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民歌论文-杨茗然

雷州民歌论文-杨茗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雷州民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洋文化,雷州民歌,传承,发展

雷州民歌论文文献综述

杨茗然[1](2019)在《浅析海洋文化视域下粤西雷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州民歌自诞生至今已约有八百年,其诞生于粤西雷州半岛,并且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雷州半岛叁面环海,因此其人民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这种与海洋有着密切关系的生活环境孕育了属于雷州半岛的半岛文化,其既有海洋文化,也有农耕文化的影响。而雷州民歌作为雷州的一种民间艺术,自然也深受其地域环境以及文化氛围的影响。本文便是从海洋文化视域来解析雷州半岛所诞生的雷州民歌。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雷州民歌所诞生的文化环境,其起源和发展。第二部分是对雷州民歌的详细而深入的分析,分析了雷州民歌的类型,音乐形式,风格特征和歌词构成。第叁个部分,将民歌作为民俗活动之中的一部分进行考察,探讨其与海洋文化之间的关系。而在第四个部分之中,对当前社会环境下的雷州民歌发展与传承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则探讨了雷州民歌的保护对策。本文探讨了雷州民歌与海洋文化的关系,指出文化诞生的环境与海洋密切相关。其歌词的内容与雷州人民的劳动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系,因此收集到不少海洋相关事务。同时雷州民歌相关的民俗活动,也与雷州当地人民的出海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章之中更是考察了一个具体的与雷州民歌紧密相关的风俗活动——祈求神灵保佑出海人民的“神诞”活动。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能进一步对雷州人民的艺术结晶——雷州民歌有所了解,并且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开始重视和喜爱雷州民歌这种艺术,并且投身于其传承和发展之中,能够让这支流传了约800年的古老艺术继续流传下去。(本文来源于《广东海洋大学》期刊2019-06-01)

孙建华[2](2019)在《地方民歌传承人口述史采录方法实践探索——以雷州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唱、歌词、曲调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尤其是地方民歌的即兴性,是他保持鲜活的源泉,也是传承的困境所在。传承人的口述史包含个人的从艺经历与艺术感悟还有民歌本身的现状,不仅能够反映民歌的宽度——社会性,更加能够探究民歌的深度——专业性,是地方民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口述史采录过程中,采取对象由中心人物扩展为亲历者,采录内容由语音叙述到音乐叙述,采录者的专业知识背景等叁个方面进行过程控制,从而提升音乐口述史采录的效率,提升史料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9年05期)

李冰[3](2015)在《广东雷州民歌源流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州民歌,本地人称为雷歌,是流行于我国雷州半岛的汉族方言民歌。雷州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而形成雷州半岛独特的音乐文化。其特征在对歌、斗歌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雷州民歌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是雷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雷州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的历史、文化传承及民俗中体现的文化特质等都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当代音乐》期刊2015年11期)

甘咏梅[4](2014)在《传统民歌与雷州歌的唱腔比较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州歌,简称雷歌,它是流行于雷州半岛的地方民歌。在雷州半岛上,不论是城镇乡村还是在森林田野上,只要有雷州话的地方就有雷州民歌。它是雷州人民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创作的一种以表达情意、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口头文学和唱腔艺术。因语言的隔阂,外地人难以欣赏里面的趣味,希望在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特点和渗透时代的信息去不断创新,使得雷州歌这一文化艺术瑰宝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光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4年14期)

刘福瑞[5](2014)在《雷州半岛民歌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州半岛民歌是我国广东省湛江地区以雷州半岛方言为歌词的民间歌唱形式,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被称为雷州半岛历史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雷州半岛民歌濒临失传的困境,文章通过探讨雷州半岛民歌的产生源流、基本特征,分析雷州半岛民歌危机的表现与原因,进而提出保护措施,以期对雷州半岛民歌乃至地方民歌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4年07期)

李冰[6](2009)在《广东雷州民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州民歌,本地人俗称雷歌,是流行于雷州半岛的汉族方言民歌。雷州半岛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东濒南海,西临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北连大西南,居粤、琼、桂叁省交汇点。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水果及海产资源造就了雷州人民乐观、爽朗的心性,为其多彩的民歌提供了肥沃的精神土壤。这些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而形成雷州半岛独特的音乐文化。其特征在对歌、斗歌等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雷州民歌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是雷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是雷州文化的一部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的历史、文化传承、及民俗中体现的文化特质等都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除最后的结语外共有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对雷州半岛的地理、环境及人口、经济、社会生产等方面进行概述,着重从它的人文起源上介绍雷州民歌的历史与文化的背景情况。第叁章:这一章是本文的主题部分,主要介绍了雷州民歌的构成,有以下方面的内容:对传统民歌的几种类型,如姑娘歌(颂神歌、劝世歌、斗歌)、榜歌、对唱歌,从其音乐的本体形态,及音乐风格特点上进行论述和分析。并探寻地理环境、文化传承、人口迁徙、语言语韵等对民歌的音乐本体形态(如音调、旋法等)构成的影响。第四章:这一章是第叁章内容的深化,主要以湛江市太平镇渔民队的音乐现象为个案,以该村的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神诞”活动为视角,对民俗活动中的音乐现象进行论述和分析,将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并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化的对比和分析,来探究其流变过程。第五章:这一部分,既是前一章的补充,又是对雷州民歌现状的综合分析。主要通过社会变迁过程中,一位“姑娘”的从艺经历和雷州民歌的传播状况这两个具体案例,来探究雷州民歌的传承情况、流传形态及社会功能。最后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的途径。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和举措,呼吁对即将消亡的民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09-11-01)

雷州民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方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唱、歌词、曲调等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尤其是地方民歌的即兴性,是他保持鲜活的源泉,也是传承的困境所在。传承人的口述史包含个人的从艺经历与艺术感悟还有民歌本身的现状,不仅能够反映民歌的宽度——社会性,更加能够探究民歌的深度——专业性,是地方民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口述史采录过程中,采取对象由中心人物扩展为亲历者,采录内容由语音叙述到音乐叙述,采录者的专业知识背景等叁个方面进行过程控制,从而提升音乐口述史采录的效率,提升史料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州民歌论文参考文献

[1].杨茗然.浅析海洋文化视域下粤西雷州民歌的传承与发展[D].广东海洋大学.2019

[2].孙建华.地方民歌传承人口述史采录方法实践探索——以雷州歌为例[J].当代音乐.2019

[3].李冰.广东雷州民歌源流考[J].当代音乐.2015

[4].甘咏梅.传统民歌与雷州歌的唱腔比较之研究[J].戏剧之家.2014

[5].刘福瑞.雷州半岛民歌在保护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教育.2014

[6].李冰.广东雷州民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雷州民歌论文-杨茗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