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鄢敏丽

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鄢敏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莲藕,PPO,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

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鄢敏丽[1](2019)在《莲藕多酚氧化酶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是莲科多年生植物莲的肥厚根茎,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具有较好的保健功能。中国的莲藕品种多样,拥有丰富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新鲜的莲藕易发生褐变,不耐贮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研究表明,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一种在果蔬中普遍存在的氧化还原酶,可导致组织的酶促褐变,而且PPO的活性与植物抗病虫害有关。目前,有关PPO导致莲藕褐变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PPO参与抗逆境胁迫时的作用机制等方面都尚不明确。因此,本试验以莲藕为材料,在前期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选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莲藕PPO互作的蛋白,利用酵母回转验证是否互作,推测PPO与这些蛋白的互作调控方式等,以期利用互作蛋白来调控PPO的活性,在植株的不同时期选择性降低或增加PPO的表达,为解决莲藕褐变问题及增强植物抗逆性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NCBI数据库公布的莲藕PPO基因序列(GenBank:FJ999635.1),构建了莲藕PPO的诱饵表达载体pGBKT7-PPO和pGBKT7-JD-PPO(去除导肽);诱饵蛋白毒性与自激活检测结果表明,诱饵蛋白PPO对酵母Y2H Gold无毒性且无自激活作用,不能激活该酵母的GAL4系统,可用于文库筛选。2.采用酵母双杂(Y2H)技术从莲藕cDNA文库中筛选与PPO互作的蛋白,筛出的菌落总数目为1.95×10~6cfu/mL,杂交效率为8.89%,表明酵母具有良好的杂交状态。经过叁轮筛选,在QDO/X/A上初步筛出48个蓝色阳性克隆,在NCBI上BLAST比对测序结果,最终得到了28个与PPO具有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对这些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归类,发现其编码蛋白主要包括抗病防御、抗氧化、电子传递、发育调控类、酚酸类合成、乙烯合成和一些功能未知蛋白等。3.PCR扩增需验证的一些关键基因,重建猎物(prey)表达载体,并与诱饵质粒pGBKT7-JD-PPO共转入Y2H Gold酵母中,进行回转酵母验证。结果表明,其中4个候选基因:金鱼草素合酶(aureusidin synthase-like)、半胱氨酸脱硫酶(cysteine desulfurase)、NADH脱氢酶、GLK1转录因子与PPO在酵母Y2H Gold体内有互作。4.构建亚细胞定位载体p35S-PPO-eGFP,利用冻融法将p35S-PPO-eGFP质粒转入GV3101农杆菌中。使用农杆菌介导法,在本氏烟草叶中瞬时表达PPO,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叶片表皮中的荧光信号,图片分析发现,莲藕叶片中PPO定位在叶绿体中,莲藕中PPO可能定位于质体中。5.利用相关生物学网站分析PPO的理化性质,莲藕PPO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7.2kD,为亲水性蛋白质,且无跨膜区。对莲藕PPO基因家族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莲藕PPO与毛茛科中蓝花耧斗菜亲缘关系最近,与桑科中鲁桑和川桑、蔷薇科中苹果和梨等物种间的亲缘关系相对于其他植物较近。(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洪斌,肖萌,李新楠,王清章,严守雷[2](2016)在《豌豆发酵液对莲藕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豌豆发酵液(PFB)对莲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和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莲藕PPO,测定PFB对PPO的抑制动力学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所得PPO纯化酶纯化倍数、比酶活和蛋白质回收率分别为99.71倍,2 627.36 U/mg和1.85%;PFB(4.0 mg/m L)对PPO的抑制率高达98.65%,其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81 mg/m L,对PPO的抑制为竞争性可逆抑制;莲藕PPO蛋白3级结构为全α型,2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构成,PFB作用后α-螺旋含量显着减少,β-折迭含量显着增加。豌豆发酵液是天然有效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改变酶的2级结构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莲藕保鲜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媛,彭帅,和玉军,范凯,严奉伟[3](2015)在《微波和热力处理对莲藕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莲藕多酚氧化酶为材料,研究莲藕多酚氧化酶经微波和热力处理后,其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当微波的功率一定时,处理时间越长,酶活性降低得越明显。(2)当微波的功率改变时,微波处理功率越大,莲藕多酚氧化酶活性抑制效果越好。(3)当热处理温度一定时,延长作用的时间,酶活性下降趋势越显着。(4)当热处理温度变化时,温度越高,酶活性钝化所需时间越短。(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24期)

张跃进,郝晓燕,梁宗锁,林文超,郭宏波[4](2011)在《莲藕多酚氧化酶基因(PPO)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莲藕中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序列信息及其表达情况,运用RACE技术从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ssp.nucifera)茎尖中克隆到多酚氧化酶基因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2074bp,完整的编码框为1503bp,编码501个氨基酸,5'端有160bp非编码区,3'端有411bp非编码区(GenBank登陆号为HQ380894)。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该蛋白分子量约为56.8kD,pI为8.60,具典型的酪氨酸家族结构域,无信号肽结构,但有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β-折迭分散于整个多肽链中。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莲藕茎尖、幼叶、莲藕鲜切片、花瓣、茎杆5种组织中均有表达。方差分析表明,茎尖中PPO表达量与幼叶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其余叁个部位;幼叶中表达量与莲藕鲜切片之间差异不显着,但显着高于花瓣和茎杆;花瓣和茎杆中PPO表达量最低,两者无显着差异。上述结果说明作为重要分生组织的莲藕茎尖产生的PPO可能不具活性或极不稳定,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被分配到各组织中,在特定时空下被激活并担负相应的职责功能。(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郝晓燕[5](2011)在《莲藕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藕莲为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ssp. nucifera)叁种类型之一,其地下茎莲藕在12种水生蔬菜中栽培面积最大,同时也是我国销售量最大的26种蔬菜之一。莲藕是药食同源性且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食品。研究表明莲具有降脂降压、抗氧化、抗衰老、镇静作用、抑制脂肪肝及抑菌等药理作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因莲藕(或莲菜)表皮薄,含水量极高,在加工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失水萎蔫、褐变等问题,导致商品性下降,鲜食货架期短,长途运输困难,严重影响了莲藕鲜食和加工产品的出口创汇。研究发现,多酚氧化酶(PPO)是导致莲藕褐变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采用RT-PCR、RACE技术从莲藕茎尖中克隆多酚氧化酶基因全长(Genbank登陆号为HQ380894),并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了该基因在藕莲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期掌握该酶基因序列信息及其遗传背景,实现贮藏保鲜产品的长期贮存和加工产品的品质遗传改良奠定基础。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建立莲藕RNA的提取方法提取缓冲液主要成分为2%(W/V)CTAB,0.5g/L亚精胺,2% PVP(W/V),pH 8.0 Tris-HCl和EDTA溶液,并加入巯基乙醇使其终浓度为2%。样品磨成粉末状溶解在提取液后,采用氯仿抽提两次,在RNA的粗提液中加入4:1体积LiCl,-20℃过夜,用氯仿抽提一次,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80℃放置2h,离心去上清,用DEPC水溶解RNA沉淀。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去除莲藕中的酚类及多糖等杂质,获得纯净、完整的RNA样品,直接用于后续的半定量分析及RACE反应。2采用RT-PCR、RACE技术克隆莲藕茎尖PPO基因的编码区及全长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莲藕茎尖中克隆到多酚氧化酶基因,其cDNA全长2074 bp,完整的编码框为1503 bp,编码501个氨基酸,5'端有160 bp非编码区,3'端有411 bp非编码区(Genbank登陆号为HQ380894)。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发现该蛋白分子量约为56.8 kD,PI为8.60,具典型的酪氨酸家族结构域,无信号肽结构,但有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α-螺旋和β-折迭分散于整个多肽链中。将核苷酸序列的比对结果绘制进化树,在亲缘关系上,从莲藕茎尖获得的PPO基因与同种莲序列PPO (Gen bank登录号为FJ999635,但未见文章报道)同源性高达99%。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低。3 PPO在莲藕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莲藕茎尖、幼叶、莲藕鲜切片、花瓣、茎杆五种组织中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659、2.419、2.02、1.797、1.654,即莲藕茎尖>幼叶>莲藕鲜切片>花瓣>茎杆。(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何士敏,秦家顺,李鹏[6](2011)在《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特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冰浴研磨离心法制备莲藕多酚氧化酶酶液,用分光光度法系统的研究了pH值、温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莲藕多酚氧化酶的最适pH为7.0,最适温度为20℃;Km为0.18 mol/L,Vmax为0.900OD/min;抗坏血酸和硫脲为强烈抑制剂;莲藕多酚氧化酶具有底物专一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李春美,胡婉峰,杨立,杨杰[7](2010)在《莲藕多酚氧化酶与底物或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纯化的莲藕多酚氧化酶(PPO)与底物和抑制剂相互作用时的二级结构变化。园二色谱分析表明莲藕PPO主要含有α-螺旋和β-折迭结构。与抑制剂作用后,莲藕PPO活性显着降低,同时伴随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明显减少,表明莲藕PPO的活性中心可能位于α-螺旋结构中。荧光分析表明,莲藕PPO与邻苯叁酚(pyrogallic acid,PA)作用后,酪氨酸残基荧光强度略有降低,λmax位移不明显,色氨酸残基荧光强度略有降低,λmax红移2 nm;而与莲藕多酚(Lotus root polyphenol,LRP)作用后,莲藕PPO分子中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p)残基荧光强度显着提高,且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蓝移6nm和红移5nm。当加入异Vc钠后,Tyr和Trp残基最大发射峰显着红移,说明Trp和Tyr残基位于一定的疏水环境对维持PPO催化活性的优势构象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0年08期)

胡婉峰,赵洪雷,万琼红,李春美,陈美红[8](2009)在《莲藕多酚氧化酶的纯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莲藕多酚氧化酶(PPO)的提取纯化。结果表明:莲藕多酚氧化酶采用30%硫酸铵盐析除杂、80%硫酸铵沉淀、DEAE Sephadex A-50柱层析、Sephadex G-75柱层析四步进行分离纯化,所得纯化物经SDS-PAGE检验为均一单带,其分子量约为21kD,其纯化倍数和产率分别为103倍和0.38%。(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黄永锋,宋俊梅[9](2008)在《二氧化氯对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莲藕为试材,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莲藕在低温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褐变及感官品质影响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藕的褐变与PPO有密切关系,PPO是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50mg/L、100mg/L浓度的ClO2处理鲜切藕片5、10、15min后,在贮藏期间能抑制PPO的活性,减轻褐变,保持好的感官品质。而10mg/L浓度对PPO的活性不起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PPO的活性。100mg/L ClO2处理鲜切藕片10min抑制PPO的活性效果最好,能使藕片在4℃下一周的时间保持最佳的感官品质和最轻的褐变度。而鲜切产品维持一周的货架寿命基本上可满足消费与生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添加剂》期刊2008年05期)

黄永锋,宋俊梅[10](2008)在《二氧化氯对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莲藕为试材,研究了二氧化氯(ClO2)对鲜切莲藕在低温贮藏期间多酚氧化酶(PPO)、褐变及感官品质影响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藕的褐变与PPO有密切关系,PPO是发生酶促褐变的关键酶。50mg/L、100mg/L浓度的ClO2处理鲜切藕片5min、10min、15min后,在贮藏期间能抑制PPO的活性,减轻褐变,保持好的感官品质。而10mg/L浓度对PPO的活性不起抑制作用反而促进了PPO的活性。100mg/LClO2处理鲜切藕片10min抑制PPO的活性效果最好,能使藕片在4℃下一周的时间保持最佳的感官品质和最轻的褐变度。而鲜切产品维持一周的货架寿命基本上可满足消费与生产的需求。(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08年10期)

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豌豆发酵液(PFB)对莲藕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和Sephadex G-75柱层析纯化莲藕PPO,测定PFB对PPO的抑制动力学和圆二色谱。结果表明,所得PPO纯化酶纯化倍数、比酶活和蛋白质回收率分别为99.71倍,2 627.36 U/mg和1.85%;PFB(4.0 mg/m L)对PPO的抑制率高达98.65%,其半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1.81 mg/m L,对PPO的抑制为竞争性可逆抑制;莲藕PPO蛋白3级结构为全α型,2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卷曲构成,PFB作用后α-螺旋含量显着减少,β-折迭含量显着增加。豌豆发酵液是天然有效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通过改变酶的2级结构发挥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莲藕保鲜提供了新的途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鄢敏丽.莲藕多酚氧化酶互作蛋白的筛选及验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王洪斌,肖萌,李新楠,王清章,严守雷.豌豆发酵液对莲藕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及机理[J].中国食品学报.2016

[3].李媛,彭帅,和玉军,范凯,严奉伟.微波和热力处理对莲藕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

[4].张跃进,郝晓燕,梁宗锁,林文超,郭宏波.莲藕多酚氧化酶基因(PPO)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1

[5].郝晓燕.莲藕多酚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6].何士敏,秦家顺,李鹏.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催化特性检测[J].西南农业学报.2011

[7].李春美,胡婉峰,杨立,杨杰.莲藕多酚氧化酶与底物或抑制剂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J].分析试验室.2010

[8].胡婉峰,赵洪雷,万琼红,李春美,陈美红.莲藕多酚氧化酶的纯化方法研究[J].食品科学.2009

[9].黄永锋,宋俊梅.二氧化氯对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8

[10].黄永锋,宋俊梅.二氧化氯对鲜切莲藕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

标签:;  ;  ;  ;  

莲藕多酚氧化酶论文-鄢敏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