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发物候论文-朱瑶

萌发物候论文-朱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萌发物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降雨格局,播种时间,一年生植物,物候

萌发物候论文文献综述

朱瑶[1](2019)在《模拟降雨格局和播种时间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和子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水循环,在我国东北地区,过去50年的降雨量和降雨分配都发生了较大的波动,从而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降雨格局的变化将对植物的生长、生殖及物候产生重要影响。萌发作为植物生活史历程的开端,在适宜条件下,一年生杂草在整个生长季都可以萌发,形成从初春至初秋的一个萌发系列。一年生植物适应性强、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因此是研究环境变化条件下物候以及种子萌发特性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通过在生长季内不同时间播种和遮雨棚内模拟降雨量和降雨间隔的变化,开展播种时间和降雨格局变化对藜和反枝苋两种植物物候和子代种子萌发特性影响的研究,以揭示一年生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并为草地管理和杂草防除提供科学积累。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播种时间对藜和反枝苋的营养生长期、现蕾期、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均具有显着影响。例如:2017年的四次播种中,营养生长期藜分别经历70.3d、54.9d、42.3d和29.5d,反枝苋分别经历55.0d、39.5d、43.1d和27.9d;2018年藜分别经历75.9d、、57.0d、38.8d、31.1d,反枝苋分别经历56.8d、47.5d、36.1d和29.9d,且同年各播种间的差异均达到了显着水平(P<0.05)。由此表明两种植物的营养生长期随播种延迟均显着缩短。(2)降雨格局变化对不同播种时间下藜和反枝苋的物候具有不同的影响。例如:2017年藜在第二次播种时,A_2降雨量下,15d降雨间隔的种子成熟期经历17.2d显着高于5d降雨间隔的12.4d;第叁次播种时,在5d降雨间隔下,A_1(+30%)降雨量的种子成熟期为17.9天显着高于A_2(多年均值)的15.6d。2017年反枝苋在第叁次播种时,A_1降雨量下,5d降雨间隔的种子成熟期经历25.3d显着高于15d降雨间隔的18.6d;而第一、第二和第四次播种时,降雨格局变化对反枝苋的种子成熟期未产生显着影响。表明两种植物物候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依赖于播种时间。(3)随着播种时间的延迟,在两个萌发温度下(15/25℃、25/35℃),两个年度的反枝苋子代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均显着下降;而2018年藜具有和反枝苋相似的变化规律。由此表明播种时间对两种植物的子代种子萌发特性具有显着影响,且播种时间的延迟并不利于两种植物子代种子的萌发。(4)降雨格局变化对各播种时间下藜和反枝苋子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具有复杂性。藜和反枝苋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最大值大部分出现为15d降雨间隔下。这表明降雨间隔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藜和反枝苋子代种子的萌发。(5)藜和反枝苋子代种子萌发特性对不同温度具有相同的响应。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藜均在15/25℃最高,且大部分显着高于5/15℃和25/35℃;反枝苋在5/15℃几乎不萌发,且25/35℃时均显着高于15/25℃。由此表明较低和较高温度均不利于藜的种子萌发,而反枝苋适于较高的萌发温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蔡丹红[2](2015)在《两种藜科植物的生殖物候及其种子萌发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种藜科植物白滨藜(Atriplex cana C.A.Mey.)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多年旱生半灌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本论文通过对两者的开花物候、果实发育特性、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观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白滨藜在温度较高的6、7月份开花,呈现出“持续性开花”现象。8月中、下旬果实不断膨大。7-11月的气温与白滨藜种子和苞片的重量、长度与宽度成负相关。苞片与种子的发育同步进行,且对种子起保护作用。(2)驼绒藜在7、8月份开花,9月中旬果实开始膨大,其质量不断增加。随着9月份温度的不断降低,驼绒藜果实的发育程度变缓慢。(3)白滨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周期为20/30℃和25/35℃。室温贮藏2-8个月显着地提高了种子的萌发速率;贮藏10个月后,种子萌发速率与萌发率显着降低。苞片阻挡种子吸水,影响种子发芽时间。去除苞片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低于0.8 mol/L的NaCl溶液不抑制种子的萌发;但从0.8 mol/L起,萌发率与盐浓度成负相关。在0.05-4.0 mol/L溶液处理下的种子移动到蒸馏水中,仍能萌发。这表明NaCl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有保持活力的能力,部分种子丧失活力。(4)驼绒藜种子的最适温周期是20/30℃和25/35℃。种子在10个月的室温贮藏中,萌发率无显着变化,但萌发速率随贮藏时间快速增加。苞片延缓种子吸胀,使得部分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变低;去除苞片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不去除苞片。0-0.6mol/L的盐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但从0.6 mol/L起,NaCl浓度明显地与萌发率成负相关,直至4.0 mol/L盐溶液使得种子不萌发。将在不同盐溶液浓度中处理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其恢复萌发率小于30%,表明受不同程度盐分刺激后的种子,少部分能保持活力。(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甘阳英,宋松泉,李绍华,王伟青,程红焱[3](2009)在《葡萄属种子发育的物候、萌发行为及其对冷层积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个起源和分布中心的不同葡萄种及其杂交种作为实验材料,观察了开花、果实和种子成熟的物候,研究了成熟种子的基本特性和最初萌发率以及冷层积对成熟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生理成熟时都具有分化完全的胚,在休眠解除过程中胚的形态不发生变化;美洲种休眠最深,欧亚种休眠最浅,其它种类的葡萄种子的休眠程度介于美洲种和欧亚种之间;不同种葡萄花期、果实和种子成熟过程的物候存在差异,果实成熟与种子成熟不同步,其间隔时间越短,种子休眠程度越深。冷层积60天能有效地解除东亚种、欧亚种、欧山杂种和蘡欧杂种的种子休眠,但对解除美洲种、美洲种种间杂种和欧美杂种的种子休眠效果较差。(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禹利君,史云峰,肖海云,刘富知,刘仲华[4](2008)在《不同物候型茶树内源GA_3和ABA的变化及其对腋芽萌发调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 Linked Immunity Absorb Assay,ELISA),研究5个不同物候型茶树栽培品种在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生育周期及春季腋芽萌发前后茶梢叶片内源GA3(gibberellic acid)、ABA(abscisic acid)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各品种成熟叶片GA3的含量在各年度均随着茶树生长呈现"快速降低—略有上升—下降—快速升高"两度上升、两度下降的变化趋势,GA3含量第一次上升的时间呈早生种早、晚生种迟的趋势;ABA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呈早生种早、晚生种迟的趋势。5个供试品种成熟叶片GA3的年平均含量总体为早生种高于中生种,中生种高于晚生种。冬季茶树休眠期间,成熟叶片GA3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低点,ABA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高点。11月至翌年1月,GA3的平均含量和GA3/ABA值与其越冬芽的萌发期呈显着相关。春季茶树腋芽萌发进程中,嫩梢GA3的含量总体高于成熟叶片,ABA的含量总体低于成熟叶片。(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史云峰[5](2002)在《不同物候基因型茶树内源GA_3、ABA的变化及其对腋芽萌发调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是我国广为种植的多年生经济作物,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和较高的经济价值。栽培茶树旨在收获量多质优的幼嫩新梢作为茶叶产品的加工原料,茶树萌发的早迟对茶叶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运用内源激素调控茶树生长发育,是一项有效开发良种遗传潜力,提高茶树生产力的重要技术资源。 本研究选用湖南农业大学品种园16年生的自选6号、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政和大白茶和宛田五个无性系品种作为供试品种,采取上年秋叶或当年成熟叶片作为供试材料。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茶树年生育周期中成熟叶片内源GA_3(Gibberellic acid)、ABA(abscisic acid)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在茶树年生育周期内,茶树叶片内源GA_3的含量随着茶树生长呈现“快速降低—略有上升—下降—快速升高”的两度上升、两度下降变化趋势,最低含量出现在茶树深度休眠期——12月份,最高含量出现在越冬芽大量萌发期——3月份,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之间相差8倍以上。叶片内源ABA含量大致呈“∽”型变化趋势,并与茶树的生长速率呈负相关。在茶树冬季休眠期间,叶片内源GA_3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低点,内源ABA的含量处于整个生长周期的最高点,二者均在一个相对平稳的区域内波动。在春季,茶树腋芽萌发进程中,嫩梢内源GA_3的含量总体高于成熟叶片。成熟叶片内源GA_3含量变化呈现为“快速上升—基本持平—下降的趋势”。成熟叶片ABA含量总体高于嫩梢,其变化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 不同物候基因型茶树,越冬芽萌发期与当年11、12月及翌年元月这叁个月ABA的平均含量不显着相关(r=0.01382),而这一时期的GA3平均含量以及这叁个月的GA_3/ABA值均显着相关(r>r_(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8955和-0.8865,并可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来预测不同品种的萌发期。 通过分析,发现在茶树年生育周期内,内源ABA与GA_3的变化呈负相关。GA_3能促进茶树腋芽内分生组织中的细胞分裂,引起芽的萌发。高含量ABA能引起茶树的休眠和部分器官脱落。高含量的GA_3和高GA_3/ABA值是茶树解除冬眠的必要条件,在茶树冬眠至萌动期,GA_3/ABA的值可以作为判断茶树早发的依据之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2-06-02)

萌发物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种藜科植物白滨藜(Atriplex cana C.A.Mey.)和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是多年旱生半灌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本论文通过对两者的开花物候、果实发育特性、种子萌发特性进行观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白滨藜在温度较高的6、7月份开花,呈现出“持续性开花”现象。8月中、下旬果实不断膨大。7-11月的气温与白滨藜种子和苞片的重量、长度与宽度成负相关。苞片与种子的发育同步进行,且对种子起保护作用。(2)驼绒藜在7、8月份开花,9月中旬果实开始膨大,其质量不断增加。随着9月份温度的不断降低,驼绒藜果实的发育程度变缓慢。(3)白滨藜种子萌发的最适宜温周期为20/30℃和25/35℃。室温贮藏2-8个月显着地提高了种子的萌发速率;贮藏10个月后,种子萌发速率与萌发率显着降低。苞片阻挡种子吸水,影响种子发芽时间。去除苞片可以促进种子萌发。低于0.8 mol/L的NaCl溶液不抑制种子的萌发;但从0.8 mol/L起,萌发率与盐浓度成负相关。在0.05-4.0 mol/L溶液处理下的种子移动到蒸馏水中,仍能萌发。这表明NaCl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有保持活力的能力,部分种子丧失活力。(4)驼绒藜种子的最适温周期是20/30℃和25/35℃。种子在10个月的室温贮藏中,萌发率无显着变化,但萌发速率随贮藏时间快速增加。苞片延缓种子吸胀,使得部分处理种子最终萌发率变低;去除苞片种子的萌发率明显高于不去除苞片。0-0.6mol/L的盐溶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较小;但从0.6 mol/L起,NaCl浓度明显地与萌发率成负相关,直至4.0 mol/L盐溶液使得种子不萌发。将在不同盐溶液浓度中处理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其恢复萌发率小于30%,表明受不同程度盐分刺激后的种子,少部分能保持活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萌发物候论文参考文献

[1].朱瑶.模拟降雨格局和播种时间对两种一年生植物物候和子代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蔡丹红.两种藜科植物的生殖物候及其种子萌发行为[D].新疆农业大学.2015

[3].甘阳英,宋松泉,李绍华,王伟青,程红焱.葡萄属种子发育的物候、萌发行为及其对冷层积的反应[J].植物学报.2009

[4].禹利君,史云峰,肖海云,刘富知,刘仲华.不同物候型茶树内源GA_3和ABA的变化及其对腋芽萌发调控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8

[5].史云峰.不同物候基因型茶树内源GA_3、ABA的变化及其对腋芽萌发调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2

标签:;  ;  ;  ;  

萌发物候论文-朱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