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温论文-李道甲,员建,马华继,王梦杰,焦秀梅

低水温论文-李道甲,员建,马华继,王梦杰,焦秀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水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活性污泥,低水温,连续流超声处理,污泥性能

低水温论文文献综述

李道甲,员建,马华继,王梦杰,焦秀梅[1](2019)在《连续流超声对低水温活性污泥性能和污泥减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水温条件下活性污泥的生物活性较低,且易于发生微丝菌污泥膨胀,导致泥水分离困难,出水水质变差。建立了连续流超声波调控活性污泥系统,在(15±1)℃水温下进行超声调控活性污泥性能和污泥减量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对系统的影响随着超声能量密度的加大和超声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加强。在0. 133~0. 667 W/mL和5~10 min/d超声处理条件下,系统表观污泥产率系数介于0. 19~0. 27 kgVSS/kgCOD之间,污泥减量率(SRE)为22. 86%~45. 71%;超声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系统中有机物的去除,COD去除率超过86%,出水COD浓度稳定低于50mg/L;超声处理一定程度降低了污泥沉降速率,导致污泥容积指数升高,但在沉淀30 min后,超声处理对污泥沉降速率的影响不大,超声处理系统的SVI值没有超过220 mL/g;超声处理会导致活性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含量增加,相对增加量为17. 14~51. 96 mg/gMLSS,相对比增加速率为0. 222~0. 866 mg/(gMLSS·d)。(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9期)

高静[2](2017)在《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EEs去除及低水温下生物增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雌激素(EEs)是水环境中一类典型污染物,其显着特点是浓度低、毒副作用大,存在较大的生态安全隐患,已成为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又一重要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MWWTP)的出水是受纳水体补给的重要来源,亦是水环境中EE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论文以某大型MWWTP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基因酵母法检测EEs活性、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EEs浓度、16S rDNA-PCR扩增测序技术解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PICRUSt软件系统预测微生物功能结构等研究,探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AS)和污泥厌氧消化(AD)两种生物系统的EEs赋存、去除规律及微生物群落和功能信息。在低水温下,选用商用硝化菌作为增效剂,对AS系统进行强化试验研究,以考察低温生物增效技术对其硝化功能和EEs活性去除的影响。重组基因酵母法、锦鲤卵黄蛋白原、雄性锦鲤性腺指数3种生物学检测方法对污水中EEs活性的检测结果一致,基于生物伦理和便于操控考虑,选用重组基因酵母法检测发现,污水样品中液相EEs活性当量占比为93.5%~97.7%。采用GC-MS对水样中EEs类化合物检测发现,样品中双酚A(BPA)、乙炔雌二醇(EE2)、雌酮(E1)和雌二醇(E2)的检出率分别为100%、33%、28%和17%,未检出4-正壬基酚(4-n-NP)和4-正辛基酚(4-n-OP),原污水、二沉池出水中BPA浓度分别为611~1420 ng/L和110~406 ng/L,以其作为EEs的主要代表化合物。对不同季节的缺氧-厌氧-好氧(A~2O)工艺AS系统的硝化能力、EEs活性去除能力和微生物信息研究发现,冬季低温时氨氮和EEs活性(以EEq计)去除率最低,分别为90.6%和76.9%,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也最低。不同季节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在“脂类代谢”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降解和新陈代谢”等六个代谢子路径变化幅度大于5%,“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主代谢功能无明显差异(变化幅度小于5%)。夏季不同工艺、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AS系统硝化能力和EEs活性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A~2O+接触氧化联合工艺(Ⅳ系列)>长SRT和HRT的A~2O工艺(Ⅴ系列)>短SRT和HRT的A~2O工艺(Ⅰ系列)。不同工艺、SRT和HRT的AS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差异。基于已知8个雌激素降解酶的功能基因,利用已知EEs降解菌、Integrated Microbial Genomes&Microbiomes(IMG)系统和PICRUSt软件系统对不同季节活性污泥16S rDNA-PCR扩增测序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出“已知EEs降解菌丰度”、“群落优势菌预估的EEs降解功能指数”、“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3种微生物群落EEs降解能力评估模型,以夏季不同工艺、SRT和HRT的AS系统(Ⅰ、Ⅳ、Ⅴ系列)测序结果分析验证,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与实测的EEs活性二级去除效果一致,说明该模型适于评估AS系统微生物EEs降解能力。混合污泥(初沉污泥+浓缩剩余污泥)经厌氧消化后的水相中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是消化前的31、48和23倍,而EEs活性略高于消化前,因此水相的回流不会加重AS系统的EEs负荷。AS与AD系统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分别为0.174%~0.183%和0.184%~0.202%,基因丰度相近,但因其所处生物反应条件不同,AS与AD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主代谢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上研究,为提高污水处理厂对EEs的总去除率,在低水温下,选取对EEs活性去除效果较差的AS系统作为试验对象,选用商用硝化菌作为生物增效剂,进行硝化和EEs降解能力强化工程试验具有实际意义。在试验前、投料初期、末期,AS系统对EEs活性的二级去除率分别为84.1%、89.2%、89.2%,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分别为0.178%、0.185%、0.185%,硝化功能基因指数分别为0.30、0.33、0.36。试验前、后二沉池出水中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5.6 mg/L、4.37 mg/L,亚硝态氮浓度均值分别为3.97 mg/L、0.41 mg/L,硝态氮浓度均值分别为5.48 mg/L、15.45 mg/L,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降低,硝态氮浓度升高。投加硝化菌对AS系统微生物的主要代谢功能、COD_(Cr)去除效果、污泥产率系数和微生物相等无显着影响,硝化类功能基因指数提高,亚硝态氮生物转化为硝态氮的能力提升。EC:1.14.13.-和E1.14.-.-是主要的BPA降解基因,菌剂的投加,AS系统微生物优势菌群中的BPA第ⅱ类代谢途径的关键功能基因(E1.14.-.-和E4.2.1)指数升高。BPA污泥负荷由8.83ng BPA/kg MLSS?d上升至菌剂投加中期21.06 ng BPA/kg MLSS?d时,仍能够保持较高的BPA二级去除率,BPA削减量为105.9 g/d。在EEs降解能力强化试验末期,初沉池发生异常扰动,造成AS系统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与污泥浓度(MLSS)比值由0.75降至0.57,MLSS由2000 mg/L上升至4300mg/L。扰动后第12天Ⅰ系列二沉池出水氨氮为1.1 mg/L,AS系统硝化能力恢复。综上,在低水温下,采用硝化菌生物增效方法,能够提高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AS系统的硝化能力,并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提升了对EEs活性的去除能力,增强了系统抗负荷扰动能力,缩短扰动后系统的恢复期,为生物增效技术应用提供了关键工程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12-01)

王德亮[3](2016)在《基于低水温条件下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饮用水的水质安全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处理技术与处理手段也在不断出现与得到优化,超滤膜技术作为提升饮用水水质的关键性手段,在低水温条件下如何应用并发挥出良好的效果是本次研究的重点。对于我国高纬度地区(低水温)超滤膜技术的应用相对匮乏,本研究则是从低水温条件下对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展开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6年24期)

周律,邢秀娟,彭标,方国锋[4](2016)在《低水温下悬浮和附着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污水生物处理中,对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进行成分分析是理解污泥稳定性、絮凝性以及相关生物代谢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比研究传统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悬浮活性污泥和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SBMBBR)中生物膜特性以及2种反应器在低温运行中3种形态污泥EPS成分,探讨了EPS成分对低温(6℃和10℃)条件下,2种反应器的适应性及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胞外蛋白质(protein,PN)为各种形态污泥EPS中的主要成分,紧密附着型EPS(tightly-bound EPS,TB-EPS)占EPS总量的比例最高;有机负荷和水温度等工艺条件的变化对EPS中PN和胞外多糖(polysaccharides,PS)的单位体积质量比PN/PS影响较大;悬浮活性污泥EPS中PN/PS比生物膜的低;10℃时反应器低负荷运行时污泥的EPS含量大于高负荷运行时的,而6℃时各种形态污泥中EPS含量随负荷的升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9期)

丁江舟,姚永杰,陈伯华,王敏[5](2015)在《低水温暴露对人体的影响与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战时海上作业人员一旦落入低温海水,若援救不及时,将导致人体寒冷性休克或体温过低症。以往研究提示,在配有漂浮救生装备的水上事故中,落水人员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冷水浸泡导致的体温过低,进而出现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冷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60%~80%。1低水温环境暴露体温过低症一般是指由于低温环境的作用,使机体中心体温降至35℃以下,从而导致机体一系列的生(本文来源于《人民军医》期刊2015年12期)

王禾[6](2015)在《低水温游泳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CGRP、ET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高脂血症是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始动因素已被证明,本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低水温游泳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CGRP、ET的影响,探讨低水温游泳运动是否可以通过减轻高脂血症大鼠的慢性炎症反应来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及冬泳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2研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7~8周龄,体重160~200g,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期刊2015-11-05)

谭明,袁蕴俭,刘用林,孙国玉,徐刚[7](2014)在《连续砂滤池在低水温条件下的反硝化脱氮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在低水温条件下连续砂滤池的反硝化脱氮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寻找最佳的甲醇碳源投加比。运行结果表明:当水温降低至11.7℃时,在连续砂滤池里反硝化菌培养时间为24 d;反硝化脱氮稳定运行后,砂滤池的滤速为4 m/h时反硝化去除总氮量超过15 mg/L,容积负荷达0.6 kg/(m3·d),最佳甲醇碳源投加比为2.8~3.2,出水COD、SS浓度均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影响连续砂滤池反硝化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为进水水温、硝酸盐浓度、溶解氧浓度、上升水力流速和甲醇投加比。(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4年04期)

王禾,梁巧琴[8](2014)在《低水温游泳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结构及CRP、IL-6、ET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低水温游泳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结构及CRP、IL-6、ET的影响,探讨低水温游泳运动对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慢性炎症的作用。研究表明:低水温游泳运动可改善机体慢性炎症状态和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其低水温游泳组降低机体炎症状态优于常温游泳组,提示低水温游泳运动对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杨晓峰,王玉国,王小,刘文君[9](2014)在《低水温条件下饮用水处理工艺超滤膜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滤膜过滤是提升饮用水水质的有效手段,但在我国高纬度(低水温)地区的应用仍然十分匮乏。多家企业参与的超滤膜中试结果表明,以传统砂滤池出水为原水,膜过滤出水的浊度能基本维持在0.1NTU左右。膜过滤出水中颗粒物数受所使用的超滤膜产品的性能影响很大,其中大于3μm的颗粒物数中位数为6~900个/mL。若采用压力式过滤方式,即便水温低至1℃,多数膜组件的膜过滤通量能维持在55~75L/(m2·h)。膜污染速率与超滤膜特性关联很大,不同超滤膜产品之间可以相差1个数量级(或以上)。(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02期)

王禾[10](2013)在《低水温游泳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运动可通过改善机体炎症状态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且长期运动是运动产生积极作用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观察低水温游泳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CRP、IL-6以及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低水温游泳运动对减轻高脂血症大鼠的慢性炎症状态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为冬泳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7-8周龄,体重160—200克,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四周组(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3-11-01)

低水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雌激素(EEs)是水环境中一类典型污染物,其显着特点是浓度低、毒副作用大,存在较大的生态安全隐患,已成为水环境生态保护的又一重要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MWWTP)的出水是受纳水体补给的重要来源,亦是水环境中EEs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论文以某大型MWWTP为研究对象,采用重组基因酵母法检测EEs活性、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EEs浓度、16S rDNA-PCR扩增测序技术解析微生物群落多样性、PICRUSt软件系统预测微生物功能结构等研究,探讨活性污泥污水处理(AS)和污泥厌氧消化(AD)两种生物系统的EEs赋存、去除规律及微生物群落和功能信息。在低水温下,选用商用硝化菌作为增效剂,对AS系统进行强化试验研究,以考察低温生物增效技术对其硝化功能和EEs活性去除的影响。重组基因酵母法、锦鲤卵黄蛋白原、雄性锦鲤性腺指数3种生物学检测方法对污水中EEs活性的检测结果一致,基于生物伦理和便于操控考虑,选用重组基因酵母法检测发现,污水样品中液相EEs活性当量占比为93.5%~97.7%。采用GC-MS对水样中EEs类化合物检测发现,样品中双酚A(BPA)、乙炔雌二醇(EE2)、雌酮(E1)和雌二醇(E2)的检出率分别为100%、33%、28%和17%,未检出4-正壬基酚(4-n-NP)和4-正辛基酚(4-n-OP),原污水、二沉池出水中BPA浓度分别为611~1420 ng/L和110~406 ng/L,以其作为EEs的主要代表化合物。对不同季节的缺氧-厌氧-好氧(A~2O)工艺AS系统的硝化能力、EEs活性去除能力和微生物信息研究发现,冬季低温时氨氮和EEs活性(以EEq计)去除率最低,分别为90.6%和76.9%,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也最低。不同季节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在“脂类代谢”和“外源性物质的生物降解和新陈代谢”等六个代谢子路径变化幅度大于5%,“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代谢”3个主代谢功能无明显差异(变化幅度小于5%)。夏季不同工艺、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AS系统硝化能力和EEs活性去除能力大小依次为:A~2O+接触氧化联合工艺(Ⅳ系列)>长SRT和HRT的A~2O工艺(Ⅴ系列)>短SRT和HRT的A~2O工艺(Ⅰ系列)。不同工艺、SRT和HRT的AS系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无明显差异。基于已知8个雌激素降解酶的功能基因,利用已知EEs降解菌、Integrated Microbial Genomes&Microbiomes(IMG)系统和PICRUSt软件系统对不同季节活性污泥16S rDNA-PCR扩增测序结果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出“已知EEs降解菌丰度”、“群落优势菌预估的EEs降解功能指数”、“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3种微生物群落EEs降解能力评估模型,以夏季不同工艺、SRT和HRT的AS系统(Ⅰ、Ⅳ、Ⅴ系列)测序结果分析验证,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与实测的EEs活性二级去除效果一致,说明该模型适于评估AS系统微生物EEs降解能力。混合污泥(初沉污泥+浓缩剩余污泥)经厌氧消化后的水相中氨氮、总磷和总氮浓度分别是消化前的31、48和23倍,而EEs活性略高于消化前,因此水相的回流不会加重AS系统的EEs负荷。AS与AD系统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分别为0.174%~0.183%和0.184%~0.202%,基因丰度相近,但因其所处生物反应条件不同,AS与AD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主代谢功能“碳水化合物代谢”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上研究,为提高污水处理厂对EEs的总去除率,在低水温下,选取对EEs活性去除效果较差的AS系统作为试验对象,选用商用硝化菌作为生物增效剂,进行硝化和EEs降解能力强化工程试验具有实际意义。在试验前、投料初期、末期,AS系统对EEs活性的二级去除率分别为84.1%、89.2%、89.2%,PICRUSt预测的EEs降解基因丰度分别为0.178%、0.185%、0.185%,硝化功能基因指数分别为0.30、0.33、0.36。试验前、后二沉池出水中氨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5.6 mg/L、4.37 mg/L,亚硝态氮浓度均值分别为3.97 mg/L、0.41 mg/L,硝态氮浓度均值分别为5.48 mg/L、15.45 mg/L,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降低,硝态氮浓度升高。投加硝化菌对AS系统微生物的主要代谢功能、COD_(Cr)去除效果、污泥产率系数和微生物相等无显着影响,硝化类功能基因指数提高,亚硝态氮生物转化为硝态氮的能力提升。EC:1.14.13.-和E1.14.-.-是主要的BPA降解基因,菌剂的投加,AS系统微生物优势菌群中的BPA第ⅱ类代谢途径的关键功能基因(E1.14.-.-和E4.2.1)指数升高。BPA污泥负荷由8.83ng BPA/kg MLSS?d上升至菌剂投加中期21.06 ng BPA/kg MLSS?d时,仍能够保持较高的BPA二级去除率,BPA削减量为105.9 g/d。在EEs降解能力强化试验末期,初沉池发生异常扰动,造成AS系统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与污泥浓度(MLSS)比值由0.75降至0.57,MLSS由2000 mg/L上升至4300mg/L。扰动后第12天Ⅰ系列二沉池出水氨氮为1.1 mg/L,AS系统硝化能力恢复。综上,在低水温下,采用硝化菌生物增效方法,能够提高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AS系统的硝化能力,并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提升了对EEs活性的去除能力,增强了系统抗负荷扰动能力,缩短扰动后系统的恢复期,为生物增效技术应用提供了关键工程基础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水温论文参考文献

[1].李道甲,员建,马华继,王梦杰,焦秀梅.连续流超声对低水温活性污泥性能和污泥减量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9

[2].高静.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EEs去除及低水温下生物增效研究[D].郑州大学.2017

[3].王德亮.基于低水温条件下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6

[4].周律,邢秀娟,彭标,方国锋.低水温下悬浮和附着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特性[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丁江舟,姚永杰,陈伯华,王敏.低水温暴露对人体的影响与防护[J].人民军医.2015

[6].王禾.低水温游泳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浆CGRP、ET的影响[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2015

[7].谭明,袁蕴俭,刘用林,孙国玉,徐刚.连续砂滤池在低水温条件下的反硝化脱氮效果[J].环境工程.2014

[8].王禾,梁巧琴.低水温游泳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结构及CRP、IL-6、ET的影响[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

[9].杨晓峰,王玉国,王小,刘文君.低水温条件下饮用水处理工艺超滤膜中试研究[J].给水排水.2014

[10].王禾.低水温游泳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的影响[C].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2013

标签:;  ;  ;  ;  

低水温论文-李道甲,员建,马华继,王梦杰,焦秀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