TOF-MS分析,有16个蛋白点得到了有效鉴定,通过功能分析,表明这些蛋白主要参与到了能量代谢和电子传递,光合作用,转录调控,信号传导以及蛋白质合成和生长发育等过程。(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09-10-01)

王强[6](2003)在《红景天种子休眠生理与蛋白质HPLC生化标记鉴定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景天为景天科红景天属(Rhodiola L.)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常具肉质。民间多以其匍匐的根状茎作为药用。该属植物全世界有96个种,我国有73种,中国天山地区是红景天植物主要分布区之一。据药理学研究发现,红景天具有抗衰老作用、抗缺氧作用、抗不良刺激作用、对机体双向调节作用、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抗疲劳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等许多新的药用机理,并已开发多种以红景天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保健饮料,据最新研究,红景天药物具有很强的抗辐射功能,俄罗斯植物志曾介绍,该国宇航局利用红景天根为原料制成宇航员专用抗辐射保健饮料。红景天具有很高的科学与应用研究价值,因此我们选题对野生红景天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种子休眠和发芽生理、蛋白质HPLC生化标记鉴定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论文的研究,首先对中国新疆天山地区分布的红景天种质资源进行采集、整理、特征特性描述及实地植株形态照相,并选择红景天的主要药理学成份红景天甙(salidroside)及其前体甙元酪醇(tyrosol)和毒理学成份百脉根甙(heterodendrin)为代表红景天的主要质量性状指标,建立红景天甙、甙元酪醇和百脉根甙的快速、准确、高效的HPLC分析方法,对分布于中国新疆天山地区的10个红景天的种质资源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用发芽温度调控、4℃预冷处理和外源植物激素刺激等组合处理方法对红景天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其内源性植物激素受外源调节刺激后发生变化的规律与种子休眠之间的关系,揭示其休眠及破除休眠的生理机理,找出红景天解除休眠、促进发芽和实生苗平衡生长的最佳技术。最后采用RP-HPLC方法对所收集到的10个种的红景天种子醇溶蛋白进行分离鉴定,寻找不同种而独特的蛋白质生化标记,为红景天野生种的鉴定和种内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也扩展了作物品种真实性与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手段。 综述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发现: 1.从本论文种质资源评价的研究结果发现,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中药物的有效成份红景天甙和甙元酪醇的含量较高,而毒理成分百脉根甙的含量较低。根据对样品采集地生境情况的调查分析,其主要野生群体分布于海拔1700-2300高度范围内,引种驯化难度相对较小。扼此认为红景天(Rhodiola rosea L)是分布于中国天山地区最具潜在利用价值的红景天种质资源。 2.从本论文的休眠生理和诱导发芽处理研究结果发现,门)单独采用叁周4℃预冷处理的红景天种子在25/10℃条件下发芽,发芽率可以达到48士2%比对照(12%)提高 3倍。O)采用外源赤霉素(ibberellic acid,GA*、2,小二硝基苯胺 (2,4-dinitro-aniline,2,4-D)或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十2,4-二硝基苯胺 门,4刁nitro心niline,2,4D)浸润 24h后,经叁周 4℃预冷组合处理,能降低红景天种子胚中内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的浓度,并使其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发芽率可提高到98%,比对照提高7倍,比单独预冷处理提高发芽率1倍。结果表明,经过组合处理己完全解除种子休眠,获得最高发芽率。m研究还发现种子内源生长素门一"dole acetic acid,IAA)浓度水平在 611.sngigFW到 494石"g/gFW之间变化时,实生苗子叶和根生长较为平衡,实生苗的存活率也较高,采用外源处理使其浓度水平在这一范围内变化,是获得高质量红景天实生苗的有效方法。 3.从RP.HPLC蛋白质生化标记野生种鉴定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发现,口冲国天山地区分布的 10个红景天种中,Rhodtola linearifolia A.Bor种内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 Rhodfola ge恤 SChrenk的种内遗传多样性较少。出色谱图中,14.403mill 16二78min,17.425mi几 26.153min,28二82min,34.832min,35.203min,36.482miD 40897min,41尸07mill 44.793milli 47刀72miD3 sl.783mill 58.305min,62.32lmin,64.582min出现的峰所代表的蛋白质为10个红景天种中绝大多数种所共有的遗传标记。(3)17.042min,38.924min,51.152min和60.905min峰所代表的蛋白质为 Rhodiola cocclnea A.Bor独有的遗传标o。12.807min,34.957min,48.788min,55*97min,59.667 w 61*48min峰所代表的蛋白质为Rhodtolajunggarica C.YYang*tN.R.Cu spn.独有的遗传标记。14.957min,57.945min,65.955min峰所代表的蛋白质为Rhodtola heterodonta A.Bor独有的遗传标记。40.olsmin和 46.183min峰所代表的蛋白质为 Rlodiola IinearifOUa A BOr独有的遗传标记。38.077min和 50.687min峰所代表的蛋白质为 Rlodlola pamiro alaica ABor独有的遗传标记。42.355min峰所代表的虽白质为 Rlodiola kaschgarica A.Bor独有的遗传标记。13.228min,28.963min,63.875min 岭所代发的蛋白质为 RIodoh h——No。n A.Bor独有的遗传标记。 且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3-05-01)

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别名黄菠萝,它以塞皮入药,是常用中药材关黄柏的主要来源。黄檗是第叁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植物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与学术价值,目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黄檗又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其花可为蜜蜂提供优良的蜜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工业中。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目前作为药用,关黄柏的取材仍是主要来源于野生黄檗资源,但其资源状况十分堪忧,处于濒危状态,黄檗已被列为中国珍稀植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由于黄檗既是珍稀药材树种又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古老的残遗植物,而且黄檗集药用、材用和观赏价值于一身,具有较高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远景。由于长期乱砍滥伐,目前数量已很少。因此,保护和研究黄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对黄檗种子通过生理学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黄檗种子属生理型休眠种子,通过低温层积,需要叁个月能逐渐解除其休眠。2、休眠解除前后种子贮藏物质也会发生变化,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增加,种子休眠逐渐被打破,种子内的可溶性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3、层积处理过程中关键酶的活性也会发生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现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酸性磷酸酯酶(ACP)呈现上升的趋势,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呈现下降的趋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些变化都与种子休眠解除有关。4、对不同层积处理时间的黄檗种子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使用pH4-7 IPG胶条;通过合理的聚焦程序,能得到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2-DE图谱。银染后软件分析,每张胶图可以检测到500多个以上蛋白点。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和对照中,共检测到28个蛋白丰度差异表达变化的蛋白点。通过质谱鉴定,可鉴定到6种蛋白质,对该6种蛋白质通过NCBI BLAST搜索,并参照GO分类标准及相关文献信息,对其在不同低温层积时间处理过程中黄檗种子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注释与分类。他们分别参与氨基酸代谢(17%)、贮藏蛋白动员相关(17%)、淀粉代谢(17%)、糖酵解相关(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1].斯日古楞,王明玖.虉草种子破除休眠过程中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9

[2].张桂鑫.黄檗种子休眠解除过程中生理学与蛋白质组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7

[3].孙林霞.阳春砂种子休眠与萌发过程同工酶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4].王硕,孔治有,覃鹏.破除休眠方法对小麦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

[5].孙杰.野牛草种子休眠机理及破眠蛋白质组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6].王强.红景天种子休眠生理与蛋白质HPLC生化标记鉴定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

标签:;  ;  ;  

种子休眠蛋白质论文-斯日古楞,王明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