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纪玉山

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纪玉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曲柳,再干燥贮藏,种子萌发

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文献综述

纪玉山[1](2019)在《解除休眠的不同阶段进行干燥贮藏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曲柳休眠种子为材料,研究在解除休眠的不同阶段进行干燥贮藏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温层积后干燥贮藏比低温层积后干燥贮藏效果好,暖温层积后干燥贮藏可以保持较高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缩短种子发芽时间。在16周的贮藏时间内,两种处理种子的发芽能力变化不大。(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2](2019)在《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光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照是影响种子休眠和萌发的重要环境因素。光敏色素B(phyB)光受体接收光信号并调控内源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种子萌发。DELLA蛋白是GA信号转导的负调控因子。中科院植物所林荣呈研究组研究发现,在蛋白水平上,RVE1通过与E3泛素化连接酶SLY1(SLEEPY1)竞争结合DELLA蛋白RGL2,进而抑制RGL2发生泛素化降解。在转录水平上,RVE1和RGL2协同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RGL2能够增强RVE1的转录活性以及与下游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强度。phy B通(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11期)

马春梅,邓世荣,雍瑞星,杨坚[3](2019)在《新疆荒漠肉苁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疆沙雅县同一地区2015、2016、2017年荒漠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年份荒漠肉苁蓉种子发芽率的差异和氟啶酮对种子吸器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种子发芽率最高为37%,生产中,为提高产量最好选择采收2年的肉苁蓉种子作为播种用种。用氟啶酮试剂处理后第8天种子开始萌发,发育出乳白色的类胚根状物,类胚根状物不断生长,一般种子萌发后5天类胚根状物顶端发育出吸器,吸器为淡黄色,吸器上有很多小突起,发育出吸器后,首次观测到肉苁蓉种子发育出的吸器在附近区域360°主动寻找寄主。(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10期)

杨立文,刘双荣,林荣呈[4](2019)在《光信号与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休眠是种子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的适应性性状,通过抑制种子在不适宜的环境中萌发进而保证植物能够在逆境中生存。此外,休眠有助于种子的长距离运输和扩散,因此休眠对种子延续和物种保存具有重要意义。种子由休眠向萌发的发育转变不仅关系到物种的繁衍,而且对保证农业生产中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具有重要作用。种子的休眠和萌发受到内源激素和外源光信号的共同调控。其中,外源光信号主要通过调控内源ABA和GA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该文系统综述了外源光信号和内源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作用通路以及两类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旨在为农业生产中利用光和激素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许美玲[5](2019)在《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系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是珍稀中药材川贝母的基原植物之一,药材称“岷贝”,野生药源已趋濒危,野生抚育及驯化栽培是保护资源的关键,但甘肃贝母种子为深休眠的原胚型,人工栽培成效极低。本文通过对甘肃贝母种子种胚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和生理指标动态变化及外源激素调控研究,旨在探明甘肃贝母种子休眠机理、休眠释放特性及解除休眠的途径,为其野生抚育和驯化栽培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对500个甘肃贝母蒴果及种子性状测定表明,其蒴果为干果,果柄长13.221 mm、果柄粗0.972 mm、果长3宽为13.574 mm310.952 mm。单果鲜重0.1127 g、单果有种子91粒、单果粒重0.0746 g、单果皮鲜重0.0381 g。种子呈卵形或倒卵形,长4.130 mm、宽2.982 mm、厚0.263 mm,蒴果性状指标与种子大小相关性不显着。显微镜检表明,甘肃贝母种子自然成熟脱落时其胚尚无线型胚,属于典型的胚后熟类型,种子深休眠,但种皮无障碍,不影响透水透气性,推测甘肃贝母种子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差异可能是造成胚发育进程和深度休眠的根源所在。2.不同条件种子层积研究表明,经暖温层积后形态发育已成熟的甘肃贝母种子胚率达70%以上,原胚渐发育成点状,继而为球棒状。在不同暖温层积过程中,SOD、POD和CAT活性均逐渐增强,淀粉含量逐渐升高,而RCt和MDA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先降后升,可溶性蛋白含量波动下降。淀粉酶活性在层积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而蛋白酶活性初期有所下降,后期保持在较高水平。MDH活性呈下降趋势,G-6-PDH活性维持一定水平变化。以上说明甘肃贝母种子在适宜沙藏层积条件下有利于种子胚形态后熟,不适温度可显着延缓种子胚形态后熟进程,高温可引起种子软化腐烂。3.将完成形态后熟的甘肃贝母种子分别置-15℃~5℃不同低温层积发现,生理休眠的解除与种子内相关酶活性及物质的代谢水平有关。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SOD、CAT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而POD活性逐渐升高,-10℃和-15℃层积有所不同。RCt在后期上升,在135 d后MDA维持在一定水平。可溶性糖含量前期下降,后期有所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低温层积135 d前持续下降,淀粉含量在整个层积过程中下降明显。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先升再降,末期回升。135 d时MDH活性降低,G-6-PDH活性上升,在135 d之后,种子生理后熟基本完成,进入萌发状态。说明适宜温度和条件对种胚完成生理后熟具有促进作用。4.不同浓度(50~450 mg·L~(-1))外源GA_3浸种表明,外源GA_3浸种需要结合一定的低温才能打破甘肃贝母种子的生理休眠,对发芽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降低而提高,50mg·L~(-1)GA_3浸种处理效果较为显着。5.不同温度保湿沙藏层积研究表明,适宜温度和条件有利于胚形态后熟的完成。内源GA_3、IAA和ABA协同参与调节甘肃贝母种子形态休眠及解除过程,其含量和GA_3/ABA逐渐升高有利于种子完成后熟,IAA可协助GA_3加快完成种胚形态后熟,但IAA/ABA过高对种胚发育出现抑制。GA_3/ABA、IAA/ABA升高促进种胚完成生理后熟继而萌发,但直接感受低温会破坏种子内部结构影响种子萌发。(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振华,徐如宏,任明见,李鲁华[6](2019)在《光敏色素感知光温信号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和温度是影响种子休眠与萌发的两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光敏色素(PHY)是光和温度的受体,本文将围绕PHY展开,对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光温敏感性和光温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作为光受体, PHYA和PHYB是调控种子萌发的两个关键PHY蛋白,它们通过调节光敏色素互作蛋白(PIF1)的降解,来解除受PIF1抑制的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代谢和信号基因的表达,从而控制ABA和GA的水平和信号来调控种子萌发。作为温度受体, PHYB是调控种子萌发的关键PHY蛋白。温度信号调控活性PHYB到非活性PHYB的转变速率,每日温度循环促进PHYB调节的种子萌发。在发现PHY为光温二受体后,其整合光温信号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将成为今后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张琪,黄荟[7](2019)在《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及其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种子萌发是一种关键的生态和农业性状,由调控种子休眠状态和萌发潜势的内在和外部信息所决定,在植物随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休眠是指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暂时不能萌发。乙烯是一种简单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气体植物激素,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植物水平调节植物的代谢。在适宜和逆境条件下,乙烯通过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行为。本文主要综述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乙烯在种子萌发和休眠释放中的作用以及乙烯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解释乙烯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想。(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鲁星池,宿昊,王永康,卢建军,蔡靖[8](2019)在《唐棣种子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唐棣(Amelanchier sinica)种子为材料,通过室内萌发试验对唐棣种子的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找到其种子最佳处理方法,为唐棣的有性繁殖及人工育苗提供理论依据,为其进一步的园林应用和果实开发提供材料支持。结果显示:唐棣种子具有深度生理休眠特性,GA3预处理并不能够显着提高其种子萌发率,且种子至少3个月的低温沙藏才能解除休眠;其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最终吸水率在55%~69%之间,不具有物理休眠特性;种子内部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萌发抑制物,具有化学休眠特性。(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曲艳,李青丰[9](2018)在《四种豆科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以小冠花为代表的四种豆科植物种子进行发芽及破除休眠试验,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作为发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四种豆科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千粒重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苦豆子>刺果甘草>小冠花>沙打旺;(2)四种豆科种子在标准萌发条件下发芽情况均不佳且硬实作用明显,其中小冠花、刺果甘草尤为突出;(3)经过擦皮和98%浓硫酸处理过后的四种豆科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均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业》期刊2018年04期)

于浩然,李青丰,贾玉山,贺一鸣[10](2018)在《四种灌木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戈壁天门冬、沙棘、水栒子和灌木铁线莲4种植物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变温、98%H_2SO_4、层积沙藏等不同处理方法对4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探讨4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休眠情况。结果表明:戈壁天门冬种子在室温发芽率达97%,无休眠问题;沙棘、水栒子在室温下存在休眠问题,98%H_2SO_4处理解决了沙棘种子的休眠,其中98%H_2SO_4、25℃处理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着高于其它处理(P<0.05),为其较适萌发条件;10~15℃层积沙藏后98%H_2SO_4处理、温水浸泡48h、划破种皮能够破除水栒子种子休眠,其中98%H_2SO_4处理45min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为各处理中最好;室温下,灌木铁线莲种子发芽率达75.33%,并无休眠问题,10~15℃的变温条件下,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势及活力指数显着高于对照(25℃)及其它处理(P<0.05),为其更适的萌发温度。(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8年22期)

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照是影响种子休眠和萌发的重要环境因素。光敏色素B(phyB)光受体接收光信号并调控内源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的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进而调控种子萌发。DELLA蛋白是GA信号转导的负调控因子。中科院植物所林荣呈研究组研究发现,在蛋白水平上,RVE1通过与E3泛素化连接酶SLY1(SLEEPY1)竞争结合DELLA蛋白RGL2,进而抑制RGL2发生泛素化降解。在转录水平上,RVE1和RGL2协同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表达;RGL2能够增强RVE1的转录活性以及与下游基因启动子的结合强度。phy B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参考文献

[1].纪玉山.解除休眠的不同阶段进行干燥贮藏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2]..中科院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光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的新机制[J].蔬菜.2019

[3].马春梅,邓世荣,雍瑞星,杨坚.新疆荒漠肉苁蓉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的初步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9

[4].杨立文,刘双荣,林荣呈.光信号与激素调控种子休眠和萌发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9

[5].许美玲.甘肃贝母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9

[6].李振华,徐如宏,任明见,李鲁华.光敏色素感知光温信号调控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学报.2019

[7].宋松泉,刘军,徐恒恒,张琪,黄荟.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及其对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J].作物学报.2019

[8].鲁星池,宿昊,王永康,卢建军,蔡靖.唐棣种子休眠机制与萌发特性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9

[9].曲艳,李青丰.四种豆科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的研究[J].草原与草业.2018

[10].于浩然,李青丰,贾玉山,贺一鸣.四种灌木植物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8

标签:;  ;  ;  

种子休眠与萌发论文-纪玉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