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水温度论文-居治成,邹昊,李根

库水温度论文-居治成,邹昊,李根

导读:本文包含了库水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库水温度,垂向水温结构,水温分层,预测方法

库水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居治成,邹昊,李根[1](2015)在《坝前库水温度预测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坝建成之后,将在坝体上游面形成水库,坝前库水温度在上游来水、太阳辐射地岩温度等众多环境下将呈现不同的温度规律。而在大坝设计阶段,就应该预测出坝前库水温度分布情况作为基础来对整个大坝的稳定性及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对坝前库水温度的基本分布情况进行介绍,总结出库水温度分布情况变化规律和预测方法研究对比,并对每个方法应用场景进行分类。(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5年32期)

肖衡林,邓翔文,何俊,宋桂红[2](2011)在《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结合思安江水库工程,提出测温光纤布置方案与布设工艺。在周边缝与19号和15号面板共布置1 044.7m传感光纤,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系统对思安江水库不同时期与不同水位的库水温度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库水温度曲线可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和稳定不变3个阶段,在距水面60 m以下库水温度保持在11℃左右。最后,对该测量方法进行讨论,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1年02期)

袁琼[3](2006)在《二滩拱坝实测库水温度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二滩拱坝实测库水温度场的分布特点,对比分析了规范推荐的库水温度场和实测库水温度场的差异,以及对实测温度荷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水电站设计》期刊2006年02期)

袁琼[4](2004)在《高拱坝近坝库水温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已建成了不少高坝,据不完全的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建成200m以上的高坝有28座,其中坝高在200~250m的有22座,250~300m的有6座。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大坝最多的国家,到1997年底,已建成坝高15m以上的大坝约2.1万座,已建、在建坝高150m以上的大坝有12座,其中坝高240m的二滩水电站等工程的建成,使我国跨进了世界超级高坝的先进行列。从已建高坝实践看,绝大多数高坝建设是很成功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也有少数高坝由于各种原因,发生过问题和事故,这些反面经验亦值得重视和总结。 拱坝的温度荷载是拱坝设计中仅次于水压荷载的的主要基本荷载,上游边界库水温度场分析的合理性、准确性对反映坝体受力性态尤为重要。水工建筑物设计时,库水温的计算通常按规范推荐的统计经验公式和热量平衡法,即:用热量平衡原理计算预测多年平均水温和年变幅,但其计算成果均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局限。国内的统计经验公式仅适用于100m级的水库水温分析计算。对于超过100m,尤其像二滩、小湾、溪洛渡、拉西瓦和锦屏一级等超过200m级的拱坝坝前水温,采用规范推荐的估算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库水温与水库所在地的特性(气温,天然来水的温度,流量和含沙量,辐射热,地温等)以及水库特性(调节性能、泄水方式和泥沙淤积等)有关,影响因素极为复杂,对水温的理论计算无法全部考虑完善各个影响因素。目前同内外尚未较好地解决其预测方法和公式。 通过自仪器埋设安装至运行6年的实测温度数据,采用回归统计理论计算不同高程的近坝库水温分布规律,同其他仪器所观测的库水温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将温度计算成果转化坝体的温度荷载应用于二滩拱坝的应力与变位的反分析中,进行了深入的验证。本论文专题分析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阶段近坝面库水温分布规律;(2)坝前实测水库水温计算分析;(3)温度计与测缝计温度测值对比验证;(4)坝址上游300m处库水温观测值;(5)规范经验公式计算与实测库水温成果对比分析;(6)库水温度变化对坝体温度荷载的影响。 本论文专题结合工程实践,并经过一年多的深入分析研究和反分析应用取得了富有价值的成果。利用二滩拱坝埋设的温度计和测缝计等测温传感器运行6年武汉大学工程硕士论文的实测数据的分析,并采用回归理论方法提出了年平均水温、年变幅和相位差的计算公式以及高拱坝大库容近坝库水温的分布规律以及与规范经验公式的差异等成果,为二滩拱坝的安全评价和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到目前为止,国内超过200m级的高拱坝仅有二滩处于运行阶段,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要修建的一大批高坝处于设计或施工阶段,因此,对坝前库水温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不仅对二滩拱坝的安全运行起到监控作用,对其它在建和设计中的高拱坝也极具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4-05-01)

兰仁烈[5](1989)在《库水温度估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对拱坝的影响较大,甚至出现温度荷载大于水压力引起的应力。这种现象在一些北方地区修建薄型拱坝见之较多。 坝体蓄水以后,库水温度除对坝内平均温度带来改变外,由于上下游温差的不同,产生了温度梯度,有时它对坝体运行状态的影响程度比平均温度的影响还大。 外界温度主要是气温和水温。气温和水温的原始资料精确与否关系到温度应力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四川水力发电》期刊1989年04期)

朱伯芳[6](1985)在《库水温度估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库工程设计中必须正确地估算库水温度,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变化规律较复杂,要准确地推算颇不容易。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实测资料,提出一套比较简便的估算方法,供工程设计采用。(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1985年02期)

库水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详细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结合思安江水库工程,提出测温光纤布置方案与布设工艺。在周边缝与19号和15号面板共布置1 044.7m传感光纤,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系统对思安江水库不同时期与不同水位的库水温度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库水温度曲线可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和稳定不变3个阶段,在距水面60 m以下库水温度保持在11℃左右。最后,对该测量方法进行讨论,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库水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居治成,邹昊,李根.坝前库水温度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

[2].肖衡林,邓翔文,何俊,宋桂红.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方法及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1

[3].袁琼.二滩拱坝实测库水温度分析研究[J].水电站设计.2006

[4].袁琼.高拱坝近坝库水温度分布研究[D].武汉大学.2004

[5].兰仁烈.库水温度估算方法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1989

[6].朱伯芳.库水温度估算[J].水利学报.1985

标签:;  ;  ;  ;  

库水温度论文-居治成,邹昊,李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