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岳颖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岳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2型糖尿病,褪黑素,Neu-p11,肝糖代谢酶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文献综述

岳颖[1](2018)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基于线粒体平衡的抗糖尿病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糖代谢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影响不同组织线粒体平衡的相关机制,寻求防治T2DM新思路,开辟T2DM治疗新途径。方法:1、造模和分组:Wistar(雌性)大鼠70只,适应实验环境10d后,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60只大鼠作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造模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饲养,期间自由饮水。两个月后,造模大鼠采取腹腔注射小剂量STZ(30mg·kg~(-1)),诱导造模组大鼠形成糖尿病模型,血糖值>13.0mmol/L的大鼠视为造模成功,剔除造模组中不合格大鼠,参照血糖和体重均分为糖尿病模型组、阳性药组、Neu-p11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2、给药:每天8:30 am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阳性药对照组给予20mg·kg~(-1)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分别给予5mg·kg~(-1)、10mg·kg~(-1)、20mg·kg~(-1)的Neu-p11;灌胃体积为1 ml·100g~(-1),持续4w。3、指标测定:每天对各组大鼠体重、摄食、饮水量进行记录,每周固定时间测定大鼠空腹6h血糖(FBG)值;于21天时,测定大鼠葡萄糖耐受量(IPGTT),空腹血糖(FBG),胰岛素含量(INS);于28天处死大鼠,每组选取1只大鼠,取大脑、肝脏、胰腺制作病理切片(4%多聚甲醛,浸泡);剩余大鼠断头处死,取血分离血清,摘取肝脏、海马、大腿肌肉,称重分装备用。适量称取肝脏和肌肉组织,蒽酮法测定糖原含量。测定各组大鼠的不同组织内ATP含量及ATP酶活性。4、基因和蛋白测定:采用RT-PCR技术测定大鼠肝脏、海马、肌肉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及肝糖代谢酶葡萄糖激酶(GK)、葡糖糖-6-磷酸酶(G-6-P)、糖原合成激酶-3(GSK-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表达量;测定大鼠的不同组织中核呼吸因子(Nrf-1/2)、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和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的相对表达。5、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不同组织病理的形态变化。结果:1、Neu-p11对T2DM大鼠的糖代谢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T2DM大鼠FBG、IR指数、糖耐量明显升高,不同组织内ATP含量降低,ATP酶活力有所减弱,模型组大鼠最为显着;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减轻T2DM大鼠高血糖状态,改善IR,提升葡萄糖耐受性,增加T2DM大鼠的ATP含量和增强ATP酶活力。其中Neu-p11低剂量组降低T2DM大鼠FBG、INS,明显增加IPGTT(P<0.05),褪黑素与低剂量组改善IR(P<0.05),提高T2DM大鼠ATP含量和酶活性(P<0.05)。2、Neu-p11对T2DM大鼠组织基因和蛋白的影响:相较正常组,T2DM大鼠肝脏组织中肝糖代谢酶基因表达异常,PEPCK、G-6-P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GK、GSK-3β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肝脏、海马和肌肉组织中Mfn2、AMPK、Sirt1、GCN5和Nrf1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ERRαmRNA表达升高(P<0.01),其中肌肉组织Nrf2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肝脏和海马组织内Nrf2 mRNA降低(P<0.01),ATP酶mRNA表达显着减少(P<0.05),大鼠各组织中Mfn2、PGC-1α蛋白表达下降,肝脏Drp-1蛋白表达有所增加,海马、肌肉组织中Drp-1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对T2DM大鼠组织内因子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均有所改善,褪黑素与Neu-p11低剂量组上调大鼠Mfn2和GK mRNA的表达(P<0.05),下调PEPCK、G-6-P mRNA的表达(P<0.05);增加各组织内AMPK、Sirt1、GCN5、Nrf1和Nrf2 mRNA的表达,减弱ERRα和肌肉内Nrf2mRNA表达升高的趋势(P<0.05),Neu-p11低剂量组上调大鼠Mfn2、PGC-1α蛋白表达,下调Drp-1蛋白的表达过量,对T2DM大鼠不同组织内ATP酶mRNA的表达有所增加(P<0.05)。3、Neu-p11对T2DM模型大鼠不同组织病理形态的作用:相较于正常组,T2DM大鼠大脑、肝脏和胰腺组织均出现损伤状态,相较模型组,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各组织损伤。结论:Neu-p11介导线粒体平衡可改善T2DM大鼠的IR、糖代谢异常及肝糖代谢酶mRNA异常表达,达到降低T2DM大鼠血糖的作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可能通过调节T2DM大鼠各组织线粒体平衡相关因子,维持线粒体功能正常,改善胰岛素抵抗。(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04-01)

岳颖,周珺,贾正平,李茂星,张汝学[2](2018)在《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对Mfn2介导的T2DM大鼠肝糖代谢基因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Neu-p11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介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雌性大鼠T2DM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同时增加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肝脏Mfn2及葡萄糖激酶(G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糖糖-6-磷酸酶(G-6-P)、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mRNA表达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4组T2DM大鼠不同时间点FBG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INS和HOMA-I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SI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EPCK、G-6-P、GK、GSK-3β和Mfn2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4周后,Neu-p11低剂量组FBG、INS和HOMA-IR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Mfn2 mRNA表达水平以及Neu-p11低剂量组GK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G-6-P mRNA表达水平以及Neu-p11低、高剂量组PEPCK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明显改善了T2DM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Neu-p11低剂量组改善效果显着。结论 Neu-p11可改善由Mfn2介导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及肝糖代谢酶mRNA异常表达,达到保护肝脏,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周珺,张锦,刘悦,李茂星,岳颖[3](2017)在《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行为的改变及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和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月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Neu-P11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1次灌胃生理盐水,Neu-P11组每日1次灌胃Neu-P11(5 mg/kg)。第25天进行情绪唤醒实验,第32天进行旷场实验,第34天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游离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水平,第35天断头处死大鼠并收集躯干血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ORT水平。结果模型组情绪唤醒实验综合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Neu-P11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中央格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eu-p11组中央格停留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垂直运动得分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尿CORT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eu-P11组血清CRH、CORT及尿CORT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P<0.01),而血清ACTH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降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可能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医药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韩忠富[4](2017)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血清褪黑素以及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变化和影响。方法:1、将8μg 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单点注入正常清洁级SD(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右侧前脑内侧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毁损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建立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2、将大鼠分为四组:对照组(Cont),对照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AG)/拮抗剂(LU)(Cont+AG/LU组),PD组(PD),PD+AG/LU组。建模2W后,腹腔注射阿扑吗啡(Apomorphine,APO)诱导的旋转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隔天各组分别腹腔注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持续2W和4W。3、大鼠心脏采血: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将其四肢固定,迅速打开胸腔,剥离心脏周围结缔组织,充分暴露心脏,剪开右心耳,迅速取血3ml。室温放置,离心取上清,同一批次测定褪黑素(Melatonin,MLT)。4、ELISA检测血清褪黑素(MLT):采用ELISA检测大鼠褪黑素水平,了解腹腔注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后,大鼠血清MLT水平与旋转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取中脑黑质制成石蜡块,5μm连续切片,小鼠抗大鼠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了解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变化。结果:1、APO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建模后2W、4W和6W,PD及PD+AG/LU组的大鼠旋转圈数均多于各相应的对照组。PD组不同周数的旋转圈数2W<4W<6W(p<0.05),PD/LU组旋转圈数2W<6W<4W(p<0.05)。腹腔注射AG或LU 2W后(即建模手术4W),PD和PD/AG组的旋转圈数均小于PD/LU组(p<0.001),而用药4W后(即建模手术6W),PD/AG组的旋转圈数小于PD和PD/LU组(p<0.05)。2、MLT浓度:给药2W后各组MLT浓度均大于给药4W后。其中,给药2W后,Cont/LU组的MLT浓度明显低于Cont组(p<0.01);Cont/AG和PD/AG组的MLT浓度均明显大于Cont/LU组(p<0.05)和PD/LU组(p<0.01);PD组的MLT浓度大于PD/AG组(p<0.05)和PD/LU组(p<0.001)。给药4W后,PD/LU组的MLT浓度大于Cont/LU组(p<0.001)。3、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化染色:给药2W和4W后,PD及PD+AG/LU组毁损侧TH阳性神经元数均明显少于健侧(p<0.001),PD组毁损侧神经元数量少于同侧的PD/LU组(p<0.05),而Cont组毁损侧与健侧TH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给药2W后,PD/AG组健侧的神经元数量少于同侧的PD组(p<0.05);PD/AG和PD组健侧的神经元数量均少于同侧的PD/LU组(p<0.01)。给药4W后,仅PD组健侧的神经元数量少于同侧的PD/LU组(p<0.05)。结论:褪黑素受体激动剂AG可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褪黑素受体拮抗剂LU长期给药可对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褪黑素的浓度高低可能与PD运动症状有关,但对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7-06-01)

张锦[5](2016)在《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及HPA轴相关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HPA轴相关机制,研究治疗T2DM的新方法,为T2DM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Wistar雌性大鼠72只,随机抽取9只(1只用于制作病理切片)设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给予正常饲料喂养,其余大鼠给予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进行造模处理。选取血糖≥11.1mmol·L-1者为模型成功的2型糖尿病大鼠,根据血糖和体重水平分成模型组(Model)、褪黑素对照组(MLT)及Neu-p11高(Neu-H)、中(Neu-M)、低(Neu-L)叁个剂量给药组,每组8只。按照1ml·200g-1灌胃给药体积分别给予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MLT组20 mg·kg-1褪黑素,Neu-p11 3个给药组(剂量分别为20 mg·kg-1、10 mg·kg-1和5 mg·kg-1)。每日记录大鼠体重、摄食、饮水量,每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水平,第25天和第33天分别对大鼠进行情绪唤醒试验和矿场试验,第7天、21天、35天测定大鼠血浆血脂四项水平:总胆固醇(TC)水平、甘油叁酯(TG)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第21天测定大鼠腹腔糖耐量(IPGTT)水平、第28天测定大鼠胰岛素耐量(ITT)水平,第35天测定大鼠胰岛素(INS)水平,第7天、14天、35天测定大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第35天,将各组用于制作病理切片的大鼠(用于制作病理切片的大鼠为在成功模型大鼠中挑取血糖值相近的5只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MLT组、Neu-H、Neu-M、Neu-L组,给予相应药物,单独饲养。)进行灌注后,取大脑、肝脏、脂肪、胰腺、肾上腺、脾脏浸泡于4%多聚甲醛中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其余大鼠断头处死,摘取肝脏、双侧肾脏、脾脏及双侧肾上腺组织,称重并计算脏器指数,称取适量肝脏和肌肉组织用于测定糖原含量,测定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利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葡萄糖转运体-4(GLUT-4)、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γ(PPAR-γ)mRNA,海马组织GR、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mRNA,肾上腺组织GR、MT1、MT2mRNA,脂肪组织GR、脂联素(Adipo)、PPAR-γ、瘦素(Leptin)、GLUT-4mRNA表达;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脏、海马、下丘脑、垂体及肾上腺组织GR、MT1、MT2蛋白表达。利用HE染色技术观察大鼠胰腺、肝脏、海马、肾上腺、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摄食量和饮水量显着增加(P<0.05),体重呈降低趋势,FBG显着升高(P<0.01),情绪唤醒得分降低,水平运动得分和垂直运动得分显着降低,分别达56.76%(P<0.01)和57.24%(P<0.01),中央停留格时间显着延长105.04%(P<0.05),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水平显着降低(P<0.05),血浆TC、TG显着升高(P<0.05,P<0.01),HDL-C显着降低(P<0.05),LDL-C有升高趋势,肝糖原含量显着降低(P<0.01),肌糖原含量有升高趋势,肝脏、肾脏、肾上腺指数显着升高(P<0.01),脾脏指数也呈升高趋势,肝脏G-6-Pase活性显着升高(P<0.01),d35 INS水平呈升高趋势,d7血浆ACTH和CORT水平均有升高趋势,d14和d35血浆ACTH和CORT水平均有降低趋势,糖脂代谢及HPA轴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异常。与模型组相比,MLT和Neu-p11给药组大鼠摄食量均有降低趋势,且在给药第一周和第叁周时MLT和Neu-p11不同剂量组模型大鼠摄食量分别呈现显着性;各给药组大鼠饮水量均显着降低;体重和行为学指标均得到改善;Neu-p11各给药组FBG呈降低趋势,且在d14和d35分别表现出显着性差异;糖耐量、胰岛素耐量、血脂、脏器指数、肝脏G-6-Pase活性及HPA轴相关激素水平均得以改善;肝脏、海马和脂肪GR mRNA(P<0.05,P<0.01),肾上腺组织MT1和MT2 mRNA(P<0.05,P<0.01),脂肪PPAR-γ、GLUT-4和AdipomRNA(P<0.05,P<0.01)上调;海马组织11β-HSD1 mRNA,脂肪组织leptin mRNA(P<0.05,P<0.01)下调,肝脏、海马及HPA轴相关组织的GR蛋白表达(P<0.05,P<0.01)上调,其中Neu-L可显着下调海马、垂体及肾上腺组织MT1和MT2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Neu-p11可改善高脂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脏、海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脂肪组织糖脂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抑制HPA轴高活性相关。(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3-01)

李秀平,蔡世昌,尹卫东,张素君,胡蓉[6](2015)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3T3-L1小鼠脂肪细胞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特征性病理生理改变是高血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1-2],以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为主。T2DM发病原因主要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破坏,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3-4]。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是胰岛素信号转导过程(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肖志勇[7](2015)在《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PD的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临床上亦无有效的根治手段。因此,阐明PD神经病理机制及寻找新型潜在治疗药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大量研究表明,PD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凋亡及炎症过程密切相关。褪黑素是一种主要由哺乳动物松果体合成与释放的一种激素,具有抗氧化应激、抗凋亡及抗炎症作用,但褪黑素自身的一些局限性限制了褪黑素的临床应用。Neu-240为新近合成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与褪黑素类似的抗氧化、抗凋亡及抗炎症等生物学功能。[目的]探讨Neu-240对PD模型小鼠与大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C57BL/6小鼠腹腔注射MPTP(30 mg/kg/天),连续5天诱导小鼠PD模型;采用开放场测试、爬杆测试、前爪步长测试、悬挂测试等评估Neu-240(腹腔注射,0.1或3 mg/kg/天,连续17天)对MPTP诱导小鼠行为损伤的改善作用;同时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的含量。6-羟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诱导的大鼠PD模型:SD大鼠内侧前脑束微量注射6-OHDA诱导大鼠PD模型;采用头部位置测试与阿扑吗啡旋转测试评估Neu-240(腹腔注射,0.1或3 mg/kg/天,连续21天)对6-OHDA诱导大鼠行为损伤的改善作用。[结果]MPTP模型:在开放场测试中,Neu-240能够显着性改善MPTP诱导的小鼠活动距离的降低;在前爪步长测试中,Neu-240能够显着性改善MPTP诱导的小鼠前爪步长长度的降低;在悬挂测试中,Neu-240能够显着性改善MPTP诱导的运动评分水平的降低;在爬杆测试中,Neu-240对MPTP诱导的小鼠爬杆转向时间和总时间的增加无影响;同时,Neu-240能够显着性抑制MPTP诱导的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但对MPTP诱导的二羟苯乙酸及高香草酸含量的降低无影响。6-OHDA模型:在头部位置测试中,Neu-240能够显着性改善6-OHDA诱导的大鼠头部位置在两侧的时间差的升高;在阿扑吗啡旋转测试中,Neu-240能够显着性改善6-OHDA诱导的大鼠两侧旋转差值的降低。[结论]Neu-240能够明显改善MPTP与6-OHDA诱导的PD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5-05-01)

肖志勇,金鑫,Laudon,Moshe,田绍文[8](2015)在《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行为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对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诱导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的潜在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每天腹腔注射一次MPTP(30 mg/kg),连续注射5 d,建立PD小鼠模型;Neu-240(0.1或3 mg/kg)腹腔注射开始于MPTP注射的第1天,1次/d,连续17 d。分别在MPTP注射后第14、15及17天进行行为学检测,包括开放场测试、爬杆测试及悬挂测试。结果:在开放场测试与悬挂测试中,Neu-240能够分别显着性改善MPTP诱导的活动距离与运动评分水平的降低;在爬杆测试中,Neu-240对MPTP诱导的转向时间和总时间无显着性影响,仅表现为改善的趋势。结论: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能部分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功能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03期)

黄靓,朱梦霞,王汉群,杨璐,Moshe,Laudon[9](2014)在《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Neu-p1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SHR模型组、Neu-p11低剂量组(5mg/kg)、Neu-p11中剂量组(15mg/kg)和Neu-p11高剂量组(50mg/kg)。另取10只WKY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药物一次,连续5周,观察药物对大鼠收缩压、血清NO及ET-1含量的影响。结果:Neu-p11能有效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Neup11低剂量组、Neu-p11中剂量组和Neu-p11高剂量组与SHR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Neu-p11能升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NO含量,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清ET-1含量,与SHR组相比,各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Neu-p11具有抗高血压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促进血清中的NO合成与释放以及降低血清ET-1的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4年08期)

张翾[10](2014)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的合成新方法与结构改造及单分子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1)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的合成新方法与结构改造;(2)单分子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1)雷美替胺是第一个上市的褪黑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用于治疗失眠,现有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基于钌催化的烯烃不对称氢化,该方法使用了价格高昂的贵金属与会污染环境的磷试剂;从药物化学的角度出发,目前尚缺乏高度亚型选择性的褪黑素受体配体,已有的合成路线不易进行衍生物的合成,限制了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探索与发现。我们利用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构建手性中心,设计了雷美替胺的合成新方法,获得了高ee值的雷美替胺关键中间体1-1(99%)和雷美替胺(92%)。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我们采用了类似的合成方法,得到了一系列新型褪黑素受体配体。生物活性测试显示,该类褪黑素受体配体具有很高的MT2激动活性和选择性,其中化合物1-68b、1-70a、1-75a、1-78a对MT2受体体现出良好的激动活性(EC50< 50 nM),且MT2选择性均大于2200倍,高于目前报道的选择性最高的化合物(MT2选择性1200倍)。该类MT2受体激动剂的发现为MT2受体的功能研究提供了高选择性的化合物,同时也为进一步设计高MT2选择性的激动剂奠定了基础。(2)恶性肿瘤是当今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最严重的叁大疾病之一。目前,抗肿瘤药物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抗肿瘤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然而,这两类药物在临床上都各有利弊:前者适应症广泛,但毒性较大,使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后者选择性高、毒性较小,但存在应答率偏低及耐药性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是发展单分子多靶点药物。由于阻断了肿瘤细胞的多条生存途径,这种小分子药物能够克服传统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此外,相比联合用药,此类小分子的体内分布、代谢、半衰期性质都是单一的,大大简化了临床研究的工作,且提高了病患的依从性。本论文第二部分基于单分子多靶点药物的设计理念,将传统抗肿瘤化合物鬼臼毒素/秋水仙碱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药效团进行合理的融合,并有序地考察连接位置、连接方式、连接链长短及锌离子螯合基团对活性的影响,得到了多个系列的单分子多靶点化合物。在我们设计的Topo Ⅱ-HDAC多靶点抑制剂中,化合物2-30d体现出最强的HDAC抑制活性,较上市药物伏立诺他提高了10-20倍,同时也体现出良好的细胞增长抑制活性;化合物2-38在保持了Topo Ⅱ和HDAC活性的同时,体现出优于阳性化合物MGCD0103和依托泊苷的细胞毒性。随后,利用鬼臼毒素的分子对称性,我们又设计了一类新型的微管-HDAC多靶点抑制剂,其中化合物3-14a和3-14c体现出HDAC和微管双重抑制作用,其细胞毒性与阳性化合物DDPT相当,IC50介于19-40 nM之间。在以秋水仙碱为母核的多靶点抑制剂中,我们首先设计了一类秋水仙碱-SAHA杂化的多靶点抑制剂,体外抗肿瘤实验证明,该类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均有明显的抗增殖能力。基于本文鬼臼毒素系列的改造经验,我们通过改变这类化合物的锌离子螯合基团并选取了不同的连接桥片段,成功地提高了该类多靶点化合物的细胞毒性。其中,化合物4-14a对多个细胞株均体现出优异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进一步的生物学评价正在进行之中。在获得了多个功能新颖的多靶点抑制剂的同时,该部分工作的研究策略可应用于新型单分子多靶点药物的设计与优化,从而获得更多的以传统抗肿瘤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相结合的多靶点抑制剂,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Neu-p11对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介导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肝糖代谢关键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长期高脂肪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雌性大鼠T2DM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同时增加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采用RT-PCR方法测定肝脏Mfn2及葡萄糖激酶(G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糖糖-6-磷酸酶(G-6-P)、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的mRNA表达量。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4组T2DM大鼠不同时间点FBG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INS和HOMA-I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ISI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EPCK、G-6-P、GK、GSK-3β和Mfn2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4周后,Neu-p11低剂量组FBG、INS和HOMA-IR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Mfn2 mRNA表达水平以及Neu-p11低剂量组GK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G-6-P mRNA表达水平以及Neu-p11低、高剂量组PEPCK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褪黑素组和Neu-p11低、高剂量组明显改善了T2DM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Neu-p11低剂量组改善效果显着。结论 Neu-p11可改善由Mfn2介导的T2DM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及肝糖代谢酶mRNA异常表达,达到保护肝脏,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参考文献

[1].岳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基于线粒体平衡的抗糖尿病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8

[2].岳颖,周珺,贾正平,李茂星,张汝学.褪黑素及其受体激动剂对Mfn2介导的T2DM大鼠肝糖代谢基因的调节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

[3].周珺,张锦,刘悦,李茂星,岳颖.2型糖尿病大鼠认知行为的改变及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的调节作用[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7

[4].韩忠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模型大鼠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7

[5].张锦.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调节作用及HPA轴相关机制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16

[6].李秀平,蔡世昌,尹卫东,张素君,胡蓉.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3T3-L1小鼠脂肪细胞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5

[7].肖志勇.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大小鼠运动功能损伤[D].南华大学.2015

[8].肖志勇,金鑫,Laudon,Moshe,田绍文.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240改善帕金森模型小鼠运动行为损伤[J].中国医学创新.2015

[9].黄靓,朱梦霞,王汉群,杨璐,Moshe,Laudon.新型褪黑素受体激动剂Neu-p11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J].生物技术世界.2014

[10].张翾.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的合成新方法与结构改造及单分子多靶点抗肿瘤药物的设计与合成[D].华东师范大学.2014

标签:;  ;  ;  ;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论文-岳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